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我在中唐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赞,本来打算解决旱灾,立下功劳就推荐韩愈。但旱灾不止,四处忙碌的他也就没立刻举荐韩愈。
谁曾想韩愈竟上书惹怒了皇帝,李实虽帮了他一把,却也疏远了韩愈。
所以韩愈才去如今正受宠的中书舍人崔邠府上,搞好关系。
皇帝李适祈雨之后,天气仍然酷热,田地里的谷子都死了十之七八。
半月之后,七月二十六日,才开始下雨,但此时的谷子只有十之一二了。一些旱地甚至一颗也没有。
这场雨只能算是中雨,只能缓解一时,这一季的谷子算是又黄了。
趁着下雨,朝廷紧急拿出了小麦种子,借贷给京师关中之地的灾民。
小麦种下后,天气也没那么炎热,渐渐转凉。新麦苗不久后也发芽了,农民都很高兴,终于有了盼头。
可好景不长,天气越来越凉,中秋之后,大雨突至。刚发芽的麦苗被雨水冲毁不少。
这场大雨连续下了三天,好像要把之前十个月没下得雨,一次全补回来似得。
这场大雨算是彻底解决了今年的旱灾,不过,却损坏了不少新出的麦苗。农人都忙着重整苗圃,或趁机播种补漏查缺。
去年也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差一点造成涝灾。刘禹锡就替当时的京兆尹韦夏卿写过一篇贺表,名为《为京兆韦尹贺雨止表》。
刘禹锡在表中言:“今年雨多,恐伤苗稼。”、“惟德动天,倏已澄霁。”虽有涝灾之忧,但雨又停了。
“至教惠农,兆人务本。今岁粟麦,茂于常年。”加上韦夏卿及时指导农人排水,所以谷子长得很好。
八月初,谷子正需水之时,所以“陇亩之间,未闻伤败。”去年的大丰收,很大程度是因为雨多且正逢其时。
如果今年的大雨也下在八月初,麦种未发之际,必定也会获取大丰收。只可惜推迟了半月,伤了不少麦苗,好在农民又补上了。
李宁让万年县、蓝田县、渭南县等地在低洼处,挖了不少坑塘,保存了这次的雨水。
其后两个月,又滴雨未下,凡蓄水之村庄的麦苗都长得极好。所以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升官,共同进入了御史台。
在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进御史台前,韩愈也被李实和崔邠联合举荐,从四门博士升为了监察御史。
当时大旱得解,皇帝李适高兴不已,并未追究韩愈之前上书之言。
京兆尹李实在此次旱灾中,立下大功,李适特意将他封为嗣道王。李实本是道王李元庆四世孙,按理说三代世袭嗣王,四代之后爵位需将至国公。
李实因功特升为嗣道王,极为受到皇帝宠信。
这年闰十月十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损去世。此时朝中三位宰相变成两位了,魏国公贾耽年老不理事,只有司空杜佑一人掌权。不过,杜佑也将近古稀之年了。
皇帝李适遇大事往往和嗣道王李实和户部尚书王纯商议。二人虽无宰相之职,却有宰相之权。
赞,本来打算解决旱灾,立下功劳就推荐韩愈。但旱灾不止,四处忙碌的他也就没立刻举荐韩愈。
谁曾想韩愈竟上书惹怒了皇帝,李实虽帮了他一把,却也疏远了韩愈。
所以韩愈才去如今正受宠的中书舍人崔邠府上,搞好关系。
皇帝李适祈雨之后,天气仍然酷热,田地里的谷子都死了十之七八。
半月之后,七月二十六日,才开始下雨,但此时的谷子只有十之一二了。一些旱地甚至一颗也没有。
这场雨只能算是中雨,只能缓解一时,这一季的谷子算是又黄了。
趁着下雨,朝廷紧急拿出了小麦种子,借贷给京师关中之地的灾民。
小麦种下后,天气也没那么炎热,渐渐转凉。新麦苗不久后也发芽了,农民都很高兴,终于有了盼头。
可好景不长,天气越来越凉,中秋之后,大雨突至。刚发芽的麦苗被雨水冲毁不少。
这场大雨连续下了三天,好像要把之前十个月没下得雨,一次全补回来似得。
这场大雨算是彻底解决了今年的旱灾,不过,却损坏了不少新出的麦苗。农人都忙着重整苗圃,或趁机播种补漏查缺。
去年也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差一点造成涝灾。刘禹锡就替当时的京兆尹韦夏卿写过一篇贺表,名为《为京兆韦尹贺雨止表》。
刘禹锡在表中言:“今年雨多,恐伤苗稼。”、“惟德动天,倏已澄霁。”虽有涝灾之忧,但雨又停了。
“至教惠农,兆人务本。今岁粟麦,茂于常年。”加上韦夏卿及时指导农人排水,所以谷子长得很好。
八月初,谷子正需水之时,所以“陇亩之间,未闻伤败。”去年的大丰收,很大程度是因为雨多且正逢其时。
如果今年的大雨也下在八月初,麦种未发之际,必定也会获取大丰收。只可惜推迟了半月,伤了不少麦苗,好在农民又补上了。
李宁让万年县、蓝田县、渭南县等地在低洼处,挖了不少坑塘,保存了这次的雨水。
其后两个月,又滴雨未下,凡蓄水之村庄的麦苗都长得极好。所以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升官,共同进入了御史台。
在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进御史台前,韩愈也被李实和崔邠联合举荐,从四门博士升为了监察御史。
当时大旱得解,皇帝李适高兴不已,并未追究韩愈之前上书之言。
京兆尹李实在此次旱灾中,立下大功,李适特意将他封为嗣道王。李实本是道王李元庆四世孙,按理说三代世袭嗣王,四代之后爵位需将至国公。
李实因功特升为嗣道王,极为受到皇帝宠信。
这年闰十月十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损去世。此时朝中三位宰相变成两位了,魏国公贾耽年老不理事,只有司空杜佑一人掌权。不过,杜佑也将近古稀之年了。
皇帝李适遇大事往往和嗣道王李实和户部尚书王纯商议。二人虽无宰相之职,却有宰相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