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大宋之风流才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州位于沿江地区,跨过江便是江州(今芜湖),往东是江宁(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富裕地方。直到南宋,因为经常受到金人的践踏,这等繁华才衰落下去。
和州在大宋时不算一个大州,州城面积也不大,可地处交通要道,还是很繁荣的。石坚一路走来,看到街道两边酒肆旗幡飘展,馆阁笙歌不断,街上人流如云拥挤,倒也十分地热闹。他试图从原来石坚的记忆里找出对和州城的一些印象,竟然发觉他投奔了李家后,只顾得闷头读死书,到街上闲逛没有三次,更谈不上什么印象,比前世自己书呆子形象还要胜了七分。
他此时只好凭着自己的眼力寻找一丝商机,可他立即发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一肚子主意,却无法得以实施,一是他手头没有本钱,二是石家人丁单薄,没有人帮忙。他犯起愁来。由于原来的石坚很少出门,没几个人认识他,路人看到这个小孩子皱着眉头在街上东张西望,还以为是谁家小孩犯了错,被大人责骂了,躲在大街上不敢回去,也没有人在意。
这时,石坚就发现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将这条长街走了一半,看到有三家酒肆挂着太白酒店、太白酒肆、太白酒家的旗号,看来现在李白的形象已经深入寻常老百姓的心中。他想到了李白的诗,李白的嗜酒如命,突然灵机一动。现在北宋恐怕还没有出现蒸馏酒,否则水浒传中武松不可能喝十八碗酒,还打死一只老虎。要是高度酒,十八碗灌下去,不要说打虎,连走路也走不动了。何况李时珍也说过蒸馏酒出自元代。
其实石坚这里犯一个错误,蒸馏酒在唐朝就有了。公元640年唐太宗时,我国新疆地区便会制作蒸馏酒了;故“唐破高昌始得其法”说明唐代已出现了烧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亦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之名句。李肇的国史补也记载有剑南之烧春”等等。以上是从蒸馏酒的名称来看。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蒸)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此外,近几年来出土的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毫升的小酒杯,果没有烧酒,肯定不会制作这么小的酒杯。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就出现了蒸馏酒,而先出于西南或西北。之所以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估计人们不懂原理,蒸馏的器具不够密实,在蒸馏的过程中许多酒气也随着水蒸汽散发到空中,浪费大,效果也不好,另一个原因高度酒浪费粮食,而温饱问题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头等大事,直到明末随着技术完善,中国高度白酒才大量流行起来。
石坚是犯了错误,可这个小州城里,现在的确没有蒸馏出现,却让他误打误撞,蒙对了一个发财的思路。后来随着小圣人酒名闻天下,他已经看了不少古书,竟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心芳先生提早了一千多年考证出高度白酒起源于唐朝(见曲蘖酿酒的起源与发展),也验证他从古书中找出这个方法的说法。
石坚找到了发财的办法,兴冲冲地跑回家,向老妪要钱。老妪知道她的孙儿有时为了卖书和笔墨纸砚,有时候也向她讨一些钱儿,不以为意。只是这次石坚叫她把身上所有钱都拿出来,她还是问道:“乖孙儿,你要这么钱做啥?”
石坚只好学着小孩子撒娇的模样,拽着她的衣袖说:“奶奶,放心,我不会胡乱花的。”
老妪还以为他要买一本很贵的书,这时活字印刷还没有发明出来,书本还是很贵的,有些大部头书的确在用很多钱才能买到。老妪也没有再说什么,从床底翻出半贯钱来,小心翼翼地交到他手上。
看着她谨慎的样子,这恐怕是她攒了好久才存下的。
这一刻,石坚终于被感动,他泪花在眼眶里打着转,然后在老妪脸上亲了一下,说:“奶奶,坚儿以后要好好孝顺您。”说着他离开了屋子,还用手在眼里抹了一下泪花。
老妪开心地用手摸着石坚刚才亲吻过的地方,摇头说道:“这孩子,一场大病倒懂事了。”
石坚提着钱找到了木匠,他画了图纸,叫木匠打一个密封性严实的简易蒸馏器。最好的蒸馏器材是玻璃,其次才是金属,但玻璃易碎,现代各大酒厂还是用金属制造蒸馏器。现在石坚手上有多少钱,他那里敢叫铁匠打制蒸馏器具。更不用玻璃窗器具,就是若大的和州城也找不到一家生产琉璃的厂房。
木匠看到这副图纸,先是皱起眉头,他不知道这种形壮古怪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当石坚递过来打造的铜钱时,他可不管是什么用途了。
打造这个蒸馏器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不过石坚也不着急,他还一再叮嘱慢点没关系,打造时一定要细心,特别不能走气,同时为了不影响酒味,还叮嘱用松木打制,然后才回到家中。
第二天早上,老妪很早就起床,到李府干活去了。石坚也爬起来,他没有和往常那样读书,而是在院中做了一套广播体操,又打了一套太极拳。这时候太极拳还没有出现,更不要说广播体操。石家和李府下人住在一起,石坚在做这些动作时,... -->>
和州位于沿江地区,跨过江便是江州(今芜湖),往东是江宁(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富裕地方。直到南宋,因为经常受到金人的践踏,这等繁华才衰落下去。
和州在大宋时不算一个大州,州城面积也不大,可地处交通要道,还是很繁荣的。石坚一路走来,看到街道两边酒肆旗幡飘展,馆阁笙歌不断,街上人流如云拥挤,倒也十分地热闹。他试图从原来石坚的记忆里找出对和州城的一些印象,竟然发觉他投奔了李家后,只顾得闷头读死书,到街上闲逛没有三次,更谈不上什么印象,比前世自己书呆子形象还要胜了七分。
他此时只好凭着自己的眼力寻找一丝商机,可他立即发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一肚子主意,却无法得以实施,一是他手头没有本钱,二是石家人丁单薄,没有人帮忙。他犯起愁来。由于原来的石坚很少出门,没几个人认识他,路人看到这个小孩子皱着眉头在街上东张西望,还以为是谁家小孩犯了错,被大人责骂了,躲在大街上不敢回去,也没有人在意。
这时,石坚就发现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将这条长街走了一半,看到有三家酒肆挂着太白酒店、太白酒肆、太白酒家的旗号,看来现在李白的形象已经深入寻常老百姓的心中。他想到了李白的诗,李白的嗜酒如命,突然灵机一动。现在北宋恐怕还没有出现蒸馏酒,否则水浒传中武松不可能喝十八碗酒,还打死一只老虎。要是高度酒,十八碗灌下去,不要说打虎,连走路也走不动了。何况李时珍也说过蒸馏酒出自元代。
其实石坚这里犯一个错误,蒸馏酒在唐朝就有了。公元640年唐太宗时,我国新疆地区便会制作蒸馏酒了;故“唐破高昌始得其法”说明唐代已出现了烧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亦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之名句。李肇的国史补也记载有剑南之烧春”等等。以上是从蒸馏酒的名称来看。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蒸)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此外,近几年来出土的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毫升的小酒杯,果没有烧酒,肯定不会制作这么小的酒杯。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就出现了蒸馏酒,而先出于西南或西北。之所以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估计人们不懂原理,蒸馏的器具不够密实,在蒸馏的过程中许多酒气也随着水蒸汽散发到空中,浪费大,效果也不好,另一个原因高度酒浪费粮食,而温饱问题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头等大事,直到明末随着技术完善,中国高度白酒才大量流行起来。
石坚是犯了错误,可这个小州城里,现在的确没有蒸馏出现,却让他误打误撞,蒙对了一个发财的思路。后来随着小圣人酒名闻天下,他已经看了不少古书,竟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心芳先生提早了一千多年考证出高度白酒起源于唐朝(见曲蘖酿酒的起源与发展),也验证他从古书中找出这个方法的说法。
石坚找到了发财的办法,兴冲冲地跑回家,向老妪要钱。老妪知道她的孙儿有时为了卖书和笔墨纸砚,有时候也向她讨一些钱儿,不以为意。只是这次石坚叫她把身上所有钱都拿出来,她还是问道:“乖孙儿,你要这么钱做啥?”
石坚只好学着小孩子撒娇的模样,拽着她的衣袖说:“奶奶,放心,我不会胡乱花的。”
老妪还以为他要买一本很贵的书,这时活字印刷还没有发明出来,书本还是很贵的,有些大部头书的确在用很多钱才能买到。老妪也没有再说什么,从床底翻出半贯钱来,小心翼翼地交到他手上。
看着她谨慎的样子,这恐怕是她攒了好久才存下的。
这一刻,石坚终于被感动,他泪花在眼眶里打着转,然后在老妪脸上亲了一下,说:“奶奶,坚儿以后要好好孝顺您。”说着他离开了屋子,还用手在眼里抹了一下泪花。
老妪开心地用手摸着石坚刚才亲吻过的地方,摇头说道:“这孩子,一场大病倒懂事了。”
石坚提着钱找到了木匠,他画了图纸,叫木匠打一个密封性严实的简易蒸馏器。最好的蒸馏器材是玻璃,其次才是金属,但玻璃易碎,现代各大酒厂还是用金属制造蒸馏器。现在石坚手上有多少钱,他那里敢叫铁匠打制蒸馏器具。更不用玻璃窗器具,就是若大的和州城也找不到一家生产琉璃的厂房。
木匠看到这副图纸,先是皱起眉头,他不知道这种形壮古怪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当石坚递过来打造的铜钱时,他可不管是什么用途了。
打造这个蒸馏器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不过石坚也不着急,他还一再叮嘱慢点没关系,打造时一定要细心,特别不能走气,同时为了不影响酒味,还叮嘱用松木打制,然后才回到家中。
第二天早上,老妪很早就起床,到李府干活去了。石坚也爬起来,他没有和往常那样读书,而是在院中做了一套广播体操,又打了一套太极拳。这时候太极拳还没有出现,更不要说广播体操。石家和李府下人住在一起,石坚在做这些动作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