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穿到古代当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殿试是在奉天殿举行。
四更起, 丙子科宋时榜的考生便被陆陆续续通过搜检进到殿内。有当值的小内侍引着他们依次序入座,还给倒些热水, 没吃早饭的考生就能趁此工夫就着热水吃上些干粮点心之类。
宋家是保定人, 老家产驴肉,早上带的就是蒸饼夹酱驴肉。蒸饼滴油不沾, 不怕脏手, 里面夹着整片厚实的驴肉, 吃着也不掉渣。一顿早点吃完了, 桌面和手上还都干干净净, 稍用帕子沾水擦擦就行, 不用像那些吃酥饼、松糕的一样满桌掸渣, 更不会油了卷子。
监试官进殿巡视时, 他便已将考案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用惯的笔墨纸砚,闭目养神, 等待黎明放卷。
两位监试的御史进了场, 打眼就见着他阖眼坐在第一排的座位上,鹄峙鸾停,俊秀绝伦, 深青的儒袍更衬得他肤色如玉, 在这一殿中试举子中尤为出众。
考生中其实不乏俊秀少年、海内名士,但入场后多少都露出几分紧张敬畏之色,绝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平和松弛的——
就好像他不是头一次进到森严的宫中,而是曾出入多少回宫廷似的。
两位监察御史巡了一遍场, 在殿外感叹:“怪道桓给事中成日介说他师弟怎么好,不看文章,这相貌气度已压过众人了。”
“可不是。我当年不说殿试时,就是刚入监察院那几个月里,每次上朝也都觉着紧张,过了好一阵子才能放松。这考生倒像是走熟了这奉天殿似的,全无第一次入宫的敬畏和新奇。”
似这等气度,只怕三国时的名士管宁也难比他了。
管宁还只是不去看乘轩冕的高官,这学生却是进了宫都不肯东看西看,只管修己静心,难怪能连中两元,小小年纪就办起了汇集一省名士的讲学大会。
黎明时掌卷官进来发卷,两位御史特地还给那几位翰林院检讨指了宋时一下:“见荣华不羡、入宫禁不惊,非常人也。”
宋时自是不知道考官们夸他有气度,若知道了说不定还得脸红一下——
他那也不是气度,而是他打大一暑假就私下干黑导游,靠带人游故宫蹭玩。他连龙床、龙椅都看过不知多少回,这外廷的大殿游得更多,还真是没法儿从心底生出敬畏感。
因为故宫逛多了,所以能从容坐在殿里应试,因为从容,所以被几位监试官、掌卷官盯着也不觉紧张。几位考官越发觉得他有器量,连巡场的几位御林军都指挥使、指挥同知和佥事们也不禁跟着看了他一眼,暗赞几声风流少年。
——长得好看,身姿也漂亮,怪道曾叫四辅桓家定作孙女婿!
这些指挥使、同知、佥事们对京师上下高官显宦的阴私更为清楚,知道宋时不光是个会元,更是曾跟周王妃订婚多年的前未婚夫,不免要要腹诽几句——放着这样好的一个女婿不要,还不就是为了攀附皇家富贵?
只不过桓阁老身居高位,孙女已然入宫,退婚之事又做得不算出格,别人看在天家的面子上不公然议论而已。
不久时近黎明,该放卷了,诸官员各归各位,只有几位掌卷官绕场放卷。大殿内一片肃然,只能听到翻卷子的沙沙声,众生都低头读卷,不久后便有才思敏捷的提起笔来打草稿。
宋时自然在才思敏捷的那批里。
他动手早,不光是写论文写多了,不过脑子都能下笔,更因为这科还教他师兄猜中了题目,正是考兵策!
去年六月,鞑靼汗王帖木儿率军袭扰边城,从雁门关长驱直入,大肆抢掠边关州县,兵燹所到处无数百姓流亡……
今年桓凌回到都察院,就曾细细了解过鞑靼犯边之事的始末,还递了一封备虏要务的折子,请朝廷慎选知兵事的武将驻边,重修边城以御寇虏,补齐边军的俸禄、甲胄、兵器,户部多拨钱粮以备掉动内地客兵支援边城……
这一本奏章上去,当下便得了天子批复,命选拔能战的旧将戍守边城,又下诏称要为朝廷百姓作表率,令后宫一体俭省用度,不必再要国库给内库添钱。
今年殿试考题,自然也是由这场兵事而来,问的便是如何治国靖边:
皇帝制曰:朕皇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即位之始,思欲偃武修文,以德化天下……夫何连岁以来北虏寇疆,如入无人之地……朕闻帝王之道,在守四夷,今朕欲求长治久安之术——
这道题正合桓小师兄押的第一道题中心一致!
内则务本重农,外则治兵修备,才能令国家长治久安!
虽然不能全盘默写之前的模拟题,但把一些呼应题面的地方稍作修改,就能改一篇符合题意的考场论……策问。
宋时铺开稿纸,先写下标准开头:“臣对:臣闻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举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治。”
治国须内修外攘,在内重本务农,以实国库,以安天下百姓,在外屯兵备武,御敌国门,以保家国平安。
先提纲挈领提出总论,之后却不能立刻分析论证,而要先在文中赞颂当今之治,答谢天子给他们这个进宫殿试的机会。
这段他就不客气地用了从前写过的,脸不红气不喘地赞道:“皇帝陛下以圣神之德,膺历数之归... -->>
殿试是在奉天殿举行。
四更起, 丙子科宋时榜的考生便被陆陆续续通过搜检进到殿内。有当值的小内侍引着他们依次序入座,还给倒些热水, 没吃早饭的考生就能趁此工夫就着热水吃上些干粮点心之类。
宋家是保定人, 老家产驴肉,早上带的就是蒸饼夹酱驴肉。蒸饼滴油不沾, 不怕脏手, 里面夹着整片厚实的驴肉, 吃着也不掉渣。一顿早点吃完了, 桌面和手上还都干干净净, 稍用帕子沾水擦擦就行, 不用像那些吃酥饼、松糕的一样满桌掸渣, 更不会油了卷子。
监试官进殿巡视时, 他便已将考案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用惯的笔墨纸砚,闭目养神, 等待黎明放卷。
两位监试的御史进了场, 打眼就见着他阖眼坐在第一排的座位上,鹄峙鸾停,俊秀绝伦, 深青的儒袍更衬得他肤色如玉, 在这一殿中试举子中尤为出众。
考生中其实不乏俊秀少年、海内名士,但入场后多少都露出几分紧张敬畏之色,绝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平和松弛的——
就好像他不是头一次进到森严的宫中,而是曾出入多少回宫廷似的。
两位监察御史巡了一遍场, 在殿外感叹:“怪道桓给事中成日介说他师弟怎么好,不看文章,这相貌气度已压过众人了。”
“可不是。我当年不说殿试时,就是刚入监察院那几个月里,每次上朝也都觉着紧张,过了好一阵子才能放松。这考生倒像是走熟了这奉天殿似的,全无第一次入宫的敬畏和新奇。”
似这等气度,只怕三国时的名士管宁也难比他了。
管宁还只是不去看乘轩冕的高官,这学生却是进了宫都不肯东看西看,只管修己静心,难怪能连中两元,小小年纪就办起了汇集一省名士的讲学大会。
黎明时掌卷官进来发卷,两位御史特地还给那几位翰林院检讨指了宋时一下:“见荣华不羡、入宫禁不惊,非常人也。”
宋时自是不知道考官们夸他有气度,若知道了说不定还得脸红一下——
他那也不是气度,而是他打大一暑假就私下干黑导游,靠带人游故宫蹭玩。他连龙床、龙椅都看过不知多少回,这外廷的大殿游得更多,还真是没法儿从心底生出敬畏感。
因为故宫逛多了,所以能从容坐在殿里应试,因为从容,所以被几位监试官、掌卷官盯着也不觉紧张。几位考官越发觉得他有器量,连巡场的几位御林军都指挥使、指挥同知和佥事们也不禁跟着看了他一眼,暗赞几声风流少年。
——长得好看,身姿也漂亮,怪道曾叫四辅桓家定作孙女婿!
这些指挥使、同知、佥事们对京师上下高官显宦的阴私更为清楚,知道宋时不光是个会元,更是曾跟周王妃订婚多年的前未婚夫,不免要要腹诽几句——放着这样好的一个女婿不要,还不就是为了攀附皇家富贵?
只不过桓阁老身居高位,孙女已然入宫,退婚之事又做得不算出格,别人看在天家的面子上不公然议论而已。
不久时近黎明,该放卷了,诸官员各归各位,只有几位掌卷官绕场放卷。大殿内一片肃然,只能听到翻卷子的沙沙声,众生都低头读卷,不久后便有才思敏捷的提起笔来打草稿。
宋时自然在才思敏捷的那批里。
他动手早,不光是写论文写多了,不过脑子都能下笔,更因为这科还教他师兄猜中了题目,正是考兵策!
去年六月,鞑靼汗王帖木儿率军袭扰边城,从雁门关长驱直入,大肆抢掠边关州县,兵燹所到处无数百姓流亡……
今年桓凌回到都察院,就曾细细了解过鞑靼犯边之事的始末,还递了一封备虏要务的折子,请朝廷慎选知兵事的武将驻边,重修边城以御寇虏,补齐边军的俸禄、甲胄、兵器,户部多拨钱粮以备掉动内地客兵支援边城……
这一本奏章上去,当下便得了天子批复,命选拔能战的旧将戍守边城,又下诏称要为朝廷百姓作表率,令后宫一体俭省用度,不必再要国库给内库添钱。
今年殿试考题,自然也是由这场兵事而来,问的便是如何治国靖边:
皇帝制曰:朕皇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即位之始,思欲偃武修文,以德化天下……夫何连岁以来北虏寇疆,如入无人之地……朕闻帝王之道,在守四夷,今朕欲求长治久安之术——
这道题正合桓小师兄押的第一道题中心一致!
内则务本重农,外则治兵修备,才能令国家长治久安!
虽然不能全盘默写之前的模拟题,但把一些呼应题面的地方稍作修改,就能改一篇符合题意的考场论……策问。
宋时铺开稿纸,先写下标准开头:“臣对:臣闻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举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治。”
治国须内修外攘,在内重本务农,以实国库,以安天下百姓,在外屯兵备武,御敌国门,以保家国平安。
先提纲挈领提出总论,之后却不能立刻分析论证,而要先在文中赞颂当今之治,答谢天子给他们这个进宫殿试的机会。
这段他就不客气地用了从前写过的,脸不红气不喘地赞道:“皇帝陛下以圣神之德,膺历数之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