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北朝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那样,萧阮上交到大理寺的贼人并没有审出更多东西来,细问下去多半是:
“听说谢家富贵,想来陪嫁多金银”——国库还多金银呢,怎么不去抢国库?
“有人催着同去同去,不知怎的就应了”——多憨厚的人哪,如有人嚷着同去吃屎,难不成也同去?
“凑热闹呗,洛阳城里好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没准能捞一把呢?”——这是趁火打劫的。
“那小娘子多鲜嫩——谢家的闺女呢,啧啧,那可是天仙一样的人物,别说主子了,就是捞个婢子也是天大的福气。”
又有说“余老三说了,人一多,官家就不好追责,什么法法……法不责众?呔!谁知道会杀这么多人。”要追问那个“余老三”什么人物,却是七拐八弯,什么三叔隔壁李老头的二舅子的外甥之类复杂的关系,也没见过人,就只听说是个能人儿,“在王爷/郎主/贵人面前都有面子呢”。
起初以为这个“余老三”有戏,然而问多了几个,免不了又跳出个什么“姚老七”、“刘二”、“张五”,要不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要不就是死了,要不就是不见了,线索一条一条地断掉。
那些贩夫走卒,口齿都不甚清晰,脑子也糊涂,又缠七杂八了许多方言俚语,或是侨客,侨客倒多一点胆识,有会武的擅骑射的,起初像是有些什么指头,到后来渐渐绝了望,也还是一言不发。
又有刑徒。刑徒多是跟着狱头行事,拎出狱头来问,回答惊人的一致,说是全洛阳城的地牢里都盛行的一种说法,抢了这一把,自有人来给银子跑路,然而问那个“自有人”是什么人,竟无一人供得出来。
都说三木之下,何索而不得,偏偏竟不能得!
当然大理寺也不是吃干饭的,毕竟刑徒有记录在案,往上一捋,总能找到负责的狱卒、牢头,这些日子洛阳城里一根绳子自个儿了结的牢头不少,跑路的狱卒也不少——跑了一圈,终究没问出来。
到审讯完毕,姚太后摔了案卷——偌大一个大理寺审讯几天的结果还不如人家萧阮一个晚上!真真白费了国库养这么些庸人。也是无可奈何,撤了几个职,换了一轮人,然而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线索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眼瞧着就要往不了了之奔去了。
倒是王太医无愧圣手之誉,半月下来,昭熙的伤渐渐痊愈。
在始平王府养伤的少年郎君们也各自家去,待昭熙携谢云然归家,元昭叙去了青州,姚太后忙着北方战事,亲自送李司空领军出城——到这时候,已经没多少人还记得始平王世子成亲时候的意外了。
这时候城里最惊人的消息,已经换成了郑侍中求娶嘉颖——这让始平王府再一次成为全城贵人瞩目的焦点。
不知道多少人在想:她怎么敢!
不知道多少人在想:他怎么敢!
太后对于郑忱的偏爱在洛阳高门不是秘密。嘉颖虽然不算什么,到底如今养在始平王府。始平王妃不可能不清楚其中关节。始平王府连先头的贺兰氏在内三个姑娘,加上如今两个,也不过五个,不为多——没有顾不过来这回事。
便有人暗搓搓的想:莫非是太后示意?立刻就有人反驳:以太后如今,难道还需要掩耳盗铃?
始平王妃也是有苦说不出来,她何尝没有劝过嘉颖,只是她的身份,一厢是太后的妹子,一厢是嘉颖的长辈——没个长辈帮人争风吃醋的道理,只能先后让袁氏和谢云然出面——这时候就体现出有媳妇的好处了,自个儿不便说的话,不便做的事,一发都派了出去。
袁氏是嘉颖嫡亲的嫂子,论起来比谢云然合适,但是王妃对她旁敲侧击问起,袁氏却是蹙着一脸西施眉,怯怯道:“这件事,先前郎君在京的时候,也是说过的……”
“大郎怎么说?”
“我家这位姑娘从前定过亲,虽然人没了,但是我家规矩,就是守着,也是该的,却不承想,端午看龙舟看出这场祸事来,如今张家多半是不肯依了,要是郑侍中不娶,她哥哥养她一辈子,那也没什么——”
几句话把王妃气了个倒仰,再看袁氏时候眼神都不对了:你元家什么规矩,糊弄外人可以,在老娘面前说嘴?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退一万步说,元昭叙非要这个妹子守望门寡,以张家如今情势,张家敢说不让守?
偏让这袁氏这话挤兑得,活像她不许了郑忱的求亲,就是要逼嘉颖没了下场一般。不由恶狠狠想道,有这么个嫂子在,便是吃娘家一辈子,也要看是吃元昭叙这做哥哥的,还是元景昊这个做大伯的!
袁氏见王妃变了脸色,心下里也是害怕,只是郎君这么交代了,她也不敢不照着这话说。
始平王妃看了她半晌,到底别人的女儿,别人的媳妇,又不是嘉语、又不是嘉言的,她这里上个什么火,尽人事也就罢了。
心灰意懒挥手让她下去。
袁氏自畅和堂里出来,六月热辣辣的天光照在身上,竟如劫后余生一般。她小门小户出身,一心想着一亩三分田的日子,并不曾想过有始平王这天大的富贵砸下来——当然那并不是说她没有希冀过富贵。
初进王府,也被富贵晃花过眼睛,只不过……如果富贵后头能跟了闲人两个字,那当然最好不过。
然而这世间哪里来这样的运气。以始平王府的权势,昭熙成亲也是她亲见的,虽然并不曾亲见当时的尸山血海,但是府里的人心惶惶,贵人汹汹的质问,戎装出行英气凛凛的三姑娘……都是亲眼目睹。
也听下人们嚼舌,说起过长街惨烈的混战,也见过谢家给添补的婢子——不用想也知道之前是没了好几个。
一颗炽热的富贵心立时就冷了。元昭叙还在兴冲冲谋划去青州如何如何,在洛阳怎样怎样,她听着就是一阵子发慌。王妃话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白,她也听懂了,这个传言中美艳无双的郑侍中多半是有点问题,但是元昭叙想要二娘嫁,她能有什么法子——到如今,她只能指着肚子争气罢了。
想到这里,又叹了口气。对于扛不住压力、没多大野心的人来说,富贵是味毒·药,人只道甜如蜜,也只好得过贫贱,好不过平淡;然而对于元昭叙这样原本就野心勃勃的人来说,那又不一样了。
如今不过是时机未到,待郎君得了势,她这个糟糠算得了什么呢?洛阳城里哪个男人不心心念念想着迎娶五姓女,休妻另娶的多了去了,要能一索得儿,没准还有三分香火情,有个安置,不然——
再嫁其实不难,她如今并不算老,收拾起来也是山清水秀,但是人对于富贵是会上瘾的,住过这样神仙似的府邸,吃过山珍海味,习惯了这样婢仆成群,一呼百应的生活,你让她回到过去?
反正袁氏是不敢想。虽然她怀念平城,怀念自家灰扑扑三进的小宅子,怀念新婚燕尔时候的郎君,当时有过的喜悦与期盼,然而即便是她也知道,回不去了——从来安闲与富贵都是不能兼得。
王妃自然不知道袁氏这诸多忧惧,只是嫌弃她唯郎君之命是从——这小家子气,与宫姨娘倒像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再唤了谢云然来,对谢云然就不必解释这么多,以谢云然的乖觉,太后和郑忱这点子事,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孰料谢云然也是铩羽而归:“二娘说,她也没别的想头,只是不想守望门寡,郑侍中肯……已经是她的福气,其余,不敢计较更多了。”这话回得直接,直接到……始平王妃竟无话可说。
她总不能与她说,元家的女儿不愁嫁,过了这村,还有的是店——这要万一没有呢?她能拍着胸脯担保以后来求娶的男子比郑忱出色,还是她能担保她元嘉颖就能等到一个诸事齐全的如意郎君?她嫡嫡亲的侄女儿姚佳怡,没当成皇后,都只能将就个商贾之子,她说这个话,有什么可信度?
起码明面上看起来,郑忱已经是难得的如意郎君了,家世,人才,更休说前程。
嘉颖和嘉语、嘉媛不一样,她年长几岁,性情沉稳,料想是个有成算的,如今看来,倒真真是有成算,郑忱……既然郑忱敢明目张胆来求娶,莫非是当真得了阿姐松口?
阿姐要这么个幌子做甚?
难不成是皇帝又闹了?
皇帝自大婚之后,很是不安分,什么都想插一脚,阿姐要让些步也是正常,到底孩子大了……又忖度既然谢云然得了这么个回复,在丈夫面前已经很交代得过去,索性撂开了手,想着拭目以待。
然而这事儿不但外头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府里头也诸多闲言碎语,嘉言瞅准了机会与嘉语嘀咕:“阿姐阿姐,那个郑侍中,可不是良配。”
“不是良配”四个字,听起来恁的耳熟,嘉语也是纳闷:“怎么母亲就应了呢?”
的那样,萧阮上交到大理寺的贼人并没有审出更多东西来,细问下去多半是:
“听说谢家富贵,想来陪嫁多金银”——国库还多金银呢,怎么不去抢国库?
“有人催着同去同去,不知怎的就应了”——多憨厚的人哪,如有人嚷着同去吃屎,难不成也同去?
“凑热闹呗,洛阳城里好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没准能捞一把呢?”——这是趁火打劫的。
“那小娘子多鲜嫩——谢家的闺女呢,啧啧,那可是天仙一样的人物,别说主子了,就是捞个婢子也是天大的福气。”
又有说“余老三说了,人一多,官家就不好追责,什么法法……法不责众?呔!谁知道会杀这么多人。”要追问那个“余老三”什么人物,却是七拐八弯,什么三叔隔壁李老头的二舅子的外甥之类复杂的关系,也没见过人,就只听说是个能人儿,“在王爷/郎主/贵人面前都有面子呢”。
起初以为这个“余老三”有戏,然而问多了几个,免不了又跳出个什么“姚老七”、“刘二”、“张五”,要不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要不就是死了,要不就是不见了,线索一条一条地断掉。
那些贩夫走卒,口齿都不甚清晰,脑子也糊涂,又缠七杂八了许多方言俚语,或是侨客,侨客倒多一点胆识,有会武的擅骑射的,起初像是有些什么指头,到后来渐渐绝了望,也还是一言不发。
又有刑徒。刑徒多是跟着狱头行事,拎出狱头来问,回答惊人的一致,说是全洛阳城的地牢里都盛行的一种说法,抢了这一把,自有人来给银子跑路,然而问那个“自有人”是什么人,竟无一人供得出来。
都说三木之下,何索而不得,偏偏竟不能得!
当然大理寺也不是吃干饭的,毕竟刑徒有记录在案,往上一捋,总能找到负责的狱卒、牢头,这些日子洛阳城里一根绳子自个儿了结的牢头不少,跑路的狱卒也不少——跑了一圈,终究没问出来。
到审讯完毕,姚太后摔了案卷——偌大一个大理寺审讯几天的结果还不如人家萧阮一个晚上!真真白费了国库养这么些庸人。也是无可奈何,撤了几个职,换了一轮人,然而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线索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眼瞧着就要往不了了之奔去了。
倒是王太医无愧圣手之誉,半月下来,昭熙的伤渐渐痊愈。
在始平王府养伤的少年郎君们也各自家去,待昭熙携谢云然归家,元昭叙去了青州,姚太后忙着北方战事,亲自送李司空领军出城——到这时候,已经没多少人还记得始平王世子成亲时候的意外了。
这时候城里最惊人的消息,已经换成了郑侍中求娶嘉颖——这让始平王府再一次成为全城贵人瞩目的焦点。
不知道多少人在想:她怎么敢!
不知道多少人在想:他怎么敢!
太后对于郑忱的偏爱在洛阳高门不是秘密。嘉颖虽然不算什么,到底如今养在始平王府。始平王妃不可能不清楚其中关节。始平王府连先头的贺兰氏在内三个姑娘,加上如今两个,也不过五个,不为多——没有顾不过来这回事。
便有人暗搓搓的想:莫非是太后示意?立刻就有人反驳:以太后如今,难道还需要掩耳盗铃?
始平王妃也是有苦说不出来,她何尝没有劝过嘉颖,只是她的身份,一厢是太后的妹子,一厢是嘉颖的长辈——没个长辈帮人争风吃醋的道理,只能先后让袁氏和谢云然出面——这时候就体现出有媳妇的好处了,自个儿不便说的话,不便做的事,一发都派了出去。
袁氏是嘉颖嫡亲的嫂子,论起来比谢云然合适,但是王妃对她旁敲侧击问起,袁氏却是蹙着一脸西施眉,怯怯道:“这件事,先前郎君在京的时候,也是说过的……”
“大郎怎么说?”
“我家这位姑娘从前定过亲,虽然人没了,但是我家规矩,就是守着,也是该的,却不承想,端午看龙舟看出这场祸事来,如今张家多半是不肯依了,要是郑侍中不娶,她哥哥养她一辈子,那也没什么——”
几句话把王妃气了个倒仰,再看袁氏时候眼神都不对了:你元家什么规矩,糊弄外人可以,在老娘面前说嘴?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退一万步说,元昭叙非要这个妹子守望门寡,以张家如今情势,张家敢说不让守?
偏让这袁氏这话挤兑得,活像她不许了郑忱的求亲,就是要逼嘉颖没了下场一般。不由恶狠狠想道,有这么个嫂子在,便是吃娘家一辈子,也要看是吃元昭叙这做哥哥的,还是元景昊这个做大伯的!
袁氏见王妃变了脸色,心下里也是害怕,只是郎君这么交代了,她也不敢不照着这话说。
始平王妃看了她半晌,到底别人的女儿,别人的媳妇,又不是嘉语、又不是嘉言的,她这里上个什么火,尽人事也就罢了。
心灰意懒挥手让她下去。
袁氏自畅和堂里出来,六月热辣辣的天光照在身上,竟如劫后余生一般。她小门小户出身,一心想着一亩三分田的日子,并不曾想过有始平王这天大的富贵砸下来——当然那并不是说她没有希冀过富贵。
初进王府,也被富贵晃花过眼睛,只不过……如果富贵后头能跟了闲人两个字,那当然最好不过。
然而这世间哪里来这样的运气。以始平王府的权势,昭熙成亲也是她亲见的,虽然并不曾亲见当时的尸山血海,但是府里的人心惶惶,贵人汹汹的质问,戎装出行英气凛凛的三姑娘……都是亲眼目睹。
也听下人们嚼舌,说起过长街惨烈的混战,也见过谢家给添补的婢子——不用想也知道之前是没了好几个。
一颗炽热的富贵心立时就冷了。元昭叙还在兴冲冲谋划去青州如何如何,在洛阳怎样怎样,她听着就是一阵子发慌。王妃话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白,她也听懂了,这个传言中美艳无双的郑侍中多半是有点问题,但是元昭叙想要二娘嫁,她能有什么法子——到如今,她只能指着肚子争气罢了。
想到这里,又叹了口气。对于扛不住压力、没多大野心的人来说,富贵是味毒·药,人只道甜如蜜,也只好得过贫贱,好不过平淡;然而对于元昭叙这样原本就野心勃勃的人来说,那又不一样了。
如今不过是时机未到,待郎君得了势,她这个糟糠算得了什么呢?洛阳城里哪个男人不心心念念想着迎娶五姓女,休妻另娶的多了去了,要能一索得儿,没准还有三分香火情,有个安置,不然——
再嫁其实不难,她如今并不算老,收拾起来也是山清水秀,但是人对于富贵是会上瘾的,住过这样神仙似的府邸,吃过山珍海味,习惯了这样婢仆成群,一呼百应的生活,你让她回到过去?
反正袁氏是不敢想。虽然她怀念平城,怀念自家灰扑扑三进的小宅子,怀念新婚燕尔时候的郎君,当时有过的喜悦与期盼,然而即便是她也知道,回不去了——从来安闲与富贵都是不能兼得。
王妃自然不知道袁氏这诸多忧惧,只是嫌弃她唯郎君之命是从——这小家子气,与宫姨娘倒像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再唤了谢云然来,对谢云然就不必解释这么多,以谢云然的乖觉,太后和郑忱这点子事,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孰料谢云然也是铩羽而归:“二娘说,她也没别的想头,只是不想守望门寡,郑侍中肯……已经是她的福气,其余,不敢计较更多了。”这话回得直接,直接到……始平王妃竟无话可说。
她总不能与她说,元家的女儿不愁嫁,过了这村,还有的是店——这要万一没有呢?她能拍着胸脯担保以后来求娶的男子比郑忱出色,还是她能担保她元嘉颖就能等到一个诸事齐全的如意郎君?她嫡嫡亲的侄女儿姚佳怡,没当成皇后,都只能将就个商贾之子,她说这个话,有什么可信度?
起码明面上看起来,郑忱已经是难得的如意郎君了,家世,人才,更休说前程。
嘉颖和嘉语、嘉媛不一样,她年长几岁,性情沉稳,料想是个有成算的,如今看来,倒真真是有成算,郑忱……既然郑忱敢明目张胆来求娶,莫非是当真得了阿姐松口?
阿姐要这么个幌子做甚?
难不成是皇帝又闹了?
皇帝自大婚之后,很是不安分,什么都想插一脚,阿姐要让些步也是正常,到底孩子大了……又忖度既然谢云然得了这么个回复,在丈夫面前已经很交代得过去,索性撂开了手,想着拭目以待。
然而这事儿不但外头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府里头也诸多闲言碎语,嘉言瞅准了机会与嘉语嘀咕:“阿姐阿姐,那个郑侍中,可不是良配。”
“不是良配”四个字,听起来恁的耳熟,嘉语也是纳闷:“怎么母亲就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