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用良知去支配自由 (1/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活着的职责:年轻人应有的15种态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的身后,为人处世的那些品行,总离不开良知,这位坚定地支持他的斗士。
——弥尔顿
无论你属于哪个种族或说哪一种语言,你们都是相同的;在你们的眼里,责任是永不熄灭的火焰,以它那永恒不变的光芒照耀着世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
——《生活的颂歌》
可怜的人哪,你为什么要诅咒这个世界呢?这个世界曾经美丽无比,它以一种完美的理想模型,在我们的眼里闪烁着灿烂的光。而在你眼里,它之所以陷入肮脏和邪恶,仅仅是因为,在这种美好中,你自己无法摆脱肮脏和邪恶。
——马西略·菲西卢
人并非仅为自己生存。除了自己的幸福之外,他也应该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富人和穷人概莫能外。而对于某些人而言,生活是快乐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生活却是痛苦的。因此,最有价值的生活绝非是那种只追求自我享乐,甚至沉迷于沽名钓誉的方式,而是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能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做些能带来希望和益处工作的生活。
海尔洛克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在它的外围环绕着无数层同心圆。从自我的圆心出发,最先抵达的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圆圈;然后则是由各种亲朋好友关系组成的圈子;接着是自己所属族群的同胞关系;最后,圈子无限向外拓展、延伸,与整个人类世界构成和谐关系。
我们需要对上帝赐予我们的所有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这样在人世间,我们才能够始终如一并坚定地履行着自身的职责,无论对上帝还是对人类来讲,这些至关重要。上帝已经把神圣的一切给了我们,他那至高无上的意志,引领和指导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正是那些有关是非、善恶、美丑和好坏之类的良知,使得我们今生在履行对人类的责任、来世在履行对上帝的责任中,不存在固定的界限。它存在于人生的每一个时空点,使我们的一生,富有或者贫困、幸或不幸,都无法选择,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执着地选择去履行那些无时无处不在的职责,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和甘冒一切风险遵从它的召唤,仅仅是因为它属于那种最高尚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为之奋斗、为之神往、为之奉献生命的伟大事业,它永远是天空中那片最灿烂的阳光。
责任这一概念其实同士兵的职责环环相扣。想想1800年前,那位在庞贝古城中因履行职责而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异教徒卫兵吧。当时,庞贝古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古城被火山灰彻底埋葬。这位士兵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在火山爆发时,人们忙于仓皇逃命,而唯有他仍然坚守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职责在呼唤着他。他在守卫神圣,毫不退缩。最后因吸入火山灰中过多的硫化气体窒息而死。是的,他的肉体在那时化作了灰尘,而精神却刹那永恒,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之中。今天,当我们在那不勒斯的巴尔波尼可博物馆,看到这位士兵曾经使用过的头盔、长矛和胸铠,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真正的圣洁的洗礼。
在职责面前,这位战士兢兢业业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某种意义上,是他恭顺地服从职责,即服从父母、服从师长、服从长官等召唤的最佳诠释。这是每个品行正直的人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从少年时代开始,人们就应该学习和养成一种恭顺的心态,即听从责任的召唤。在有限的生命中,战斗至最后一刻。是的,职责,从其最纯粹的形式上讲,它具有无法逆转的强制性,以至于一个人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根本就忘却了自身的存在。这就是它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当不折不扣地全身心投入。
也许拿1800年前庞贝古城那位英勇的士兵做典范,时间久远斑驳了些,那就让我们看看新近的一个例子吧。1852年2月27日,航行在非洲海岸的“伯克哈德”号船只的失事谱写了一曲19世纪的英勇战士们壮丽的人生死亡之歌。当船只缓慢地沉入大海的万顷波涛之下时,威灵顿公爵正在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个宴会。消息传来时,麦考雷说:“我注意到(美国当时的部长劳伦斯先生也这么认为)当时公爵在给他死去的士兵颂词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勇敢’一词,而总是谈到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他多次重复这个意思。我猜想,在他眼里,勇气已被视作一个当然的东西了。”
职责就是自我牺牲,它不仅仅是毫不畏惧。古罗马的角斗士能以狮子般的勇敢同狮子进行搏斗,是受到观众的热情刺激。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特别能吃苦耐劳,是因为受到热爱金子欲望的驱使,他的冒险是为了金条。
“你希望成为伟人吗?”圣奥古斯都问道,“那么,请从小事做起。你渴望建筑一幢高耸入云的大楼吗?那么,先打好底层坚实的基础吧。你建的大楼越高,它所需要的地基就必须越深。要记得,温和的谦逊是美丽的王冠。”
最美好的责任通常是在秘而不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的。以这种方式履行职责可以把事情办得忠诚而高贵,而且可以不必遵循那些明哲保身的日常规范,使自己的行为,不像发布广告一样,在世人面前四处宣扬。这种职责,它服从并遵奉许多信念和神圣的准则,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使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从履行对人类的永恒义务出发。而大多数人一生中所引发的那些罪过往往来源于我们自身邪恶或不顾后果的行为,长此以往,不加节制,人性将会远离。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学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呢?这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困难?首先存在着无处不在、永恒的对上帝的责任感;然后是他们对家庭、对邻居的其他责任;主人对仆人的和仆人对主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当然也包括国家对公民的责任。这些职责中的许多责任都是在私下里履行的。公共生活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但那些灵魂和精神层面的内在生活空白于我们的眼睛,我们是可以自主地选择这种生活,可以决定它是否有价值。因为没有人能毁灭我们的灵魂,它只能中止于自己的死亡。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和别人变得更美好一些、更圣洁一点和更高贵一些,那么我们也许就做了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下面讲述一位美国立法者恪尽职守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一天,在新英格兰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当时,天空变得非常黑暗,恍若末日审判就要来临。康涅狄格州的议会例行会议正在召开,当黑云压城般的黑暗逼近时,一位议员建议休会。这时,一位年迈的清教徒议员、来自斯达姆福德的达文波特先生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说道,即使末日真的来临,他仍然希望自己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为此,他建议在议会大厅点上蜡烛,以便议会继续履行它的正常职能。坚守自己的职责岗位是这位明智老人的忠实信条,他做到了对自己信条的践履躬行。
有一位身体很瘦弱的人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慈善工作上。他探望、照料病人,坐在病人悲惨的家里与他们谈心,以各种方式帮助他们。他的朋友劝告他别耽误了自己的正经事情,并恐吓他那些肺病患者和即将死亡的人会把病传染给他。但他不为所动,“我应该为我的妻子儿女照管好自己的事情,但我也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他去关怀那些不是他家人的人们。”他以如此坚定而又简短的话回答了他的朋友。
这就是一个心甘情愿履行职责的忠实仆人的真诚话语。捐献钱财给别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恩人,只有那些把自我奉献给别人的人才是别人的恩人。捐献钱财给别人的人也许会在人世间名声大噪,但只有那些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灵魂的人才会被别人敬爱。前者也许会被人们遗忘,而后者则会被人们永远铭记于心,因为他在人间传播的美好种子永远不会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消逝。
那么,职责的基础是什么呢?于连·西蒙曾写过一本有价值的书《论义务》。在书中,作者认为职责的存在源于自由的出现,职责与自由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正如自由塑造了人们自己的人格品性一般,而为了履行公共职责,人们也必须生活在自由之中。思考的自由,必须辅于行动的自由。虽然,自由的权利有时也许会被人们滥用于邪恶,而非美好。多数的暴政比单个人的暴政更加邪恶、可怕。因此美国学者梭罗指出,现代自由只不过是把人们从封建制的奴隶变成了舆论的奴隶而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被所有的人都一致崇尚的自由是一个出现得比较晚的理念。在远古时期,那些所谓“自由的”人享有由奴隶为他们服务的权利。不但整个国家存在奴隶制,家庭也存在着奴隶制。正如在君主制下存在着奴隶制一样,在共和国里也存在着奴隶制。罗马共和国最节俭的家伙、年迈的卡图竟然把年老的奴隶活活杀死以免除供养他们的负担。而那些体弱多病的奴隶则被送往位于台伯河上的埃斯库拉比岛,任凭他们被疾病或饥饿折磨而死。在罗马帝国,罗马的普通民众是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在英国也是一样,当穷人再也得不到寺院的赈济以后,国会制定并通过了一项济贫法,作为对穷人丧失自由的补偿。
但是,还有一个比自由更加铿锵有力的词,那就是良心。自从人类文明肇始之初,这一词汇所具有的力量就得到世人的公认。在耶稣基督诞生300年前,一位雅典诗人曾热情地讴歌过良心。“在我们自己的胸怀里,”他说,“有一个上帝——我们的良心。”接着,他又说道:“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过得满意,不仅仅只是为自己而生存。无论什么时候你干了圣洁的事情,你都会兴致勃勃,知道上帝冥冥中也以适当的勇气参与了你的行为。内心世界的丰富是人们渴望追求的伟大事物。”
良心也许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宗教情感的独特的灵魂潜能吧。它第一次出现时,正值我们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高级的性情同低级的性情之间发生冲突之际——也就是精神与肉体的冲突——正义战胜邪恶的美好斗争。无论你在教堂抑或其他什么地方,你都可以体察到内心深处这种波动的进行。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角斗,男人和女人将为渴望得到的他们还无法得到的美好事物,遭受着同样的苦难。
正是这种体验产生了宗教——这一更高尚的法则引导我们走向良心的法则所代表的那个最高境界。“它是一种内省,”坎农·莫斯利说,“是所有宗教得以建立的基础。人们从而走进自己的内心并目睹心中的这场冲突,从而有了自知之明,进而认识了上帝。”受这种影响,人们认识并体悟到了是非观念,从此他就能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他的选择是自由的,所以他的选择是负责任的。
尽管人们相信理论,但事实上没有任何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让人们体悟到他们的行为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意志不受任何约束,正如上班一样,我们没有被迫去听命遵循任何特殊的动机。“我们觉得,”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证明我们有能力抗拒这种动机,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做;只是这对我们的自尊是一种羞辱,它会使我们渴望卓越的愿望变得无能为力——假如我们从相反的角度思考的话。”
我们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世人之所以制定法律,是为了让人们去遵守,因为正如它们是普遍事实一样,它们也是普遍的信念,人们是否遵守,在很大程度上完全由自己决定。每个人都会同意这一点:习惯和脾性不是我们的主人,相反,我们是它们的主人。即使当我们向它们让步时,我们也知道我们能够抵抗;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全部抛弃它们,那么,一种来源于我们自心,比我们渴望自己能够体悟到东西更加强烈的心愿或意志,也就不需要存在。
抵达精神自由的最高层次,前提是心灵必须被知识启蒙。当心灵被启蒙后,良心开始显示其力量,人的责任感才会滋生。他将遵循最高意志的影响,并使自己的行为与它相一致——不是被迫,而是心甘情愿;而这一主宰其实就是爱的法则。在实践自己的信仰,应用知识和信心的过程中,人性的力量充分展示。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自由行动,信仰和工作同神圣意志的宗旨和谐一致了,他处于追求善并正在获得最高善的路上。
“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阿奇迪坎·黑尔说,“是环境的动物;而宗教凌驾一切环境之上,意志使人们精神升华并超拔于环境。”托玛斯·林奇说,“除非实现人与宗教的结合,否则我们将失去自由。正如在地上播种了橡树种子,所以导致后来橡树的出现。有信仰的人才算有了根基——与上帝相连之根。我们的工作改善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由上帝收藏。”在《新约全书》中,我们发现,“哪里存在上帝的圣灵,哪里就有自由。”考珀这样说:
“他是自由之人,
因为信仰,他沐浴在真理的自由光华之下,
而其余不信者沦为奴隶。”
背叛神圣法则的人们,就会屈从于直觉、激情和自私自利的支配。任何邪恶的癖好如果陷入不加约束的放纵,神圣的自然法会对这种行为发出严厉的警告,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良心也会因为行为之任性和罪过而严厉谴责他们,他们在未来的抵抗力从而变得脆弱,意志失去了力量,当诱惑再次出现时,他们的抵抗力相应就更小。这样一来,习惯也就自然养成。对各种邪恶行为的诅咒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强行做给别人看,邪恶行为仍然会接踵而至。
衰败的坟墓无法埋葬良心,它不会就此死亡;即使我们的双脚肆意践踏良心,但它仍然像石缝下的野草倔强地存活。每一个过错或者罪行,在行为发生时,与之相依存的报复女神就会随之而来。闭眼不看或掩耳盗铃是回避报复女神极为无用和懦弱的方式。“正是良心,它使我们所有的人都变得胆怯、谦恭。”末日审判终有一天会来临,当它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它将警告我们改邪归正,促使我们回到品行端正的生活道路上去。
良心是永恒而普遍的,它是个人人格品性的本质。它赋予人们自制力——即抵制诱惑和蔑视诱惑的力量。每个人都致力于拓展自己的个性,努力寻求正当的生活道路,并在道路上有所前进。意志要求他这样: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尾巴、成为低级事物的反馈物、成为流行习俗的应声虫。真正的人性气质来源于自律自制——从服从于低级权力到服从于更高的生命法则。
自律自制的美德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到并得到维系,只能通过良心的升华——责任感的落实——才能一一实现。正是良心使一个人坚定地站立起来,摆脱激情和癖好的控制,从而使他的行为最符合他所属的族群利益。真正快乐的源泉只有在履行职责的道路上才能找到。它将作为劳动的自然果实而出现,因为它,任何被人瞧不起的轻微工作将变得光荣、高尚。
当良心瓜熟蒂落之后,它会引导人们去从事那些能带来最高意义的快乐的事情,而忽视那些不快乐的。赫伯特·斯宾塞说:“可以这么讲,在文明人中,很少有人会不同意这种观点:人类的生活是根据神的意志而存在,成为必然的。所有的宗教老师都谆谆告诫我们这一信条,它被视为是一个公认的真理,是天经地义的传统,为每一个论述道德的作家所接受。”
没有良心,一个人就不会拥有比快乐更高的行动原则。他就会做他最想做的事情,纵情于肉欲或满足于感觉上的智力快乐。我们问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成为那种低级冲动的奴隶——沉溺于自我满足之中。所有的自然法则都反对这种生活理念。心灵绝不应该成为屈从于肉体冲动的奴仆。除非采取措施,消除人类法律的某些不良后果,否则自我牺牲、自律自制等美德就很难出现。
一个具有上述品性的民族,即使像个人一样拥有智力和激情,但缺乏良心这个最高主宰所施予他们行为的影响,那么,这样的民族很快就会陷入彻底的无政府主义深渊,然后在相互破坏中走向毁灭。最近,在德国和俄国所流行的由虚无主义所导致的人类生活的狂乱行为中,这样的后果已经部分显现。这种原则若不加控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泛滥开来,就会导致彻底的道德崩溃——包括个体的、社会的和民族的。
救治这种弊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唤醒人们的责任感。我们的父辈所争取到的权利,将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上,通过教育和宣传义务与责任,把它发扬光大,不可否认宣传正义和仁慈——正义是美德的光芒,仁慈是美德的姊妹,也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基督教福音传道者中盛行这样一句箴言,它应该醒目地写在道德教科书的每一页。“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对待别人。”“在生活中,”威尔海姆·冯·哈姆伯特这样说,“尤其值得赞美的是,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快乐和不快乐,而是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真而不遗余力地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这以后,我们发现快乐就不请自到——而且,它竟然就从充满了烦恼、琐碎的私事生活中脱茧而出。”
&... -->>
他的身后,为人处世的那些品行,总离不开良知,这位坚定地支持他的斗士。
——弥尔顿
无论你属于哪个种族或说哪一种语言,你们都是相同的;在你们的眼里,责任是永不熄灭的火焰,以它那永恒不变的光芒照耀着世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
——《生活的颂歌》
可怜的人哪,你为什么要诅咒这个世界呢?这个世界曾经美丽无比,它以一种完美的理想模型,在我们的眼里闪烁着灿烂的光。而在你眼里,它之所以陷入肮脏和邪恶,仅仅是因为,在这种美好中,你自己无法摆脱肮脏和邪恶。
——马西略·菲西卢
人并非仅为自己生存。除了自己的幸福之外,他也应该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富人和穷人概莫能外。而对于某些人而言,生活是快乐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生活却是痛苦的。因此,最有价值的生活绝非是那种只追求自我享乐,甚至沉迷于沽名钓誉的方式,而是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能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做些能带来希望和益处工作的生活。
海尔洛克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在它的外围环绕着无数层同心圆。从自我的圆心出发,最先抵达的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圆圈;然后则是由各种亲朋好友关系组成的圈子;接着是自己所属族群的同胞关系;最后,圈子无限向外拓展、延伸,与整个人类世界构成和谐关系。
我们需要对上帝赐予我们的所有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这样在人世间,我们才能够始终如一并坚定地履行着自身的职责,无论对上帝还是对人类来讲,这些至关重要。上帝已经把神圣的一切给了我们,他那至高无上的意志,引领和指导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正是那些有关是非、善恶、美丑和好坏之类的良知,使得我们今生在履行对人类的责任、来世在履行对上帝的责任中,不存在固定的界限。它存在于人生的每一个时空点,使我们的一生,富有或者贫困、幸或不幸,都无法选择,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执着地选择去履行那些无时无处不在的职责,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和甘冒一切风险遵从它的召唤,仅仅是因为它属于那种最高尚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为之奋斗、为之神往、为之奉献生命的伟大事业,它永远是天空中那片最灿烂的阳光。
责任这一概念其实同士兵的职责环环相扣。想想1800年前,那位在庞贝古城中因履行职责而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异教徒卫兵吧。当时,庞贝古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古城被火山灰彻底埋葬。这位士兵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在火山爆发时,人们忙于仓皇逃命,而唯有他仍然坚守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职责在呼唤着他。他在守卫神圣,毫不退缩。最后因吸入火山灰中过多的硫化气体窒息而死。是的,他的肉体在那时化作了灰尘,而精神却刹那永恒,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之中。今天,当我们在那不勒斯的巴尔波尼可博物馆,看到这位士兵曾经使用过的头盔、长矛和胸铠,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真正的圣洁的洗礼。
在职责面前,这位战士兢兢业业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某种意义上,是他恭顺地服从职责,即服从父母、服从师长、服从长官等召唤的最佳诠释。这是每个品行正直的人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从少年时代开始,人们就应该学习和养成一种恭顺的心态,即听从责任的召唤。在有限的生命中,战斗至最后一刻。是的,职责,从其最纯粹的形式上讲,它具有无法逆转的强制性,以至于一个人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根本就忘却了自身的存在。这就是它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当不折不扣地全身心投入。
也许拿1800年前庞贝古城那位英勇的士兵做典范,时间久远斑驳了些,那就让我们看看新近的一个例子吧。1852年2月27日,航行在非洲海岸的“伯克哈德”号船只的失事谱写了一曲19世纪的英勇战士们壮丽的人生死亡之歌。当船只缓慢地沉入大海的万顷波涛之下时,威灵顿公爵正在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个宴会。消息传来时,麦考雷说:“我注意到(美国当时的部长劳伦斯先生也这么认为)当时公爵在给他死去的士兵颂词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勇敢’一词,而总是谈到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他多次重复这个意思。我猜想,在他眼里,勇气已被视作一个当然的东西了。”
职责就是自我牺牲,它不仅仅是毫不畏惧。古罗马的角斗士能以狮子般的勇敢同狮子进行搏斗,是受到观众的热情刺激。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特别能吃苦耐劳,是因为受到热爱金子欲望的驱使,他的冒险是为了金条。
“你希望成为伟人吗?”圣奥古斯都问道,“那么,请从小事做起。你渴望建筑一幢高耸入云的大楼吗?那么,先打好底层坚实的基础吧。你建的大楼越高,它所需要的地基就必须越深。要记得,温和的谦逊是美丽的王冠。”
最美好的责任通常是在秘而不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的。以这种方式履行职责可以把事情办得忠诚而高贵,而且可以不必遵循那些明哲保身的日常规范,使自己的行为,不像发布广告一样,在世人面前四处宣扬。这种职责,它服从并遵奉许多信念和神圣的准则,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使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从履行对人类的永恒义务出发。而大多数人一生中所引发的那些罪过往往来源于我们自身邪恶或不顾后果的行为,长此以往,不加节制,人性将会远离。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学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呢?这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困难?首先存在着无处不在、永恒的对上帝的责任感;然后是他们对家庭、对邻居的其他责任;主人对仆人的和仆人对主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当然也包括国家对公民的责任。这些职责中的许多责任都是在私下里履行的。公共生活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但那些灵魂和精神层面的内在生活空白于我们的眼睛,我们是可以自主地选择这种生活,可以决定它是否有价值。因为没有人能毁灭我们的灵魂,它只能中止于自己的死亡。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和别人变得更美好一些、更圣洁一点和更高贵一些,那么我们也许就做了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下面讲述一位美国立法者恪尽职守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一天,在新英格兰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当时,天空变得非常黑暗,恍若末日审判就要来临。康涅狄格州的议会例行会议正在召开,当黑云压城般的黑暗逼近时,一位议员建议休会。这时,一位年迈的清教徒议员、来自斯达姆福德的达文波特先生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说道,即使末日真的来临,他仍然希望自己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为此,他建议在议会大厅点上蜡烛,以便议会继续履行它的正常职能。坚守自己的职责岗位是这位明智老人的忠实信条,他做到了对自己信条的践履躬行。
有一位身体很瘦弱的人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慈善工作上。他探望、照料病人,坐在病人悲惨的家里与他们谈心,以各种方式帮助他们。他的朋友劝告他别耽误了自己的正经事情,并恐吓他那些肺病患者和即将死亡的人会把病传染给他。但他不为所动,“我应该为我的妻子儿女照管好自己的事情,但我也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他去关怀那些不是他家人的人们。”他以如此坚定而又简短的话回答了他的朋友。
这就是一个心甘情愿履行职责的忠实仆人的真诚话语。捐献钱财给别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恩人,只有那些把自我奉献给别人的人才是别人的恩人。捐献钱财给别人的人也许会在人世间名声大噪,但只有那些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灵魂的人才会被别人敬爱。前者也许会被人们遗忘,而后者则会被人们永远铭记于心,因为他在人间传播的美好种子永远不会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消逝。
那么,职责的基础是什么呢?于连·西蒙曾写过一本有价值的书《论义务》。在书中,作者认为职责的存在源于自由的出现,职责与自由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正如自由塑造了人们自己的人格品性一般,而为了履行公共职责,人们也必须生活在自由之中。思考的自由,必须辅于行动的自由。虽然,自由的权利有时也许会被人们滥用于邪恶,而非美好。多数的暴政比单个人的暴政更加邪恶、可怕。因此美国学者梭罗指出,现代自由只不过是把人们从封建制的奴隶变成了舆论的奴隶而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被所有的人都一致崇尚的自由是一个出现得比较晚的理念。在远古时期,那些所谓“自由的”人享有由奴隶为他们服务的权利。不但整个国家存在奴隶制,家庭也存在着奴隶制。正如在君主制下存在着奴隶制一样,在共和国里也存在着奴隶制。罗马共和国最节俭的家伙、年迈的卡图竟然把年老的奴隶活活杀死以免除供养他们的负担。而那些体弱多病的奴隶则被送往位于台伯河上的埃斯库拉比岛,任凭他们被疾病或饥饿折磨而死。在罗马帝国,罗马的普通民众是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在英国也是一样,当穷人再也得不到寺院的赈济以后,国会制定并通过了一项济贫法,作为对穷人丧失自由的补偿。
但是,还有一个比自由更加铿锵有力的词,那就是良心。自从人类文明肇始之初,这一词汇所具有的力量就得到世人的公认。在耶稣基督诞生300年前,一位雅典诗人曾热情地讴歌过良心。“在我们自己的胸怀里,”他说,“有一个上帝——我们的良心。”接着,他又说道:“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过得满意,不仅仅只是为自己而生存。无论什么时候你干了圣洁的事情,你都会兴致勃勃,知道上帝冥冥中也以适当的勇气参与了你的行为。内心世界的丰富是人们渴望追求的伟大事物。”
良心也许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宗教情感的独特的灵魂潜能吧。它第一次出现时,正值我们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高级的性情同低级的性情之间发生冲突之际——也就是精神与肉体的冲突——正义战胜邪恶的美好斗争。无论你在教堂抑或其他什么地方,你都可以体察到内心深处这种波动的进行。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角斗,男人和女人将为渴望得到的他们还无法得到的美好事物,遭受着同样的苦难。
正是这种体验产生了宗教——这一更高尚的法则引导我们走向良心的法则所代表的那个最高境界。“它是一种内省,”坎农·莫斯利说,“是所有宗教得以建立的基础。人们从而走进自己的内心并目睹心中的这场冲突,从而有了自知之明,进而认识了上帝。”受这种影响,人们认识并体悟到了是非观念,从此他就能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他的选择是自由的,所以他的选择是负责任的。
尽管人们相信理论,但事实上没有任何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让人们体悟到他们的行为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意志不受任何约束,正如上班一样,我们没有被迫去听命遵循任何特殊的动机。“我们觉得,”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证明我们有能力抗拒这种动机,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做;只是这对我们的自尊是一种羞辱,它会使我们渴望卓越的愿望变得无能为力——假如我们从相反的角度思考的话。”
我们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世人之所以制定法律,是为了让人们去遵守,因为正如它们是普遍事实一样,它们也是普遍的信念,人们是否遵守,在很大程度上完全由自己决定。每个人都会同意这一点:习惯和脾性不是我们的主人,相反,我们是它们的主人。即使当我们向它们让步时,我们也知道我们能够抵抗;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全部抛弃它们,那么,一种来源于我们自心,比我们渴望自己能够体悟到东西更加强烈的心愿或意志,也就不需要存在。
抵达精神自由的最高层次,前提是心灵必须被知识启蒙。当心灵被启蒙后,良心开始显示其力量,人的责任感才会滋生。他将遵循最高意志的影响,并使自己的行为与它相一致——不是被迫,而是心甘情愿;而这一主宰其实就是爱的法则。在实践自己的信仰,应用知识和信心的过程中,人性的力量充分展示。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自由行动,信仰和工作同神圣意志的宗旨和谐一致了,他处于追求善并正在获得最高善的路上。
“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阿奇迪坎·黑尔说,“是环境的动物;而宗教凌驾一切环境之上,意志使人们精神升华并超拔于环境。”托玛斯·林奇说,“除非实现人与宗教的结合,否则我们将失去自由。正如在地上播种了橡树种子,所以导致后来橡树的出现。有信仰的人才算有了根基——与上帝相连之根。我们的工作改善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由上帝收藏。”在《新约全书》中,我们发现,“哪里存在上帝的圣灵,哪里就有自由。”考珀这样说:
“他是自由之人,
因为信仰,他沐浴在真理的自由光华之下,
而其余不信者沦为奴隶。”
背叛神圣法则的人们,就会屈从于直觉、激情和自私自利的支配。任何邪恶的癖好如果陷入不加约束的放纵,神圣的自然法会对这种行为发出严厉的警告,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良心也会因为行为之任性和罪过而严厉谴责他们,他们在未来的抵抗力从而变得脆弱,意志失去了力量,当诱惑再次出现时,他们的抵抗力相应就更小。这样一来,习惯也就自然养成。对各种邪恶行为的诅咒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强行做给别人看,邪恶行为仍然会接踵而至。
衰败的坟墓无法埋葬良心,它不会就此死亡;即使我们的双脚肆意践踏良心,但它仍然像石缝下的野草倔强地存活。每一个过错或者罪行,在行为发生时,与之相依存的报复女神就会随之而来。闭眼不看或掩耳盗铃是回避报复女神极为无用和懦弱的方式。“正是良心,它使我们所有的人都变得胆怯、谦恭。”末日审判终有一天会来临,当它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它将警告我们改邪归正,促使我们回到品行端正的生活道路上去。
良心是永恒而普遍的,它是个人人格品性的本质。它赋予人们自制力——即抵制诱惑和蔑视诱惑的力量。每个人都致力于拓展自己的个性,努力寻求正当的生活道路,并在道路上有所前进。意志要求他这样: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尾巴、成为低级事物的反馈物、成为流行习俗的应声虫。真正的人性气质来源于自律自制——从服从于低级权力到服从于更高的生命法则。
自律自制的美德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到并得到维系,只能通过良心的升华——责任感的落实——才能一一实现。正是良心使一个人坚定地站立起来,摆脱激情和癖好的控制,从而使他的行为最符合他所属的族群利益。真正快乐的源泉只有在履行职责的道路上才能找到。它将作为劳动的自然果实而出现,因为它,任何被人瞧不起的轻微工作将变得光荣、高尚。
当良心瓜熟蒂落之后,它会引导人们去从事那些能带来最高意义的快乐的事情,而忽视那些不快乐的。赫伯特·斯宾塞说:“可以这么讲,在文明人中,很少有人会不同意这种观点:人类的生活是根据神的意志而存在,成为必然的。所有的宗教老师都谆谆告诫我们这一信条,它被视为是一个公认的真理,是天经地义的传统,为每一个论述道德的作家所接受。”
没有良心,一个人就不会拥有比快乐更高的行动原则。他就会做他最想做的事情,纵情于肉欲或满足于感觉上的智力快乐。我们问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成为那种低级冲动的奴隶——沉溺于自我满足之中。所有的自然法则都反对这种生活理念。心灵绝不应该成为屈从于肉体冲动的奴仆。除非采取措施,消除人类法律的某些不良后果,否则自我牺牲、自律自制等美德就很难出现。
一个具有上述品性的民族,即使像个人一样拥有智力和激情,但缺乏良心这个最高主宰所施予他们行为的影响,那么,这样的民族很快就会陷入彻底的无政府主义深渊,然后在相互破坏中走向毁灭。最近,在德国和俄国所流行的由虚无主义所导致的人类生活的狂乱行为中,这样的后果已经部分显现。这种原则若不加控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泛滥开来,就会导致彻底的道德崩溃——包括个体的、社会的和民族的。
救治这种弊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唤醒人们的责任感。我们的父辈所争取到的权利,将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上,通过教育和宣传义务与责任,把它发扬光大,不可否认宣传正义和仁慈——正义是美德的光芒,仁慈是美德的姊妹,也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基督教福音传道者中盛行这样一句箴言,它应该醒目地写在道德教科书的每一页。“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对待别人。”“在生活中,”威尔海姆·冯·哈姆伯特这样说,“尤其值得赞美的是,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快乐和不快乐,而是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真而不遗余力地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这以后,我们发现快乐就不请自到——而且,它竟然就从充满了烦恼、琐碎的私事生活中脱茧而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