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时空过客425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奇观误国”——在程刚穿越之前总喜欢完的策略游戏《文明》系列中,就有这么一个梗,主要是指过于宏伟的奇观建造,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及时间,耽误国家的发展。
一条不过二十公里的小铁路,放在21世纪是妥妥的落后产能,即便是用来旅游观光也得看当地的自然条件能不能吸引来游客,否则亏损是必然的结果。
而若是放在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公路建设还未铺开,汽车运输尚不普及,那么小铁路就具有相当的生命力,而且经历数次五年计划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也足以支撑地方建设这些“奇观”。
至于再往前三十多年,一个国家的铁路里程基本可以完全等同于其综合国力,可以说眼下对于铁路的需求,其实要比后世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旺盛。
如果不考虑其他代价和后果的话,无论哪个执政者都希望铁路能够越多越好,但成本却始终是悬在所有规划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国内铁路发展的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成本过于高昂。
这里一部分是基建成本,毕竟除了勘探设计外,修建铁路的最为重要的几个环节,就是地基、桥隧、路基、铺轨等工程项目。
而在缺乏机械的当下,若想要完成这些工作,动用上万、数万乃至数十万劳力,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
但最关键的成本还是在于原材料,毕竟民国时期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几乎涉及到所有环节的原料,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漂洋过海下来成本至少也得翻个倍,更不用说列强潜在的利益剥削了。
所以一方面是需求,一方面是现实,如果把握好这其间的分寸,就成了所有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程刚而言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程刚的有利条件还是不少的,首先红军强大的动员能力就为整个项目节省了大量成本。
虽然群众们并不怎么清楚铁路的意义,但在基层组织的动员下,他们还是纷纷踊跃参加劳动,肩挑手扛地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建工作。
同时,在战争的间隙,几乎所有驻守在此的红军指战员,也都先后投入到了建设当中,作为劳动能力和学历能力相对更强的青壮年,他们发挥的作用应该说比地方群众还要更大一些。
于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程刚顺道也从各个部队挑选了一批人员组建了铁道部队,用来负责更为复杂的工程项目。
虽然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工程建设的认识还相当粗浅,但在完全的军事化管理下,又推行了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大半年下来战士们干得也算是有模有样。
当然了,更大的优势主要还是程刚自己,即便不算他先前投入到钢铁厂的物质和知识支援,单就从零开始修建铁路,这一对于红军来说前所未有的工程,他也是舍下了血本才得以保证其顺利完工。
大到火车头,小到铝热剂,所有当前根据地无法解决的物资,都需要程刚来提供,再考虑到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人懂应该如何建设铁路,甚至需要他先自学了之后再手把手地教授给其他同志。
可以说,在这条铁路真正完工之前,无论是附近村落的农民,还是刚到苏区的留学生,都根本没有想到,居然可以在锐京这片山区之中看到如此工业奇迹。
因此也难怪从火车发动开始,在这个狭窄拥挤的客运车厢内,几乎所有同志都围着程刚,眼前的现实勾起了每一个人的好奇心,一瞬间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蜂拥而来。
“这条铁路使用的是762制式,也就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是762毫米,放在国际上属于窄轨铁路的标准。
国内也有一些类似的线路,比如金陵的“京市铁路”,以前又叫“江宁铁路”,想必去过金陵的同志都有坐过。”
京市铁路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24年的历史,实际上这是一条从沪宁铁路分出的支线,全长约为7.3公里,主要用于连接当时的金陵市区和江边的码头与车站,所以几乎每一个去过金陵的人都坐过这条线路。
看到不少同志纷纷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程刚也没有多作停顿,而是继续讲解起来。
"窄轨铁路相比于标准制式,... -->>
“奇观误国”——在程刚穿越之前总喜欢完的策略游戏《文明》系列中,就有这么一个梗,主要是指过于宏伟的奇观建造,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及时间,耽误国家的发展。
一条不过二十公里的小铁路,放在21世纪是妥妥的落后产能,即便是用来旅游观光也得看当地的自然条件能不能吸引来游客,否则亏损是必然的结果。
而若是放在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公路建设还未铺开,汽车运输尚不普及,那么小铁路就具有相当的生命力,而且经历数次五年计划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也足以支撑地方建设这些“奇观”。
至于再往前三十多年,一个国家的铁路里程基本可以完全等同于其综合国力,可以说眼下对于铁路的需求,其实要比后世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旺盛。
如果不考虑其他代价和后果的话,无论哪个执政者都希望铁路能够越多越好,但成本却始终是悬在所有规划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国内铁路发展的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成本过于高昂。
这里一部分是基建成本,毕竟除了勘探设计外,修建铁路的最为重要的几个环节,就是地基、桥隧、路基、铺轨等工程项目。
而在缺乏机械的当下,若想要完成这些工作,动用上万、数万乃至数十万劳力,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
但最关键的成本还是在于原材料,毕竟民国时期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几乎涉及到所有环节的原料,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漂洋过海下来成本至少也得翻个倍,更不用说列强潜在的利益剥削了。
所以一方面是需求,一方面是现实,如果把握好这其间的分寸,就成了所有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程刚而言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程刚的有利条件还是不少的,首先红军强大的动员能力就为整个项目节省了大量成本。
虽然群众们并不怎么清楚铁路的意义,但在基层组织的动员下,他们还是纷纷踊跃参加劳动,肩挑手扛地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建工作。
同时,在战争的间隙,几乎所有驻守在此的红军指战员,也都先后投入到了建设当中,作为劳动能力和学历能力相对更强的青壮年,他们发挥的作用应该说比地方群众还要更大一些。
于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程刚顺道也从各个部队挑选了一批人员组建了铁道部队,用来负责更为复杂的工程项目。
虽然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工程建设的认识还相当粗浅,但在完全的军事化管理下,又推行了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大半年下来战士们干得也算是有模有样。
当然了,更大的优势主要还是程刚自己,即便不算他先前投入到钢铁厂的物质和知识支援,单就从零开始修建铁路,这一对于红军来说前所未有的工程,他也是舍下了血本才得以保证其顺利完工。
大到火车头,小到铝热剂,所有当前根据地无法解决的物资,都需要程刚来提供,再考虑到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人懂应该如何建设铁路,甚至需要他先自学了之后再手把手地教授给其他同志。
可以说,在这条铁路真正完工之前,无论是附近村落的农民,还是刚到苏区的留学生,都根本没有想到,居然可以在锐京这片山区之中看到如此工业奇迹。
因此也难怪从火车发动开始,在这个狭窄拥挤的客运车厢内,几乎所有同志都围着程刚,眼前的现实勾起了每一个人的好奇心,一瞬间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蜂拥而来。
“这条铁路使用的是762制式,也就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是762毫米,放在国际上属于窄轨铁路的标准。
国内也有一些类似的线路,比如金陵的“京市铁路”,以前又叫“江宁铁路”,想必去过金陵的同志都有坐过。”
京市铁路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24年的历史,实际上这是一条从沪宁铁路分出的支线,全长约为7.3公里,主要用于连接当时的金陵市区和江边的码头与车站,所以几乎每一个去过金陵的人都坐过这条线路。
看到不少同志纷纷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程刚也没有多作停顿,而是继续讲解起来。
"窄轨铁路相比于标准制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