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菩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菩珠简单洗漱毕,回屋拿了阿菊为自己加盖的棉衣,顺便再套在身上,随即丢下身后冲着自己背影翘唇嘀嘀咕咕的老林氏匆匆出了门。
看家土狗平日常从她手里分得吃食,和她很是亲近,见她出门,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紧紧跟随。周围幽阒无声,菩珠的耳中,只有自己双足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和犬跑动的呼哧呼哧声。夜依然笼罩着一切,包括镇外北边那道白天站在高处便能远眺的连绵长城,以及长城外的地平线上那属于强悍异族的远山。
这地充满风和沙,苦难和绝望,杀戮和死亡,也有着沃土与河流,绿洲与生命,繁荣与希望。但在日出之前,没有太阳的光辉,这片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仿佛吞噬一切的旷古不绝的无边苍凉。
菩珠不喜这种苍凉之感,但早已习惯。
她现在居住的这个名叫福禄的边镇是因驿舍而成的,白天站镇头就能望见镇尾。在帝国的西行舆图之上,只是最近几年才添加的位于极西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离东向的河西郡城很远,便是快马也要几天才到。镇中早年只有些屯田戍边守着烽燧的士卒,后来建了个驿点,这几年才渐渐聚居起了数百户的人家。如今白天路上人马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异域商旅,天气好时,甚至还有自发的小集市,看着还颇热闹。
杨家距离驿舍不过一箭之地,出门就能看见,有时半夜菩珠睡不着觉,甚至能清楚听到深夜远路而至的人马进入驿舍发出的嘈杂之声。而每当这种时候,她情不自禁会想到自己的父亲。
和对祖父只是心存敬畏不同,对父亲,菩珠一想起来,心中便充满温暖而酸楚的感情。
父亲有着一双炯炯的眼,是这世上最英俊,最儒雅,也最温柔的一个男子。他本完全可以像别的世族子弟那样,靠着父祖恩荫在京都谋得一个清贵官职,却在十八岁便随使西出玉门,开始了他这一生短暂而传奇的使官之路。他曾穿越死地,抵达银月城,面见当年和亲远嫁到了西狄的金熹大长公主,为大长公主带去了来自故国的礼物和母亲姜氏太皇太后的叮咛;他曾走遍各地,一路游说各国,化解怨隙,成功打通了一度截断的商道,令东西往来通行无阻,各国前来朝拜献贡的使团络绎不绝;他也曾在出使途中遭遇出使国的叛变,却是临危不惧,从容指挥,平定叛乱,名震西域。
即便到了现在,这条西行路上的许多老卒,都还记得当年那位使官纵马而过留下的翩翩风采。
而父亲在家之时,最喜将年幼的自己抱坐到他膝上,教番邦之语,指西域舆图教她辨识,给她讲自己在出使路上遇到的各种事情。
菩珠至今犹记父亲最后一次的出使。前夜,他指着西端那名叫银月城的地方对她说,阿爹要再去那里,很快就会归来。
父亲骗了她,此一去,他再没回来。他在归来途中遭东狄附属阴离人的突袭,当时身边只有数十人,陷入重围,不幸罹难,时年不过而立。
菩珠那年七岁,母亲本就体弱,惊闻噩耗,过于伤心,不久便也病去。
据说,父亲遗体还被敌人拿去四处传递夸功,最后还是一个早年因战败被俘投降了东狄的国人不忍,想法趁夜盗出,这才得以在荒野草草掩埋。
从父亲接过节杖的那一天起,他应当便知,这是一条去了或许便再不归来的路。
然而他还是踏了上去,义无反顾。
将父亲的遗骨从异土接回,令他魂归故里,与母亲同穴而眠,这是菩珠生平最大的一个心愿了。
然而前世,即便后来她成了皇后,这个夙愿还是未能得以实现。
阴离依傍东狄,没被征服的时候,对于这件事,即便她当时的丈夫,那位帝国的皇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等到阴离终于被征服了,朝中却又骤逢大变,还没来得及安排,自己倒先丢了性命。
菩珠抬头,目光投向前方那遥远的京都方向,依稀中仿佛看到了当年,年轻的父亲带领使团,在黎明将至的晨曦中迎风纵马,一路行来,他缁冠皂绦,大袖飘飘,高持节杖,杖顶的牦尾随风摆动。
当日这条西行道上,还没这个叫做福禄的小镇,但他足迹,定也曾踏过她现如今正在走的这条道。
她心里一热,忽觉这片困囿了她八年的苦寒之地,也没自己从前感觉的那么令人生厌了。
她又望了眼前方驿舍。
天黑后,镇中心驿舍门口高高升起的用以指引夜行人方向的硕大红色灯笼,就是福禄镇上唯一的光源,非常显眼。
她加快脚步,在黎明前的夜色里,朝前方那点红光走去,很快便到。
驿舍四四方方,横步一百,纵步三百,前大门,后马舍,除中心居住议事区外,侧旁另有望楼哨塔,高墙深院,门一关,便是一个坚固坞堡。
这个时辰,驿舍里早就灯火通明。昨天有一队来自京都的去往玉门关的人马到了,带队的是一个鸿胪寺官员,他们今早辰时就要离开继续西行。因为随行人员众多,上下几十号人,加上载人驼物的马匹,所以四更起驿里的人就忙了起来。
门口,一个年约五旬的老者正忙着指挥人将一袋袋用来补充马匹路上口粮的食料捆扎好搬上车,一边数点口袋,一边在簿册上记,口里念着“黑豆二十袋,粟五十斗……”
近旁忙着搬运马料的驿卒忍不住插嘴:“丞官,他们出关何事?马食比人食还要好!”
>
菩珠简单洗漱毕,回屋拿了阿菊为自己加盖的棉衣,顺便再套在身上,随即丢下身后冲着自己背影翘唇嘀嘀咕咕的老林氏匆匆出了门。
看家土狗平日常从她手里分得吃食,和她很是亲近,见她出门,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紧紧跟随。周围幽阒无声,菩珠的耳中,只有自己双足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和犬跑动的呼哧呼哧声。夜依然笼罩着一切,包括镇外北边那道白天站在高处便能远眺的连绵长城,以及长城外的地平线上那属于强悍异族的远山。
这地充满风和沙,苦难和绝望,杀戮和死亡,也有着沃土与河流,绿洲与生命,繁荣与希望。但在日出之前,没有太阳的光辉,这片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仿佛吞噬一切的旷古不绝的无边苍凉。
菩珠不喜这种苍凉之感,但早已习惯。
她现在居住的这个名叫福禄的边镇是因驿舍而成的,白天站镇头就能望见镇尾。在帝国的西行舆图之上,只是最近几年才添加的位于极西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离东向的河西郡城很远,便是快马也要几天才到。镇中早年只有些屯田戍边守着烽燧的士卒,后来建了个驿点,这几年才渐渐聚居起了数百户的人家。如今白天路上人马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异域商旅,天气好时,甚至还有自发的小集市,看着还颇热闹。
杨家距离驿舍不过一箭之地,出门就能看见,有时半夜菩珠睡不着觉,甚至能清楚听到深夜远路而至的人马进入驿舍发出的嘈杂之声。而每当这种时候,她情不自禁会想到自己的父亲。
和对祖父只是心存敬畏不同,对父亲,菩珠一想起来,心中便充满温暖而酸楚的感情。
父亲有着一双炯炯的眼,是这世上最英俊,最儒雅,也最温柔的一个男子。他本完全可以像别的世族子弟那样,靠着父祖恩荫在京都谋得一个清贵官职,却在十八岁便随使西出玉门,开始了他这一生短暂而传奇的使官之路。他曾穿越死地,抵达银月城,面见当年和亲远嫁到了西狄的金熹大长公主,为大长公主带去了来自故国的礼物和母亲姜氏太皇太后的叮咛;他曾走遍各地,一路游说各国,化解怨隙,成功打通了一度截断的商道,令东西往来通行无阻,各国前来朝拜献贡的使团络绎不绝;他也曾在出使途中遭遇出使国的叛变,却是临危不惧,从容指挥,平定叛乱,名震西域。
即便到了现在,这条西行路上的许多老卒,都还记得当年那位使官纵马而过留下的翩翩风采。
而父亲在家之时,最喜将年幼的自己抱坐到他膝上,教番邦之语,指西域舆图教她辨识,给她讲自己在出使路上遇到的各种事情。
菩珠至今犹记父亲最后一次的出使。前夜,他指着西端那名叫银月城的地方对她说,阿爹要再去那里,很快就会归来。
父亲骗了她,此一去,他再没回来。他在归来途中遭东狄附属阴离人的突袭,当时身边只有数十人,陷入重围,不幸罹难,时年不过而立。
菩珠那年七岁,母亲本就体弱,惊闻噩耗,过于伤心,不久便也病去。
据说,父亲遗体还被敌人拿去四处传递夸功,最后还是一个早年因战败被俘投降了东狄的国人不忍,想法趁夜盗出,这才得以在荒野草草掩埋。
从父亲接过节杖的那一天起,他应当便知,这是一条去了或许便再不归来的路。
然而他还是踏了上去,义无反顾。
将父亲的遗骨从异土接回,令他魂归故里,与母亲同穴而眠,这是菩珠生平最大的一个心愿了。
然而前世,即便后来她成了皇后,这个夙愿还是未能得以实现。
阴离依傍东狄,没被征服的时候,对于这件事,即便她当时的丈夫,那位帝国的皇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等到阴离终于被征服了,朝中却又骤逢大变,还没来得及安排,自己倒先丢了性命。
菩珠抬头,目光投向前方那遥远的京都方向,依稀中仿佛看到了当年,年轻的父亲带领使团,在黎明将至的晨曦中迎风纵马,一路行来,他缁冠皂绦,大袖飘飘,高持节杖,杖顶的牦尾随风摆动。
当日这条西行道上,还没这个叫做福禄的小镇,但他足迹,定也曾踏过她现如今正在走的这条道。
她心里一热,忽觉这片困囿了她八年的苦寒之地,也没自己从前感觉的那么令人生厌了。
她又望了眼前方驿舍。
天黑后,镇中心驿舍门口高高升起的用以指引夜行人方向的硕大红色灯笼,就是福禄镇上唯一的光源,非常显眼。
她加快脚步,在黎明前的夜色里,朝前方那点红光走去,很快便到。
驿舍四四方方,横步一百,纵步三百,前大门,后马舍,除中心居住议事区外,侧旁另有望楼哨塔,高墙深院,门一关,便是一个坚固坞堡。
这个时辰,驿舍里早就灯火通明。昨天有一队来自京都的去往玉门关的人马到了,带队的是一个鸿胪寺官员,他们今早辰时就要离开继续西行。因为随行人员众多,上下几十号人,加上载人驼物的马匹,所以四更起驿里的人就忙了起来。
门口,一个年约五旬的老者正忙着指挥人将一袋袋用来补充马匹路上口粮的食料捆扎好搬上车,一边数点口袋,一边在簿册上记,口里念着“黑豆二十袋,粟五十斗……”
近旁忙着搬运马料的驿卒忍不住插嘴:“丞官,他们出关何事?马食比人食还要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