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古代农家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不你给大家说说,为什么钱最后回
到了要住客栈的人手里,但大家的债却都清了?”
看来这不说出答案是不行了,不然以后的日子他还不被烦死。当即就对面前的一群人说道:“好吧,我就把答案给诸位,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道银钱流通问题,其实有没有那个住客栈的人都一样,将掌柜,屠夫,铁匠,书生连起来,
每个人都既欠下家100文钱,又被上家欠着100文钱,两相一冲就为零,只是那100文定钱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而已。”
“啊,我懂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怎么一早没想出来。”有人惊叹。
“什么什么,我怎么觉得还是没听懂?”有人还是觉得一头雾水,拉住身边的人问。有懂的人就给还迷糊着的人解释起来。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时不时传出恍然大悟的话语。
“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们竟然想不到,这可真是……”院长听了周颐的答案后,失笑的摇摇头。
“周颐素有些急智。”马少谦一脸骄傲的说道。
“你这老儿,教了一个好学生这就喘上了。”他的话引得旁边的夫子打趣道。马少谦矜持的笑了笑,竟是不反驳。
“你这……还从没见过你这副摸样呢!”其他夫子指着马少谦哭笑不得的说道。
等到人群都散去后,周颐松了口气,只是一抬眼便看到了和其他夫子站在一起的马少谦:“马夫子,各位先生好。”
马少谦对于周颐头一个叫他非常满意,自得的摸了摸胡须,说道:“周颐,这位是我们的院长。”院长!周颐进了书院这么久,还没见过院长呢,但他的大名却如雷在耳,他们这位院长叫韩相如,一生颇负传奇,崇正三十五年的状元,听说年轻时貌若潘安,跨马游街
时引得被她迷住的女人们狂掷鲜花果子,将他的脸都砸肿了。最后进了翰林院,他要是好好干,说不得现在已经捞了个内阁大学士当当。可当时,他对他的大boss,也就是当时的崇正皇帝骄奢淫逸,昏庸无能的作风和同事们互相倾
轧挖坑的事情非常看不过眼,觉得整个职场都是一片灰暗,于是奋而一怒,辞职了!然后便开了白鹭书院,自己捞了个事业单位的校长来当着。
听说他一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南苑府城那边的白鹿书院里,毕竟那里才是本院,只偶尔才回到广安县这边的书院来看看。
周颐嘀咕,这位韩院长可算得上相当时髦了,还玩玩出差之类的。
周颐忙行礼:“学生周颐,见过院长。”
“不用多礼,你这题出的倒是有趣,听说你还是今科县试案首?”韩相如笑着问。
周颐笑笑:“侥幸而已。”
见周颐这么谦逊,韩院长满意的点点头,最后来了个领导性的鼓励:“好好学。”
周颐忙回:“是。”
看着院长远去的背影,周颐感叹,怪不得年轻时引得那么多女子疯狂了,就是现在看,也是一个非常英俊的老头儿呐。由于得了案首,周颐不用去考府试,当然,要是有抱负的人,可能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拿到小三元(小三元是指在县试,府试,院试中都拿到第一名),还会去考府
试,这就像有些人已经被保送到清华北大了,但为了证明自己或是想体验,还是会去参加高考。
但周颐可没有想拿到什么小三元的虚名,能过了考试就好了,这又不是会试,会按名次安排官职,他才不想整那么多事呢!
时间在周颐专心备考院试中溜走,转眼就到了四月,周颐放下毛笔,揉了揉肩膀,现在已经是四月十六,府试已经在开始考了。
“你未去参加府试?”一个声音从周颐头顶传来,周颐向上一看,发现竟然是韩院长那张英俊的老头儿脸。
周颐忙行礼:“院长。”
“嗯,为何不去参加府试?”韩相如似乎对周颐不去参加府试很感兴趣,连着问了两次。
“学生得县试案首已是侥幸,参不参加府试关系不大,既如此,还不如专心备考院试!”“哦,你还想着今科下场考院试?”韩相如吃惊的问,本来周颐拿了县试案首,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又这么小的年纪,说不得就本着小三元去考府试了,可周颐放弃了,说自己得到县试案首已是侥幸,按说就不是那种冒进的人,可现在他又要去考院试,要知道院试和前面的府试县试难度完全是两个级别的,一般刚考过府试的人都不会急于
下场,这周颐前后矛盾的态度让韩相如起了兴趣。
“是,总要试试才好。”周颐无奈回答,心想这老头儿哪来的这么多问题啊!
韩相如点了点头,又看到了周颐摊在石桌上的笔墨,眼里闪过赞叹:“这是你写的?”
“对,这时学生平日练习之作。”
“哦,练字有多久了?”韩相如问。
“四年。”周颐如实回答。
“不错,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韩相如满意的点点头,“你既打算参加今科院试,老夫给你出一题,回去做了之后拿来我看看。”
这是得到韩相如这位大佬的青眼了?周颐自然大喜,忙答谢,等韩相如走了之后,周颐捧着韩相如给他出的题,像捧宝贝似的,一路笑着回了家。
然后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作了一篇自认为得意之作兴冲冲的去找韩相如。
哪想,却被韩相如批的狗屁不通:“就你这水平,还去参加院试,我看你还是洗洗睡吧……”这院长骂人可没有丝毫儒雅之气,只把周颐批得头都埋了下去,一开始他还有些不服气,想着自己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虽比不了那些钻研多年的举人进士,但在一干童子
中中个秀才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吧。
可听着听着,周颐便放下了心里头的那点儿骄傲之气,韩相如的评语直指问题核心,一针见血,周颐听了之后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谢谢院长,周颐受教。”周颐朝着韩相如深深的鞠了一躬,任何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值得他尊敬。其实周颐的文章在他这个年龄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韩相如内心是颇为满意的,不过这年头么,就像老子说儿子一样,再满意的儿子也会被说成犬子,犬子犬
子,都被说成狗了。
夫子为了怕学生骄傲,也会故意将学生说的不堪。
韩相如见周颐胜不骄败不垒,真心求学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了,做学问自是要下苦心,我还会在广安县呆一个月,以后每隔三日便到我这里来一趟。”
“是,先生。”既然韩相如有心教他,周颐自然打蛇上棍,直接叫上了先生。
韩相如似笑非笑的看着周颐,“老夫可没说要收你为弟子。”
周颐却一本正经的回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先生即便只教我认了一个字,那也是我周颐一辈子的先生。”
韩相如一张褶子脸笑开了:“你倒是会说话。”于是在韩相如在广安县的这一个月,周颐便每隔三日去他那里一次,每次韩相如都会给他讲两个时辰的四书五经,韩相如讲经从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旁征引博,将他这么
多年的钻研深入入浅出的讲给周颐。
听他讲课,周颐每每都会入迷,丝毫没有枯燥感。每次他都会韩相如知识的深度的广度而惊叹,和他比起来,前世那些什么国学大家都是渣啊。每次周颐要走之时,韩相如就会给他出一个课题,让他回去做了拿来给他批改,一个月的时间,周颐进步飞快,关键是韩相如教会了他,即便是四书五经,也不会是照本
宣科的教条文书。
一个月很快过去,这天上完了课,韩相如对周颐说:“虽我在教你作制艺时文,但你要记住,永远不要被八股这蠢笨无用的玩意儿束缚住了脑子!”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接触,周颐知道面前这位睿智但时而又有些顽童的老者,他的心是自由的,即便生在这个无处不被规矩束缚着的封建社会,但他身上却有超脱世外,
藐视权威的反抗与洒脱。
要不然他不会考了状元而辞官,也不会身为两磅进士而反过来嗤蔑八股文。
不过这一点倒是和周颐看法一致,这八股文确实很束缚人的思维,所以周颐只将它当作自己向上奋进的工具,平时念书就很注意不让自己的思维僵化。
“是,夫子。”周颐和韩相如相视而笑。通过一个月的接触,不光周颐对韩相如有了了解,韩相如对周颐自然也知悉不少,这孩子脑子灵活多变,能举一反三,有时说出的一些观点让他都眼睛一亮,所以这一个
月韩相如尽量开阔了周颐的视野,不让他的思维被科举习业给束缚住。一老一小这么一对视,竟有些知音难求的意味。
要不你给大家说说,为什么钱最后回
到了要住客栈的人手里,但大家的债却都清了?”
看来这不说出答案是不行了,不然以后的日子他还不被烦死。当即就对面前的一群人说道:“好吧,我就把答案给诸位,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道银钱流通问题,其实有没有那个住客栈的人都一样,将掌柜,屠夫,铁匠,书生连起来,
每个人都既欠下家100文钱,又被上家欠着100文钱,两相一冲就为零,只是那100文定钱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而已。”
“啊,我懂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怎么一早没想出来。”有人惊叹。
“什么什么,我怎么觉得还是没听懂?”有人还是觉得一头雾水,拉住身边的人问。有懂的人就给还迷糊着的人解释起来。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时不时传出恍然大悟的话语。
“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们竟然想不到,这可真是……”院长听了周颐的答案后,失笑的摇摇头。
“周颐素有些急智。”马少谦一脸骄傲的说道。
“你这老儿,教了一个好学生这就喘上了。”他的话引得旁边的夫子打趣道。马少谦矜持的笑了笑,竟是不反驳。
“你这……还从没见过你这副摸样呢!”其他夫子指着马少谦哭笑不得的说道。
等到人群都散去后,周颐松了口气,只是一抬眼便看到了和其他夫子站在一起的马少谦:“马夫子,各位先生好。”
马少谦对于周颐头一个叫他非常满意,自得的摸了摸胡须,说道:“周颐,这位是我们的院长。”院长!周颐进了书院这么久,还没见过院长呢,但他的大名却如雷在耳,他们这位院长叫韩相如,一生颇负传奇,崇正三十五年的状元,听说年轻时貌若潘安,跨马游街
时引得被她迷住的女人们狂掷鲜花果子,将他的脸都砸肿了。最后进了翰林院,他要是好好干,说不得现在已经捞了个内阁大学士当当。可当时,他对他的大boss,也就是当时的崇正皇帝骄奢淫逸,昏庸无能的作风和同事们互相倾
轧挖坑的事情非常看不过眼,觉得整个职场都是一片灰暗,于是奋而一怒,辞职了!然后便开了白鹭书院,自己捞了个事业单位的校长来当着。
听说他一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南苑府城那边的白鹿书院里,毕竟那里才是本院,只偶尔才回到广安县这边的书院来看看。
周颐嘀咕,这位韩院长可算得上相当时髦了,还玩玩出差之类的。
周颐忙行礼:“学生周颐,见过院长。”
“不用多礼,你这题出的倒是有趣,听说你还是今科县试案首?”韩相如笑着问。
周颐笑笑:“侥幸而已。”
见周颐这么谦逊,韩院长满意的点点头,最后来了个领导性的鼓励:“好好学。”
周颐忙回:“是。”
看着院长远去的背影,周颐感叹,怪不得年轻时引得那么多女子疯狂了,就是现在看,也是一个非常英俊的老头儿呐。由于得了案首,周颐不用去考府试,当然,要是有抱负的人,可能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拿到小三元(小三元是指在县试,府试,院试中都拿到第一名),还会去考府
试,这就像有些人已经被保送到清华北大了,但为了证明自己或是想体验,还是会去参加高考。
但周颐可没有想拿到什么小三元的虚名,能过了考试就好了,这又不是会试,会按名次安排官职,他才不想整那么多事呢!
时间在周颐专心备考院试中溜走,转眼就到了四月,周颐放下毛笔,揉了揉肩膀,现在已经是四月十六,府试已经在开始考了。
“你未去参加府试?”一个声音从周颐头顶传来,周颐向上一看,发现竟然是韩院长那张英俊的老头儿脸。
周颐忙行礼:“院长。”
“嗯,为何不去参加府试?”韩相如似乎对周颐不去参加府试很感兴趣,连着问了两次。
“学生得县试案首已是侥幸,参不参加府试关系不大,既如此,还不如专心备考院试!”“哦,你还想着今科下场考院试?”韩相如吃惊的问,本来周颐拿了县试案首,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又这么小的年纪,说不得就本着小三元去考府试了,可周颐放弃了,说自己得到县试案首已是侥幸,按说就不是那种冒进的人,可现在他又要去考院试,要知道院试和前面的府试县试难度完全是两个级别的,一般刚考过府试的人都不会急于
下场,这周颐前后矛盾的态度让韩相如起了兴趣。
“是,总要试试才好。”周颐无奈回答,心想这老头儿哪来的这么多问题啊!
韩相如点了点头,又看到了周颐摊在石桌上的笔墨,眼里闪过赞叹:“这是你写的?”
“对,这时学生平日练习之作。”
“哦,练字有多久了?”韩相如问。
“四年。”周颐如实回答。
“不错,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韩相如满意的点点头,“你既打算参加今科院试,老夫给你出一题,回去做了之后拿来我看看。”
这是得到韩相如这位大佬的青眼了?周颐自然大喜,忙答谢,等韩相如走了之后,周颐捧着韩相如给他出的题,像捧宝贝似的,一路笑着回了家。
然后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作了一篇自认为得意之作兴冲冲的去找韩相如。
哪想,却被韩相如批的狗屁不通:“就你这水平,还去参加院试,我看你还是洗洗睡吧……”这院长骂人可没有丝毫儒雅之气,只把周颐批得头都埋了下去,一开始他还有些不服气,想着自己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虽比不了那些钻研多年的举人进士,但在一干童子
中中个秀才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吧。
可听着听着,周颐便放下了心里头的那点儿骄傲之气,韩相如的评语直指问题核心,一针见血,周颐听了之后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谢谢院长,周颐受教。”周颐朝着韩相如深深的鞠了一躬,任何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值得他尊敬。其实周颐的文章在他这个年龄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韩相如内心是颇为满意的,不过这年头么,就像老子说儿子一样,再满意的儿子也会被说成犬子,犬子犬
子,都被说成狗了。
夫子为了怕学生骄傲,也会故意将学生说的不堪。
韩相如见周颐胜不骄败不垒,真心求学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了,做学问自是要下苦心,我还会在广安县呆一个月,以后每隔三日便到我这里来一趟。”
“是,先生。”既然韩相如有心教他,周颐自然打蛇上棍,直接叫上了先生。
韩相如似笑非笑的看着周颐,“老夫可没说要收你为弟子。”
周颐却一本正经的回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先生即便只教我认了一个字,那也是我周颐一辈子的先生。”
韩相如一张褶子脸笑开了:“你倒是会说话。”于是在韩相如在广安县的这一个月,周颐便每隔三日去他那里一次,每次韩相如都会给他讲两个时辰的四书五经,韩相如讲经从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旁征引博,将他这么
多年的钻研深入入浅出的讲给周颐。
听他讲课,周颐每每都会入迷,丝毫没有枯燥感。每次他都会韩相如知识的深度的广度而惊叹,和他比起来,前世那些什么国学大家都是渣啊。每次周颐要走之时,韩相如就会给他出一个课题,让他回去做了拿来给他批改,一个月的时间,周颐进步飞快,关键是韩相如教会了他,即便是四书五经,也不会是照本
宣科的教条文书。
一个月很快过去,这天上完了课,韩相如对周颐说:“虽我在教你作制艺时文,但你要记住,永远不要被八股这蠢笨无用的玩意儿束缚住了脑子!”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接触,周颐知道面前这位睿智但时而又有些顽童的老者,他的心是自由的,即便生在这个无处不被规矩束缚着的封建社会,但他身上却有超脱世外,
藐视权威的反抗与洒脱。
要不然他不会考了状元而辞官,也不会身为两磅进士而反过来嗤蔑八股文。
不过这一点倒是和周颐看法一致,这八股文确实很束缚人的思维,所以周颐只将它当作自己向上奋进的工具,平时念书就很注意不让自己的思维僵化。
“是,夫子。”周颐和韩相如相视而笑。通过一个月的接触,不光周颐对韩相如有了了解,韩相如对周颐自然也知悉不少,这孩子脑子灵活多变,能举一反三,有时说出的一些观点让他都眼睛一亮,所以这一个
月韩相如尽量开阔了周颐的视野,不让他的思维被科举习业给束缚住。一老一小这么一对视,竟有些知音难求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