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1855美国大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月初的一天,就在史高治在为他的新的生产线奔忙的时候,他接到了哥哥卡罗尔从意大利给他寄来的信件:
“亲爱的弟弟:
你好!
一转眼来到意大利已经有一个礼拜了,才来的及给你写信,这道不全是因为太过忙碌,也是因为局面还没有完全打开,还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成绩。就像你说过的那样,一件事情在上正轨之前总是格外忙乱,我们这里也是一样。我需要不停地去拜访那些社会名流,而罗布森先生则在不断的和那些意大利士兵作斗争。上帝保佑,好在那些意大利人中还有一个有野心的异类:内维尔少校。要不然,罗布森先生可真要累瘫下了。不过就算是内维尔少校在尽力的配合他,(内维尔少校和其他的那些意大利军官不太一样,那些家伙总喜欢说“不错了,差不多了!何必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之类的傻话,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战争,而现在他们的国王这在力图复仇)他还是忙得像陀螺一样。
意大利人看起来都很和善,而且一个个都很健谈,然而讨厌的是,他们不太喜欢用英语和人交谈,虽然英国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而我也确切的知道,他们会说英语,但他们就是不愿意使用英语。只要可能,他们就会和你说意大利语,或者是法语。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这两种语言才可以作为文明人使用的语言。真见鬼,我承认,意大利语听起来很好听,用来唱咏叹调什么的的确很好听——虽然我什么都听不懂。至于法语,别的不说,但就用法语数数,就让我脑袋上冒起了一大堆的包,就像上次我们一起在摩根那里看到的一个东方异教的神像一样。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虽然很健谈,但总是不太愿意谈正事。他们会花掉大量的时间,去谈那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而且,还得意洋洋的宣称这是“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表现。虽然我自觉也是个热爱艺术的人,但是像意大利人这样,我可真做不到——他们甚至会为了音乐艺术而把一些可爱的男孩子阉割掉!
不过总的来说,意大利人不算很难打交道,要和他们达成协议并不难,难的是督促他们执行……有时候我真是感到很奇怪,他们是怎样建立起罗马帝国的?”
看到大哥对意大利人的吐槽,史高治差点笑出来了。他一下子就像起来二战时候,可爱的意大利人的种种故事。不过和这些人打打交道,也是对大哥的一种锻炼,反正现在意大利的生意对他来说,还只是个临时刷刷的副本。赚钱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将卡罗尔锻炼出来了,那价值甚至还要在盈利之上。
小心的把大哥的信收好,史高治走出办公室,向着不远处的生产车间走去。生产线的扩张,带来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在职工中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的比例下降了。虽然史高治这里的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的比例依旧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要来得高,但是史高治明白,等到战争爆发后,自己的工厂的规模也许会迅速的扩大,到那个时候,工厂的产能也许要扩张到每月数万支,甚至十余万支的水平,到那个时候,自己手中的技术工人肯定就会真正的短缺起来。
在以前,史高治总是采取向外招揽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的办法,但是,这个行业整体的规模有限,即使将全美国的符合条件的技工都招揽来,对于月产十万支步枪的目标来说,还是有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史高治想起了在后世里常见的一种办法:师傅带徒弟。
一个师傅带几个学徒,这在美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一种在手工作坊时代就流行的做法。作坊主带几个徒弟,徒弟们免费的为师傅干活,而师傅们则传授他们技术,直到他们成长起来,可以自立门户为止。
但是这种制度显然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师傅的利益来考虑,最为理想的局面当然是徒弟们永远出不了师。这样师傅就总能有免费的劳动力使用,而且不用担心徒弟在出师后变成了师傅的竞争对手。所以,师傅们总是会用一切办法拖延徒弟的厨师时间,对于徒弟的教导,也总是能不教就不教,无论如何也要留一手关键的东西不教。所以做徒弟的要想学到真本领,还真不容易,有时候还必须采用一些间谍手段才行。
不过在工业时代里,这种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师傅不再是作坊主之类的有产者,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他们... -->>
三月初的一天,就在史高治在为他的新的生产线奔忙的时候,他接到了哥哥卡罗尔从意大利给他寄来的信件:
“亲爱的弟弟:
你好!
一转眼来到意大利已经有一个礼拜了,才来的及给你写信,这道不全是因为太过忙碌,也是因为局面还没有完全打开,还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成绩。就像你说过的那样,一件事情在上正轨之前总是格外忙乱,我们这里也是一样。我需要不停地去拜访那些社会名流,而罗布森先生则在不断的和那些意大利士兵作斗争。上帝保佑,好在那些意大利人中还有一个有野心的异类:内维尔少校。要不然,罗布森先生可真要累瘫下了。不过就算是内维尔少校在尽力的配合他,(内维尔少校和其他的那些意大利军官不太一样,那些家伙总喜欢说“不错了,差不多了!何必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之类的傻话,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战争,而现在他们的国王这在力图复仇)他还是忙得像陀螺一样。
意大利人看起来都很和善,而且一个个都很健谈,然而讨厌的是,他们不太喜欢用英语和人交谈,虽然英国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而我也确切的知道,他们会说英语,但他们就是不愿意使用英语。只要可能,他们就会和你说意大利语,或者是法语。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这两种语言才可以作为文明人使用的语言。真见鬼,我承认,意大利语听起来很好听,用来唱咏叹调什么的的确很好听——虽然我什么都听不懂。至于法语,别的不说,但就用法语数数,就让我脑袋上冒起了一大堆的包,就像上次我们一起在摩根那里看到的一个东方异教的神像一样。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虽然很健谈,但总是不太愿意谈正事。他们会花掉大量的时间,去谈那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而且,还得意洋洋的宣称这是“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表现。虽然我自觉也是个热爱艺术的人,但是像意大利人这样,我可真做不到——他们甚至会为了音乐艺术而把一些可爱的男孩子阉割掉!
不过总的来说,意大利人不算很难打交道,要和他们达成协议并不难,难的是督促他们执行……有时候我真是感到很奇怪,他们是怎样建立起罗马帝国的?”
看到大哥对意大利人的吐槽,史高治差点笑出来了。他一下子就像起来二战时候,可爱的意大利人的种种故事。不过和这些人打打交道,也是对大哥的一种锻炼,反正现在意大利的生意对他来说,还只是个临时刷刷的副本。赚钱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将卡罗尔锻炼出来了,那价值甚至还要在盈利之上。
小心的把大哥的信收好,史高治走出办公室,向着不远处的生产车间走去。生产线的扩张,带来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在职工中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的比例下降了。虽然史高治这里的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的比例依旧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要来得高,但是史高治明白,等到战争爆发后,自己的工厂的规模也许会迅速的扩大,到那个时候,工厂的产能也许要扩张到每月数万支,甚至十余万支的水平,到那个时候,自己手中的技术工人肯定就会真正的短缺起来。
在以前,史高治总是采取向外招揽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的办法,但是,这个行业整体的规模有限,即使将全美国的符合条件的技工都招揽来,对于月产十万支步枪的目标来说,还是有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史高治想起了在后世里常见的一种办法:师傅带徒弟。
一个师傅带几个学徒,这在美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一种在手工作坊时代就流行的做法。作坊主带几个徒弟,徒弟们免费的为师傅干活,而师傅们则传授他们技术,直到他们成长起来,可以自立门户为止。
但是这种制度显然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师傅的利益来考虑,最为理想的局面当然是徒弟们永远出不了师。这样师傅就总能有免费的劳动力使用,而且不用担心徒弟在出师后变成了师傅的竞争对手。所以,师傅们总是会用一切办法拖延徒弟的厨师时间,对于徒弟的教导,也总是能不教就不教,无论如何也要留一手关键的东西不教。所以做徒弟的要想学到真本领,还真不容易,有时候还必须采用一些间谍手段才行。
不过在工业时代里,这种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师傅不再是作坊主之类的有产者,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