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时空过客425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化学公式都很简单的,只要把握住了质量守恒定律,保证反应前后原子数保持不变,基本不会出什么大错。
不过实际发生的反应一般比简化后的原理要复杂得多,所以在化工生产中,绝对不能死扣书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否则是很可能要出大问题的。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这些基础知识就没有半点用处,至少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的新人来说,从最简单的原理入手,仍然是极为推荐且优先的办法。”
这些天来蔡和申提出的问题,对于曾以一千分的成绩傲视清华园,后来又拿到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侯德傍而言,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后者并没有因此就随意应付了事,平心而论,在亲眼见识到这位共党高官对于学习的认真态度后,侯德傍还是相当敬佩的。
其实就蔡和申个人来说,这些化学知识他学与不学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毕竟在党内他一直都以理论著称,而且还是最早开始研究的那批人,可谓是资历深厚。
但很明显,他并不打算就此停下脚步,不管是对党的后续理论发展进行探索,还是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这位老党员来说,这都是永无止境的事业。
其他同志也是类似的情况,乃至于整个土共上上下下,都有着极佳的学习氛围,而李润石更是这一风气的引领者,从一开始,他就始终重视对自然的认识,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首先,李润石认为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客观真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关键的。
所以早在槿甘山和锐京的时候,他不仅时常提醒同志们要加强自然科学及其他各类学科的学习,自己也会从程刚那淘来大量科学书籍阅读,至于看完后再丢给后者一大堆问题,就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当然,李润石重视自然科学,重视对自然的研究,但他对自然的思考并不仅仅是在科研层次,而是更加注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进而把自然放到宇宙的有机整体中去思考。
这种一下子就能把握住问题实质所在的能力,其他人是很难掌握的,不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风气确实是带起来了,这也是侯德傍能够在根据地内如此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土共的学习成本也大幅下降了,来自后世的海量书籍无限量供应,唯一的瓶颈就是审查和印刷的速度,包括李润石有时候也不得不面临书太多,读都读不完的烦恼。
再说回来,侯德傍对于化学反应的解释,也让蔡和申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后者当然知道对方并非是在暗示着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往更深层次联想。
现实中的革命事业就好比化学反应,如果不经过细致研究,只是大而化之地了解一下,那么很容易就会把书本上的内容生搬硬套上来,然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乃至错误。
“所以还是要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以及反复的试点论证,才有可能得出尽量准确的结论。”蔡和申如此想着,心头忽得又浮现了李润石的身影。
不过这些暂时只是一闪而过的小插曲罢了,解答完蔡和申的疑问后,简单吃完中饭的侯德傍又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正好也把这半个月的成果,展示给托付重担给他的共党看看。
在来到略阳的第二天,他就得到许可,翻阅了这里所有的合成氨技术资料,其详尽程度完全超乎这位留美博士的想象。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他在与欧美谈判之前就得到了这些资料,不,哪怕只有二分之一,他可能就会当即说服范旭冬,直接甩开列强自己单干了,连谈都没有谈的必要。
实际上,即便范候二人在过来之前已经做了最理想化的预测,但最终的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结果,还是要远远超出先前所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原本以为共党拿出半套资料已经很有诚意了,可谁曾想,那所谓的半套其实还不到对方所有文件的十分之一。
当然,侯德傍肯定不会因为共党藏得太多而感到失望,他现在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毕竟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后,剩下的技术问题对他而言已经不算是麻烦了。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将设备、人员配齐,侯德傍完全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最迟不超过两年,带领团队彻底拿下这一技术。
而历史上位于金陵的永利铔(铵的旧称)厂,从34年创办,35年开始建设,中间还有美国人的帮助,也是到了37年才生产出第一袋肥田粉(硫酸铵),可惜不久后就被日本人给占了……
不过,作为具有... -->>
“其实化学公式都很简单的,只要把握住了质量守恒定律,保证反应前后原子数保持不变,基本不会出什么大错。
不过实际发生的反应一般比简化后的原理要复杂得多,所以在化工生产中,绝对不能死扣书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否则是很可能要出大问题的。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这些基础知识就没有半点用处,至少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的新人来说,从最简单的原理入手,仍然是极为推荐且优先的办法。”
这些天来蔡和申提出的问题,对于曾以一千分的成绩傲视清华园,后来又拿到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侯德傍而言,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后者并没有因此就随意应付了事,平心而论,在亲眼见识到这位共党高官对于学习的认真态度后,侯德傍还是相当敬佩的。
其实就蔡和申个人来说,这些化学知识他学与不学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毕竟在党内他一直都以理论著称,而且还是最早开始研究的那批人,可谓是资历深厚。
但很明显,他并不打算就此停下脚步,不管是对党的后续理论发展进行探索,还是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这位老党员来说,这都是永无止境的事业。
其他同志也是类似的情况,乃至于整个土共上上下下,都有着极佳的学习氛围,而李润石更是这一风气的引领者,从一开始,他就始终重视对自然的认识,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首先,李润石认为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客观真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关键的。
所以早在槿甘山和锐京的时候,他不仅时常提醒同志们要加强自然科学及其他各类学科的学习,自己也会从程刚那淘来大量科学书籍阅读,至于看完后再丢给后者一大堆问题,就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当然,李润石重视自然科学,重视对自然的研究,但他对自然的思考并不仅仅是在科研层次,而是更加注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进而把自然放到宇宙的有机整体中去思考。
这种一下子就能把握住问题实质所在的能力,其他人是很难掌握的,不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风气确实是带起来了,这也是侯德傍能够在根据地内如此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土共的学习成本也大幅下降了,来自后世的海量书籍无限量供应,唯一的瓶颈就是审查和印刷的速度,包括李润石有时候也不得不面临书太多,读都读不完的烦恼。
再说回来,侯德傍对于化学反应的解释,也让蔡和申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后者当然知道对方并非是在暗示着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往更深层次联想。
现实中的革命事业就好比化学反应,如果不经过细致研究,只是大而化之地了解一下,那么很容易就会把书本上的内容生搬硬套上来,然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乃至错误。
“所以还是要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以及反复的试点论证,才有可能得出尽量准确的结论。”蔡和申如此想着,心头忽得又浮现了李润石的身影。
不过这些暂时只是一闪而过的小插曲罢了,解答完蔡和申的疑问后,简单吃完中饭的侯德傍又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正好也把这半个月的成果,展示给托付重担给他的共党看看。
在来到略阳的第二天,他就得到许可,翻阅了这里所有的合成氨技术资料,其详尽程度完全超乎这位留美博士的想象。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他在与欧美谈判之前就得到了这些资料,不,哪怕只有二分之一,他可能就会当即说服范旭冬,直接甩开列强自己单干了,连谈都没有谈的必要。
实际上,即便范候二人在过来之前已经做了最理想化的预测,但最终的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结果,还是要远远超出先前所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原本以为共党拿出半套资料已经很有诚意了,可谁曾想,那所谓的半套其实还不到对方所有文件的十分之一。
当然,侯德傍肯定不会因为共党藏得太多而感到失望,他现在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毕竟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后,剩下的技术问题对他而言已经不算是麻烦了。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将设备、人员配齐,侯德傍完全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最迟不超过两年,带领团队彻底拿下这一技术。
而历史上位于金陵的永利铔(铵的旧称)厂,从34年创办,35年开始建设,中间还有美国人的帮助,也是到了37年才生产出第一袋肥田粉(硫酸铵),可惜不久后就被日本人给占了……
不过,作为具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