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重生之神级备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爷眼里有谁?”“二十年头里”,这就又出现一个“二十年”。焦大所指的“二十年头里”应该是什么时候呢?小说它是一个虚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如果是一个焦大的生活原型在那个时候骂,他所说的那二十年,“二十年头里”。大体是什么时候?在前几讲里,我已经分析了《红楼梦》文本的时代背景。虽然作者托言“无朝代年纪可考”,实际上脂砚斋就指出“大有考证”,我就已经考证出来,第一回至第十六回,应该大体上是雍正时期,更具体地说,是在雍正朝晚期,也就差不多是雍正暴死之前。雍正,大家知道,他当皇帝当了十三年,是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份突然死亡的。在雍正朝最后,说“二十年头里”,那么减去雍正朝的年头,所指的就是康熙朝。“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这句话就证明,小说里面的贾家在二十多年前,他们的状态比小说里面写到秦钟到他们那儿去做客,然后让焦大把他送回家的时候要强得多。那个时候,焦大作为一个老仆是非常风光的,非常神气的,谁也惹不起的。考虑到《红楼梦》它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家族史特色的小说,我们就回过头来,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看一看,会发现确实是,前面我多次讲到,在康熙朝的时候,曹家是最风光的。
我上一讲已经跟大家说了,第十六回实际上讲的是雍正暴亡和乾隆登基的情况,整个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小说节奏加快,说“老爷又往东宫去了”,然后就写到贾元春不但“才选凤藻宫”,而且得到皇帝的特许,还可以回家省亲了,于是贾府开始为省亲做准备了,这对贾氏宗族是一件天大的事,大家都很喜悦。这个时候,家里面的老仆人赵嬷嬷,还有王熙凤,她们就开始议论省亲的事情。这个时候,王熙凤的话里面也有一些年代数字,比如王熙凤说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王熙凤在这儿用了一个很概括的时间概念,“二三十年”。从雍正朝晚期,往前推二三十年,就恰恰是康熙皇帝南巡的那个时间段。康熙他是在康熙二十三年首次南巡,最后一次南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然后他是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去世的。雍正他只当了十三年皇帝,你从雍正十三年往前推二三十年,大体就是康熙后几次南巡的那个时间。所以曹雪芹写王熙凤这样讲,他也是有真实生活为依托的。曹雪芹写这些人物。说这些话,不是凭空的艺术创造、艺术想像,当然写小说可以完全脱离生活真实去凭空想像。世界上有那样的小说,但是《红楼梦》不属于那种类型。
我个人的研究证实,《红楼梦》里面所讲出来的这些年代数字,都是与康、雍、乾三朝里政局的情况、曹家的兴衰对榫的,都是能够落到实处的,能够找到生活的原型事件、原生状态的。书里有一个年代数字的表述,我特别重视。是在第四十七回,贾母有一个表述。她说:“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什么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这个数字就忽然精确到个位,前面你看都是一些“百年”“二十年”“二三十年”那样的概括性数字,这次曹雪芹写贾母说话,她不说“五十”,也不说“五十五”,她说“五十四”,这个我想不是偶然的,不是曹雪芹写到这儿。兴之所至,随便写上去的。前面我讲到过,贾母这个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生活原型是可以非常准确地加以确认的。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一个妹妹,她嫁给了曹寅,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里有“臣妹曹寅之妻李氏”这样非常清晰的表述。李氏在小说当中化为了贾母这个艺术形象。你查一查曹家的历史,贾母说这个话是在第四十七回,我在上几讲里已经给你论证了《红楼梦》里的背景时序是怎样的,这里不再重复。根据我的判断,这一回写的应该是乾隆元年的事情。从乾隆元年回溯五十四年。是哪一年呢?是康熙二十一年,那一年曹玺还活着,任江宁织造。曹玺是曹寅的父亲,曹寅当时在京城,他是治仪正或兼佐领职。当时曹寅是二十五岁的样子,贾母原型的年纪应该大体和曹寅相当。她就在那个时候过门了,嫁到曹家,嫁给曹寅,从那个时候算到乾隆元年,就正好是五十四年。她说“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这一点有人可能会提出意见,说秦可卿已经死掉了呀。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秦可卿死掉以后,贾蓉续娶了,小说后面几次提到有一个贾蓉之妻,而且在第五十八回里面写到老太妃薨逝后,“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这句话里排在最后的一位,应该就是贾蓉之妻。这里点出了她的姓氏,她姓许,只是这个人在前八十回里面没有任何故事而已,彻底成为一个背景上的影子了。后来高鹗续书,通行本上,又把贾蓉续娶的妻子说成姓胡。所以贾母说这个话的时候,她所说的“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那个重孙子媳妇当然已经不是指曾让她认为是“第一个得意之人”的秦可卿,她指的应该是许氏。她说五十四年前自己的身份是重孙子媳妇,意味着当时她嫁过去的时候,上面可能还有一个太婆婆;从那一年,过了五十四年之后,她也有了重孙子媳妇。而且贾母说这五十四年是不平静的,她经历了很多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这也正符合历史上曹家的情况。曹寅娶了李氏以后,一直到最后去世,那真是大惊大险多极了。
我说这么多,什么目的呢?就是告诉你“二十年来辨是非”的这个“二十”,不会是一个随便写下的数字,而是和我刚才说的那些数字一样,也是可以相应地加以推算的一个数字。“二十年来”怎么个算法呢?我个人认为,不是说贾元春已经进宫了二十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贾元春为了一件事情,她可以说是辛苦了二十年。为一件什么事情呢?现在我们所读到的判词,在多数的版本上都叫做“二十年来辨是非”,实际上在古本《红楼梦》里面,不完全是这样的写法,起码有两个古本里面,它写的是“二十年来辨是谁”,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很可能这样的古本里边的这个句子,更接近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她二十年来,一直在判断有一个人究竟是谁,这个人绝不是皇帝,皇帝是谁还用她去判断吗?她所判断的,就是小说里面的秦可卿。因为,我们从这个小说所叙述的贾家的情况来看,贾元春不可能年龄非常大。如果贾元春年龄非常大,王夫人生不下她来,小说里的王夫人也无非是一个五十几岁或者接近六十岁的妇女。贾元春,她的生活原型我们在上一讲里面也说了,应该是曹家曹的一个女儿,或者是曹的一个女儿,总之,她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亲姐姐或者堂姐姐。这个人应该是在选秀女的时候,有机会被选中了,又由于他们曹家的背景不是特别好,虽然属于上三旗里的正白旗,但属于正白旗里面的包衣世家的后代,皇帝宠信你家,可以让你家男人做官,但是论身份、血统,她不能和那些正宗的满族家庭的女子相比。所以她一开始,我在上一两讲里面已经分析了,可能并不能直接地进到皇帝的那个宫里面去,她可能会被分配到皇帝下面的太子或者是其他阿哥的那些居所去,供那些人使役,她是从下到上,从低到高,一步步地完成了她人生的旅程。(未完待续)
太爷眼里有谁?”“二十年头里”,这就又出现一个“二十年”。焦大所指的“二十年头里”应该是什么时候呢?小说它是一个虚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如果是一个焦大的生活原型在那个时候骂,他所说的那二十年,“二十年头里”。大体是什么时候?在前几讲里,我已经分析了《红楼梦》文本的时代背景。虽然作者托言“无朝代年纪可考”,实际上脂砚斋就指出“大有考证”,我就已经考证出来,第一回至第十六回,应该大体上是雍正时期,更具体地说,是在雍正朝晚期,也就差不多是雍正暴死之前。雍正,大家知道,他当皇帝当了十三年,是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份突然死亡的。在雍正朝最后,说“二十年头里”,那么减去雍正朝的年头,所指的就是康熙朝。“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这句话就证明,小说里面的贾家在二十多年前,他们的状态比小说里面写到秦钟到他们那儿去做客,然后让焦大把他送回家的时候要强得多。那个时候,焦大作为一个老仆是非常风光的,非常神气的,谁也惹不起的。考虑到《红楼梦》它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家族史特色的小说,我们就回过头来,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看一看,会发现确实是,前面我多次讲到,在康熙朝的时候,曹家是最风光的。
我上一讲已经跟大家说了,第十六回实际上讲的是雍正暴亡和乾隆登基的情况,整个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小说节奏加快,说“老爷又往东宫去了”,然后就写到贾元春不但“才选凤藻宫”,而且得到皇帝的特许,还可以回家省亲了,于是贾府开始为省亲做准备了,这对贾氏宗族是一件天大的事,大家都很喜悦。这个时候,家里面的老仆人赵嬷嬷,还有王熙凤,她们就开始议论省亲的事情。这个时候,王熙凤的话里面也有一些年代数字,比如王熙凤说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王熙凤在这儿用了一个很概括的时间概念,“二三十年”。从雍正朝晚期,往前推二三十年,就恰恰是康熙皇帝南巡的那个时间段。康熙他是在康熙二十三年首次南巡,最后一次南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然后他是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去世的。雍正他只当了十三年皇帝,你从雍正十三年往前推二三十年,大体就是康熙后几次南巡的那个时间。所以曹雪芹写王熙凤这样讲,他也是有真实生活为依托的。曹雪芹写这些人物。说这些话,不是凭空的艺术创造、艺术想像,当然写小说可以完全脱离生活真实去凭空想像。世界上有那样的小说,但是《红楼梦》不属于那种类型。
我个人的研究证实,《红楼梦》里面所讲出来的这些年代数字,都是与康、雍、乾三朝里政局的情况、曹家的兴衰对榫的,都是能够落到实处的,能够找到生活的原型事件、原生状态的。书里有一个年代数字的表述,我特别重视。是在第四十七回,贾母有一个表述。她说:“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什么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这个数字就忽然精确到个位,前面你看都是一些“百年”“二十年”“二三十年”那样的概括性数字,这次曹雪芹写贾母说话,她不说“五十”,也不说“五十五”,她说“五十四”,这个我想不是偶然的,不是曹雪芹写到这儿。兴之所至,随便写上去的。前面我讲到过,贾母这个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生活原型是可以非常准确地加以确认的。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一个妹妹,她嫁给了曹寅,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里有“臣妹曹寅之妻李氏”这样非常清晰的表述。李氏在小说当中化为了贾母这个艺术形象。你查一查曹家的历史,贾母说这个话是在第四十七回,我在上几讲里已经给你论证了《红楼梦》里的背景时序是怎样的,这里不再重复。根据我的判断,这一回写的应该是乾隆元年的事情。从乾隆元年回溯五十四年。是哪一年呢?是康熙二十一年,那一年曹玺还活着,任江宁织造。曹玺是曹寅的父亲,曹寅当时在京城,他是治仪正或兼佐领职。当时曹寅是二十五岁的样子,贾母原型的年纪应该大体和曹寅相当。她就在那个时候过门了,嫁到曹家,嫁给曹寅,从那个时候算到乾隆元年,就正好是五十四年。她说“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这一点有人可能会提出意见,说秦可卿已经死掉了呀。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秦可卿死掉以后,贾蓉续娶了,小说后面几次提到有一个贾蓉之妻,而且在第五十八回里面写到老太妃薨逝后,“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这句话里排在最后的一位,应该就是贾蓉之妻。这里点出了她的姓氏,她姓许,只是这个人在前八十回里面没有任何故事而已,彻底成为一个背景上的影子了。后来高鹗续书,通行本上,又把贾蓉续娶的妻子说成姓胡。所以贾母说这个话的时候,她所说的“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那个重孙子媳妇当然已经不是指曾让她认为是“第一个得意之人”的秦可卿,她指的应该是许氏。她说五十四年前自己的身份是重孙子媳妇,意味着当时她嫁过去的时候,上面可能还有一个太婆婆;从那一年,过了五十四年之后,她也有了重孙子媳妇。而且贾母说这五十四年是不平静的,她经历了很多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这也正符合历史上曹家的情况。曹寅娶了李氏以后,一直到最后去世,那真是大惊大险多极了。
我说这么多,什么目的呢?就是告诉你“二十年来辨是非”的这个“二十”,不会是一个随便写下的数字,而是和我刚才说的那些数字一样,也是可以相应地加以推算的一个数字。“二十年来”怎么个算法呢?我个人认为,不是说贾元春已经进宫了二十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贾元春为了一件事情,她可以说是辛苦了二十年。为一件什么事情呢?现在我们所读到的判词,在多数的版本上都叫做“二十年来辨是非”,实际上在古本《红楼梦》里面,不完全是这样的写法,起码有两个古本里面,它写的是“二十年来辨是谁”,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很可能这样的古本里边的这个句子,更接近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她二十年来,一直在判断有一个人究竟是谁,这个人绝不是皇帝,皇帝是谁还用她去判断吗?她所判断的,就是小说里面的秦可卿。因为,我们从这个小说所叙述的贾家的情况来看,贾元春不可能年龄非常大。如果贾元春年龄非常大,王夫人生不下她来,小说里的王夫人也无非是一个五十几岁或者接近六十岁的妇女。贾元春,她的生活原型我们在上一讲里面也说了,应该是曹家曹的一个女儿,或者是曹的一个女儿,总之,她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亲姐姐或者堂姐姐。这个人应该是在选秀女的时候,有机会被选中了,又由于他们曹家的背景不是特别好,虽然属于上三旗里的正白旗,但属于正白旗里面的包衣世家的后代,皇帝宠信你家,可以让你家男人做官,但是论身份、血统,她不能和那些正宗的满族家庭的女子相比。所以她一开始,我在上一两讲里面已经分析了,可能并不能直接地进到皇帝的那个宫里面去,她可能会被分配到皇帝下面的太子或者是其他阿哥的那些居所去,供那些人使役,她是从下到上,从低到高,一步步地完成了她人生的旅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