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冰凤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灵魂孤独的人活在现实之中,麻木的眼神,戴着面具的笑容。用心灵的翅膀织起一片清朗的纯净的天空,轻轻地拂去市井的尘埃。
曾经以为春天,是被当作一枚精致的书签,蕴含在古典的唐诗宋词中,然后被拽出来,试图用久违的美丽感染枝头那簇雪,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曾经把追求心中的诗情画意当作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在成长的路上,总喜欢把自己开放在灵魂寂寞的季节里,任飘飞的思绪在生命的低语中悄然逝去。
然,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表演。包含所有荒谬和疯狂,像个孩子一样满怀悲伤,静悄悄地熟睡在大地上,现在我有些倦了,倦得像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
思维破碎、激情不在时,摊开双手,吹落满天的晴朗,荡下一地的心碎,旁人永远听不见。闭上眼帘,伸出双手,欲触碰明天的晴朗。音阶迷离,反覆弹著不止的旋律。是怎样心伤。只留下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与誓言谎言纠结的痕迹。
六
思想,在孤寂漂泊的路上行走,跌进了黑暗的深坑里,满身灰土。
想起无数个静如止水的日子。一个人在家里,写字,看书,或者是学习。觉得时间是静止的。就像没有声音的音符。一个一个,联串起来,不动声色。朋友说,你该出来看看阳光。我说,阳光是什么颜色。就像问快乐是什么颜色,心情是什么颜色一样。有时候,觉得生活的环境只是一些由虚假的映像组合而成,对一切事情只能以被动的平常心去看待。觉得生活是没有颜色的,且在暗淡的天空下,生活太久,就渐渐习惯了暗无天日。
一个人,独坐在黑暗的深坑里,回忆暗涌,发现年华似水。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惆怅,也许,这就是人世所谓的心态沧桑
而在光与影交叉的地带,在寂寞的时刻,心灵的窗台,涉足到达的光线布满俗世的尘埃。生活在这样一个喧囂的都市里,这样的一个城市,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容易的渴望,也更容易的伤感。同时,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看到有些事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却一直无能为力。
活着,从容而绝望。有时候忙完公务,走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时常会被那些双肩背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学生所吸引。看到他们的笑容灿烂,如同溪涧般清澈。在羡慕他们无忧的同时,也时常会想起曾经无虑的自己。可最让自己难过的是,这些人几年后又会像自己一样苟于生活
七
独倚阑轩,把一觞透着醇美红炉锫酒丝丝殆尽,绵延一世云烟。透过那层层鱼鳞样的微白,隐约的一丝曙色穿透无边的梦境。如兰的心,似那枯蝶的落叶,在经历了一夜无为的旋舞之后,回归大地的厚重,沉淀了千年的思绪跌入红尘。
怀一颗不安分的心,试图在人生短短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内涵。似曾潜心寻觅了许久,回首间,笑容凝结,思绪慌张。过去的日子,已经永远的孤独的埋藏在心底了,只想在一个霏霏的雨夜中,凝视往昔秋水般澄澈的双眸。
逃避黑暗幻想光明,一颗破碎的心,就如以深入中国人内心黑暗见长写作的摩罗的因幸福而哭泣书的封面,充满了黑暗,只是黑暗中还有一束并不足以照亮心中黑暗的光——写作。然而这束光的穿透力很强,弥散性却不够,对光明的幻想削弱了洞察的穿透力,如老和尚的百衲衣,总给人一种破碎的感觉。因此不仅难以照亮心中的黑暗,且外面的黑暗,在写作之时,又铺天盖地地朝自己压来。
以前很忙的时候,总是想,等闲下来,要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这些日子等大学放了假,真正闲下来之后,才发现,面对一个漫长的假期,就像面对漫长的人生一样,因为突然不知所措。
对于这种黑压压与无能为力的感觉,我不懂为什么有人幸福了还要哭泣,也许是自己从来没有幸福到这个程度吧。所以将摩罗的因幸福而哭泣从开篇读到最后,我并没有感到摩罗是幸福的,也没有发现他真的在哭泣,我只觉得欲哭无泪,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知识分子内心的卑怯和懦弱。
活着,从容而绝望。虽然杨支柱在关于神与灵魂的断想中说:上帝总是让人们在无论多么绝望的环境中保持一线希望。
然而和时间之外的流花飞絮产生纠缠,时常会被如云的心事绊倒,于是,字里行间,终是迷茫。低头的温柔、及肩的长发便会缠出眼眸不尽的忧伤,无论阳光月光下,思绪都慌张。
且每每想起台湾“最高检察署”检察官的长女、外型亮丽的黄宜君,便忍不住唏嘘不已。总觉得自己活着,在字里行间如她生前一样从容而绝望![黄宜君在就读于中正大学中文系四年级时,就曾经获得台湾大专生文学奖,其作品曾刊载联合报副刊“读书人”周报,是师生眼中才貌兼备的女孩,去年初终一圆作家梦,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流离”可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文坛女子,去年十月二十日,在她三十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竟然在其就读的东华大学研究生宿舍二楼阳台缓降机支架上以一条丝巾悄悄自缢]
后 记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告诉我们,城市什么也不是,它只是所有过去与将来记忆的集合,是欲望的膨胀,是反复重复的细节,是需要用生命的每个瞬间填补的空虚,是虚幻与现实无法分开的存在,是疯狂且遥远的想象
活着,从容而绝望!尽管感到异常压抑,为了生存下去,要想反抗现实永远由不得自己!
一个人爬到高高的十四层楼顶,风从不同的方向吹来,凉意一阵一阵袭来。站在阳光下,突然觉得眩晕。太灿烂,让人难以适应。许是在阴暗中太久的缘故。
记不起是谁说的,生活在喧哗的世界,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也许是社会现实环境导致与个人内心思想的剧烈冲突,我想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在生活中表面从容的言谈举止下,其灵魂都是破碎的。而带着叔本华式的上世纪末感伤情绪,以敏感的听觉从大都市的嘈杂中从容听着现代生命最深沉的声音,文学界、文学理论界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因为比较敏感而又缺乏逻辑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由于比较多地接受了现实流行的不同思潮的观点,却又不能把它们纳入到一个符合形式逻辑的体系中进行检验,因此灵魂更易破碎,却又不得不无奈地屈于现实绝望地活着
灵魂孤独的人活在现实之中,麻木的眼神,戴着面具的笑容。用心灵的翅膀织起一片清朗的纯净的天空,轻轻地拂去市井的尘埃。
曾经以为春天,是被当作一枚精致的书签,蕴含在古典的唐诗宋词中,然后被拽出来,试图用久违的美丽感染枝头那簇雪,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曾经把追求心中的诗情画意当作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在成长的路上,总喜欢把自己开放在灵魂寂寞的季节里,任飘飞的思绪在生命的低语中悄然逝去。
然,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表演。包含所有荒谬和疯狂,像个孩子一样满怀悲伤,静悄悄地熟睡在大地上,现在我有些倦了,倦得像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
思维破碎、激情不在时,摊开双手,吹落满天的晴朗,荡下一地的心碎,旁人永远听不见。闭上眼帘,伸出双手,欲触碰明天的晴朗。音阶迷离,反覆弹著不止的旋律。是怎样心伤。只留下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与誓言谎言纠结的痕迹。
六
思想,在孤寂漂泊的路上行走,跌进了黑暗的深坑里,满身灰土。
想起无数个静如止水的日子。一个人在家里,写字,看书,或者是学习。觉得时间是静止的。就像没有声音的音符。一个一个,联串起来,不动声色。朋友说,你该出来看看阳光。我说,阳光是什么颜色。就像问快乐是什么颜色,心情是什么颜色一样。有时候,觉得生活的环境只是一些由虚假的映像组合而成,对一切事情只能以被动的平常心去看待。觉得生活是没有颜色的,且在暗淡的天空下,生活太久,就渐渐习惯了暗无天日。
一个人,独坐在黑暗的深坑里,回忆暗涌,发现年华似水。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惆怅,也许,这就是人世所谓的心态沧桑
而在光与影交叉的地带,在寂寞的时刻,心灵的窗台,涉足到达的光线布满俗世的尘埃。生活在这样一个喧囂的都市里,这样的一个城市,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容易的渴望,也更容易的伤感。同时,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看到有些事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却一直无能为力。
活着,从容而绝望。有时候忙完公务,走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时常会被那些双肩背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学生所吸引。看到他们的笑容灿烂,如同溪涧般清澈。在羡慕他们无忧的同时,也时常会想起曾经无虑的自己。可最让自己难过的是,这些人几年后又会像自己一样苟于生活
七
独倚阑轩,把一觞透着醇美红炉锫酒丝丝殆尽,绵延一世云烟。透过那层层鱼鳞样的微白,隐约的一丝曙色穿透无边的梦境。如兰的心,似那枯蝶的落叶,在经历了一夜无为的旋舞之后,回归大地的厚重,沉淀了千年的思绪跌入红尘。
怀一颗不安分的心,试图在人生短短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内涵。似曾潜心寻觅了许久,回首间,笑容凝结,思绪慌张。过去的日子,已经永远的孤独的埋藏在心底了,只想在一个霏霏的雨夜中,凝视往昔秋水般澄澈的双眸。
逃避黑暗幻想光明,一颗破碎的心,就如以深入中国人内心黑暗见长写作的摩罗的因幸福而哭泣书的封面,充满了黑暗,只是黑暗中还有一束并不足以照亮心中黑暗的光——写作。然而这束光的穿透力很强,弥散性却不够,对光明的幻想削弱了洞察的穿透力,如老和尚的百衲衣,总给人一种破碎的感觉。因此不仅难以照亮心中的黑暗,且外面的黑暗,在写作之时,又铺天盖地地朝自己压来。
以前很忙的时候,总是想,等闲下来,要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这些日子等大学放了假,真正闲下来之后,才发现,面对一个漫长的假期,就像面对漫长的人生一样,因为突然不知所措。
对于这种黑压压与无能为力的感觉,我不懂为什么有人幸福了还要哭泣,也许是自己从来没有幸福到这个程度吧。所以将摩罗的因幸福而哭泣从开篇读到最后,我并没有感到摩罗是幸福的,也没有发现他真的在哭泣,我只觉得欲哭无泪,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知识分子内心的卑怯和懦弱。
活着,从容而绝望。虽然杨支柱在关于神与灵魂的断想中说:上帝总是让人们在无论多么绝望的环境中保持一线希望。
然而和时间之外的流花飞絮产生纠缠,时常会被如云的心事绊倒,于是,字里行间,终是迷茫。低头的温柔、及肩的长发便会缠出眼眸不尽的忧伤,无论阳光月光下,思绪都慌张。
且每每想起台湾“最高检察署”检察官的长女、外型亮丽的黄宜君,便忍不住唏嘘不已。总觉得自己活着,在字里行间如她生前一样从容而绝望![黄宜君在就读于中正大学中文系四年级时,就曾经获得台湾大专生文学奖,其作品曾刊载联合报副刊“读书人”周报,是师生眼中才貌兼备的女孩,去年初终一圆作家梦,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流离”可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文坛女子,去年十月二十日,在她三十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竟然在其就读的东华大学研究生宿舍二楼阳台缓降机支架上以一条丝巾悄悄自缢]
后 记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告诉我们,城市什么也不是,它只是所有过去与将来记忆的集合,是欲望的膨胀,是反复重复的细节,是需要用生命的每个瞬间填补的空虚,是虚幻与现实无法分开的存在,是疯狂且遥远的想象
活着,从容而绝望!尽管感到异常压抑,为了生存下去,要想反抗现实永远由不得自己!
一个人爬到高高的十四层楼顶,风从不同的方向吹来,凉意一阵一阵袭来。站在阳光下,突然觉得眩晕。太灿烂,让人难以适应。许是在阴暗中太久的缘故。
记不起是谁说的,生活在喧哗的世界,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也许是社会现实环境导致与个人内心思想的剧烈冲突,我想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在生活中表面从容的言谈举止下,其灵魂都是破碎的。而带着叔本华式的上世纪末感伤情绪,以敏感的听觉从大都市的嘈杂中从容听着现代生命最深沉的声音,文学界、文学理论界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因为比较敏感而又缺乏逻辑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由于比较多地接受了现实流行的不同思潮的观点,却又不能把它们纳入到一个符合形式逻辑的体系中进行检验,因此灵魂更易破碎,却又不得不无奈地屈于现实绝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