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九品中正制度的合理 (2/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chenjinso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势力在选举这个问题上,矛盾有所缓和。
三、九品中正制度实施的实时效果和历史意义
九品中正制度适时而制定,在曹魏初行此制时,功效甚为明显。乱世征伐的时代,曹魏疆土扩大,后备干部不足,满足不了新拓地方官员任职的需求,创建此制应时所必须。这种制度以其标准化的方式去选材用人,相对漫无边际标准各自援用私人要好。此制度一时之建立,吏治澄清,曹氏政权之得天下,此制功不可没。此后此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选官制度,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延续和实践,说明了这种制度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构成了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贵族阶级对皇权的制约和限制。而这种制度本意决不是买官卖官,行贿索贿,而是为国家选配和培养人才,为国效力。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这种选官制度的创立和其他选官制度具有同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取更多的人才,巩固阶级的统治和维护社会的稳定。任何统治者都不会自己革自己的命,使得一项制度安排导致自身的灭亡。
四、九品中正制度现实性与制度变迁及结论
九品中正制度,是贯穿魏晋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总和,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长期以来,过于强调中正九品制历史发展进程的蜕化及其弊端,对这项制度的所引发的反思很少或者没有。九品中正制度为一时救弊,比不是什么坏的制度,之所以被后来所否定,在于其实施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不同。因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轨迹而发展,此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需不断生长,又定需在现实环境显示要求下生长,制度绝非凭空从某一理论而产生,而从现实中产生。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至此制度,也必然有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在曹操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以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从出,后来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
九品中正制度与其他所有制度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一项制度初期执行的有效性在于他的现实性,就原始意义来说是一项好的制度,但随着时代性的变化,那制度就变坏了,这是正常的。因为不可能存在一项永远不变的制度,如同真理也是不断变化的一样。古今中外所有制度都是如此。只有一项制度不会永久是好制度,才能促使后人政治上的努力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适应于现实,否则一项制度永久是好制度,也许会造成政治的窒息和社会的畸形发展。而新制度的产生和对旧制度的改进以及制度的变迁,可能是社会本身诸要素诱发的比如社会精英、个性官员、特定的群体,也可能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不论如何,这都证明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具有时代性,适应的是适时社会的发展。如果忽略了这点,对一个制度安排进行彻底的否定,不加考虑地进行判断和审视,那是不应该的。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m]上海:三联书店,2001。
[2]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国人民在大学出版社,1989
[3]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在大学出版社,2004
[4]柏杨中国人史纲[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第33—34页
[5]景有泉近年来九品中正制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08)
[6]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游为民九品中正制创立原因辨析[j]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
[8]石荣伦九品中正制二题[j]江海学刊1997年第3期
注释:1出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第180页
2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81页
势力在选举这个问题上,矛盾有所缓和。
三、九品中正制度实施的实时效果和历史意义
九品中正制度适时而制定,在曹魏初行此制时,功效甚为明显。乱世征伐的时代,曹魏疆土扩大,后备干部不足,满足不了新拓地方官员任职的需求,创建此制应时所必须。这种制度以其标准化的方式去选材用人,相对漫无边际标准各自援用私人要好。此制度一时之建立,吏治澄清,曹氏政权之得天下,此制功不可没。此后此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选官制度,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延续和实践,说明了这种制度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构成了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贵族阶级对皇权的制约和限制。而这种制度本意决不是买官卖官,行贿索贿,而是为国家选配和培养人才,为国效力。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这种选官制度的创立和其他选官制度具有同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取更多的人才,巩固阶级的统治和维护社会的稳定。任何统治者都不会自己革自己的命,使得一项制度安排导致自身的灭亡。
四、九品中正制度现实性与制度变迁及结论
九品中正制度,是贯穿魏晋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总和,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长期以来,过于强调中正九品制历史发展进程的蜕化及其弊端,对这项制度的所引发的反思很少或者没有。九品中正制度为一时救弊,比不是什么坏的制度,之所以被后来所否定,在于其实施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不同。因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轨迹而发展,此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需不断生长,又定需在现实环境显示要求下生长,制度绝非凭空从某一理论而产生,而从现实中产生。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至此制度,也必然有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在曹操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以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从出,后来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
九品中正制度与其他所有制度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一项制度初期执行的有效性在于他的现实性,就原始意义来说是一项好的制度,但随着时代性的变化,那制度就变坏了,这是正常的。因为不可能存在一项永远不变的制度,如同真理也是不断变化的一样。古今中外所有制度都是如此。只有一项制度不会永久是好制度,才能促使后人政治上的努力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适应于现实,否则一项制度永久是好制度,也许会造成政治的窒息和社会的畸形发展。而新制度的产生和对旧制度的改进以及制度的变迁,可能是社会本身诸要素诱发的比如社会精英、个性官员、特定的群体,也可能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不论如何,这都证明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具有时代性,适应的是适时社会的发展。如果忽略了这点,对一个制度安排进行彻底的否定,不加考虑地进行判断和审视,那是不应该的。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m]上海:三联书店,2001。
[2]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国人民在大学出版社,1989
[3]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在大学出版社,2004
[4]柏杨中国人史纲[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第33—34页
[5]景有泉近年来九品中正制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08)
[6]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游为民九品中正制创立原因辨析[j]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
[8]石荣伦九品中正制二题[j]江海学刊1997年第3期
注释:1出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第180页
2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