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为君_分卷阅读_25 (1/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即日为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是最可能的推论。我能想到,自然臣们也能想到。
尚书令吴英勉就道:“眼下最可能的,是那铜陵县有问题。为何秦王不在别县失踪,反倒在铜陵县失踪?为何秦王不在别县暗访,反在铜陵县暗访?在哪出的事,便在哪究责。铜陵县上下的问题定然不小。”
“吴尚书所言确有道理,”中书令文歉道,“只是我有一事不明,秦王身份贵重,一个五品县令,纵然胆子再大,也不可能轻易将主意打到亲王身上。其后果可不是诛九族这么简单!”
“那文大人觉得,谁最有可能犯下这谋逆大罪?”吴英勉问。
“我并不知道,铜陵县令定然逃脱不了干系,但挟持一位亲王这种事,一个县令,定然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文歉转向面对我道,“臣斗胆猜测,此案定然牵涉甚广,甚至可能动摇广南官场。”
“臣有异议,”一直在听的门下侍中晁清华开始发表意见,“若真如文大人所说,一州一府都牵涉其中,那秦王殿下失踪一事定然会被捂住,不等到歹人成事,定然不会让远在京城的陛下知晓。广南府至京城快马加鞭也要近一月方能抵达,而从广南府派出的送信人却在事发后一月零几天内,抵达京城,几乎是在确认王爷失踪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赶赴京城,这与推理不合。”
“臣附议,”另一位侍中也占站了出来,“若是广南官场对秦王有所图谋,那整个□□都会遭到控制,根本不可能向外透露广南的情况,且那送信人除却疲惫,并无追逃后的狼狈惊慌,是不是当地官府有预谋的挟持秦王,还根本不能定论。”
大臣们的推论我听在耳里,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欲意谋害秦王的凶手总要有一个,这个人是谁,动机是什么,又如何把人带走的,这些问题单纯靠分析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于是我说。
“带那人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很快,本就安置在近处的送信人被侍卫待了上来。那人面容平凡身材瘦小,风尘仆仆,并未来得及休整,跪下后还有些颤抖,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
“你是何人,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我直接询问。
“小人名叫苟利,原是铜陵县折冲府的斥候,后入□□当差,是王府卫兵。”尽管紧张,这个苟利说话还是很流利。
“你是何时出发上报秦王失踪?”我继续问。
“回陛下,是在秦王殿下不见的第五日。”
“为何拖延这许多时日?”
“陛下,秦王殿下失踪前曾告明侯先生,将晚归几日,所以一开始王府上下并未想到殿下竟是失踪,后铜陵县府衙来报,发现王暗卫的尸体,这时已经过去三日,后来侯先生带领王府亲卫,联合整个广南官衙一同搜寻两日,都未发现殿下,这才命小人连夜入京报信,”
如此看来,并非是秦王身边的人有意延误时机,我这么想着,然后又问:“这侯先生是何人?”
“回陛下,侯先生姓候名栉风是广南府当地名士,学问出色,能力卓绝,这两年一直是王爷宠幸的门客。”
“如今王府是谁在操持?你来之前,王府境况如何?”
“是侯先生和王府管家在操持,小人来京之前,侯先生已经下令众人回王府,除却必要人员在外搜寻王爷下落,整个王府闭门谢客,暂时不与外界来往。”
发现□□暗卫尸体的官府立即通知了□□,亲王府迅速反应,同赶赴联合搜寻,搜寻一时没有结果,为避免节外生枝便闭门谢客……
我稍作沉吟,这个小小卫兵说的话并无漏洞,也听得出在发现秦王失踪后,他们做出的努力,甚至为整个广南府作证,他们并无谋害皇室之心。至多算是失职。
看着老老实实跪着的苟利,我又问了:“秦王轻装简行,舍下仪仗队伍前去暗访。他是发现了什么?”
“小人并非王爷身边的得力人,小人只是在事后听说,铜陵县县令可能与江湖绿林有勾结,王爷暗访或许是因为这个。”苟利思考了片刻才说。
“与江湖绿林勾结?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我说。
关于铜陵县令如何与绿林勾结,苟利其实也不能讲出个一二三,但他祖祖辈辈都是广南府人,对广南府是个什么情况很是熟悉。在他的讲述里,我听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殷。
广南府地处西南边垂,过去曾是蛮荒之地,大殷立朝这么多年,对边陲欠发达地区也有扶持,现在的广南县虽不比中原腹地江南水乡,但起码甩了大草原上的民族十几条街。
但广南还是穷,还是无人敢去。穷其实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当地民风彪悍。其实这也和□□建立大殷时的一次决策有关系。
天下还很乱的时候,因为现实所迫,民间习武之风盛行,一些门派出于保护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初衷,也不避世清修了,纷纷出山行侠仗义,广收门徒,兼收容难民,一时刷了很高的声望。
这也是好事,毕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嘛。但可能是武学门派尝到了有名声有势力的好处,在天下初定时还要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是最可能的推论。我能想到,自然臣们也能想到。
尚书令吴英勉就道:“眼下最可能的,是那铜陵县有问题。为何秦王不在别县失踪,反倒在铜陵县失踪?为何秦王不在别县暗访,反在铜陵县暗访?在哪出的事,便在哪究责。铜陵县上下的问题定然不小。”
“吴尚书所言确有道理,”中书令文歉道,“只是我有一事不明,秦王身份贵重,一个五品县令,纵然胆子再大,也不可能轻易将主意打到亲王身上。其后果可不是诛九族这么简单!”
“那文大人觉得,谁最有可能犯下这谋逆大罪?”吴英勉问。
“我并不知道,铜陵县令定然逃脱不了干系,但挟持一位亲王这种事,一个县令,定然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文歉转向面对我道,“臣斗胆猜测,此案定然牵涉甚广,甚至可能动摇广南官场。”
“臣有异议,”一直在听的门下侍中晁清华开始发表意见,“若真如文大人所说,一州一府都牵涉其中,那秦王殿下失踪一事定然会被捂住,不等到歹人成事,定然不会让远在京城的陛下知晓。广南府至京城快马加鞭也要近一月方能抵达,而从广南府派出的送信人却在事发后一月零几天内,抵达京城,几乎是在确认王爷失踪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赶赴京城,这与推理不合。”
“臣附议,”另一位侍中也占站了出来,“若是广南官场对秦王有所图谋,那整个□□都会遭到控制,根本不可能向外透露广南的情况,且那送信人除却疲惫,并无追逃后的狼狈惊慌,是不是当地官府有预谋的挟持秦王,还根本不能定论。”
大臣们的推论我听在耳里,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欲意谋害秦王的凶手总要有一个,这个人是谁,动机是什么,又如何把人带走的,这些问题单纯靠分析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于是我说。
“带那人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很快,本就安置在近处的送信人被侍卫待了上来。那人面容平凡身材瘦小,风尘仆仆,并未来得及休整,跪下后还有些颤抖,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
“你是何人,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我直接询问。
“小人名叫苟利,原是铜陵县折冲府的斥候,后入□□当差,是王府卫兵。”尽管紧张,这个苟利说话还是很流利。
“你是何时出发上报秦王失踪?”我继续问。
“回陛下,是在秦王殿下不见的第五日。”
“为何拖延这许多时日?”
“陛下,秦王殿下失踪前曾告明侯先生,将晚归几日,所以一开始王府上下并未想到殿下竟是失踪,后铜陵县府衙来报,发现王暗卫的尸体,这时已经过去三日,后来侯先生带领王府亲卫,联合整个广南官衙一同搜寻两日,都未发现殿下,这才命小人连夜入京报信,”
如此看来,并非是秦王身边的人有意延误时机,我这么想着,然后又问:“这侯先生是何人?”
“回陛下,侯先生姓候名栉风是广南府当地名士,学问出色,能力卓绝,这两年一直是王爷宠幸的门客。”
“如今王府是谁在操持?你来之前,王府境况如何?”
“是侯先生和王府管家在操持,小人来京之前,侯先生已经下令众人回王府,除却必要人员在外搜寻王爷下落,整个王府闭门谢客,暂时不与外界来往。”
发现□□暗卫尸体的官府立即通知了□□,亲王府迅速反应,同赶赴联合搜寻,搜寻一时没有结果,为避免节外生枝便闭门谢客……
我稍作沉吟,这个小小卫兵说的话并无漏洞,也听得出在发现秦王失踪后,他们做出的努力,甚至为整个广南府作证,他们并无谋害皇室之心。至多算是失职。
看着老老实实跪着的苟利,我又问了:“秦王轻装简行,舍下仪仗队伍前去暗访。他是发现了什么?”
“小人并非王爷身边的得力人,小人只是在事后听说,铜陵县县令可能与江湖绿林有勾结,王爷暗访或许是因为这个。”苟利思考了片刻才说。
“与江湖绿林勾结?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我说。
关于铜陵县令如何与绿林勾结,苟利其实也不能讲出个一二三,但他祖祖辈辈都是广南府人,对广南府是个什么情况很是熟悉。在他的讲述里,我听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殷。
广南府地处西南边垂,过去曾是蛮荒之地,大殷立朝这么多年,对边陲欠发达地区也有扶持,现在的广南县虽不比中原腹地江南水乡,但起码甩了大草原上的民族十几条街。
但广南还是穷,还是无人敢去。穷其实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当地民风彪悍。其实这也和□□建立大殷时的一次决策有关系。
天下还很乱的时候,因为现实所迫,民间习武之风盛行,一些门派出于保护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初衷,也不避世清修了,纷纷出山行侠仗义,广收门徒,兼收容难民,一时刷了很高的声望。
这也是好事,毕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嘛。但可能是武学门派尝到了有名声有势力的好处,在天下初定时还要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