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漫步歌神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一十八章新的架构(四)
在谈论古代史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在谈论近代史的时候,人们也容易把栏杆拍遍,漫嗟荣辱;而在谈论现代史的时候,人们却既容易一叶障目,也容易畏首畏尾。而在谈论昨天的故事时,许多人就干脆天凉好个秋了。
即使是毕文谦和黎华,在这样安静的夜里,两人独处在一起,当那句“进京赶考”出口之后,黎华手中的笔终于不小心在笔记本上游错了笔划。
见此,毕文谦慢慢前探身子,伸手盖在黎华握笔的手上:“如果你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回答这个问题,那就不必回答。”
那只握笔的手,渐渐攥成了拳头。
“我的确没准备好,但现在的我,必须要有一个答案。”
手心包裹着黎华的拳头,那温度,以及她流露的眼神,让毕文谦既心喜,又心疼。
“好吧,那你暂且先记住这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们继续说历史……不,似乎,已经渐渐从历史,说到了现在,要说到将来了。”
无论这算不算一个消解气氛的玩笑,毕文谦朝着黎华笑了笑,放开手,重新坐直了身子。
“对比我们和欧洲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当一种社会制度发展得越充分时,既得利益集体的力量就会越强大,让社会制度过程温和地继续进化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要用相对简单的数学知识来比喻,我们可以把一种社会制度下,一个社会群体生产力发展扩大的规模曲线看成是底数大于1的对数函数,它一开始就继承了上一种社会制度已有的生产力水平,在时间中会持续扣除社会运行所需要消耗的社会成本。一种确定的制度,意味着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是确定的。虽然这个函数的理论增长极限是无限的,但越往后,增长的速度却会越缓慢,在现实中往往会达到一个大致的极限。以封建制度为例,自耕农在耕地上劳作的收获是这种社会制度下生产的根本,这样的收获,即使理想状态下年年都风调雨顺,整个社会的生产期望也不过是国境内所有耕地的出产在人们吃饱之后的节余。即使有其他工商业存在,也没有本质性的改变。然而,封建制度下中央政府能够有力控制的国土面积是有极限的,这就意味着,在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其生产力发展明显存在着极限。更进一步,封建时代没有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没有极限,随着时间推移,总有一天,会面临全国的出产不够全国人民吃的困境,这时候,国家必然走向崩溃。而真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等到那一天来临,国家就已经崩溃了——当底层人民陷入了困难而中央政府又无力扶助时,既得利益集团里即使有个别真正做到乐善好施,但作为一个阶级,他们是不会为国解囊的。虽然听起来很愚蠢,但这样的愚蠢,却充斥着历史书。比如,明末的历史书上那些让人笑不起来的黑色幽默就让人应接不暇。”
“所以,现实中的社会制度的进步,往往都不是生产力水平迈入了下一种先进制度的门槛,然后就充满希望地集体转变。欧洲的自由资本主义大发展,是最西边的国家,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先进生产力是从我们中华在亚欧大陆上一路辐射向西。最西边,就是最落后最穷困的地方。穷则思变,他们没有能力向东发动战争,只能出海碰碰运气。然后,他们成功了。有了大量新资源输入,本身的分封封建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又落后于时代正在逐步瓦解,这种时代背景下,向新的先进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就更大,阻力就更小。于是,西欧诸国先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走向了自由资本主义。”
“而相对应的例子,则是我们中华。由于我们本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科技水平也导致我们不可能获得真正大量的外来资源,所以,从战国时代开始的分封封建出现瓦解,一直到隋唐,花了一千多年,都没能彻底再进一步。之前说的,最终靠的是黄巢以杀戮的代价才彻底扫除了分封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集团——这样的代价,比人们想像中的要惨痛得多!那些阻碍着制度进化的门阀世家,掌握着当时中华千年来传承凝聚的最先进的教育资源!他们被清扫一空,意味着中华地区的综合生产力遭受了重创。所以,制度更先进的宋... -->>
第六百一十八章新的架构(四)
在谈论古代史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在谈论近代史的时候,人们也容易把栏杆拍遍,漫嗟荣辱;而在谈论现代史的时候,人们却既容易一叶障目,也容易畏首畏尾。而在谈论昨天的故事时,许多人就干脆天凉好个秋了。
即使是毕文谦和黎华,在这样安静的夜里,两人独处在一起,当那句“进京赶考”出口之后,黎华手中的笔终于不小心在笔记本上游错了笔划。
见此,毕文谦慢慢前探身子,伸手盖在黎华握笔的手上:“如果你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回答这个问题,那就不必回答。”
那只握笔的手,渐渐攥成了拳头。
“我的确没准备好,但现在的我,必须要有一个答案。”
手心包裹着黎华的拳头,那温度,以及她流露的眼神,让毕文谦既心喜,又心疼。
“好吧,那你暂且先记住这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们继续说历史……不,似乎,已经渐渐从历史,说到了现在,要说到将来了。”
无论这算不算一个消解气氛的玩笑,毕文谦朝着黎华笑了笑,放开手,重新坐直了身子。
“对比我们和欧洲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当一种社会制度发展得越充分时,既得利益集体的力量就会越强大,让社会制度过程温和地继续进化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要用相对简单的数学知识来比喻,我们可以把一种社会制度下,一个社会群体生产力发展扩大的规模曲线看成是底数大于1的对数函数,它一开始就继承了上一种社会制度已有的生产力水平,在时间中会持续扣除社会运行所需要消耗的社会成本。一种确定的制度,意味着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是确定的。虽然这个函数的理论增长极限是无限的,但越往后,增长的速度却会越缓慢,在现实中往往会达到一个大致的极限。以封建制度为例,自耕农在耕地上劳作的收获是这种社会制度下生产的根本,这样的收获,即使理想状态下年年都风调雨顺,整个社会的生产期望也不过是国境内所有耕地的出产在人们吃饱之后的节余。即使有其他工商业存在,也没有本质性的改变。然而,封建制度下中央政府能够有力控制的国土面积是有极限的,这就意味着,在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其生产力发展明显存在着极限。更进一步,封建时代没有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没有极限,随着时间推移,总有一天,会面临全国的出产不够全国人民吃的困境,这时候,国家必然走向崩溃。而真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等到那一天来临,国家就已经崩溃了——当底层人民陷入了困难而中央政府又无力扶助时,既得利益集团里即使有个别真正做到乐善好施,但作为一个阶级,他们是不会为国解囊的。虽然听起来很愚蠢,但这样的愚蠢,却充斥着历史书。比如,明末的历史书上那些让人笑不起来的黑色幽默就让人应接不暇。”
“所以,现实中的社会制度的进步,往往都不是生产力水平迈入了下一种先进制度的门槛,然后就充满希望地集体转变。欧洲的自由资本主义大发展,是最西边的国家,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先进生产力是从我们中华在亚欧大陆上一路辐射向西。最西边,就是最落后最穷困的地方。穷则思变,他们没有能力向东发动战争,只能出海碰碰运气。然后,他们成功了。有了大量新资源输入,本身的分封封建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又落后于时代正在逐步瓦解,这种时代背景下,向新的先进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就更大,阻力就更小。于是,西欧诸国先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走向了自由资本主义。”
“而相对应的例子,则是我们中华。由于我们本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科技水平也导致我们不可能获得真正大量的外来资源,所以,从战国时代开始的分封封建出现瓦解,一直到隋唐,花了一千多年,都没能彻底再进一步。之前说的,最终靠的是黄巢以杀戮的代价才彻底扫除了分封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集团——这样的代价,比人们想像中的要惨痛得多!那些阻碍着制度进化的门阀世家,掌握着当时中华千年来传承凝聚的最先进的教育资源!他们被清扫一空,意味着中华地区的综合生产力遭受了重创。所以,制度更先进的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