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灰色地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之间发生关系构成的错综交杂的场,人不同,关系不同,决定了人的“身份”不同,处身其间的场与场就不同。标志一个人的“身份”有许多,所以同一个人往往处于许多场中。最基本的分划办法是按职业特点区分:商人在商场,官员在官场,农民在“农场”,学生、教师则在“学场”,军人当然在“军场”……所有这些场,向上说它们互相兼容,而不仅具有排他性。向下说,场下有场、场中有场。军人处身的环境有战时、预备时、平时等,军人处身的状况相应地就有了非常时、准非常(戒备)时、日常时。而和平环境下的平时、日常时居多。即使是战时,真正面对面开火也是极短的,大多时候处于非战时刻。所以,英雄品性不容易看见和具备,不是非常状态,有之也“吓人”。
《突出重围》写的是准非常状态下发生的事。有人按着作品里讲到的,认为它打的是高科技局部“战争”条件下的演习,其实这是作者“蒙人”和过人之处——演习在这部小说中只是一个外壳,这样的外壳是构成《突出》所必备的,它既具有了“好看”的“战争小说”所有的各项要素——“战争”的悬念、惊险、紧张、刺激;同时,更主要的,是它借演习打出了我军内部出现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这是些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怎样解决呢?作者思考了,但是一部小说无法把它们全部涵盖、容下。某些方面,作者本人也力不从心。
就我揣度,《突出》所“打”的,说透了就是人才怎样“合理化”地进行组合。
在作者的意识里,只要人才组合恰当了,即使庸人也能调动、发挥,拿出最佳的水平来。组合不好,人与人闹别扭,甚至勾心斗角,仗就打不好,即使你是人才,也得心甘情愿地认输,向那些自己瞧不起的庸人认输。
照作品所揭示的,中国在人才上并不缺乏,所缺的恰恰是如何组合,在什么方式下进行组合。
由于这一方面的缺漏,我们很落后,我们的军队一当面对真正的世界战争、面对真正的敌人时,极有可能不堪一击、一败涂地,像小说里的“红军”。
所以,它意图宣扬的不是武器至上,不是高科技怎样怎样了不起,而是人才至上、惟才是举。他觉得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严格说来,是有了人才再善加利用、组合得当,就有了一切。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与深刻。
然而,不能说《突出》没有问题,它的问题就出在人才的“组合方式”上。
先看事例。
蓝军的初级指挥官都是军校未毕业学员,下来“实习”,这样的人简单、听话,执行命令坚决、彻底,还都是“人才”,懂得使用电脑,什么新设备都能用、会用。
这是它的“底层”。
它的上层决策者们在构成上则尤其简单,没有政委,也没有副师长、副政委;只有那么一位师长,但是师长风格高,基本退居二线,真正当家做主的只有一个人,参谋长朱海鹏。
他说了算,怎么打、谁去打、用什么打、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地步,他说了算。这个人物使我联想起《乔厂长上任记》中的那位“大中型国有企业”里的乔厂长——铁腕人物、改革中坚,标准的能耐非凡的“超人”。
但他们的结果怎样呢?在1980年前后的改革之初,他们的发展空间可能不小,作为很大,一言堂、家长作风可以通行无阻。一旦现代化走向深层,他们再这样干面临的会是什么,能不能走通?21世纪初大中型“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现实已经回答了一切。
“军场”类于商场,这就带来一个类似的问题:《突出》里的组合是不是合理的、“科学”的、代表未来理想的?如果是,它又将造成什么后果?如果不是,那我们应该怎么改?
作者在这方面是忽视的,苛刻些说,他还不具备这样的觉悟、意念。
现实中蓝军既无那样的“超人”,“超人”又不能独自说了算,在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现代战争形势时,一个人往往担负不起全局,起码他得有一个参谋智囊团,有了这样的“团”,就有了“扯皮”与争执。
中国人一个时是“龙”,成群后是“虫”,红军最不缺的恰恰是方案出来一堆,你想这样打,我想那样打,政出多头,互相扯皮,最后谁官大、而不是谁的能力大,谁说了算,因而才有一次次的失... -->>
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之间发生关系构成的错综交杂的场,人不同,关系不同,决定了人的“身份”不同,处身其间的场与场就不同。标志一个人的“身份”有许多,所以同一个人往往处于许多场中。最基本的分划办法是按职业特点区分:商人在商场,官员在官场,农民在“农场”,学生、教师则在“学场”,军人当然在“军场”……所有这些场,向上说它们互相兼容,而不仅具有排他性。向下说,场下有场、场中有场。军人处身的环境有战时、预备时、平时等,军人处身的状况相应地就有了非常时、准非常(戒备)时、日常时。而和平环境下的平时、日常时居多。即使是战时,真正面对面开火也是极短的,大多时候处于非战时刻。所以,英雄品性不容易看见和具备,不是非常状态,有之也“吓人”。
《突出重围》写的是准非常状态下发生的事。有人按着作品里讲到的,认为它打的是高科技局部“战争”条件下的演习,其实这是作者“蒙人”和过人之处——演习在这部小说中只是一个外壳,这样的外壳是构成《突出》所必备的,它既具有了“好看”的“战争小说”所有的各项要素——“战争”的悬念、惊险、紧张、刺激;同时,更主要的,是它借演习打出了我军内部出现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这是些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怎样解决呢?作者思考了,但是一部小说无法把它们全部涵盖、容下。某些方面,作者本人也力不从心。
就我揣度,《突出》所“打”的,说透了就是人才怎样“合理化”地进行组合。
在作者的意识里,只要人才组合恰当了,即使庸人也能调动、发挥,拿出最佳的水平来。组合不好,人与人闹别扭,甚至勾心斗角,仗就打不好,即使你是人才,也得心甘情愿地认输,向那些自己瞧不起的庸人认输。
照作品所揭示的,中国在人才上并不缺乏,所缺的恰恰是如何组合,在什么方式下进行组合。
由于这一方面的缺漏,我们很落后,我们的军队一当面对真正的世界战争、面对真正的敌人时,极有可能不堪一击、一败涂地,像小说里的“红军”。
所以,它意图宣扬的不是武器至上,不是高科技怎样怎样了不起,而是人才至上、惟才是举。他觉得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严格说来,是有了人才再善加利用、组合得当,就有了一切。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与深刻。
然而,不能说《突出》没有问题,它的问题就出在人才的“组合方式”上。
先看事例。
蓝军的初级指挥官都是军校未毕业学员,下来“实习”,这样的人简单、听话,执行命令坚决、彻底,还都是“人才”,懂得使用电脑,什么新设备都能用、会用。
这是它的“底层”。
它的上层决策者们在构成上则尤其简单,没有政委,也没有副师长、副政委;只有那么一位师长,但是师长风格高,基本退居二线,真正当家做主的只有一个人,参谋长朱海鹏。
他说了算,怎么打、谁去打、用什么打、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地步,他说了算。这个人物使我联想起《乔厂长上任记》中的那位“大中型国有企业”里的乔厂长——铁腕人物、改革中坚,标准的能耐非凡的“超人”。
但他们的结果怎样呢?在1980年前后的改革之初,他们的发展空间可能不小,作为很大,一言堂、家长作风可以通行无阻。一旦现代化走向深层,他们再这样干面临的会是什么,能不能走通?21世纪初大中型“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现实已经回答了一切。
“军场”类于商场,这就带来一个类似的问题:《突出》里的组合是不是合理的、“科学”的、代表未来理想的?如果是,它又将造成什么后果?如果不是,那我们应该怎么改?
作者在这方面是忽视的,苛刻些说,他还不具备这样的觉悟、意念。
现实中蓝军既无那样的“超人”,“超人”又不能独自说了算,在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现代战争形势时,一个人往往担负不起全局,起码他得有一个参谋智囊团,有了这样的“团”,就有了“扯皮”与争执。
中国人一个时是“龙”,成群后是“虫”,红军最不缺的恰恰是方案出来一堆,你想这样打,我想那样打,政出多头,互相扯皮,最后谁官大、而不是谁的能力大,谁说了算,因而才有一次次的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