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种速度化、碎片化、高效能的营销方式为电影积攒了大量的关注度,从而创造了2011年的票房传奇。直至本文完成之时,该官方微博仍然在为其后续的电视剧进行宣传营销(改名为“电视剧失恋33天”,累计发布微博数4234条)。
2.青春片
情感类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另一类型为青春片。青春片和网络小说的受众同为青年群体,因此,网络小说改编成的青春片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该片在中国台湾上映时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轰动。之后该片于2012年春节档期在中国内地公映,依然受到青年观众的追捧。青春片的受众与网络小说的受众是重合的,这是网络小说改编的青春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而该片成功的另一原因在于其暗合观众的怀旧心理。青春电影多表现校园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最为庞大的青春片消费群体则是那些刚刚离开校园不久,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的青年。因此表现纯情校园生活的青春片,成为他们缅怀年少轻狂时代的精神慰藉品。
如果说表现现代校园生活的青春片针对的是青年观众,那么还有一类表现过去岁月的青春片也在近年来大行其道,如《美人草》等。2010年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即改编自同名的网络小说,表现知青纯美的爱情故事。这一类型的网络小说改编电影针对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首先依然选用青年演员和纯爱的情节元素吸引青年观众,另一方面则利用“怀旧”引发中年观众的共鸣。
进一步而言,情感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的“怀旧”主题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电影作品找准了文学作品中最能引发共鸣的关键——对于时间的缅怀。
由此小说和电影针对过去的“时间”产生了一种互文性。过去的时间在电影的表达中具有了可感知性,正如普鲁斯特而言,记忆是“一架对时间聚焦的望远镜”。电影通过对网络小说的改编,使原小说中过去的时间看起来更加真实,观众能够通过观影直接感受到过去的形影。由此,时间真正地成了“可感知的时间”。因此,从互文性的角度来审视青春片中的“怀旧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此类型电影受到追捧和喜爱的原因。
3.社会现实情节剧
情感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还有一种类型,即表现社会现实的情节剧。
这类影片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中的某一突出问题。与喜剧片相比,这个类型虽然也有爱情的情节线索,但探讨的重点在于尖锐的社会问题;与青春片相比,这类电影探讨的话题一方面更为厚重和深沉,另一方面注重社会现实,并不强调怀旧主题。2012年的《搜索》(改编自网络小说《网逝》,又名《请你原谅我》)就是这种类型的电影。《搜索》集中探讨了“网络暴力”这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话题。由一个普通白领女青年的悲剧,引发观众对于网络暴力以及公众话语的思索。该片在上映首周斩获了4490万的票房成绩,上映四周后,票房突破1.6亿元,打破了《山楂树之恋》1.4亿元的中国文艺片票房纪录。如此高的票房成绩一方面是“国产片保护月”政策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此类影片探讨的社会话题的关注度极高。
更重要的是,此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并未局限于沉闷的说理,而是走向了极为商业化的操作程序。例如,影片采用了全盘的明星化运作,导演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一贯受到观众的关注。该片演员均选用了当红明星,且明星气质和角色能够相互呼应,如姚晨的大大咧咧正是其饰演的陈若兮媒体人角色的最好特征;高圆圆的清纯美丽也符合女主角叶蓝秋楚楚可怜、美人遭妒的特点;王珞丹的邻家小妹形象正像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明星本人的私生活也似乎和电影角色形成有趣的呼应,如姚晨本人的情感生活、高圆圆和赵又廷的“假戏真做”等,这一切都能使观众进一步对角色和电影产生认同。
三、改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尽管情感类网络小说拥有极大的受众群体,主题具备很强的现实性,和电影同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利于进行商业类型片的改编。但将这类小说改编成电影依然需要面对一些问题。
首先在电影形式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类似传统文学改编,即文字如何转化为影像。众所周知,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创作上遵循不同的创作规律。因此当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必须注重电影的画面感。如网络小说《网逝》在描述女主角叶蓝秋的容貌时,原文这样写道:
陈若兮用一个女人的心态解读着叶蓝秋的容貌:细长的丹凤眼,眼神过于纤弱,唇形也过于丰厚,唇角略略上翘显得有些神经质,略带心形的脸庞,过于苍白的肤色,鸦翼般浓黑长发,就女人挑剔的眼光看来,无一不是缺点。但陈若兮是成熟的女人,成熟到知道男人会喜欢怎样的女子,会在怎样的女子面前充满好奇心,会被怎样的女子迷惑,甚至,失去理智。
这段文字的文笔流畅传神,但当文字转化为电影后,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编。
首先,小说以陈若兮的视点展现叶蓝秋的美貌,并且带着陈若兮个人主观的心理描写。电影《搜索》首先改变了小说的视点,从主观性的视点改为全知视点,开篇就以近景镜头表现女主角的面部,突出叶蓝秋貌美的特征。另外电影省略了陈若兮见到叶蓝秋时的心理活动,将陈若兮拍下“公交让座”事件的情节点改为由杨佳琪拍下了事件,这样的安排虽然失去了原小说对照呼应的“宿命感”,却也使电影更具有悬念,以致之后陈若兮的男朋友爱上叶蓝秋的情节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深的思考和震撼。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电影《搜索》的改编是符合电影创作的规律的。
其次,在电影内容方面。由于网络小说作者依靠文字字数和点击率换取稿酬,导致网络小说在情节上常常过于庞杂。类型电影由于时长的限制,很难将其完整改编。如电影《搜索》中,省略了老板沈流舒对叶蓝秋有爱意的这条情节线索。这样一来,在电影中,沈流舒大方借钱给叶蓝秋,无法和发妻解释缘由,得知叶蓝秋失踪后的愤怒等人物动机显得不甚明确。另外,电影也省略了陈若兮和杨守诚分手的种种纠结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简略而洒脱的分手戏,由此电影最后的**和结尾也因篇幅有限显得过于仓促。
另外,情感类的网络小说良莠不齐,精品数量有限,有些小说的题材过于敏感,不适合进行电影改编也是此类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情感类网络小说面临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情感类网络小说具备很强的现实感,呼应社会话题的速度快,具备广泛传播的叙事模式和观众基础。因此,情感类网络小说和电影的关系将会日渐紧密。华语电影中,不仅已有诸如《杜拉拉升职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搜索》等成功的范例,也有正在创作中的诸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样值得期待的作品。因此汲取网络资源,进行更好的商业化改编,不失为华语电影的一条商业化电影制作之路。
这种速度化、碎片化、高效能的营销方式为电影积攒了大量的关注度,从而创造了2011年的票房传奇。直至本文完成之时,该官方微博仍然在为其后续的电视剧进行宣传营销(改名为“电视剧失恋33天”,累计发布微博数4234条)。
2.青春片
情感类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另一类型为青春片。青春片和网络小说的受众同为青年群体,因此,网络小说改编成的青春片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该片在中国台湾上映时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轰动。之后该片于2012年春节档期在中国内地公映,依然受到青年观众的追捧。青春片的受众与网络小说的受众是重合的,这是网络小说改编的青春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而该片成功的另一原因在于其暗合观众的怀旧心理。青春电影多表现校园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最为庞大的青春片消费群体则是那些刚刚离开校园不久,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的青年。因此表现纯情校园生活的青春片,成为他们缅怀年少轻狂时代的精神慰藉品。
如果说表现现代校园生活的青春片针对的是青年观众,那么还有一类表现过去岁月的青春片也在近年来大行其道,如《美人草》等。2010年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即改编自同名的网络小说,表现知青纯美的爱情故事。这一类型的网络小说改编电影针对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首先依然选用青年演员和纯爱的情节元素吸引青年观众,另一方面则利用“怀旧”引发中年观众的共鸣。
进一步而言,情感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的“怀旧”主题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电影作品找准了文学作品中最能引发共鸣的关键——对于时间的缅怀。
由此小说和电影针对过去的“时间”产生了一种互文性。过去的时间在电影的表达中具有了可感知性,正如普鲁斯特而言,记忆是“一架对时间聚焦的望远镜”。电影通过对网络小说的改编,使原小说中过去的时间看起来更加真实,观众能够通过观影直接感受到过去的形影。由此,时间真正地成了“可感知的时间”。因此,从互文性的角度来审视青春片中的“怀旧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此类型电影受到追捧和喜爱的原因。
3.社会现实情节剧
情感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还有一种类型,即表现社会现实的情节剧。
这类影片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中的某一突出问题。与喜剧片相比,这个类型虽然也有爱情的情节线索,但探讨的重点在于尖锐的社会问题;与青春片相比,这类电影探讨的话题一方面更为厚重和深沉,另一方面注重社会现实,并不强调怀旧主题。2012年的《搜索》(改编自网络小说《网逝》,又名《请你原谅我》)就是这种类型的电影。《搜索》集中探讨了“网络暴力”这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话题。由一个普通白领女青年的悲剧,引发观众对于网络暴力以及公众话语的思索。该片在上映首周斩获了4490万的票房成绩,上映四周后,票房突破1.6亿元,打破了《山楂树之恋》1.4亿元的中国文艺片票房纪录。如此高的票房成绩一方面是“国产片保护月”政策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此类影片探讨的社会话题的关注度极高。
更重要的是,此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并未局限于沉闷的说理,而是走向了极为商业化的操作程序。例如,影片采用了全盘的明星化运作,导演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一贯受到观众的关注。该片演员均选用了当红明星,且明星气质和角色能够相互呼应,如姚晨的大大咧咧正是其饰演的陈若兮媒体人角色的最好特征;高圆圆的清纯美丽也符合女主角叶蓝秋楚楚可怜、美人遭妒的特点;王珞丹的邻家小妹形象正像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明星本人的私生活也似乎和电影角色形成有趣的呼应,如姚晨本人的情感生活、高圆圆和赵又廷的“假戏真做”等,这一切都能使观众进一步对角色和电影产生认同。
三、改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尽管情感类网络小说拥有极大的受众群体,主题具备很强的现实性,和电影同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利于进行商业类型片的改编。但将这类小说改编成电影依然需要面对一些问题。
首先在电影形式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类似传统文学改编,即文字如何转化为影像。众所周知,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创作上遵循不同的创作规律。因此当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必须注重电影的画面感。如网络小说《网逝》在描述女主角叶蓝秋的容貌时,原文这样写道:
陈若兮用一个女人的心态解读着叶蓝秋的容貌:细长的丹凤眼,眼神过于纤弱,唇形也过于丰厚,唇角略略上翘显得有些神经质,略带心形的脸庞,过于苍白的肤色,鸦翼般浓黑长发,就女人挑剔的眼光看来,无一不是缺点。但陈若兮是成熟的女人,成熟到知道男人会喜欢怎样的女子,会在怎样的女子面前充满好奇心,会被怎样的女子迷惑,甚至,失去理智。
这段文字的文笔流畅传神,但当文字转化为电影后,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编。
首先,小说以陈若兮的视点展现叶蓝秋的美貌,并且带着陈若兮个人主观的心理描写。电影《搜索》首先改变了小说的视点,从主观性的视点改为全知视点,开篇就以近景镜头表现女主角的面部,突出叶蓝秋貌美的特征。另外电影省略了陈若兮见到叶蓝秋时的心理活动,将陈若兮拍下“公交让座”事件的情节点改为由杨佳琪拍下了事件,这样的安排虽然失去了原小说对照呼应的“宿命感”,却也使电影更具有悬念,以致之后陈若兮的男朋友爱上叶蓝秋的情节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深的思考和震撼。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电影《搜索》的改编是符合电影创作的规律的。
其次,在电影内容方面。由于网络小说作者依靠文字字数和点击率换取稿酬,导致网络小说在情节上常常过于庞杂。类型电影由于时长的限制,很难将其完整改编。如电影《搜索》中,省略了老板沈流舒对叶蓝秋有爱意的这条情节线索。这样一来,在电影中,沈流舒大方借钱给叶蓝秋,无法和发妻解释缘由,得知叶蓝秋失踪后的愤怒等人物动机显得不甚明确。另外,电影也省略了陈若兮和杨守诚分手的种种纠结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简略而洒脱的分手戏,由此电影最后的**和结尾也因篇幅有限显得过于仓促。
另外,情感类的网络小说良莠不齐,精品数量有限,有些小说的题材过于敏感,不适合进行电影改编也是此类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情感类网络小说面临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情感类网络小说具备很强的现实感,呼应社会话题的速度快,具备广泛传播的叙事模式和观众基础。因此,情感类网络小说和电影的关系将会日渐紧密。华语电影中,不仅已有诸如《杜拉拉升职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搜索》等成功的范例,也有正在创作中的诸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样值得期待的作品。因此汲取网络资源,进行更好的商业化改编,不失为华语电影的一条商业化电影制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