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小绣娘在八零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北京回来, 孟向怀就没有休息的时候, 天天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公司开会。
苏满满也是差不多的, 她虽然请了人来帮忙, 可很多事情, 还是要她决策的。
她们两个人忙的像陀螺, 赵舒一个人带两个孩子, 就有些累了。
看着赵舒短短几天就瘦了一圈, 苏满满提议, 找个保姆来。
“那怎么行?”赵舒根本不答应,“保姆哪有自家人好,谁知道她会不会暗地里折磨我的乖孙孙?”
苏满满失笑,“娘,我请保姆,主要是给咱们家做家务的, 至于安安和小宝, 自然是要拜托你, 我可不放心别人。”
“还是算了吧!我又不是不能动, 哪里要保姆?”老一辈的人, 就是如此逞强,为了节省点钱, 什么都想自己做了。
苏满满见赵舒一直犹豫, 干脆一锤定音, “娘, 你就别管了,人我已经请了,还付了三个月的钱,要退了也退不了钱了,你就让那个人先做着吧!”
事实上,苏满满是骗赵舒的,请保姆只是她突然想到的,根本没来得及请人。
不过看赵舒的态度,是说不通的,苏满满也是为了不让赵舒太累,才骗她的,纯粹是善意的谎言。
果然,知道苏满满先斩后奏,赵舒说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却没再说不让保姆来的话了。
苏满满雷厉风行,第二天就去家政公司找到一个三十岁左右,手脚勤快的保姆。
有了保姆,赵舒果然轻松了许多,家里的一切都不要她做了,保姆还能帮她带带安安。
至于别的,有赵舒在旁边看着,保姆根本不敢起别的小心思。
渐渐的,赵舒习惯了保姆的存在,即使三个月后,她也没说要让保姆走了。
就这样,到了安安三岁的时候,苏满满已经建了厂房,光女工就有上千人。
这上千人,还只是做普通人的衣服,苏满满的公司已经做成了一个服装品牌,也不拘于刺绣了。
苏满满还另外有上百人的团队,这个团队主要做的就是定制,里面的每一个人,做衣服的手艺都不错,刺绣也很好。
苏满满也早已开始充实自己,她的公司越大,她就越觉得自己文化太低,管不了公司,眼界也有点低,于是她说动了孟向怀,两个人一起白天工作,晚上请老师上课,现在,他们两个已经自考上了大学了。
考上大学以后,苏满满学到了很多,刺绣更上一层楼,眼光也更高了,设计的衣服也更好看了
但自己一个人,明显是不成的,于是苏满满又招收了设计师,由设计师设计衣服,她来把关。
公司越来越好,这时,电视机的黄金时代来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有了电视机,苏满满瞧中了明星效应,忍痛花钱请一个港地的大明星拍了广告。
钱虽然花的多,效果却很好,广告之后,全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知道玉绣阁。
哪时候人们的思想,大部分都觉得,只要是上过电视的,就应该会很好,于是,玉绣阁上了一个新台阶,就连外国,也有了订单。
有了名气,苏满满再接再厉,用公司贷款,在全国各个省份都设了分店,生意蒸蒸日上。
这个时候,苏满满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而更加严重把控质量,如此,玉绣阁的衣服,质量好,样式好,价格即使普通人民也承受得起,玉绣阁自然更加出名了。
至于刺绣,因为手工太慢,苏满满只能一直定制,这时候衣服最火的样式其实是国外如香港,英美衣服。
苏满满从中吸取经验,中西合璧,定制出的衣服,既漂亮,又带有国家特色,许多人都喜欢上了。
又过了两年,公司发展已经差不多了,苏满满就先稳着了,一口气也不能吃成个胖子,再继续像前几年的话,对公司有害无利,总不能只顾前,不顾尾。
而这几年,孟向怀也没闲着。
他又给公司舔了新的路子,那就是搞房地产。
当初,孟向怀在首都买了两套房子,结果没到两年,价格就翻了一倍。
孟向怀见识到了房地产的利润,动了心思,就把自己的资金投了进去。
孟向怀也不是盲目的投,他事先就请了专业人士,设计好看的户型,还有位置,也选在了人流量大,交通方便的地方。
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孟向怀花了大笔的钱买了地,又花了大笔的钱,和和气气的请走了拆迁户。
期间,各种材料质量他都严格把关,等房子建成,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房子好,房子很快就卖完了。
这一次,孟向怀的身价直接翻了三倍,尝到了甜头,孟向怀再接再厉,继续买地皮,建房子,彻底成了一个房地产商人,后来身价更是排上了全国前几。
觉得钱赚的差不多了,孟向怀和苏满满的脚步慢了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
赵舒年纪已经大了,年纪的时候她拼命干活,伤了身体,现在三天两头就生病。
原本繁忙的儿子媳妇现在每天都陪着她,她苍老的脸上笑容都多了许多。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次清明,正好苏满满和孟向怀都有空,赵舒就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回老家扫墓。
朝阳公社现在已经是朝阳镇了,和前些年比起来,朝阳镇变化很大。
脚下的路已经从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的房子大部分都变成了砖瓦房,远处五层楼的学校里面尽是欢声笑语,这些都是苏满满和孟向怀带来的。
路和学校是苏满满和孟向怀出钱建的,村民们有的在孟向怀的公司工作,有的在苏满满的公司工作,每个月都有收入,日子自然好了。
不仅如此,孟向怀和苏满满还在镇上县城建了孤儿院,养老院,免费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老人。
而这项事业,孟向怀和苏满满打算一直继续,直到没有能力那天。
除此之外,因为公社变成了镇子,每逢一三五都有集市,在家的村民们要么种地种菜卖,要么做点小生意,日子自然好。
村民们也牢记孟家的大恩,见到孟向怀他们回来,听到消息的都涌上来和孟向怀他们打招呼。
并且每人手里都拿了东西,不是一只鸡,就是一只鸭,或者一把菜,一根葱。
孟向怀他们是不肯要的,不过这些村民多半都是丢下东西就跑,孟向怀总不能一个个送回去,只能接受了。
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赵舒了,儿子有出息,被全村人尊敬,她骄傲啊!只有她赵舒,才教出了这么一个好儿子。
孟向怀他爹和几位老祖宗的墓早已被另外修... -->>
从北京回来, 孟向怀就没有休息的时候, 天天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公司开会。
苏满满也是差不多的, 她虽然请了人来帮忙, 可很多事情, 还是要她决策的。
她们两个人忙的像陀螺, 赵舒一个人带两个孩子, 就有些累了。
看着赵舒短短几天就瘦了一圈, 苏满满提议, 找个保姆来。
“那怎么行?”赵舒根本不答应,“保姆哪有自家人好,谁知道她会不会暗地里折磨我的乖孙孙?”
苏满满失笑,“娘,我请保姆,主要是给咱们家做家务的, 至于安安和小宝, 自然是要拜托你, 我可不放心别人。”
“还是算了吧!我又不是不能动, 哪里要保姆?”老一辈的人, 就是如此逞强,为了节省点钱, 什么都想自己做了。
苏满满见赵舒一直犹豫, 干脆一锤定音, “娘, 你就别管了,人我已经请了,还付了三个月的钱,要退了也退不了钱了,你就让那个人先做着吧!”
事实上,苏满满是骗赵舒的,请保姆只是她突然想到的,根本没来得及请人。
不过看赵舒的态度,是说不通的,苏满满也是为了不让赵舒太累,才骗她的,纯粹是善意的谎言。
果然,知道苏满满先斩后奏,赵舒说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却没再说不让保姆来的话了。
苏满满雷厉风行,第二天就去家政公司找到一个三十岁左右,手脚勤快的保姆。
有了保姆,赵舒果然轻松了许多,家里的一切都不要她做了,保姆还能帮她带带安安。
至于别的,有赵舒在旁边看着,保姆根本不敢起别的小心思。
渐渐的,赵舒习惯了保姆的存在,即使三个月后,她也没说要让保姆走了。
就这样,到了安安三岁的时候,苏满满已经建了厂房,光女工就有上千人。
这上千人,还只是做普通人的衣服,苏满满的公司已经做成了一个服装品牌,也不拘于刺绣了。
苏满满还另外有上百人的团队,这个团队主要做的就是定制,里面的每一个人,做衣服的手艺都不错,刺绣也很好。
苏满满也早已开始充实自己,她的公司越大,她就越觉得自己文化太低,管不了公司,眼界也有点低,于是她说动了孟向怀,两个人一起白天工作,晚上请老师上课,现在,他们两个已经自考上了大学了。
考上大学以后,苏满满学到了很多,刺绣更上一层楼,眼光也更高了,设计的衣服也更好看了
但自己一个人,明显是不成的,于是苏满满又招收了设计师,由设计师设计衣服,她来把关。
公司越来越好,这时,电视机的黄金时代来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有了电视机,苏满满瞧中了明星效应,忍痛花钱请一个港地的大明星拍了广告。
钱虽然花的多,效果却很好,广告之后,全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知道玉绣阁。
哪时候人们的思想,大部分都觉得,只要是上过电视的,就应该会很好,于是,玉绣阁上了一个新台阶,就连外国,也有了订单。
有了名气,苏满满再接再厉,用公司贷款,在全国各个省份都设了分店,生意蒸蒸日上。
这个时候,苏满满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而更加严重把控质量,如此,玉绣阁的衣服,质量好,样式好,价格即使普通人民也承受得起,玉绣阁自然更加出名了。
至于刺绣,因为手工太慢,苏满满只能一直定制,这时候衣服最火的样式其实是国外如香港,英美衣服。
苏满满从中吸取经验,中西合璧,定制出的衣服,既漂亮,又带有国家特色,许多人都喜欢上了。
又过了两年,公司发展已经差不多了,苏满满就先稳着了,一口气也不能吃成个胖子,再继续像前几年的话,对公司有害无利,总不能只顾前,不顾尾。
而这几年,孟向怀也没闲着。
他又给公司舔了新的路子,那就是搞房地产。
当初,孟向怀在首都买了两套房子,结果没到两年,价格就翻了一倍。
孟向怀见识到了房地产的利润,动了心思,就把自己的资金投了进去。
孟向怀也不是盲目的投,他事先就请了专业人士,设计好看的户型,还有位置,也选在了人流量大,交通方便的地方。
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孟向怀花了大笔的钱买了地,又花了大笔的钱,和和气气的请走了拆迁户。
期间,各种材料质量他都严格把关,等房子建成,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房子好,房子很快就卖完了。
这一次,孟向怀的身价直接翻了三倍,尝到了甜头,孟向怀再接再厉,继续买地皮,建房子,彻底成了一个房地产商人,后来身价更是排上了全国前几。
觉得钱赚的差不多了,孟向怀和苏满满的脚步慢了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
赵舒年纪已经大了,年纪的时候她拼命干活,伤了身体,现在三天两头就生病。
原本繁忙的儿子媳妇现在每天都陪着她,她苍老的脸上笑容都多了许多。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次清明,正好苏满满和孟向怀都有空,赵舒就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回老家扫墓。
朝阳公社现在已经是朝阳镇了,和前些年比起来,朝阳镇变化很大。
脚下的路已经从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的房子大部分都变成了砖瓦房,远处五层楼的学校里面尽是欢声笑语,这些都是苏满满和孟向怀带来的。
路和学校是苏满满和孟向怀出钱建的,村民们有的在孟向怀的公司工作,有的在苏满满的公司工作,每个月都有收入,日子自然好了。
不仅如此,孟向怀和苏满满还在镇上县城建了孤儿院,养老院,免费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老人。
而这项事业,孟向怀和苏满满打算一直继续,直到没有能力那天。
除此之外,因为公社变成了镇子,每逢一三五都有集市,在家的村民们要么种地种菜卖,要么做点小生意,日子自然好。
村民们也牢记孟家的大恩,见到孟向怀他们回来,听到消息的都涌上来和孟向怀他们打招呼。
并且每人手里都拿了东西,不是一只鸡,就是一只鸭,或者一把菜,一根葱。
孟向怀他们是不肯要的,不过这些村民多半都是丢下东西就跑,孟向怀总不能一个个送回去,只能接受了。
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赵舒了,儿子有出息,被全村人尊敬,她骄傲啊!只有她赵舒,才教出了这么一个好儿子。
孟向怀他爹和几位老祖宗的墓早已被另外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