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禁宫情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中宗就是这样地被废黜了。
照理说,大后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的,但武后这位太后却不同,她在做皇后时,就控制着大权,当了太后,也没交出过大权。
在外,她有军政,护公李靖和翼公秦叔宝一直是她的支持者,而这两人所能掌握的兵力,几乎是全国五分之三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她有张氏父子的支持,李秦二人的关系和渊源也是从张家父子身上产生的。
有了这一股雄厚的势力,她的地位自然安于泰山了。
韦氏失势,戚党株连,连根都被拔除了,甚至于个小小的县今,只要是韦士贞身上的关系,也全被罢黜了。
策动番僧入宫行刺的真正主谋是武三思,他却靠武后的关系,得以幸免,仍然保有了大将军的头衔,只是更不得志而已。
武后那天临去时说的那番话也别有深意的,她说大家别再糊里湖涂,又捧个小孩子上台,是指豫王而言。
豫王是高宗幼子,不过不是嫡出,是刘贵妃的儿子。高宗不能生育对外是个秘密,在宫内知者也无多,甚至于高宗自己都不知道,武后自然是清楚的。
因为她的儿子是她跟张士远的私生子,刘贵妃的儿子是怎么生的也是笔糊涂帐,武后自然不能掀她的底来打自己的嘴巴。
皇帝多个儿子没关系,了不起多分一块封地,给一个亲王的爵衔位而已。
中宗被贬,照道理说豫王是最够资格的人,可是他才十七岁,武后所说的小孩子分明是指他而言,因此,没有一个人敢把他提出来的!
所谓没有人,只是指那些掌有权势的各部大臣而言,朝臣中倒不是没人提出,但六部大臣部加以反对,豫王继统之说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宝之位虚悬了两个多月,一直难以决定,朝政由太后亲摄,倒是没有紊乱,而且她洞察为明,做得有声有色,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豫王在府中暴毙,据说是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病了三天就一命呜乎,最够资格继统的人死了,那些钻豫王的门路,拥豫派的人也凉了。
他们对豫王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暴病而卒自然有很多怀疑,可是谁都不敢多说一句,因为张昌宗不但统率了禁军,也掌握着密探的大权,一言之不慎,立有杀身之祸!
武后对这件事的反应十分冷淡,只吩咐为豫王隆重治丧,但她却召了张昌宗进宫查询,见了面就问道:“昌宗,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这种谈话自然是最秘密的,因此张昌宗的称呼也转为亲密了:“媚姑,你怎么会这么想呢,您知道侄儿一向主张明来明往,不会采用这种手段的,我还在心中嘀咕,会不会是您叫人下的手呢!”
武后笑道:“我会叫人去下手?昌宗,你也太小看媚姑了,我根本没把那小鬼放在心上,犯不着做这种叫人留语病的事!”
张昌宗微愕道:“这倒奇怪了,您没派人去,又是谁会做这种事呢?”
“会不会他真是得了暴病而死呢?”
“豫王死讯传出,侄儿立刻就去看了,他的嘴唇发紫,眼孔收缩,分明是中毒之象!”
正说之间,王怀义进来通报说:“大将军求见!”
当朝大将军只有两个,一个是掌实权的张昌宗,另一手则是挂衔的武三思,张昌宗在此地,那么来的一定是武三思了,武后皱眉道:“这个废物,目前我没心情见他,叫他回去吧!”
张昌宗道:“最近这一个月,三思大哥常往豫王府跑,跟豫王走得很勤,豫王的暴病,他或许是知道一点消息的,媚姑不妨问问他!”
武后哦了一声,朝王怀义点点头,王怀义就出去把武三思召了进来。
武三思比武后小五六岁,虽然是武后的侄子,却是武后小时候的玩伴,而武后也较为喜欢他,所以后来一再犯了大错,武后都加以原谅了。
他进来后,一改常态,向武后跪下请安问好后,又跟着张昌宗拉手表示亲热道:“老弟,对你的才华,我是早就十分钦佩了,以前我是嫉妒姑姑喜欢你,才跟你捣蛋,后来我想开了,我们都是要靠着姑姑的”
武后立刻道:“三思,你说错了,昌宗是现成的王子,他随时都可以回去接替君位,不必靠我什么,只是帮我的忙,可不像你,才是真正的靠着我!”
武三思道:“是,姑姑,那是侄儿糊徐,反正我们都是你的侄儿,为您效力,因为一家人,应该亲如手足,不分彼此才是,侄儿万不该气量太狭窄,处处跟他作对来惹姑姑伤心!”
武后冷笑道:“我不是伤心,是寒心。你跟韦家的那个贱人暗中来往,急着想顶我的位子呢。”
武三思忙叫道:“姑姑,那可冤枉侄儿了,跟韦娟娟要好是有的,我们早就有交情了,远在她成为您的儿媳之前,何况她嫁给表弟,也是侄儿一力促成的!”
“你的鬼主意我全知道,你把她捧成太子妃,让她当了皇后,想更爬高一层的,结果又如何呢?”
武三思对这位姑母的心思却是十分了解的,干脆承认道:“姑姑,您常说的,人不可满足,要往高处爬,韦娟娟那个丫头,侄儿是能吃得住她的,所以,操之过急一点!”
他干脆承认了他的野心,武后倒是有点激赏了。
武三思又道:“侄儿跟您一样,是个不安于平凡的人,只是侄儿的才具不如你,机缘也不如您,找不到张王爷张兄弟这样有力的帮助,所以侄儿认命了!”
武后迢:“你这小子终于觉醒了,你要知道,我对你容忍是有限度的,要是再有一次番僧行刺那种事发生,我就准备杀你了!”
武三思道:“侄儿保证不会了,所以侄儿才为您尽了次心,解决了豫王那个小子!”
“什么,是你下的手!”
武三思点头道:“是的,那小子这几天以为自己登龙有望,先抖了起来,侄儿送了两名美女给他,然后弄了一剂药给他,说是壮阳的,结果却要了他的小命!”
“他不是又吐又泻吗?”
“那是他府中的人替他遮掩,实际上,他是纵欲过度,脱阳精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
“你做得太冒失了,若是给人查出来”
武三思笑道:“查不出的,因为他死于荒唐,传出去丢人,您不是要太医澈查死因吗?
刘太妃再三力恳求免,他们怕喧出来没面子!”
武后笑了起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也正在奇怪,我为了避嫌,叫人验查一下,想不到刘太妃跑来又哭又求,我伺她丧子之痛,自是不便勉强,再者,我以为她是在向我卖好!”张昌宗愕然道:“媚姑,这是怎么说呢?”
武后道:“那小子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命呜呼,是我的嫌疑最重,我以为刘太妃也这样想,跑来求免撤验,是向我表示认命,饶恕她的一家人,我明明没干这个事,但被人如此误会,心中正在着恼,想不到却是你这混帐干的事,这叫我跳下黄河也洗不清!”
武三思忙道:“姑姑放心好了,侄儿用的药经过高明的配置,而像那小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十四岁开始就懂得找女人了,他死于女色,他们的家人自然心中明白,怪不到您身上,他们自己会为您辟谣的!”
武后叹道:“他们越辟谣,反而越使人怀疑,认为我们是出于畏惧而不敢承认!”
武三思道:“姑姑未免过虑了,身居高位,受人猜忌在所难免,尧舜文武,背后也有人骂昏骂庸呢,圣明昏庸,那是后世的批评,只要姑姑有生之日,没有人敢当面批评就成了,身后之事,青史自有公评!”
武后道:“也只有这么想了,可是那小子实在不值得去对付他的,他怎么也不可能做皇帝的!”
“这个侄儿知道,但他是高宗名正言顺的儿子,李治被废,他是唯一可考虑的人,他不死,姑姑的大业就永远有块绊脚石,也难以平息众议,至少也得先捧他上去再废他下来,倒底是多一道手脚,而且连废黜两名皇帝,姑姑即使圣明,也难以塞悠悠之口!”
武后神色一动道:“你在说什么?”
武三思道:“侄儿记得小时候有个相士为姑姑看相,说姑姑命中该当皇帝,那时以为不过是方士信口胡言,现在可不是机会来了!”
这句话说到武后的心里去了,沉吟片刻才道:“这份大业我是不放心交在别人手中,可是在朝廷中,恐怕很难取得群臣的支持,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事!”
“何必要管历史呢,历史是人创造的,汉家以前,没有平民当天子的,但是刘邦创了例子,汉家天下也继续了几百年!”
“汉邦是由乱中打出的天下!”
“姑姑手中也有足够的实力!”
“这件事关系太大,要从长计议一番!”
“姑姑,打铁要趁热,有些事是不能拖的,您现在只要有三个人的支持,其余的不必去管他们,只要这三个人点了头,就不会有问题了。”
武后道:“是那三个人?”
武三思道:“第一个自然是张王爷,他是绝不会有问题的,第二位是护国公李老公爷,他们也没问题,因为老公爷夫妇近年慕道,已不间世事,事情由世子李存信小侯作主,小候与昌宗兄弟交情莫逆,想来也不成问题,第三位是翼公叔宝公,这位老公爷是开国元勋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公爷之一,也是国公中的领班!”
武后道:“翼公是不会有问题,他也不太管事的,连他的儿子秦驸马都不太理事了,差不多的事都是他的孙儿秦汉负责,秦汉是昌宗的好朋友,现在骠骑将军,兼须禁军都统尉,他不会反对我的!”
武三思道:“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不在长安,而在一些派出去的国公身上,他们世受唐室的恩惠,恐怕不会拥护一个异姓的人入主大宝,尤其是个女人!”
“翼公能约束他们的!”
“翼公对他们的小一辈还有约束力,现在这些国公都阴子辈在当势,不会再听翼公的话了!”
武三思道:“那还不简单,姑姑的诏令发出去,通知改元,他们只有两个反应,拥戴或反对,拥者安之,反对者围之,由张兄弟率劲师一旅,还怕他们不乖乖臣服!”
张昌宗也道:“媚姑,您放心好了,京中有禁军二十万人,只要分出一半来,由侄儿率领,足可扫平天下!”
武后道:“昌宗,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但是我不能派你出去,也不能派禁军出去,保住京都才是最重要的事,有你在长安镇压我才安心!”
“那万一有人叛乱呢?”
“让三思去领军征伐!”
武三思大惊道:“姑姑,侄儿不懂得打仗!”
“我知道你不懂,你不懂有人懂,我可以派秦汉作你的副帅,他是将门之子,家学渊源,领军指挥作战的事,你可以委托他全权处理!”
“那还要侄儿干吗?”
“为我们武家的人打天下,我自然要派个监阵的去,你是我的侄子,又是现任的大将军,除了你之外,还有别人可派吗?”
“姑姑,侄儿可以跟张兄弟换一下工作,这样对大家都适合,更不会误您的事!”
“三思,禁军绝不可能再交到你手中,这是我最靠得住的实力,不能由你这个败家子去败了,你若是怕打仗最好祷告上苍,四海臣伏,不需要兴兵!”
她把武三思赶走了,却仍留下张昌宗从事密谈,亲政的计划在她脑中蕴酿已久,该如何布署,她也已成熟,只是没有轻易向人提及而已。
现在被武三思开了头,地就把一切都说了出来,如何连系大臣请命,如何着手兴革旧弊等等,一切都有了指示。
张昌宗笑道:“媚姑,您早就准备好了嘛!”
武后叹了口气道:“说句良心话,我是没有这个兴趣的,我居于帘后,照样可以掌天下之大权的,但是我发现要找个听话的人实在太难了,那个天下第一宝座仿佛有股神奇的魔力,不管是谁,坐上去之后,就会变得自己想主宰一切,不由人摆布了,连我亲生的儿子都是如此,我更难相信别人了。想来想去,不如我自己做!”
张昌宗沉默着,武后道:“昌宗,你怎么想,我到现在还没有听过你一句支持的表示!”
张昌宗道:“媚姑,侄儿自然是支持您的,但也只是支持您一个人而已!”
“这话是怎么说呢?”
“这就是说,您有生之年,我尽一切的努力,包括扶余国的全部军力,支持您稳坐江山,但是一旦您百年之后,我希望能还元于庐陵王!”
“你还支持那个畜生!”
“是的。他毕竟是我同父的手足兄弟!”
“他自己可没有这样想!”
“何必要他知道,我知道就行了!”
“这就是你的条件?”
“是的,也是爹的条件,他老人家在上次离去时就交代过了。他也知道您迟早会有这一天的,所以先交代我了。”
武后沉思不语。
张昌宗道:“媚姑,您是知道我家的,我先祖仲坚公昔年把江山让给李世民,心中很不甘愿,也曾立誓说总有一无,要张家的子孙一统中原!”
“那个畜生可是只承认他姓李,他永远也不会承认他是张家的子孙的!”
张昌宗笑道:“那也不过是口头上的不承认而已,心里面,他仍然没有忘本,每年在先祖仲坚公的祭辰,他都在宫中设祭,对着扶余的方向,肃沐行礼,表示他心中还是没忘记根本!”
“哦!这些事我怎么不知道呢?”
“他做得十分秘密,不给知道,不过他身边的近侍还是告诉了我,所以您做皇帝,侄儿一定支持,但只能及身而止,若是您要立武家的人为嗣,侄儿就要反对了!”
武后道:“你这孩子这么尽心地帮着我,原来还是有着目的的!”
“媚姑,我们的目的对您是有益无害的,您要立嗣,只有三思大哥一人,以他的心性为人,能否确保基业已很难说,至少他当权之后,绝不会把您这个姑母高奉在大庙里的,而承干大哥却始终是您的儿子!”
武后沉思良久才道:“好,我答应你,我也给你一个保证,我登基之后,立刻草诏交给你保管,归元于承干那个混蛋,但是他也得老老实实地给我在庐陵呆着,假如他要起兵勤王,可不能怪我心狠了,我倒不是恨他,而是看准了这个畜生太没用,他若掌了大权,还不是会叫他老婆牵着鼻子走,大好江山,就变成了姓韦的天下了!”
“这一点请媚姑放心,侄儿会掌握一切的,除了您之外,中原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女主,所以你不但是空前,也将是绝后的唯一女君!”
武后高兴地大笑起来,做皇帝只是她童年的一个梦想,壮年后的一个目标而已,居然可以实现了,她怎么会不高兴呢?
武三思说武后要登基,只要三个人点头就行了,但武后明白没有这么多,真正点点头,只要一个张昌宗就够了。
张士远、李靖和秦叔宝,实际上都在张昌宗一个人的掌握之中,以他的动向为依归的。
只要抓住这小子,就抓住了天下。
张昌宁的确是够能干的,他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一切都部署好了,事实上很多人见武后迟迟不决定继统人选,心中多少也有点明白了,有些人是赞成的,因为武后理事之明,远胜过一个男人,她从太宗贞末年就插手干预政事,经高宗而中宗,对天下政情,熟得已不能再熟,为亿万民生计,她能做一个好皇帝。有些老古板是反对的,说什么牝鸡司晨,逆行天运等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张昌宗对付他们的手段更简单,无关重要的置于不理,过份讨厌的,密遣他的手下刺客,半夜里一刀割下脑袋,自然就没人再乱说话了。
武后终于在六部大臣与阁老们力请之下,上应天命,下顺万民之意,登上了皇帝的龙座。
朝臣中只动了极少的部份,大部份都各安原位,只有国号改了,易元为周,号称大周金轮则天皇帝。
中国的历史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位女君王。
武则天终于做了皇帝,从她十六岁那年,被选入宫做才人,一直到她六十岁,经太宗、高宗、中宗三帝,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少女,而皇后、大后到登上宝座,中间足足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奋斗,也历尽了辛酸。
因此,当地第一天坐上金銮殿上的龙座,接受君臣朝拜,三呼万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是感慨的眼泪,还是喜极而泣的眼泪,没一个人知道,但她总算是成功了。
在京师长安,这件事蕴酿已久,对一般人而言,并不算太意外,但是消息传到国内其他地方,引起的震动是可以想知的。
尤其是那些国公们,他们更是感到十分的惶惑,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父死子替,只要大唐不倒,他们的荣华富贵也是万年的。
事实上,他们虽不再掌朝中的大权,但实力仍然存在的,每个人都雄踞一州,领有三五万不等的兵力,这是大唐太宗留下来的一套保护皇室的妙策。
大唐的天下是靠着这些功臣们打下来的。
太宗贞观皇帝一统江山后,为了酬庸,把他们分封到各地去,建立外藩,也是永保子孙基业的一着妙策。
这些人的富贵跟皇室是唇齿相依的,一旦变元,他们的封爵恐怕也会跟着受影响,自己人心浮动。
但是武则天也想到这一点,她登基后,首先颁旨行文到各国公处,说明自己亲政,只是朝中一时乏人可继大统迟早还是会归政李氏的,所有唐家建制,概不更动,且各有升赏。
这些人都已位极人臣,官是做到顶了,再升也升不上去,武则天只有别树途迳,增加他们的领地,扩大他们所领的土地,准许他们扩充军力。
这是实惠的条件,比一切空洞的虚衔更靠得住,所以这一着也奏了实效,各地的国公在私下也受到了翼公秦琼(叔宝)和护公李靖的通知,说武后虽为女流,但是中宗生母,中宗昏弱不堪理政,武后精明能于,出而理民,实为万民之福,为天下众生计,请大家多加支持。
李秦两家一向是国公群中的领导者,他们掌握了全国一半的实权,也算是国公中的代表人,由他们出面说项做保证,自然是十分有力的。
所以武则天称帝,终于得到了各地的认可,大家纷纷上表拥戴,这下子她自是真正坐定了江山。
这年的元月,天下升平,河清海晏,几个地方都有奏章上报,禾生双穗,灾祸不生,处处丰收,四夷朝服,开贞观之后的又一次盛景。
武则天心中着实欢喜,她想到自己莫非真有点福气,上应天命,才有这一连串的祥瑞,于是下诏在长安市上大放花灯,与民同庆。
长安市上年年都很热闹,因为这些年由武后垂政,确也弄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最重要的一点是地能举拔人才,重用人才。
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愿意做昏君的,每个人都想做个好皇帝,只不过他们的能力有限,而又听信妄臣,才把国事弄得一团槽。
武则天用人的标准却是分两部份,先考察他的才华,他手下有个绝顶才华的女才人上官婉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无不熟练精读,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用中一些阁老大臣都是领略过了,每个人见她就怕。
文才要上官婉儿点了头才算,武才却要张昌宗推荐才作数,张昌宗不轻易推举人,他手下有着最精密的耳目,对那人的平素有行,早已调查得清清楚楚,被他看中的人,还要经过一些无意中的测试,通过这些,他才向上推举,而后经过上官婉儿的面试,才算是定局了。
再一经推定之后,立刻就赋以重任,那怕是一名布衣管吏,也能平步青云,跻身冠带之列。
但要这两个人的首肯,却是真不容... -->>
大唐中宗就是这样地被废黜了。
照理说,大后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的,但武后这位太后却不同,她在做皇后时,就控制着大权,当了太后,也没交出过大权。
在外,她有军政,护公李靖和翼公秦叔宝一直是她的支持者,而这两人所能掌握的兵力,几乎是全国五分之三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她有张氏父子的支持,李秦二人的关系和渊源也是从张家父子身上产生的。
有了这一股雄厚的势力,她的地位自然安于泰山了。
韦氏失势,戚党株连,连根都被拔除了,甚至于个小小的县今,只要是韦士贞身上的关系,也全被罢黜了。
策动番僧入宫行刺的真正主谋是武三思,他却靠武后的关系,得以幸免,仍然保有了大将军的头衔,只是更不得志而已。
武后那天临去时说的那番话也别有深意的,她说大家别再糊里湖涂,又捧个小孩子上台,是指豫王而言。
豫王是高宗幼子,不过不是嫡出,是刘贵妃的儿子。高宗不能生育对外是个秘密,在宫内知者也无多,甚至于高宗自己都不知道,武后自然是清楚的。
因为她的儿子是她跟张士远的私生子,刘贵妃的儿子是怎么生的也是笔糊涂帐,武后自然不能掀她的底来打自己的嘴巴。
皇帝多个儿子没关系,了不起多分一块封地,给一个亲王的爵衔位而已。
中宗被贬,照道理说豫王是最够资格的人,可是他才十七岁,武后所说的小孩子分明是指他而言,因此,没有一个人敢把他提出来的!
所谓没有人,只是指那些掌有权势的各部大臣而言,朝臣中倒不是没人提出,但六部大臣部加以反对,豫王继统之说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宝之位虚悬了两个多月,一直难以决定,朝政由太后亲摄,倒是没有紊乱,而且她洞察为明,做得有声有色,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豫王在府中暴毙,据说是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病了三天就一命呜乎,最够资格继统的人死了,那些钻豫王的门路,拥豫派的人也凉了。
他们对豫王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暴病而卒自然有很多怀疑,可是谁都不敢多说一句,因为张昌宗不但统率了禁军,也掌握着密探的大权,一言之不慎,立有杀身之祸!
武后对这件事的反应十分冷淡,只吩咐为豫王隆重治丧,但她却召了张昌宗进宫查询,见了面就问道:“昌宗,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这种谈话自然是最秘密的,因此张昌宗的称呼也转为亲密了:“媚姑,你怎么会这么想呢,您知道侄儿一向主张明来明往,不会采用这种手段的,我还在心中嘀咕,会不会是您叫人下的手呢!”
武后笑道:“我会叫人去下手?昌宗,你也太小看媚姑了,我根本没把那小鬼放在心上,犯不着做这种叫人留语病的事!”
张昌宗微愕道:“这倒奇怪了,您没派人去,又是谁会做这种事呢?”
“会不会他真是得了暴病而死呢?”
“豫王死讯传出,侄儿立刻就去看了,他的嘴唇发紫,眼孔收缩,分明是中毒之象!”
正说之间,王怀义进来通报说:“大将军求见!”
当朝大将军只有两个,一个是掌实权的张昌宗,另一手则是挂衔的武三思,张昌宗在此地,那么来的一定是武三思了,武后皱眉道:“这个废物,目前我没心情见他,叫他回去吧!”
张昌宗道:“最近这一个月,三思大哥常往豫王府跑,跟豫王走得很勤,豫王的暴病,他或许是知道一点消息的,媚姑不妨问问他!”
武后哦了一声,朝王怀义点点头,王怀义就出去把武三思召了进来。
武三思比武后小五六岁,虽然是武后的侄子,却是武后小时候的玩伴,而武后也较为喜欢他,所以后来一再犯了大错,武后都加以原谅了。
他进来后,一改常态,向武后跪下请安问好后,又跟着张昌宗拉手表示亲热道:“老弟,对你的才华,我是早就十分钦佩了,以前我是嫉妒姑姑喜欢你,才跟你捣蛋,后来我想开了,我们都是要靠着姑姑的”
武后立刻道:“三思,你说错了,昌宗是现成的王子,他随时都可以回去接替君位,不必靠我什么,只是帮我的忙,可不像你,才是真正的靠着我!”
武三思道:“是,姑姑,那是侄儿糊徐,反正我们都是你的侄儿,为您效力,因为一家人,应该亲如手足,不分彼此才是,侄儿万不该气量太狭窄,处处跟他作对来惹姑姑伤心!”
武后冷笑道:“我不是伤心,是寒心。你跟韦家的那个贱人暗中来往,急着想顶我的位子呢。”
武三思忙叫道:“姑姑,那可冤枉侄儿了,跟韦娟娟要好是有的,我们早就有交情了,远在她成为您的儿媳之前,何况她嫁给表弟,也是侄儿一力促成的!”
“你的鬼主意我全知道,你把她捧成太子妃,让她当了皇后,想更爬高一层的,结果又如何呢?”
武三思对这位姑母的心思却是十分了解的,干脆承认道:“姑姑,您常说的,人不可满足,要往高处爬,韦娟娟那个丫头,侄儿是能吃得住她的,所以,操之过急一点!”
他干脆承认了他的野心,武后倒是有点激赏了。
武三思又道:“侄儿跟您一样,是个不安于平凡的人,只是侄儿的才具不如你,机缘也不如您,找不到张王爷张兄弟这样有力的帮助,所以侄儿认命了!”
武后迢:“你这小子终于觉醒了,你要知道,我对你容忍是有限度的,要是再有一次番僧行刺那种事发生,我就准备杀你了!”
武三思道:“侄儿保证不会了,所以侄儿才为您尽了次心,解决了豫王那个小子!”
“什么,是你下的手!”
武三思点头道:“是的,那小子这几天以为自己登龙有望,先抖了起来,侄儿送了两名美女给他,然后弄了一剂药给他,说是壮阳的,结果却要了他的小命!”
“他不是又吐又泻吗?”
“那是他府中的人替他遮掩,实际上,他是纵欲过度,脱阳精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
“你做得太冒失了,若是给人查出来”
武三思笑道:“查不出的,因为他死于荒唐,传出去丢人,您不是要太医澈查死因吗?
刘太妃再三力恳求免,他们怕喧出来没面子!”
武后笑了起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也正在奇怪,我为了避嫌,叫人验查一下,想不到刘太妃跑来又哭又求,我伺她丧子之痛,自是不便勉强,再者,我以为她是在向我卖好!”张昌宗愕然道:“媚姑,这是怎么说呢?”
武后道:“那小子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命呜呼,是我的嫌疑最重,我以为刘太妃也这样想,跑来求免撤验,是向我表示认命,饶恕她的一家人,我明明没干这个事,但被人如此误会,心中正在着恼,想不到却是你这混帐干的事,这叫我跳下黄河也洗不清!”
武三思忙道:“姑姑放心好了,侄儿用的药经过高明的配置,而像那小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十四岁开始就懂得找女人了,他死于女色,他们的家人自然心中明白,怪不到您身上,他们自己会为您辟谣的!”
武后叹道:“他们越辟谣,反而越使人怀疑,认为我们是出于畏惧而不敢承认!”
武三思道:“姑姑未免过虑了,身居高位,受人猜忌在所难免,尧舜文武,背后也有人骂昏骂庸呢,圣明昏庸,那是后世的批评,只要姑姑有生之日,没有人敢当面批评就成了,身后之事,青史自有公评!”
武后道:“也只有这么想了,可是那小子实在不值得去对付他的,他怎么也不可能做皇帝的!”
“这个侄儿知道,但他是高宗名正言顺的儿子,李治被废,他是唯一可考虑的人,他不死,姑姑的大业就永远有块绊脚石,也难以平息众议,至少也得先捧他上去再废他下来,倒底是多一道手脚,而且连废黜两名皇帝,姑姑即使圣明,也难以塞悠悠之口!”
武后神色一动道:“你在说什么?”
武三思道:“侄儿记得小时候有个相士为姑姑看相,说姑姑命中该当皇帝,那时以为不过是方士信口胡言,现在可不是机会来了!”
这句话说到武后的心里去了,沉吟片刻才道:“这份大业我是不放心交在别人手中,可是在朝廷中,恐怕很难取得群臣的支持,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事!”
“何必要管历史呢,历史是人创造的,汉家以前,没有平民当天子的,但是刘邦创了例子,汉家天下也继续了几百年!”
“汉邦是由乱中打出的天下!”
“姑姑手中也有足够的实力!”
“这件事关系太大,要从长计议一番!”
“姑姑,打铁要趁热,有些事是不能拖的,您现在只要有三个人的支持,其余的不必去管他们,只要这三个人点了头,就不会有问题了。”
武后道:“是那三个人?”
武三思道:“第一个自然是张王爷,他是绝不会有问题的,第二位是护国公李老公爷,他们也没问题,因为老公爷夫妇近年慕道,已不间世事,事情由世子李存信小侯作主,小候与昌宗兄弟交情莫逆,想来也不成问题,第三位是翼公叔宝公,这位老公爷是开国元勋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公爷之一,也是国公中的领班!”
武后道:“翼公是不会有问题,他也不太管事的,连他的儿子秦驸马都不太理事了,差不多的事都是他的孙儿秦汉负责,秦汉是昌宗的好朋友,现在骠骑将军,兼须禁军都统尉,他不会反对我的!”
武三思道:“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不在长安,而在一些派出去的国公身上,他们世受唐室的恩惠,恐怕不会拥护一个异姓的人入主大宝,尤其是个女人!”
“翼公能约束他们的!”
“翼公对他们的小一辈还有约束力,现在这些国公都阴子辈在当势,不会再听翼公的话了!”
武三思道:“那还不简单,姑姑的诏令发出去,通知改元,他们只有两个反应,拥戴或反对,拥者安之,反对者围之,由张兄弟率劲师一旅,还怕他们不乖乖臣服!”
张昌宗也道:“媚姑,您放心好了,京中有禁军二十万人,只要分出一半来,由侄儿率领,足可扫平天下!”
武后道:“昌宗,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但是我不能派你出去,也不能派禁军出去,保住京都才是最重要的事,有你在长安镇压我才安心!”
“那万一有人叛乱呢?”
“让三思去领军征伐!”
武三思大惊道:“姑姑,侄儿不懂得打仗!”
“我知道你不懂,你不懂有人懂,我可以派秦汉作你的副帅,他是将门之子,家学渊源,领军指挥作战的事,你可以委托他全权处理!”
“那还要侄儿干吗?”
“为我们武家的人打天下,我自然要派个监阵的去,你是我的侄子,又是现任的大将军,除了你之外,还有别人可派吗?”
“姑姑,侄儿可以跟张兄弟换一下工作,这样对大家都适合,更不会误您的事!”
“三思,禁军绝不可能再交到你手中,这是我最靠得住的实力,不能由你这个败家子去败了,你若是怕打仗最好祷告上苍,四海臣伏,不需要兴兵!”
她把武三思赶走了,却仍留下张昌宗从事密谈,亲政的计划在她脑中蕴酿已久,该如何布署,她也已成熟,只是没有轻易向人提及而已。
现在被武三思开了头,地就把一切都说了出来,如何连系大臣请命,如何着手兴革旧弊等等,一切都有了指示。
张昌宗笑道:“媚姑,您早就准备好了嘛!”
武后叹了口气道:“说句良心话,我是没有这个兴趣的,我居于帘后,照样可以掌天下之大权的,但是我发现要找个听话的人实在太难了,那个天下第一宝座仿佛有股神奇的魔力,不管是谁,坐上去之后,就会变得自己想主宰一切,不由人摆布了,连我亲生的儿子都是如此,我更难相信别人了。想来想去,不如我自己做!”
张昌宗沉默着,武后道:“昌宗,你怎么想,我到现在还没有听过你一句支持的表示!”
张昌宗道:“媚姑,侄儿自然是支持您的,但也只是支持您一个人而已!”
“这话是怎么说呢?”
“这就是说,您有生之年,我尽一切的努力,包括扶余国的全部军力,支持您稳坐江山,但是一旦您百年之后,我希望能还元于庐陵王!”
“你还支持那个畜生!”
“是的。他毕竟是我同父的手足兄弟!”
“他自己可没有这样想!”
“何必要他知道,我知道就行了!”
“这就是你的条件?”
“是的,也是爹的条件,他老人家在上次离去时就交代过了。他也知道您迟早会有这一天的,所以先交代我了。”
武后沉思不语。
张昌宗道:“媚姑,您是知道我家的,我先祖仲坚公昔年把江山让给李世民,心中很不甘愿,也曾立誓说总有一无,要张家的子孙一统中原!”
“那个畜生可是只承认他姓李,他永远也不会承认他是张家的子孙的!”
张昌宗笑道:“那也不过是口头上的不承认而已,心里面,他仍然没有忘本,每年在先祖仲坚公的祭辰,他都在宫中设祭,对着扶余的方向,肃沐行礼,表示他心中还是没忘记根本!”
“哦!这些事我怎么不知道呢?”
“他做得十分秘密,不给知道,不过他身边的近侍还是告诉了我,所以您做皇帝,侄儿一定支持,但只能及身而止,若是您要立武家的人为嗣,侄儿就要反对了!”
武后道:“你这孩子这么尽心地帮着我,原来还是有着目的的!”
“媚姑,我们的目的对您是有益无害的,您要立嗣,只有三思大哥一人,以他的心性为人,能否确保基业已很难说,至少他当权之后,绝不会把您这个姑母高奉在大庙里的,而承干大哥却始终是您的儿子!”
武后沉思良久才道:“好,我答应你,我也给你一个保证,我登基之后,立刻草诏交给你保管,归元于承干那个混蛋,但是他也得老老实实地给我在庐陵呆着,假如他要起兵勤王,可不能怪我心狠了,我倒不是恨他,而是看准了这个畜生太没用,他若掌了大权,还不是会叫他老婆牵着鼻子走,大好江山,就变成了姓韦的天下了!”
“这一点请媚姑放心,侄儿会掌握一切的,除了您之外,中原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女主,所以你不但是空前,也将是绝后的唯一女君!”
武后高兴地大笑起来,做皇帝只是她童年的一个梦想,壮年后的一个目标而已,居然可以实现了,她怎么会不高兴呢?
武三思说武后要登基,只要三个人点头就行了,但武后明白没有这么多,真正点点头,只要一个张昌宗就够了。
张士远、李靖和秦叔宝,实际上都在张昌宗一个人的掌握之中,以他的动向为依归的。
只要抓住这小子,就抓住了天下。
张昌宁的确是够能干的,他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一切都部署好了,事实上很多人见武后迟迟不决定继统人选,心中多少也有点明白了,有些人是赞成的,因为武后理事之明,远胜过一个男人,她从太宗贞末年就插手干预政事,经高宗而中宗,对天下政情,熟得已不能再熟,为亿万民生计,她能做一个好皇帝。有些老古板是反对的,说什么牝鸡司晨,逆行天运等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张昌宗对付他们的手段更简单,无关重要的置于不理,过份讨厌的,密遣他的手下刺客,半夜里一刀割下脑袋,自然就没人再乱说话了。
武后终于在六部大臣与阁老们力请之下,上应天命,下顺万民之意,登上了皇帝的龙座。
朝臣中只动了极少的部份,大部份都各安原位,只有国号改了,易元为周,号称大周金轮则天皇帝。
中国的历史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位女君王。
武则天终于做了皇帝,从她十六岁那年,被选入宫做才人,一直到她六十岁,经太宗、高宗、中宗三帝,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少女,而皇后、大后到登上宝座,中间足足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奋斗,也历尽了辛酸。
因此,当地第一天坐上金銮殿上的龙座,接受君臣朝拜,三呼万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是感慨的眼泪,还是喜极而泣的眼泪,没一个人知道,但她总算是成功了。
在京师长安,这件事蕴酿已久,对一般人而言,并不算太意外,但是消息传到国内其他地方,引起的震动是可以想知的。
尤其是那些国公们,他们更是感到十分的惶惑,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父死子替,只要大唐不倒,他们的荣华富贵也是万年的。
事实上,他们虽不再掌朝中的大权,但实力仍然存在的,每个人都雄踞一州,领有三五万不等的兵力,这是大唐太宗留下来的一套保护皇室的妙策。
大唐的天下是靠着这些功臣们打下来的。
太宗贞观皇帝一统江山后,为了酬庸,把他们分封到各地去,建立外藩,也是永保子孙基业的一着妙策。
这些人的富贵跟皇室是唇齿相依的,一旦变元,他们的封爵恐怕也会跟着受影响,自己人心浮动。
但是武则天也想到这一点,她登基后,首先颁旨行文到各国公处,说明自己亲政,只是朝中一时乏人可继大统迟早还是会归政李氏的,所有唐家建制,概不更动,且各有升赏。
这些人都已位极人臣,官是做到顶了,再升也升不上去,武则天只有别树途迳,增加他们的领地,扩大他们所领的土地,准许他们扩充军力。
这是实惠的条件,比一切空洞的虚衔更靠得住,所以这一着也奏了实效,各地的国公在私下也受到了翼公秦琼(叔宝)和护公李靖的通知,说武后虽为女流,但是中宗生母,中宗昏弱不堪理政,武后精明能于,出而理民,实为万民之福,为天下众生计,请大家多加支持。
李秦两家一向是国公群中的领导者,他们掌握了全国一半的实权,也算是国公中的代表人,由他们出面说项做保证,自然是十分有力的。
所以武则天称帝,终于得到了各地的认可,大家纷纷上表拥戴,这下子她自是真正坐定了江山。
这年的元月,天下升平,河清海晏,几个地方都有奏章上报,禾生双穗,灾祸不生,处处丰收,四夷朝服,开贞观之后的又一次盛景。
武则天心中着实欢喜,她想到自己莫非真有点福气,上应天命,才有这一连串的祥瑞,于是下诏在长安市上大放花灯,与民同庆。
长安市上年年都很热闹,因为这些年由武后垂政,确也弄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最重要的一点是地能举拔人才,重用人才。
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愿意做昏君的,每个人都想做个好皇帝,只不过他们的能力有限,而又听信妄臣,才把国事弄得一团槽。
武则天用人的标准却是分两部份,先考察他的才华,他手下有个绝顶才华的女才人上官婉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无不熟练精读,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用中一些阁老大臣都是领略过了,每个人见她就怕。
文才要上官婉儿点了头才算,武才却要张昌宗推荐才作数,张昌宗不轻易推举人,他手下有着最精密的耳目,对那人的平素有行,早已调查得清清楚楚,被他看中的人,还要经过一些无意中的测试,通过这些,他才向上推举,而后经过上官婉儿的面试,才算是定局了。
再一经推定之后,立刻就赋以重任,那怕是一名布衣管吏,也能平步青云,跻身冠带之列。
但要这两个人的首肯,却是真不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