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ami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拒绝婚纱摄影。
小时候家里几代都在延续那个不大的古老的像馆,从小到大真的照了不少的照片。从一开始的黑白照,到后来手工往底片上涂色彩的彩照,再到真正的彩色照片。
像馆里那年头的婚纱照就是两个人羞涩地头碰头,女的一般扎俩刷子似的小辫,男的憨厚地冲镜头笑着,他们有时手里捧着红宝书。那时的像纸大多颗粒粗糙,这样的照片看起来是有些傻傻的。技术的原因除外,看起来却是特别简约,没有过多的修饰,似乎更突出照片本身的意义。
时代早就变了。
一夜之间街上冒出来无数的婚纱摄影店,哪个城市都一样。南京路、江汉路、天津路甚至有条街上还没出百米,就有四、五家,街两边都是,非常台北/薇薇新娘/巴黎春天/王开摄影,还有儿童摄影。我烦了!几岁的小孩子嘴唇画得红红的,眉心点一颗红点儿,笑得那么成人化镜头化,真的很惨不忍睹。
进去的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出来的都成了大同小异的俊男靓女。男的都西装革履,头发油光水滑得蚂蚁爬上去都要拄拐棍,脖子上的领结有碍呼吸的样子哽在那儿。女的更是无不明眉皓齿,光艳照人,睫毛长长脸儿白白嘴儿红红,裙子拖到地。照片的人儿都做亲密状,做潇洒状,做痴情状或做小鸟依人状。
好些朋友相继结婚了。去他们家里玩有个固定节目就是,看婚纱照。越到后来都已经懒得叫好了,这样子的婚纱摄影店里照出来的照片能不好看么?再丑的都美得有七八分,只是再看照片外的人根本觉得不是一个人。
他说我老是想标新立异。我说错了。只是很讨厌重复。
一到双休日,百货公司的门口全部是婚纱摄影店在门口一字儿排开地做广告,发传单。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在直晒的太阳下面化着艳丽的彩妆,抛洒的纱裙夸张地在人群里拖曳。天天都可以过着穿婚纱的瘾的时候,恐怕还不如穿布裙。她们散发给我传单时,我从来不接。
虽然没有哪一个女孩子不喜欢自己披着婚纱的样子,婚纱照却是让人感觉到象美丽的标本。她兴高采烈地把结婚一周年拍的照片给我看,才仅仅不过一年以后的她们和墙上那份空泛的美丽已经隔得太远了,有些生活化,倒也似乎更真实了。
拒绝史诺比。
最开始熟悉并喜欢的动画形象(爱用‘动画’而不爱用‘卡通’)是广为人知的比如一休啊唐老鸭米老鼠或者我们中国的舒克贝塔,因为它们起码有很精彩生动的表现力。
我在oicq上的形象代言是只看起来有些傻得可爱的小白狗。不想让这代言表明我的性别,也不想用那些看起来很莫名其妙的形象,于是选了这只小白狗。尘子来的时候,送我一只这小白狗,穿着横条的海魂衫,他说,你在oicq上就是这形象。天哪,我说我不至于这么傻乎乎的吧。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它叫史诺比。我的观念里似乎还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只玩具也有大名儿的。在以后的日子不断感到这种‘落后’的观念,比如有只黄不溜秋的不知道是兔还是什么的小东西叫皮卡丘,有只据说已经闻名于世但我很讨厌的人脸小兔叫hello kitty,有种狗叫bob dog,更别提什么加菲猫,芭比猪,古菲狗的。也是,似乎玩具都得有个大名儿才可以名正言顺的。
再在外面看见自己已有的东西时容易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所以我真正熟悉的就是史诺比。设计史诺比的那人叫花生,有段时间听说他病了还是怎么,我倒觉得一个人能把根本没有生命的形象赋予它如此的人气,好生了得。一开始觉得挺好玩,到处都有史诺比,穿牛仔裤的,穿小裙子的,穿西装的,甚至还有不穿衣服的史诺比。让我熟悉它的机会实在数不胜数,街上,商店里,小孩书包上,休闲装后背,数到有一天我烦了!那天在文具柜台闲逛,不经意地看过去,整个柜台几乎全是铺天盖地的史诺比!笔记本上、橡皮擦上、铅笔上、笔盒上、书套上、书包上,几乎所有小孩能够印上动画的地方无一不是大大小小的史诺比在那冲人傻笑。
本来挺喜欢的一个玩具,只能算作玩具。它只是一个相对来说被很多人知道的一个动画形象而已,我甚至认为它连米老鼠都及不上。无非就是个脸儿熟罢了,有什么理由象这样铺天盖地的‘走红’?让人只觉得是个异数,异得不具备任何的说服力。
逃出了史诺比的重重包围,心里还是轻松不起来。总是面对这样的一些浅薄的千抄万袭,难道生活真的不可以有更多的创意和自我?!
拒绝过节。
节日已经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我已经数不出来还对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有兴趣。
春节,阖家团圆,本是好事,可一想到春节前后的买高价车票/坐长途车/花心思买礼物/挨家挨户走亲戚,唔,还有给小孩压岁钱,林林总总,累,轻松不起来。尤其是,一想到年一过完人又长大了一岁,实在没有什么好高兴得起来的理由。唯一可能算作稍许高兴的理由是不用想时间地美美睡上几觉。
过新年,没有新意。除旧迎新,其实要旧的照样旧,不会新的仍然不会新,美好的愿望罢了。小时候喜欢在过新年的时候买来一大摞的明信片写了寄给同学,再一张张饶有兴致地品味着别人送的卡片,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组是新年快乐。也许是现在网上的电子贺卡多得让人有些生厌了,上网的第二个年头我没有发出一张电子贺卡,即使发送一张贺卡只需要10秒不到。我想我并不是麻木了。有一次偶然收到一个朋友的电子贺卡,不年不节的,那只是因为我是他认识的第一个网友。这样的祝福真的让人不容易忘记。
更别提法定的国庆节、劳动节什么之类的了。倒是那一年的青年节,还记得同桌的他送我一枝在那个年纪还很羞于接受的玫瑰花,这个节日也因此沾了点不一样的光。
中国的节日不新鲜了。外国的节日觉得又远得沾不上边,没那雅兴。
顶讨厌有两个泊来的节日,情人节和圣诞节。也没有什么很独特的讨厌它的理由,认真要找个讨厌它的理由,可能就是它们已经被商业化得找不到节日最初的面孔了。做作的讨巧和空泛的喧腾让人越发觉得害怕那种极度热闹过后的冷清。
最欣赏也最容易接受情侣之间的一种态度是,随意,自然。比如送花。可能真的不喜欢花的女孩子还是相当少的吧,要讨女孩子喜欢送花是虽老套但还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什么时候送花都不坏,只是有真心真情,我一直都认为对于有心有情的情侣来说,哪一天都可以是情人节的,什么花也都是美的。两个人一起去郊外,野地里采的小黄雏菊不美过花店里被人大老远送来的保鲜玫瑰么?真的没有办法对经过商业化的炒作而红火的情人节产生激情。爱情是什么?爱情在那一天被商人们高价的玫瑰、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呵护得精心周到,侍者捧着菜牌,本店今天特别推出特色情侣套餐好意思说不么?温柔一刀。过了那一天,其实一切都照旧,该什么还是什么。
圣诞节更是商店迎新换旧的绝好垂帘。导购小姐早早就戴上圣诞的红帽子,打折到处都在狂打折,让你觉得不买倒是亏了似的。商店营造出一种万象和平风调雨顺的气氛,想的是趁着人们一高兴时神经麻痹他们趁机把库存倒个底儿掉。而那个晚上在你睡着时会有糖果礼物塞在长袜子里的童话,真的是童话了。
唯一还认为值得我花点心思想到底该买什么礼物的节日,是母亲节。自从懂得了在所有的节日还有个母亲节时,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节日。那一年我花了两个下午躲在房间里给妈妈画了一张我认为非常可爱的卡片。心形,还可以打开的,系了个活结。我记得写着这么一句,即使全世界都看我不起,只有您还把我种在心底最深的地方。妈妈也是那一年才知道有个节日叫母亲节。
有时是羊毛袜子,有时是一件衬衣,或者是一束康乃馨和我的卡片。那以后的每一年,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份礼物。只是想... -->>
拒绝婚纱摄影。
小时候家里几代都在延续那个不大的古老的像馆,从小到大真的照了不少的照片。从一开始的黑白照,到后来手工往底片上涂色彩的彩照,再到真正的彩色照片。
像馆里那年头的婚纱照就是两个人羞涩地头碰头,女的一般扎俩刷子似的小辫,男的憨厚地冲镜头笑着,他们有时手里捧着红宝书。那时的像纸大多颗粒粗糙,这样的照片看起来是有些傻傻的。技术的原因除外,看起来却是特别简约,没有过多的修饰,似乎更突出照片本身的意义。
时代早就变了。
一夜之间街上冒出来无数的婚纱摄影店,哪个城市都一样。南京路、江汉路、天津路甚至有条街上还没出百米,就有四、五家,街两边都是,非常台北/薇薇新娘/巴黎春天/王开摄影,还有儿童摄影。我烦了!几岁的小孩子嘴唇画得红红的,眉心点一颗红点儿,笑得那么成人化镜头化,真的很惨不忍睹。
进去的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出来的都成了大同小异的俊男靓女。男的都西装革履,头发油光水滑得蚂蚁爬上去都要拄拐棍,脖子上的领结有碍呼吸的样子哽在那儿。女的更是无不明眉皓齿,光艳照人,睫毛长长脸儿白白嘴儿红红,裙子拖到地。照片的人儿都做亲密状,做潇洒状,做痴情状或做小鸟依人状。
好些朋友相继结婚了。去他们家里玩有个固定节目就是,看婚纱照。越到后来都已经懒得叫好了,这样子的婚纱摄影店里照出来的照片能不好看么?再丑的都美得有七八分,只是再看照片外的人根本觉得不是一个人。
他说我老是想标新立异。我说错了。只是很讨厌重复。
一到双休日,百货公司的门口全部是婚纱摄影店在门口一字儿排开地做广告,发传单。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在直晒的太阳下面化着艳丽的彩妆,抛洒的纱裙夸张地在人群里拖曳。天天都可以过着穿婚纱的瘾的时候,恐怕还不如穿布裙。她们散发给我传单时,我从来不接。
虽然没有哪一个女孩子不喜欢自己披着婚纱的样子,婚纱照却是让人感觉到象美丽的标本。她兴高采烈地把结婚一周年拍的照片给我看,才仅仅不过一年以后的她们和墙上那份空泛的美丽已经隔得太远了,有些生活化,倒也似乎更真实了。
拒绝史诺比。
最开始熟悉并喜欢的动画形象(爱用‘动画’而不爱用‘卡通’)是广为人知的比如一休啊唐老鸭米老鼠或者我们中国的舒克贝塔,因为它们起码有很精彩生动的表现力。
我在oicq上的形象代言是只看起来有些傻得可爱的小白狗。不想让这代言表明我的性别,也不想用那些看起来很莫名其妙的形象,于是选了这只小白狗。尘子来的时候,送我一只这小白狗,穿着横条的海魂衫,他说,你在oicq上就是这形象。天哪,我说我不至于这么傻乎乎的吧。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它叫史诺比。我的观念里似乎还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只玩具也有大名儿的。在以后的日子不断感到这种‘落后’的观念,比如有只黄不溜秋的不知道是兔还是什么的小东西叫皮卡丘,有只据说已经闻名于世但我很讨厌的人脸小兔叫hello kitty,有种狗叫bob dog,更别提什么加菲猫,芭比猪,古菲狗的。也是,似乎玩具都得有个大名儿才可以名正言顺的。
再在外面看见自己已有的东西时容易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所以我真正熟悉的就是史诺比。设计史诺比的那人叫花生,有段时间听说他病了还是怎么,我倒觉得一个人能把根本没有生命的形象赋予它如此的人气,好生了得。一开始觉得挺好玩,到处都有史诺比,穿牛仔裤的,穿小裙子的,穿西装的,甚至还有不穿衣服的史诺比。让我熟悉它的机会实在数不胜数,街上,商店里,小孩书包上,休闲装后背,数到有一天我烦了!那天在文具柜台闲逛,不经意地看过去,整个柜台几乎全是铺天盖地的史诺比!笔记本上、橡皮擦上、铅笔上、笔盒上、书套上、书包上,几乎所有小孩能够印上动画的地方无一不是大大小小的史诺比在那冲人傻笑。
本来挺喜欢的一个玩具,只能算作玩具。它只是一个相对来说被很多人知道的一个动画形象而已,我甚至认为它连米老鼠都及不上。无非就是个脸儿熟罢了,有什么理由象这样铺天盖地的‘走红’?让人只觉得是个异数,异得不具备任何的说服力。
逃出了史诺比的重重包围,心里还是轻松不起来。总是面对这样的一些浅薄的千抄万袭,难道生活真的不可以有更多的创意和自我?!
拒绝过节。
节日已经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我已经数不出来还对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有兴趣。
春节,阖家团圆,本是好事,可一想到春节前后的买高价车票/坐长途车/花心思买礼物/挨家挨户走亲戚,唔,还有给小孩压岁钱,林林总总,累,轻松不起来。尤其是,一想到年一过完人又长大了一岁,实在没有什么好高兴得起来的理由。唯一可能算作稍许高兴的理由是不用想时间地美美睡上几觉。
过新年,没有新意。除旧迎新,其实要旧的照样旧,不会新的仍然不会新,美好的愿望罢了。小时候喜欢在过新年的时候买来一大摞的明信片写了寄给同学,再一张张饶有兴致地品味着别人送的卡片,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组是新年快乐。也许是现在网上的电子贺卡多得让人有些生厌了,上网的第二个年头我没有发出一张电子贺卡,即使发送一张贺卡只需要10秒不到。我想我并不是麻木了。有一次偶然收到一个朋友的电子贺卡,不年不节的,那只是因为我是他认识的第一个网友。这样的祝福真的让人不容易忘记。
更别提法定的国庆节、劳动节什么之类的了。倒是那一年的青年节,还记得同桌的他送我一枝在那个年纪还很羞于接受的玫瑰花,这个节日也因此沾了点不一样的光。
中国的节日不新鲜了。外国的节日觉得又远得沾不上边,没那雅兴。
顶讨厌有两个泊来的节日,情人节和圣诞节。也没有什么很独特的讨厌它的理由,认真要找个讨厌它的理由,可能就是它们已经被商业化得找不到节日最初的面孔了。做作的讨巧和空泛的喧腾让人越发觉得害怕那种极度热闹过后的冷清。
最欣赏也最容易接受情侣之间的一种态度是,随意,自然。比如送花。可能真的不喜欢花的女孩子还是相当少的吧,要讨女孩子喜欢送花是虽老套但还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什么时候送花都不坏,只是有真心真情,我一直都认为对于有心有情的情侣来说,哪一天都可以是情人节的,什么花也都是美的。两个人一起去郊外,野地里采的小黄雏菊不美过花店里被人大老远送来的保鲜玫瑰么?真的没有办法对经过商业化的炒作而红火的情人节产生激情。爱情是什么?爱情在那一天被商人们高价的玫瑰、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呵护得精心周到,侍者捧着菜牌,本店今天特别推出特色情侣套餐好意思说不么?温柔一刀。过了那一天,其实一切都照旧,该什么还是什么。
圣诞节更是商店迎新换旧的绝好垂帘。导购小姐早早就戴上圣诞的红帽子,打折到处都在狂打折,让你觉得不买倒是亏了似的。商店营造出一种万象和平风调雨顺的气氛,想的是趁着人们一高兴时神经麻痹他们趁机把库存倒个底儿掉。而那个晚上在你睡着时会有糖果礼物塞在长袜子里的童话,真的是童话了。
唯一还认为值得我花点心思想到底该买什么礼物的节日,是母亲节。自从懂得了在所有的节日还有个母亲节时,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节日。那一年我花了两个下午躲在房间里给妈妈画了一张我认为非常可爱的卡片。心形,还可以打开的,系了个活结。我记得写着这么一句,即使全世界都看我不起,只有您还把我种在心底最深的地方。妈妈也是那一年才知道有个节日叫母亲节。
有时是羊毛袜子,有时是一件衬衣,或者是一束康乃馨和我的卡片。那以后的每一年,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份礼物。只是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