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我和新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有了钢笔,我的日子好过多了。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里我需要写那么多字。爸爸在卷轴上每天指给我至少两千字的内容,让我抄在纸上,再让我的学生们誊抄开去。内容什么都有,从基础的四则运算到画地图,从车床原理到军队的土工作业,就是挖各种战壕或者防御工事。爸爸说这就是我们带给这个世界的课本和知识体系。我抄好之后,会交给我的学生再去誊抄十份,其中两份会留在学校,一份留在图书馆——也就是我们家的书架上。剩下的就不去管它了,随便他们流传到哪里去。当然这些抄件不会流失,不仅每个家庭和每个作坊都学着我们家的样子建立了书架,而且我看到有些抄件有了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以至于我不得不把抄件编号,以便让孙巧巧方便核对。编号建立让爸爸很高兴,说我会用心会管理了。他一高兴,就都给我一个“图书馆管理体系”让我做个简化版本,放在书架的一个格。我觉得这世界真是艰难啊。
为什么要我抄第一遍呢?爸爸说是尽量不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到我们带来的神奇的东西。他再也不穿我们从原来的世界穿来的衣服,还在计划怎么到俞朝勤的铁匠铺里去装模作样鼓捣一下再掏出车床上用的高硬度的合金钢刀头。多累啊。我觉得他也是希望我什么知识都学一点。这恐怕不是个好办法,实在太累了。以后刘则怎么办?他再抄一遍?希望如此。
好在现在有了钢笔。一块铁皮,剪成一个菱形,剪开一条缝,在缝的顶端小心地打出铁珠,然后裹着一根圆柱捶打,做成环形。这就是蘸水笔尖。自从花了几个晚上跟爸爸一起把工艺成形后,铁匠铺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这彻底解放了我们一家三口:毛笔实在太难用了。很快我的学生们也习惯用钢笔。现在钱三还在研究用掏空的牛角做笔杆,可以储存墨水,就不用带着一个瓶子到处走了。我觉得自己将会以钢笔的发明者而被人纪录在历史上,也是蛮有讽刺意味的。因为我是那么的不喜欢用笔。
讨厌钢笔的我每天的工作包括抄出至少两千字的知识,然后去上两、三节课。是给人上课。虽然我只有14岁,但是我已经是一所学校的老师。我的学生不仅有跟我一样年纪的孩子,也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在校园范围里总是对我非常恭敬,让我直接感受到了礼仪的重量。我开始关注别人的礼仪,会讨厌那些没有起码礼仪常识的人。可惜的是自从我成为他们的老师,再也没有人摸我的头了。还好爸爸会摸,尤其是我跟他说求摸头之后。
我和妈妈一样,教数学和语文,也照本宣科地教过医学知识,还教美术和音乐。爸爸也在学校里上课,他教任何我和妈妈不会教的东西。不教课的时候我也上课,几乎爸爸教的每一门课,我都一起学习,然后再告诉身边的孩子们。爸爸说我这叫助教。
学校开始运行三个月了,我的学生们越来越能干,王带喜据说已经成为梅家村第三有权力的人,竟然远远在我之上。作坊总是来跟爸爸要人,说是需要能写会算的。爸爸一个也不放,他要把这些学生全部当老师用。我们是要建很大的学校吗?
今天跟着爸爸去临时村子里查看,很高兴空气里没有臭味了。爸爸让人出钱买下了村民们带来的所有动物,包括不少的鸡鸭和几只猪。没有这些到处乱跑的动物,再加上建立了巡逻队,抓住随地大小便的人就打棍子,空气终于恢复了原来的味道。就为了这个,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临时村里就忙了三天。当然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初在县城门口坐着的那些瘦弱的人,尤其是那么多老人和小孩,现在脸上都有了神采和笑容,相信他们心里也都有了希望。
“给你看看,这是你女儿的日记”姚英递过一个鹿皮封面的本子。早晨的阳光里传来一阵书声朗朗,两口子难得清闲,在家里收拾收拾。
“我们能看人家的日记么?”刘遥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本子,兴致盎然地翻看起来。读着读着,他突然放下本子,拔腿就往外跑。姚英不知道怎么回事,急忙一把抱起儿子,跟在后面。
“老梅,带喜,我们在临时村子里接收了多少人?其中小孩多少?”刘遥人还没进门就大声问道。
王带喜现在整天都待在梅宅里,要么上课,要么整理她的统计。现在正好是课间休息时间,王带喜正埋头计算,听到声音,急忙在纸堆里翻找,很快抬起头来回答:“先生,一共是327个人,小孩24个。”
“老梅,一个村子如果有100个人,一般应该有多少个小孩?”刘遥皱着眉头问道。
“总有二十多三十个的样子。一半成年人,剩下的一半里,大半小孩,小半老人。”梅先卓琢磨着回答。
“到我们临时村里的人,小孩不到一成。这是为什么?”姚英也听出了其中的问题,连忙问道。刘满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解,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
“要说正常原因,那就是他们其中不少人都没有成家,比正常的村子里小孩是少一些。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小孩没有父母带着,没法到我们这里来。”梅先卓无奈地回答道。
“梅先生,那么这些小孩怎么生活呢?”刘满焦急地问道。
“运气好的,会有人家收留,成为继子,长工,童养媳。运气不好的,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混着。”高管家在一旁沉重地说,接着又道:“我就是这么混了很久,然后被梅先生收留的。”
“你不是有父亲么?”姚英直愣愣地问道。
“我三岁那年,父亲被抓去跟着军队到广西平乱,母亲很快就生病身故。要不是先生收留,现在还有没有我都不知道了。十年后,我父亲才逃回来。当时一起去的三十多个人,只回来他一个。”高管家平静地说道。
“那就是说应该有不少小孩还在食不果腹地混着?他们在哪里呢?”刘遥问道。
“基本上大多在县里。县里还是好混到饭吃,帮人家洗个衣服,带个小孩,去店铺里打扫打扫,集市的时候挑挑抬抬的,每天总能吃上一顿饭。也有在村里的,那基本都是祖屋还在,由同姓的周济着。”... -->>
自从有了钢笔,我的日子好过多了。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里我需要写那么多字。爸爸在卷轴上每天指给我至少两千字的内容,让我抄在纸上,再让我的学生们誊抄开去。内容什么都有,从基础的四则运算到画地图,从车床原理到军队的土工作业,就是挖各种战壕或者防御工事。爸爸说这就是我们带给这个世界的课本和知识体系。我抄好之后,会交给我的学生再去誊抄十份,其中两份会留在学校,一份留在图书馆——也就是我们家的书架上。剩下的就不去管它了,随便他们流传到哪里去。当然这些抄件不会流失,不仅每个家庭和每个作坊都学着我们家的样子建立了书架,而且我看到有些抄件有了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以至于我不得不把抄件编号,以便让孙巧巧方便核对。编号建立让爸爸很高兴,说我会用心会管理了。他一高兴,就都给我一个“图书馆管理体系”让我做个简化版本,放在书架的一个格。我觉得这世界真是艰难啊。
为什么要我抄第一遍呢?爸爸说是尽量不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到我们带来的神奇的东西。他再也不穿我们从原来的世界穿来的衣服,还在计划怎么到俞朝勤的铁匠铺里去装模作样鼓捣一下再掏出车床上用的高硬度的合金钢刀头。多累啊。我觉得他也是希望我什么知识都学一点。这恐怕不是个好办法,实在太累了。以后刘则怎么办?他再抄一遍?希望如此。
好在现在有了钢笔。一块铁皮,剪成一个菱形,剪开一条缝,在缝的顶端小心地打出铁珠,然后裹着一根圆柱捶打,做成环形。这就是蘸水笔尖。自从花了几个晚上跟爸爸一起把工艺成形后,铁匠铺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这彻底解放了我们一家三口:毛笔实在太难用了。很快我的学生们也习惯用钢笔。现在钱三还在研究用掏空的牛角做笔杆,可以储存墨水,就不用带着一个瓶子到处走了。我觉得自己将会以钢笔的发明者而被人纪录在历史上,也是蛮有讽刺意味的。因为我是那么的不喜欢用笔。
讨厌钢笔的我每天的工作包括抄出至少两千字的知识,然后去上两、三节课。是给人上课。虽然我只有14岁,但是我已经是一所学校的老师。我的学生不仅有跟我一样年纪的孩子,也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在校园范围里总是对我非常恭敬,让我直接感受到了礼仪的重量。我开始关注别人的礼仪,会讨厌那些没有起码礼仪常识的人。可惜的是自从我成为他们的老师,再也没有人摸我的头了。还好爸爸会摸,尤其是我跟他说求摸头之后。
我和妈妈一样,教数学和语文,也照本宣科地教过医学知识,还教美术和音乐。爸爸也在学校里上课,他教任何我和妈妈不会教的东西。不教课的时候我也上课,几乎爸爸教的每一门课,我都一起学习,然后再告诉身边的孩子们。爸爸说我这叫助教。
学校开始运行三个月了,我的学生们越来越能干,王带喜据说已经成为梅家村第三有权力的人,竟然远远在我之上。作坊总是来跟爸爸要人,说是需要能写会算的。爸爸一个也不放,他要把这些学生全部当老师用。我们是要建很大的学校吗?
今天跟着爸爸去临时村子里查看,很高兴空气里没有臭味了。爸爸让人出钱买下了村民们带来的所有动物,包括不少的鸡鸭和几只猪。没有这些到处乱跑的动物,再加上建立了巡逻队,抓住随地大小便的人就打棍子,空气终于恢复了原来的味道。就为了这个,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临时村里就忙了三天。当然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初在县城门口坐着的那些瘦弱的人,尤其是那么多老人和小孩,现在脸上都有了神采和笑容,相信他们心里也都有了希望。
“给你看看,这是你女儿的日记”姚英递过一个鹿皮封面的本子。早晨的阳光里传来一阵书声朗朗,两口子难得清闲,在家里收拾收拾。
“我们能看人家的日记么?”刘遥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本子,兴致盎然地翻看起来。读着读着,他突然放下本子,拔腿就往外跑。姚英不知道怎么回事,急忙一把抱起儿子,跟在后面。
“老梅,带喜,我们在临时村子里接收了多少人?其中小孩多少?”刘遥人还没进门就大声问道。
王带喜现在整天都待在梅宅里,要么上课,要么整理她的统计。现在正好是课间休息时间,王带喜正埋头计算,听到声音,急忙在纸堆里翻找,很快抬起头来回答:“先生,一共是327个人,小孩24个。”
“老梅,一个村子如果有100个人,一般应该有多少个小孩?”刘遥皱着眉头问道。
“总有二十多三十个的样子。一半成年人,剩下的一半里,大半小孩,小半老人。”梅先卓琢磨着回答。
“到我们临时村里的人,小孩不到一成。这是为什么?”姚英也听出了其中的问题,连忙问道。刘满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解,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
“要说正常原因,那就是他们其中不少人都没有成家,比正常的村子里小孩是少一些。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小孩没有父母带着,没法到我们这里来。”梅先卓无奈地回答道。
“梅先生,那么这些小孩怎么生活呢?”刘满焦急地问道。
“运气好的,会有人家收留,成为继子,长工,童养媳。运气不好的,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混着。”高管家在一旁沉重地说,接着又道:“我就是这么混了很久,然后被梅先生收留的。”
“你不是有父亲么?”姚英直愣愣地问道。
“我三岁那年,父亲被抓去跟着军队到广西平乱,母亲很快就生病身故。要不是先生收留,现在还有没有我都不知道了。十年后,我父亲才逃回来。当时一起去的三十多个人,只回来他一个。”高管家平静地说道。
“那就是说应该有不少小孩还在食不果腹地混着?他们在哪里呢?”刘遥问道。
“基本上大多在县里。县里还是好混到饭吃,帮人家洗个衣服,带个小孩,去店铺里打扫打扫,集市的时候挑挑抬抬的,每天总能吃上一顿饭。也有在村里的,那基本都是祖屋还在,由同姓的周济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