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天行有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算被俘或者依附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的民族,正统的“满人”——当然,现在黄台吉都没能登上汗位,将建州女真正式定名为“满洲”的事情当然还没发生,不过朱常洛是后世的人,就直接这么称呼了——一直到顺治朝的时候也才五万多,这是所有旗人里满军旗的人口数量,蒙军旗的人先不说,汉军旗的人数最多,几乎是满军旗的四倍。
其实也可以推断一下,所谓的女真,连游牧民族蒙古都比不上,他们大概属于渔猎民族,和历史上金国的女真族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借了个名头罢了。
努尔哈赤凭借父祖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他手下的人肯定不只十三个,而是起家之初太过寒酸,能用上铠甲的就这么几个人,但是总体人数一定不会太多。
当然了,杀良冒功这种事,若是不严令禁止,详细查探,肯定会有人去做的。
不过朱常洛相信,凭借锦衣卫和东厂的鼎鼎大名,以及某些时候甚至会“钓鱼执法”的严苛手段,还有那些犯错的人的凄惨下场,一定会让这类现象少之又少的。
既然人都聚在南京城,那自然是要把事情先给办好。
浙江科举舞弊案导致朝中文官被牵扯了许多注意力进去,再加上武事诏已经被通过、颁行天下了,文官们的阻拦力度也越来越弱。
事实上,在不溺于党争的时候,文官们都还是挺靠谱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朝中有爵位的勋贵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辽东那边裂土分疆的前提是军功封爵,但是他们这种依靠先辈的军功传承下来的爵位也能作数,所以朝中有不少勋贵家族的子弟也都在蠢蠢欲动。
文官们表示自己的心里很苦,内部出问题了不算,边上的武官猪队友还在搞事。
对于朱常洛来说,发布了命令之后,能有成效是最好的,不过他也没想到武事诏发出去之后,这么快就出了结果。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蒙古,蒙古帝国倒是现在还有汗位在代代传承,为了抵抗建州女真的攻势,现任大汗已经不惜和他们的世代之仇大明联手抗清。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吃下来的地盘,女真想让他们再吐出来?无论是藩王,勋贵,还是用无数军功堆积出爵位的明军新贵,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建州女真的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依照现在的情况看,要是辽东顶不住被大明收回来的话,建州女真有可能会逃往高丽或者蒙古,到时候,大明还能捞个乘胜追击的好名头,至于趁人之危什么的?这种名头,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再有两章这一卷的正文就结束了,番外的话,蠢作者想写后面十几年后的西方,吹吹洛洛同学。
第188章西洋
泰昌二年六月,辽东大捷。
 ... -->>
不算被俘或者依附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的民族,正统的“满人”——当然,现在黄台吉都没能登上汗位,将建州女真正式定名为“满洲”的事情当然还没发生,不过朱常洛是后世的人,就直接这么称呼了——一直到顺治朝的时候也才五万多,这是所有旗人里满军旗的人口数量,蒙军旗的人先不说,汉军旗的人数最多,几乎是满军旗的四倍。
其实也可以推断一下,所谓的女真,连游牧民族蒙古都比不上,他们大概属于渔猎民族,和历史上金国的女真族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借了个名头罢了。
努尔哈赤凭借父祖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他手下的人肯定不只十三个,而是起家之初太过寒酸,能用上铠甲的就这么几个人,但是总体人数一定不会太多。
当然了,杀良冒功这种事,若是不严令禁止,详细查探,肯定会有人去做的。
不过朱常洛相信,凭借锦衣卫和东厂的鼎鼎大名,以及某些时候甚至会“钓鱼执法”的严苛手段,还有那些犯错的人的凄惨下场,一定会让这类现象少之又少的。
既然人都聚在南京城,那自然是要把事情先给办好。
浙江科举舞弊案导致朝中文官被牵扯了许多注意力进去,再加上武事诏已经被通过、颁行天下了,文官们的阻拦力度也越来越弱。
事实上,在不溺于党争的时候,文官们都还是挺靠谱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朝中有爵位的勋贵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辽东那边裂土分疆的前提是军功封爵,但是他们这种依靠先辈的军功传承下来的爵位也能作数,所以朝中有不少勋贵家族的子弟也都在蠢蠢欲动。
文官们表示自己的心里很苦,内部出问题了不算,边上的武官猪队友还在搞事。
对于朱常洛来说,发布了命令之后,能有成效是最好的,不过他也没想到武事诏发出去之后,这么快就出了结果。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蒙古,蒙古帝国倒是现在还有汗位在代代传承,为了抵抗建州女真的攻势,现任大汗已经不惜和他们的世代之仇大明联手抗清。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吃下来的地盘,女真想让他们再吐出来?无论是藩王,勋贵,还是用无数军功堆积出爵位的明军新贵,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建州女真的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依照现在的情况看,要是辽东顶不住被大明收回来的话,建州女真有可能会逃往高丽或者蒙古,到时候,大明还能捞个乘胜追击的好名头,至于趁人之危什么的?这种名头,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再有两章这一卷的正文就结束了,番外的话,蠢作者想写后面十几年后的西方,吹吹洛洛同学。
第188章西洋
泰昌二年六月,辽东大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