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大明武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这一闹还带来一个王岚平都没想到的好处,参考的众举子一个个吓得都没人样,一进考场,谁还敢作弊,虽然没人查有没有夹带,但哪个也不敢,万一被查出来,王丞相可只会用刀说话。
同时,兵部主管的武科科考也如期开始,武科可没有文科这样的繁琐,一共才百十来武举了参加,按王岚平的想法,就算是全中榜人都不够,考一考无非也就是分个三六九等,其实他早就想好了,只要是参考的全都能中。
十天后,文武双科同时放榜,此次文科参考举子共一千零七十八人,共取得三甲六十八人,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三十九人,赐进士出身;一甲二十二人,赐进士及第;一甲二十二份答卷王岚平都亲自过目,从中选中三人,是为一甲第一名,是为状元,一甲第二名,是为榜眼,一甲第三名,是为探花,但这个三甲却不是钦点的,于是丞相点的。
所有中榜者年龄都在二十五至五十岁,这是王岚平筛选官员硬条件,中榜的百二十九人,全部在发榜时附上由丞相府授于的官职,按举子所答题目的类别,分派六部及其下属衙门官职,无孔不入,当然,官职目前还是暂领,他们必须先去其任职的位子上观政三个月,三个月后由丞相府派出专人前往考核,合格者,其官职才算正式得到朝廷的任命。
虽然是如此,文科放榜的那天,要了榜的举子可真的算是开了眼了,王丞相说到做到,谁还记得十日前贡院举子血流成河的事,没有王丞相,哪来他们今天的出头之日。
武科就更别提了。武举们从黄榜头数到尾,一连数了好几遍,数来数去都觉不可思议,竟然参考的举子全都中榜。最高兴的应该就是王岚平的贴身护卫方法,他竟然也拿了个一甲第十八名,武进士及第。
武状元、榜眼、探花也随之产生,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
南京城里弥漫的肃杀之气在这一天被中榜的举子们弄得沸腾了,街头巷尾都有传颂王丞相的破天之举。好像在这个世上,没有王丞相不敢做的事。
而皇帝被困紫禁城的事谁在乎,就连文武两科的状元公都没见到皇上长嘛样,这个状元那是丞相亲点的。
就在科考取士刚刚尘埃落定,王岚平接到了张煌言从福建发来的信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想必是自己在南京大造丞相要娶亲之事传到了郑鸿奎的耳朵里,这郑芝龙先提出联姻之事,八成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到郑鸿奎身上。
当天,王岚平将镇江水师总兵郑鸿奎和军政左司提督郑森叫到了丞相私宅。
屋内只有四人。侍卫方法此时已是武进士出身,加授昭武将军衔,不过其职责仍是王丞相的私人侍卫,三品带刀护卫,不离王岚平左右。
郑鸿奎和郑森叔侄分坐两旁,但见王岚平一脸喜色,具不知其意。
待下人上过茶水,王岚平这才从怀里取出张煌言的信。
“二位,兵部尚书张煌言南巡至福建,却用六百里加急快送来一封信。此信与福建总兵郑芝龙有关,你们是他的家人,不防也看看,信里的内容我很吃惊哪”
郑鸿奎闻言心中已猜出七八分。想必是大哥收到了自己的去信,托张煌言为郑家嫁女的事作个媒人,骁武平陵的丞相娶亲,兵部尚书为媒,定是千古佳话呀。
但郑鸿奎却道,“丞相私信。下官怎敢一阅”
“无防无防,郑森,你也看看”
郑鸿奎这才起身恭敬地接过方法递过来的信,展开细看,果然,张煌言在信中对武学之事只有寥寥数语,余下的篇幅大都是在说郑家想和王丞相结百年之好。
“郑森,你看看”郑鸿奎心中暗喜,丞相把信拿出来,那说明这事九成九是成了。
郑森看完后不觉看了四叔一眼,眼神中透出一丝难以致信,妹妹如果攀上了丞相,郑王联姻成功,那不就是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将来的丞相和郑家势力的一场大战吗,内安得快,想心北伐也来得更早。
王岚平笑道,“你们看,这事我也挺为难的,我是当朝丞相,郑总兵手握雄兵于外,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未免招人非议,但郑总兵诚心将爱女托付于我,我若推辞,也着实拂了郑总兵的诚意,于心不忍哪,你们一个是他兄弟,一个是他儿子,不防就由你们来替我一决”
废话,郑家提亲当然要郑家将声势弄得朝野尽知才是最好,得让天下人都知道郑家在极力拉笼丞相。
郑鸿奎当然听得出这个意思,既然事情已经被大哥提出来了,开弓便没有回头箭。
“丞相年少有为,却一直没有婚娶,于公对朝廷不利,多少权贵想趁机攀附,于私也失了伦常,于公于私丞相早日完婚都是朝廷之福,只是这事涉及郑家,下官不便开口,恐遭人言语”
王岚平点头,“恩,郑将军言之有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来我也快而立之年,却孑然一身,愧对祖上呀,若真能与郑家永结秦晋之好,对国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此以后,东南与朝廷将永不分割,连成一体,东南的百姓也免遭兵灾之祸”
这句话说得那叫一个大胆,言外之意就是老子早就有南征郑家的想法,识像的就赶快将女儿送来,否则战端一开,定叫你郑家在大明国土上无立足之地。
郑鸿奎也早就猜到了王岚平有此心,从实力上来说,郑家要胜丞相一筹,苦的是郑家的当家的郑芝龙根本没有争雄中原的野心,这就要了命了,没有战争愿望还没开战就注定输了,既然打不得,联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丞相高瞻远瞩,郑家一心事朝廷,对丞相秉政也大力支持。至于丞相的亲事,下官不敢多言,但下官有一句肺腑之言,请丞相以大局为重考虑此事”
其言外之意。丞相你就坡下驴,赶快答应了吧,大家心照不宣。
王岚平微笑,将目光投在了郑森身上,“郑左都督。你身为郑世长子,你对父亲的建议有何见解?”
郑森看了四叔一眼,心知肯定不能反对,反对也无效,便道,“丞相功在天下,名动四海,妹妹能嫁与丞相为妻是她无上的荣耀,何况此事家父已经做了主,下官唯一支持一说... -->>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这一闹还带来一个王岚平都没想到的好处,参考的众举子一个个吓得都没人样,一进考场,谁还敢作弊,虽然没人查有没有夹带,但哪个也不敢,万一被查出来,王丞相可只会用刀说话。
同时,兵部主管的武科科考也如期开始,武科可没有文科这样的繁琐,一共才百十来武举了参加,按王岚平的想法,就算是全中榜人都不够,考一考无非也就是分个三六九等,其实他早就想好了,只要是参考的全都能中。
十天后,文武双科同时放榜,此次文科参考举子共一千零七十八人,共取得三甲六十八人,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三十九人,赐进士出身;一甲二十二人,赐进士及第;一甲二十二份答卷王岚平都亲自过目,从中选中三人,是为一甲第一名,是为状元,一甲第二名,是为榜眼,一甲第三名,是为探花,但这个三甲却不是钦点的,于是丞相点的。
所有中榜者年龄都在二十五至五十岁,这是王岚平筛选官员硬条件,中榜的百二十九人,全部在发榜时附上由丞相府授于的官职,按举子所答题目的类别,分派六部及其下属衙门官职,无孔不入,当然,官职目前还是暂领,他们必须先去其任职的位子上观政三个月,三个月后由丞相府派出专人前往考核,合格者,其官职才算正式得到朝廷的任命。
虽然是如此,文科放榜的那天,要了榜的举子可真的算是开了眼了,王丞相说到做到,谁还记得十日前贡院举子血流成河的事,没有王丞相,哪来他们今天的出头之日。
武科就更别提了。武举们从黄榜头数到尾,一连数了好几遍,数来数去都觉不可思议,竟然参考的举子全都中榜。最高兴的应该就是王岚平的贴身护卫方法,他竟然也拿了个一甲第十八名,武进士及第。
武状元、榜眼、探花也随之产生,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
南京城里弥漫的肃杀之气在这一天被中榜的举子们弄得沸腾了,街头巷尾都有传颂王丞相的破天之举。好像在这个世上,没有王丞相不敢做的事。
而皇帝被困紫禁城的事谁在乎,就连文武两科的状元公都没见到皇上长嘛样,这个状元那是丞相亲点的。
就在科考取士刚刚尘埃落定,王岚平接到了张煌言从福建发来的信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想必是自己在南京大造丞相要娶亲之事传到了郑鸿奎的耳朵里,这郑芝龙先提出联姻之事,八成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到郑鸿奎身上。
当天,王岚平将镇江水师总兵郑鸿奎和军政左司提督郑森叫到了丞相私宅。
屋内只有四人。侍卫方法此时已是武进士出身,加授昭武将军衔,不过其职责仍是王丞相的私人侍卫,三品带刀护卫,不离王岚平左右。
郑鸿奎和郑森叔侄分坐两旁,但见王岚平一脸喜色,具不知其意。
待下人上过茶水,王岚平这才从怀里取出张煌言的信。
“二位,兵部尚书张煌言南巡至福建,却用六百里加急快送来一封信。此信与福建总兵郑芝龙有关,你们是他的家人,不防也看看,信里的内容我很吃惊哪”
郑鸿奎闻言心中已猜出七八分。想必是大哥收到了自己的去信,托张煌言为郑家嫁女的事作个媒人,骁武平陵的丞相娶亲,兵部尚书为媒,定是千古佳话呀。
但郑鸿奎却道,“丞相私信。下官怎敢一阅”
“无防无防,郑森,你也看看”
郑鸿奎这才起身恭敬地接过方法递过来的信,展开细看,果然,张煌言在信中对武学之事只有寥寥数语,余下的篇幅大都是在说郑家想和王丞相结百年之好。
“郑森,你看看”郑鸿奎心中暗喜,丞相把信拿出来,那说明这事九成九是成了。
郑森看完后不觉看了四叔一眼,眼神中透出一丝难以致信,妹妹如果攀上了丞相,郑王联姻成功,那不就是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将来的丞相和郑家势力的一场大战吗,内安得快,想心北伐也来得更早。
王岚平笑道,“你们看,这事我也挺为难的,我是当朝丞相,郑总兵手握雄兵于外,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未免招人非议,但郑总兵诚心将爱女托付于我,我若推辞,也着实拂了郑总兵的诚意,于心不忍哪,你们一个是他兄弟,一个是他儿子,不防就由你们来替我一决”
废话,郑家提亲当然要郑家将声势弄得朝野尽知才是最好,得让天下人都知道郑家在极力拉笼丞相。
郑鸿奎当然听得出这个意思,既然事情已经被大哥提出来了,开弓便没有回头箭。
“丞相年少有为,却一直没有婚娶,于公对朝廷不利,多少权贵想趁机攀附,于私也失了伦常,于公于私丞相早日完婚都是朝廷之福,只是这事涉及郑家,下官不便开口,恐遭人言语”
王岚平点头,“恩,郑将军言之有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来我也快而立之年,却孑然一身,愧对祖上呀,若真能与郑家永结秦晋之好,对国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此以后,东南与朝廷将永不分割,连成一体,东南的百姓也免遭兵灾之祸”
这句话说得那叫一个大胆,言外之意就是老子早就有南征郑家的想法,识像的就赶快将女儿送来,否则战端一开,定叫你郑家在大明国土上无立足之地。
郑鸿奎也早就猜到了王岚平有此心,从实力上来说,郑家要胜丞相一筹,苦的是郑家的当家的郑芝龙根本没有争雄中原的野心,这就要了命了,没有战争愿望还没开战就注定输了,既然打不得,联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丞相高瞻远瞩,郑家一心事朝廷,对丞相秉政也大力支持。至于丞相的亲事,下官不敢多言,但下官有一句肺腑之言,请丞相以大局为重考虑此事”
其言外之意。丞相你就坡下驴,赶快答应了吧,大家心照不宣。
王岚平微笑,将目光投在了郑森身上,“郑左都督。你身为郑世长子,你对父亲的建议有何见解?”
郑森看了四叔一眼,心知肯定不能反对,反对也无效,便道,“丞相功在天下,名动四海,妹妹能嫁与丞相为妻是她无上的荣耀,何况此事家父已经做了主,下官唯一支持一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