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带着族人去求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说这清末民国初年日子不好过, 好吧,外头确实不怎么好过,可这邱澄明自打有了系统, 整个人就和财神搭上了关系一样, 不单是自己身价不断的增长,就是和他走的近的也开始变得日子松快起来。
不仅仅如此啊,这家伙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开始煽动他那小蝴蝶了,嘿, 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都想不到?改善土质还记得不?草木兴盛记得不?对啦,这就是蝴蝶的起点啊。
在山窝子, 原本的盐碱地因为系统,变得可以种植, 而那些被种植下去的粮食,从一开始就是邱澄明换过的好种子,在加上草木兴盛的加成, 你说, 这每一茬收获该有多少?和外头的其他村子的粮食比起来, 差距有多大?即使达不到现代那种动不动几千斤的地步, 只要比正常的多上一倍就足够震惊轰动了。更不用说如今的现实是, 经过邱澄明同学几次调整之后,光是那种玉米, 就几乎有外头三四倍的产量, 哪怕是清旧制十六两一斤来计算, 也有近千斤。这样的出息能不激起点时代的水花?怎么可能。
谁都不是傻子, 山窝子这么一个明晃晃的高产种子就这么敞开放着,也没有封口,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往来的村落,那些刚结了亲的姻亲,怎么可能放过?自打听说了产量之后,简直都快疯了好不。
只要搭得上关系,哪怕日子不对,哪怕自家地里已经种满,哪怕提着礼物上门的花销是寻常种子的五六倍,那也是一定要讨上一把,回去种菜地里的。周边那稀少的人口头一次因为一样东西,聚集的这么整齐,完全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了所有人,什么叫做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所以喽,邱澄明他们过来也不过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和这周边的人关系才会变得那么的融洽,才会往来的那么频繁,才会。。。反正从山窝子散出去的玉米种子,在经过了秋收之后,已经使得周边粮食出产明显提高,从县城的数据来看,比以往最好的年份都要多三成,就这还是只有邱澄明他们和周边两三个离着近的村子零星在种的缘故,若是这整个县城边上的种植农户都种上这玉米,整体产量翻上两翻,基本没问题啊!
有了这么一个前景,大家其实已经能想到这玉米在全国被推广的前景了吧。即使这个时候的政府已经到了倒台的顷刻之间,即使这里实在是偏远,无论是从消息的流通上也好,还是物流的传递上也罢,都十分的艰难原始,磨蹭的让人发指。可作为民以食为天,农耕文明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比高产的种子更有吸引力的东西了,那些地主老财们哪怕抠唆的日日吃窝窝头,啃咸菜,要让他知道这产量,估计也能壕一把,亲自过来采买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即使再困难,这高产什么的,也有人跋山涉水的流传出去的。
到了外头,想想那些中等以上的田地,想想那些常年精耕细作的老农,那产量会不会比这荒凉的盐碱地出产的更多?那可真是很有可能啊!到了那时候,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玉米,粮商会不会高价卖种子?有了这高价,会不会一窝蜂的全种这个?若是一片片的土地都种植上了这高产玉米,那到了明年,后年,全国粮食产量又会是多少?
等着三年,五年之后,全国粮食产量上去了,到时候粮食的价格会不会下降?粮食便宜了,穷人是不是能多几个吃饱饭的?孩子是不是能多活下几个?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粮食,那么去年那种抢米的事儿还有机会发生嘛?若是这样的民乱少了,那么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不是能多保存几分元气?
这样的问题太深奥,没有经历过的人只怕是想不清楚的,邱澄明这样连想都没想到的更是不会有这样的长远见地。即使他有金手指,即使他穿越而来。如今的生活环境已经注定了他的信息渠道,从没有当过人上人的经历也让他不习惯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
这会儿的他能知道的是,这附近的人家今年日子都过得不错,这个从各界娶媳妇嫁闺女的人家的排场看出一二来。
此外,他爹终于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赶在年前定亲,最晚明年开春成婚。就这还是邱澄明保证那女方过年的粮食自家送过去的情况下才得到的缓刑。(这年头,年前嫁闺女,也有不少人家是因为过冬粮食储藏不够,家里少个人能多熬几天。)
“不是说人还成嘛,怎么不赶紧的在年前办了?你爹等着抱孙子等的眼睛都快红了。”
山上的道观到了冬日,比山下冷的早,所以早早的就烧上了炕不说,大殿这样的地方,还放上了邱澄明自己做的铁皮炉子,一根薄铁皮的烟道,就将整个屋子的温度都提升了起来。十分的暖和,看看,就是坐在门口开着门看雪,也一样不冷。这会儿这叔侄两个样子就摆的相当的有范,看的后头正烧水的老范翻着白眼,怎么都不肯过来,生怕被传染成了一路货色。
“我这不是为了整那个蒙学的事儿... -->>
都说这清末民国初年日子不好过, 好吧,外头确实不怎么好过,可这邱澄明自打有了系统, 整个人就和财神搭上了关系一样, 不单是自己身价不断的增长,就是和他走的近的也开始变得日子松快起来。
不仅仅如此啊,这家伙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开始煽动他那小蝴蝶了,嘿, 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都想不到?改善土质还记得不?草木兴盛记得不?对啦,这就是蝴蝶的起点啊。
在山窝子, 原本的盐碱地因为系统,变得可以种植, 而那些被种植下去的粮食,从一开始就是邱澄明换过的好种子,在加上草木兴盛的加成, 你说, 这每一茬收获该有多少?和外头的其他村子的粮食比起来, 差距有多大?即使达不到现代那种动不动几千斤的地步, 只要比正常的多上一倍就足够震惊轰动了。更不用说如今的现实是, 经过邱澄明同学几次调整之后,光是那种玉米, 就几乎有外头三四倍的产量, 哪怕是清旧制十六两一斤来计算, 也有近千斤。这样的出息能不激起点时代的水花?怎么可能。
谁都不是傻子, 山窝子这么一个明晃晃的高产种子就这么敞开放着,也没有封口,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往来的村落,那些刚结了亲的姻亲,怎么可能放过?自打听说了产量之后,简直都快疯了好不。
只要搭得上关系,哪怕日子不对,哪怕自家地里已经种满,哪怕提着礼物上门的花销是寻常种子的五六倍,那也是一定要讨上一把,回去种菜地里的。周边那稀少的人口头一次因为一样东西,聚集的这么整齐,完全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了所有人,什么叫做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所以喽,邱澄明他们过来也不过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和这周边的人关系才会变得那么的融洽,才会往来的那么频繁,才会。。。反正从山窝子散出去的玉米种子,在经过了秋收之后,已经使得周边粮食出产明显提高,从县城的数据来看,比以往最好的年份都要多三成,就这还是只有邱澄明他们和周边两三个离着近的村子零星在种的缘故,若是这整个县城边上的种植农户都种上这玉米,整体产量翻上两翻,基本没问题啊!
有了这么一个前景,大家其实已经能想到这玉米在全国被推广的前景了吧。即使这个时候的政府已经到了倒台的顷刻之间,即使这里实在是偏远,无论是从消息的流通上也好,还是物流的传递上也罢,都十分的艰难原始,磨蹭的让人发指。可作为民以食为天,农耕文明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比高产的种子更有吸引力的东西了,那些地主老财们哪怕抠唆的日日吃窝窝头,啃咸菜,要让他知道这产量,估计也能壕一把,亲自过来采买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即使再困难,这高产什么的,也有人跋山涉水的流传出去的。
到了外头,想想那些中等以上的田地,想想那些常年精耕细作的老农,那产量会不会比这荒凉的盐碱地出产的更多?那可真是很有可能啊!到了那时候,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玉米,粮商会不会高价卖种子?有了这高价,会不会一窝蜂的全种这个?若是一片片的土地都种植上了这高产玉米,那到了明年,后年,全国粮食产量又会是多少?
等着三年,五年之后,全国粮食产量上去了,到时候粮食的价格会不会下降?粮食便宜了,穷人是不是能多几个吃饱饭的?孩子是不是能多活下几个?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粮食,那么去年那种抢米的事儿还有机会发生嘛?若是这样的民乱少了,那么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不是能多保存几分元气?
这样的问题太深奥,没有经历过的人只怕是想不清楚的,邱澄明这样连想都没想到的更是不会有这样的长远见地。即使他有金手指,即使他穿越而来。如今的生活环境已经注定了他的信息渠道,从没有当过人上人的经历也让他不习惯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
这会儿的他能知道的是,这附近的人家今年日子都过得不错,这个从各界娶媳妇嫁闺女的人家的排场看出一二来。
此外,他爹终于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赶在年前定亲,最晚明年开春成婚。就这还是邱澄明保证那女方过年的粮食自家送过去的情况下才得到的缓刑。(这年头,年前嫁闺女,也有不少人家是因为过冬粮食储藏不够,家里少个人能多熬几天。)
“不是说人还成嘛,怎么不赶紧的在年前办了?你爹等着抱孙子等的眼睛都快红了。”
山上的道观到了冬日,比山下冷的早,所以早早的就烧上了炕不说,大殿这样的地方,还放上了邱澄明自己做的铁皮炉子,一根薄铁皮的烟道,就将整个屋子的温度都提升了起来。十分的暖和,看看,就是坐在门口开着门看雪,也一样不冷。这会儿这叔侄两个样子就摆的相当的有范,看的后头正烧水的老范翻着白眼,怎么都不肯过来,生怕被传染成了一路货色。
“我这不是为了整那个蒙学的事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