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5.儒家经典
婴儿的时候,我们啼哭,可能是饿了想喝几口奶;儿童的时候,我们哭闹,可能是想要心爱的玩具妈妈不给买;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躲在一个角落里哭泣,可能是爱情的不如意受伤了;再后来,我们站在湖边,一边哭泣一边大喊大叫,可能是我们需要结婚买房,还有生活的不从容;再后来,我们一回家把衣服摔到一边,就要发脾气,这可能是因为生活不易,心里别扭了。可是当我们看到爱人深爱理解的眼神时,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便释然了,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人,哭哭啼啼来到人世间,一生要受千种苦、遭万般罪,那我们为什么还如此贪恋红尘,冲破千难万阻也要来世间走这一遭呢?为的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那么所有的苦难都能化为幸福。
好了,我们还是把思路拉回来吧!因为一个中道的问题,我们引申开来了,现在回到儒家思想。我们所认识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从儒家经典中提取总结出来的。“儒家十三经”,是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这13本儒家经典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就是在今天,如果我们想了解先秦的历史状况,理解儒家思想,都必须要好好地学习“儒家十三经”。
“儒家十三经”指:《论语》、《诗经》、《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尚书》、《孝经》、《孟子》、《尔雅》。《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作,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更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当时民风民俗的一种真实写照。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华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的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涵盖万千,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左传》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它既是古代的史学名著,也是古代的文学名著。《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史料。它以鲁国的十二位君主为次序,内容包括了诸侯国之间的国事访问、会面和结盟、征伐、婚丧甚至弑君篡位等内容,对后世的史学、文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还有对当时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以及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的记述和评论。《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的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补充并丰富了孔子《春秋》的内容。《左传》一改《春秋》流水账式地记录历史的方法,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公羊传》又叫《春秋公羊传》,它对历史的解释很少,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它是专门解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的一部典籍。《谷梁传》又称《春秋谷梁传》,主要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为主,用来注解《春秋》的,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孔子编纂的《春秋》言辞隐晦,表述上过于简约,给后人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春秋》作了诠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
《周礼》原名《周官》,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法天,就是“人要按着天道的规矩来做事情”的意思。从它的思想内容来看,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已经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书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等多种制度,内容非常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壑道路,草木虫鱼。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开支,膳食衣物,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周礼》无所不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礼制汇编,共十七篇,记述了有关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等各种礼仪制度。《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为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收集的文章有很多来源出处,这些文章大多是出自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典籍。
说到中国古代民族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就不能不提《周礼》、《仪礼》和《礼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尚书》又称《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又被文学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从今天的散文标准来看,它的文章绝大部分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件;准确地讲,它应该算是一部编写格式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尚书》本来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之所以会列入经典,是因为它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从文学的角度而言,《尚书》又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5.儒家经典
婴儿的时候,我们啼哭,可能是饿了想喝几口奶;儿童的时候,我们哭闹,可能是想要心爱的玩具妈妈不给买;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躲在一个角落里哭泣,可能是爱情的不如意受伤了;再后来,我们站在湖边,一边哭泣一边大喊大叫,可能是我们需要结婚买房,还有生活的不从容;再后来,我们一回家把衣服摔到一边,就要发脾气,这可能是因为生活不易,心里别扭了。可是当我们看到爱人深爱理解的眼神时,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便释然了,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人,哭哭啼啼来到人世间,一生要受千种苦、遭万般罪,那我们为什么还如此贪恋红尘,冲破千难万阻也要来世间走这一遭呢?为的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那么所有的苦难都能化为幸福。
好了,我们还是把思路拉回来吧!因为一个中道的问题,我们引申开来了,现在回到儒家思想。我们所认识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从儒家经典中提取总结出来的。“儒家十三经”,是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这13本儒家经典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就是在今天,如果我们想了解先秦的历史状况,理解儒家思想,都必须要好好地学习“儒家十三经”。
“儒家十三经”指:《论语》、《诗经》、《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尚书》、《孝经》、《孟子》、《尔雅》。《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作,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更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当时民风民俗的一种真实写照。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华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的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涵盖万千,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左传》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它既是古代的史学名著,也是古代的文学名著。《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史料。它以鲁国的十二位君主为次序,内容包括了诸侯国之间的国事访问、会面和结盟、征伐、婚丧甚至弑君篡位等内容,对后世的史学、文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还有对当时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以及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的记述和评论。《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的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补充并丰富了孔子《春秋》的内容。《左传》一改《春秋》流水账式地记录历史的方法,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公羊传》又叫《春秋公羊传》,它对历史的解释很少,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它是专门解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的一部典籍。《谷梁传》又称《春秋谷梁传》,主要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为主,用来注解《春秋》的,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孔子编纂的《春秋》言辞隐晦,表述上过于简约,给后人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春秋》作了诠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
《周礼》原名《周官》,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法天,就是“人要按着天道的规矩来做事情”的意思。从它的思想内容来看,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已经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书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等多种制度,内容非常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壑道路,草木虫鱼。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开支,膳食衣物,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周礼》无所不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礼制汇编,共十七篇,记述了有关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等各种礼仪制度。《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为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收集的文章有很多来源出处,这些文章大多是出自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典籍。
说到中国古代民族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就不能不提《周礼》、《仪礼》和《礼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尚书》又称《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又被文学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从今天的散文标准来看,它的文章绝大部分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件;准确地讲,它应该算是一部编写格式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尚书》本来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之所以会列入经典,是因为它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从文学的角度而言,《尚书》又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