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南明副榜举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天正在办公,知事张琅匆匆赶来,连连说了两个讽刺新政、讽刺杨轩的段子。
接过一看,杨轩勃然大怒,这些读书人可比前世五毛美粉还要过分,完全是无事生非啊。
躺在太师椅上,一面听张琅唠叨,一面想着如何处置这些不安分的读书人。
朱元璋创立大明,科举选官,为贫寒子弟提供一条公平竞争机会,只要能够科举高中,将来不是封疆大吏,就是拜将入相的。
但另一方面造成诸多恶果,很多秀才举人进士只求平日好名声,只求写出一篇好八股,只求科举高中,但实际上没有多少社会历练,更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数百年下来,很多读书人、官员一味追求名声,一味务虚,而不务实。
这几个读书人大概也是如此,为了为自己博得好名声,编一些段子无事生非的讽刺新政。
想到这里,仔细听张琅谈起事件经过,一切都显得非常简单。
前顺庆府左守备谯应瑞堂弟谯应远是举人出身,看到杨轩刻意打压自己堂兄本来心生不满.
忠义军自崛起以来,在地方、军中虽然任用大量读书人,但若仔细分析分析,委任的那些知州、知县、乡长什么的,绝大多数投入幕府之中,或者先做经历、知事、书吏什么的,而不是因为那个名声好,就直接任命的。
谯应远举人出身,本来就可为官一方,出仕做个主薄、县丞什么的,但其自恃自己举人身份不宵投身幕府之中。
隔三差五的,常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纠集在一起抨击新政,为史谨宸、谯应瑞等人打抱不平。
自三国谯周以来谯家在顺庆都是豪门大户,众人虽然感到不妥,但也不敢报告杨轩,而张琅年龄尚青,在顺庆也毫无根底,如此方报了上来。
虽然主张言论自由,但对颠倒黑白的美粉、五毛还是不能容忍的,再说了前几年社会上流传五蠹,像谯应远这样的游手好闲、仗势欺人的读书人更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五蠹之一。
文学社几个头领被逮捕归案,大家被铁链锁住后,用囚车拉着来到知府衙门。
这可让谯应远大为愤怒,在大明的时候,秀才可以见知县不跪,他们这些举人那更是读书人典范,想不到今天被锁拿用囚车拉到知府衙门。
路非常长,谯应远从来没有感到道路这样长,听说举人老爷、秀才老爷被用囚车锁住后,众人感觉非常惊讶,有的人甚至放下手中农活,前来看这个稀奇事。
远远的,一个衙役敲着锣鼓,喊着口号:“大家来看哦,举人老爷谯应远被大人扣押了。
谯应远虽然是读书人但贪得无厌斯文扫地,谯家家财万贯良田万亩,在国难当头就是不愿意如同普通人那样缴纳田赋商赋的,逼迫大人向普通老百姓加税加赋的。
快来看哦,举人谯应远侵占民众财产,强占民田数千亩还不自足,还不想缴纳任何税赋,还想将税赋转嫁到民众头上哦。”
前面衙役敲锣打鼓的,后面衙役那尖锐声音不断高声吆喝,众人议论纷纷,谯应远虽想狡辩,但周围老百姓听到这个谯老爷居然鼓噪别人加征税赋,一个个颇为鄙夷。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大家耳熟目详,在范进中举之后,马上过上幸福生活。
小说描述“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
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发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鬟,洗碗盏杯箸。”
也就是说,穷童生在考中举人之后,别人送土地、送房产、甘愿卖身为奴,如此不到半年光景,范进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财主。
为何如此,主要是明朝优待读书人,举人基本上免缴田赋,免缴丁赋,有的记载明朝首辅徐阶就有数万亩田地,而其中大半是因为徐阶首辅身份,其他人前来投靠,如此免征田赋、免征丁赋。
投靠官员、读书人的土地不用缴田赋,投靠官员、读书人的民众不用缴丁赋,不用服劳役,但明朝各地税赋早有定数,田赋丁赋的缺口主要从普通民众身上征收,再加上官吏贪污受贿、巧取豪夺,如此田赋、丁赋数倍于国家正赋,民不聊生。
衙役在旁边历数谯应远霸占而来的土地,巧取豪夺而来的奴仆,就是要将谯应远当作民众最痛恨的五蠹进行鞭策。
一路之上很多人低声痛骂谯应远这种人贪得无厌斯文丧尽,给祖宗给读书人丢脸。
有人大声称赞新政,这些不时别人说的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
过去太平盛世田赋每亩征到2、3钱银子,现在则不过6分银子,过去丁赋5钱银子,现在不过1钱2分银子。
大家越说越有劲,有人大胆抓起一把牛粪砸在谯应远囚车上,让人惊讶的是衙役根本没有制止。
众人大笑,很多人有样学样,将各种脏东西往谯应远等人身上扣。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过去穿着华丽服装还蛮斯文的,现在谯应远蓬头垢面面如土色,整个人比乞丐还不如,这大概真... -->>
这天正在办公,知事张琅匆匆赶来,连连说了两个讽刺新政、讽刺杨轩的段子。
接过一看,杨轩勃然大怒,这些读书人可比前世五毛美粉还要过分,完全是无事生非啊。
躺在太师椅上,一面听张琅唠叨,一面想着如何处置这些不安分的读书人。
朱元璋创立大明,科举选官,为贫寒子弟提供一条公平竞争机会,只要能够科举高中,将来不是封疆大吏,就是拜将入相的。
但另一方面造成诸多恶果,很多秀才举人进士只求平日好名声,只求写出一篇好八股,只求科举高中,但实际上没有多少社会历练,更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数百年下来,很多读书人、官员一味追求名声,一味务虚,而不务实。
这几个读书人大概也是如此,为了为自己博得好名声,编一些段子无事生非的讽刺新政。
想到这里,仔细听张琅谈起事件经过,一切都显得非常简单。
前顺庆府左守备谯应瑞堂弟谯应远是举人出身,看到杨轩刻意打压自己堂兄本来心生不满.
忠义军自崛起以来,在地方、军中虽然任用大量读书人,但若仔细分析分析,委任的那些知州、知县、乡长什么的,绝大多数投入幕府之中,或者先做经历、知事、书吏什么的,而不是因为那个名声好,就直接任命的。
谯应远举人出身,本来就可为官一方,出仕做个主薄、县丞什么的,但其自恃自己举人身份不宵投身幕府之中。
隔三差五的,常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纠集在一起抨击新政,为史谨宸、谯应瑞等人打抱不平。
自三国谯周以来谯家在顺庆都是豪门大户,众人虽然感到不妥,但也不敢报告杨轩,而张琅年龄尚青,在顺庆也毫无根底,如此方报了上来。
虽然主张言论自由,但对颠倒黑白的美粉、五毛还是不能容忍的,再说了前几年社会上流传五蠹,像谯应远这样的游手好闲、仗势欺人的读书人更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五蠹之一。
文学社几个头领被逮捕归案,大家被铁链锁住后,用囚车拉着来到知府衙门。
这可让谯应远大为愤怒,在大明的时候,秀才可以见知县不跪,他们这些举人那更是读书人典范,想不到今天被锁拿用囚车拉到知府衙门。
路非常长,谯应远从来没有感到道路这样长,听说举人老爷、秀才老爷被用囚车锁住后,众人感觉非常惊讶,有的人甚至放下手中农活,前来看这个稀奇事。
远远的,一个衙役敲着锣鼓,喊着口号:“大家来看哦,举人老爷谯应远被大人扣押了。
谯应远虽然是读书人但贪得无厌斯文扫地,谯家家财万贯良田万亩,在国难当头就是不愿意如同普通人那样缴纳田赋商赋的,逼迫大人向普通老百姓加税加赋的。
快来看哦,举人谯应远侵占民众财产,强占民田数千亩还不自足,还不想缴纳任何税赋,还想将税赋转嫁到民众头上哦。”
前面衙役敲锣打鼓的,后面衙役那尖锐声音不断高声吆喝,众人议论纷纷,谯应远虽想狡辩,但周围老百姓听到这个谯老爷居然鼓噪别人加征税赋,一个个颇为鄙夷。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大家耳熟目详,在范进中举之后,马上过上幸福生活。
小说描述“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
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发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鬟,洗碗盏杯箸。”
也就是说,穷童生在考中举人之后,别人送土地、送房产、甘愿卖身为奴,如此不到半年光景,范进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财主。
为何如此,主要是明朝优待读书人,举人基本上免缴田赋,免缴丁赋,有的记载明朝首辅徐阶就有数万亩田地,而其中大半是因为徐阶首辅身份,其他人前来投靠,如此免征田赋、免征丁赋。
投靠官员、读书人的土地不用缴田赋,投靠官员、读书人的民众不用缴丁赋,不用服劳役,但明朝各地税赋早有定数,田赋丁赋的缺口主要从普通民众身上征收,再加上官吏贪污受贿、巧取豪夺,如此田赋、丁赋数倍于国家正赋,民不聊生。
衙役在旁边历数谯应远霸占而来的土地,巧取豪夺而来的奴仆,就是要将谯应远当作民众最痛恨的五蠹进行鞭策。
一路之上很多人低声痛骂谯应远这种人贪得无厌斯文丧尽,给祖宗给读书人丢脸。
有人大声称赞新政,这些不时别人说的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
过去太平盛世田赋每亩征到2、3钱银子,现在则不过6分银子,过去丁赋5钱银子,现在不过1钱2分银子。
大家越说越有劲,有人大胆抓起一把牛粪砸在谯应远囚车上,让人惊讶的是衙役根本没有制止。
众人大笑,很多人有样学样,将各种脏东西往谯应远等人身上扣。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过去穿着华丽服装还蛮斯文的,现在谯应远蓬头垢面面如土色,整个人比乞丐还不如,这大概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