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乌衣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二章: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王熙之是王导看得比自家儿子还要重要的人,因为王熙之周岁就能读蓬莱法帖,天生玄气护体,是一颗被珍藏的明珠。
王导是老狐狸,谢安能够通过他的测试,安安稳稳地坐在王熙之的小院学习书法,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这年冬天是谢安与王熙之相识的第二个冬天。
他觉得建康的生活目前一切都好,南方水土确实养人,青山绿水花红柳绿也容易让人产生懒怠之心。
很多士族都觉得如果东晋继续平稳地发展着,没有内乱,与胡人隔江相安无事,那么定都建康也不错。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胡人攻入洛阳生擒晋怀帝的事,其实才仅仅过去十多年。
幸而才过去十多年,当权者们并不甘心。
至少在谢安看来,隐居无为的王导并不甘心,只是王导能够忍。
王导的书房里那幅地图就是最好的证明。
谢安在这一年里去过两次王导的书房,第一次去被王导用玄术试出本心,但老狐狸什么都没有说。
第二次是王熙之带他去的,因为永字八法学完后,王熙之要学别的蓬莱法帖。
谢安站在书架外,盯着墙上挂的地图发呆,并不知王熙之拿了什么帖子。
王导所得的蓬莱法帖都是祖传与辗转得到,他十分珍爱,永嘉南渡之时,他还曾将蓬莱法帖随身带着着,并且有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
只见牛皮地图上划界得很是详细,右上标注是太宁二年,也就是去年最新的地图。
东晋的北面是刘赵与石赵,即是后世所称前赵与后赵,多亏两国间交战不断,边界不断变换,才让江左朝廷寻得安稳。
两赵以北有鲜卑各部,段氏、慕容氏、宇文氏。
说起来慕容氏的将星慕容恪与慕容垂也该出生了吧?
石赵再过几年也该灭了刘赵,独占关中吧?石勒年纪也不小了啊。
东晋西面的巴蜀成汉还算不得威胁,而且成汉这块肥肉今后将是桓温的。
……
谢安默默读着图,仿佛在给自己剧透着东晋的未来,以致王导走进来时,他都未曾发觉。
王导问他:“观山河图,有何感受?”
谢安反问:“司徒大人平日静心无为,为何书房中会挂一幅看了令人心绪不宁、坐立不安的地图?”
王导语焉不详,“树欲静而风不止。”
谢安又问:“为何祖逖与刘琨在北方与胡人苦苦周旋,终不得朝廷相助,含恨而亡?”
真是咄咄逼人的小毛孩。王导沉默不语,对于祖逖刘琨之事,其实早有人对当时大权独揽的他不满。
刘琨被鲜卑段式所害,祖逖因朝廷不信任、孤立无援而死。
这问题从一个小孩口中问出,王导还是答不出原因。
外人道他为了保全江东的利益也罢,为了保全王与马共天下的地位也罢,他都不曾去解释。
谢安正目光灼灼地望着他,王熙之手握书简轻悄悄地站在两人身后。
王导挂着自己面具似的笑道:“我有私心。”
谢安长吁口气,“您是人,是人当然有私心。”
王导幽幽长叹道:“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是也不愿终老江左。”
谢安这句话并非是疑问,他用很平淡的口吻道出:“您想北伐。”
北伐,收复已成废墟的洛阳,站在洛阳的起点,将失去的土地一寸寸收回来。
这是每一个铭记耻辱的晋人所想。
王导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眼下,无天时、无助力、无人才。”
没钱没粮没有统帅之才,民生不定,流离失所。
士族安逸,各有心思。
听了王导这番话,谢安在王熙之的考题上,写下了一句宋朝时的词句。
那位女词人李清照经历过金人南侵、俘获宋徽宗父子、导致北宋灭亡的靖难之役,南宋朝廷最终也是逃到了江南的临安。
李清照南渡后也在建康住过,写下很多为南宋朝廷苟安主和而愤慨嘲讽的词。
那时的南宋跟今日东晋的处境有太多相似之处。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谢安写下的这句诗最终落在了王导的手中,他久久凝视纸页,屋外雪已停歇,隐约听到有鸟叫,而太宁三年的冬天终于相安无事地过去。
王导已经不会再奇怪谢安偶发的奇怪言论,虽然他曾经问过谢安,到底有没有去过蓬莱阁。
谢安回答,自己还未曾玄修,也不敢再搭上一条命。
蓬莱阁是什么样子,恐怕目前只有王熙之知道,但她只说那里有很多字。
在王熙之的指导下,谢安将练书法的速度放慢,不在贪求多临书帖,只专注寥寥几个字,虽然慢了不少,但谢尚似乎没有意见,大约是王导跟谢尚提过吧。
谢尚的精英儿童训练仍在继续。
太宁四年(326年),谢安六岁,已经开始跟谢奕桓温监督下开始扎马步,每次去东宫,桓温都会陪着他慢跑过一段路程,然后背着他走剩下的路。
这一年王熙之还是默默无闻,谢安一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书帖被挂在了太学的学堂里,虽然太学仍然只有他与小太子两个学生。
小太子司马衍仍旧老老实实地练着隶书。
谢安与司马衍在荒草丛生的太学里过着孤独的童年时光,两人虽然都是小孩,但都默默学着卞望之所教的儒玄经典,练着枯燥的字。
太宁五年(327年),王熙之开始在卫夫人的教导下临钟繇的楷书,谢安也见到卫夫人一面。
卫夫人虽也是学习钟繇的楷书,但后有改进,她对王熙之与谢安叮嘱,临帖需寻自己笔法。
夏天,王熙之小院里的墨缸已经变成了十一缸,鹅池变成了洗笔的墨池,她最珍爱的那只名叫大白的鹅整日游在墨池里,好好的一只大白鹅成了大黑鹅。
>
第三十二章: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王熙之是王导看得比自家儿子还要重要的人,因为王熙之周岁就能读蓬莱法帖,天生玄气护体,是一颗被珍藏的明珠。
王导是老狐狸,谢安能够通过他的测试,安安稳稳地坐在王熙之的小院学习书法,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这年冬天是谢安与王熙之相识的第二个冬天。
他觉得建康的生活目前一切都好,南方水土确实养人,青山绿水花红柳绿也容易让人产生懒怠之心。
很多士族都觉得如果东晋继续平稳地发展着,没有内乱,与胡人隔江相安无事,那么定都建康也不错。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胡人攻入洛阳生擒晋怀帝的事,其实才仅仅过去十多年。
幸而才过去十多年,当权者们并不甘心。
至少在谢安看来,隐居无为的王导并不甘心,只是王导能够忍。
王导的书房里那幅地图就是最好的证明。
谢安在这一年里去过两次王导的书房,第一次去被王导用玄术试出本心,但老狐狸什么都没有说。
第二次是王熙之带他去的,因为永字八法学完后,王熙之要学别的蓬莱法帖。
谢安站在书架外,盯着墙上挂的地图发呆,并不知王熙之拿了什么帖子。
王导所得的蓬莱法帖都是祖传与辗转得到,他十分珍爱,永嘉南渡之时,他还曾将蓬莱法帖随身带着着,并且有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
只见牛皮地图上划界得很是详细,右上标注是太宁二年,也就是去年最新的地图。
东晋的北面是刘赵与石赵,即是后世所称前赵与后赵,多亏两国间交战不断,边界不断变换,才让江左朝廷寻得安稳。
两赵以北有鲜卑各部,段氏、慕容氏、宇文氏。
说起来慕容氏的将星慕容恪与慕容垂也该出生了吧?
石赵再过几年也该灭了刘赵,独占关中吧?石勒年纪也不小了啊。
东晋西面的巴蜀成汉还算不得威胁,而且成汉这块肥肉今后将是桓温的。
……
谢安默默读着图,仿佛在给自己剧透着东晋的未来,以致王导走进来时,他都未曾发觉。
王导问他:“观山河图,有何感受?”
谢安反问:“司徒大人平日静心无为,为何书房中会挂一幅看了令人心绪不宁、坐立不安的地图?”
王导语焉不详,“树欲静而风不止。”
谢安又问:“为何祖逖与刘琨在北方与胡人苦苦周旋,终不得朝廷相助,含恨而亡?”
真是咄咄逼人的小毛孩。王导沉默不语,对于祖逖刘琨之事,其实早有人对当时大权独揽的他不满。
刘琨被鲜卑段式所害,祖逖因朝廷不信任、孤立无援而死。
这问题从一个小孩口中问出,王导还是答不出原因。
外人道他为了保全江东的利益也罢,为了保全王与马共天下的地位也罢,他都不曾去解释。
谢安正目光灼灼地望着他,王熙之手握书简轻悄悄地站在两人身后。
王导挂着自己面具似的笑道:“我有私心。”
谢安长吁口气,“您是人,是人当然有私心。”
王导幽幽长叹道:“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是也不愿终老江左。”
谢安这句话并非是疑问,他用很平淡的口吻道出:“您想北伐。”
北伐,收复已成废墟的洛阳,站在洛阳的起点,将失去的土地一寸寸收回来。
这是每一个铭记耻辱的晋人所想。
王导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眼下,无天时、无助力、无人才。”
没钱没粮没有统帅之才,民生不定,流离失所。
士族安逸,各有心思。
听了王导这番话,谢安在王熙之的考题上,写下了一句宋朝时的词句。
那位女词人李清照经历过金人南侵、俘获宋徽宗父子、导致北宋灭亡的靖难之役,南宋朝廷最终也是逃到了江南的临安。
李清照南渡后也在建康住过,写下很多为南宋朝廷苟安主和而愤慨嘲讽的词。
那时的南宋跟今日东晋的处境有太多相似之处。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谢安写下的这句诗最终落在了王导的手中,他久久凝视纸页,屋外雪已停歇,隐约听到有鸟叫,而太宁三年的冬天终于相安无事地过去。
王导已经不会再奇怪谢安偶发的奇怪言论,虽然他曾经问过谢安,到底有没有去过蓬莱阁。
谢安回答,自己还未曾玄修,也不敢再搭上一条命。
蓬莱阁是什么样子,恐怕目前只有王熙之知道,但她只说那里有很多字。
在王熙之的指导下,谢安将练书法的速度放慢,不在贪求多临书帖,只专注寥寥几个字,虽然慢了不少,但谢尚似乎没有意见,大约是王导跟谢尚提过吧。
谢尚的精英儿童训练仍在继续。
太宁四年(326年),谢安六岁,已经开始跟谢奕桓温监督下开始扎马步,每次去东宫,桓温都会陪着他慢跑过一段路程,然后背着他走剩下的路。
这一年王熙之还是默默无闻,谢安一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书帖被挂在了太学的学堂里,虽然太学仍然只有他与小太子两个学生。
小太子司马衍仍旧老老实实地练着隶书。
谢安与司马衍在荒草丛生的太学里过着孤独的童年时光,两人虽然都是小孩,但都默默学着卞望之所教的儒玄经典,练着枯燥的字。
太宁五年(327年),王熙之开始在卫夫人的教导下临钟繇的楷书,谢安也见到卫夫人一面。
卫夫人虽也是学习钟繇的楷书,但后有改进,她对王熙之与谢安叮嘱,临帖需寻自己笔法。
夏天,王熙之小院里的墨缸已经变成了十一缸,鹅池变成了洗笔的墨池,她最珍爱的那只名叫大白的鹅整日游在墨池里,好好的一只大白鹅成了大黑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