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转眼就过了秋收农忙,到了十月末了。
十月,晋王府招工匠,这个消息可是传遍了太原郡。
并州刺史王仁听闻下官汇报,总觉得身为天家之子,晋王殿下老成持重不那么简单,此举也必然是有深意的。但是周围的人都浑然不在意,觉得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就罢了。
王仁无法,只好让晋王府周边的人都警醒着点,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都来汇报。
这些探子倒不是因为王仁居心叵测才安置过去的,而是以防万一罢了。即便是他王家的下人,他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全部都是自己人——总会有吃里扒外或者被人安置进来的钉子。水至清则无鱼,做官是这样,掌家也是这样。只要关键位置都掌握在自己心腹手里,也便没什么大问题了。
那么晋王府开出了还算是优厚的条件找了工匠们是为什么呢?
因为李治带过来的属官、长史、禁卫倒是有,可是手艺人偏偏缺的很。
从短期的来说,这一批工匠可以帮助武颜琢磨蜂窝煤——节省煤用量,提高燃烧效率;从长期来说,与其日后有什么好点子的时候,每每去寻找工匠,不如自己养一批,养久了用起来放心。
没错,十月底,一场雨一场凉了,李治和武颜的民生大计就要开展到土炕和蜂窝煤了。
因为王府里主要的院子都有地暖,冬季也能温暖如春,但是外头的平民百姓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武颜几辈子都是江南人士,但是曾经去过北方过冬,还去了农家乐见识到了真正的炕——北方城市里都没那玩意儿了,也就是一些农村,要么是条件不好没供暖,要么是保留成特色吸引游客,才会有炕。
武颜当初因为好奇,还在炕上睡了两三天,那真的是一个叫暖和,唔,炕头比炕脚要热乎多了。
这玩意没什么难度,胡公公给招来的第一批粗粗“政审过关”的二十名工匠讲解了一边,工匠们都没听懂王爷想要弄什么样的物件儿——光顾着偷偷看太监了。
太监!
活的!
胡公公看到一群乡下人(长安之外,都是乡下人)支愣着耳朵、睁着天真无邪的眼睛,看自己比划,端是认真恭敬。可是就是没办法沟通。
真愁人。
还是武颜把炕的样式画了一遍,李治又抄了一遍,拿出去给工匠们看了,他们才明白。
不抄不行啊,武颜画的是三维图,估摸着工匠还要花好多时间去消化,所以托李治画成二维的。
所幸李治很有慧根,稍微一讲解,就知道三维图的好处,不禁赞叹:“阿颜,你们那个时代的人真聪敏。这样子的透视法,用在建筑方面确实是很好。”
武颜摇头:“并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聪明,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上千年的历史累积,才能得出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
工匠们拿着晋王府第二道院子里的屋子练手,给他们砌了土炕,可别说,真是好东西,试燃的那一日,睡在炕上的下人们都热出了汗。
这可比烧炭盆要安全、暖和得多了。
于是李治大笔一挥,让工匠们给第一道院子的北衙禁卫们也做了土炕——另有一半的工匠奔赴晋王食邑,去给潜心工作的宋沐和林晖改善生活条件,顺便教一教那些庄户怎么砌炕。
一开始,庄户们还有些犹豫,毕竟要巴拉掉原有的床板子,弄这些泥土坯,看上去就像玩儿似的。
但是眼见为实,等到亲眼见到一个成型的炕在烧热之后有多么好使,庄户们都开始积极起来。反正土坯在乡下也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谁家都有。再说了,砌一个炕并不有什么花费,就算一个家里再穷,也不过是费几天力气罢了。
因此晋王府的庄户们很快就学会砌了这个本身就没有什么难度的炕。
这年头,要么是伐木取暖,要么如并州这般煤炭资源丰富的,也有烧煤取暖。
炕的传开就如同炒菜一样。
是好的东西,都不需要广为宣传,很快的,周边的百姓都知道了王爷的庄户们最近在弄一个稀罕的玩意儿,甩泥巴呢。
等有人看出了门道,纷纷回家去摞了炕。
炕只是开胃菜,武颜意在蜂窝煤。
蜂窝煤的好处在此不做赘述,反正这就是一个高效节能的好东西。
别看是简简单单的混合进去一些黄泥木屑等等,但是比例很重要。最恰当的比例能够节省更多的煤炭,也许就是省下了这么十之三四的煤炭,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便可以买更... -->>
转眼就过了秋收农忙,到了十月末了。
十月,晋王府招工匠,这个消息可是传遍了太原郡。
并州刺史王仁听闻下官汇报,总觉得身为天家之子,晋王殿下老成持重不那么简单,此举也必然是有深意的。但是周围的人都浑然不在意,觉得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就罢了。
王仁无法,只好让晋王府周边的人都警醒着点,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都来汇报。
这些探子倒不是因为王仁居心叵测才安置过去的,而是以防万一罢了。即便是他王家的下人,他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全部都是自己人——总会有吃里扒外或者被人安置进来的钉子。水至清则无鱼,做官是这样,掌家也是这样。只要关键位置都掌握在自己心腹手里,也便没什么大问题了。
那么晋王府开出了还算是优厚的条件找了工匠们是为什么呢?
因为李治带过来的属官、长史、禁卫倒是有,可是手艺人偏偏缺的很。
从短期的来说,这一批工匠可以帮助武颜琢磨蜂窝煤——节省煤用量,提高燃烧效率;从长期来说,与其日后有什么好点子的时候,每每去寻找工匠,不如自己养一批,养久了用起来放心。
没错,十月底,一场雨一场凉了,李治和武颜的民生大计就要开展到土炕和蜂窝煤了。
因为王府里主要的院子都有地暖,冬季也能温暖如春,但是外头的平民百姓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武颜几辈子都是江南人士,但是曾经去过北方过冬,还去了农家乐见识到了真正的炕——北方城市里都没那玩意儿了,也就是一些农村,要么是条件不好没供暖,要么是保留成特色吸引游客,才会有炕。
武颜当初因为好奇,还在炕上睡了两三天,那真的是一个叫暖和,唔,炕头比炕脚要热乎多了。
这玩意没什么难度,胡公公给招来的第一批粗粗“政审过关”的二十名工匠讲解了一边,工匠们都没听懂王爷想要弄什么样的物件儿——光顾着偷偷看太监了。
太监!
活的!
胡公公看到一群乡下人(长安之外,都是乡下人)支愣着耳朵、睁着天真无邪的眼睛,看自己比划,端是认真恭敬。可是就是没办法沟通。
真愁人。
还是武颜把炕的样式画了一遍,李治又抄了一遍,拿出去给工匠们看了,他们才明白。
不抄不行啊,武颜画的是三维图,估摸着工匠还要花好多时间去消化,所以托李治画成二维的。
所幸李治很有慧根,稍微一讲解,就知道三维图的好处,不禁赞叹:“阿颜,你们那个时代的人真聪敏。这样子的透视法,用在建筑方面确实是很好。”
武颜摇头:“并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聪明,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上千年的历史累积,才能得出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
工匠们拿着晋王府第二道院子里的屋子练手,给他们砌了土炕,可别说,真是好东西,试燃的那一日,睡在炕上的下人们都热出了汗。
这可比烧炭盆要安全、暖和得多了。
于是李治大笔一挥,让工匠们给第一道院子的北衙禁卫们也做了土炕——另有一半的工匠奔赴晋王食邑,去给潜心工作的宋沐和林晖改善生活条件,顺便教一教那些庄户怎么砌炕。
一开始,庄户们还有些犹豫,毕竟要巴拉掉原有的床板子,弄这些泥土坯,看上去就像玩儿似的。
但是眼见为实,等到亲眼见到一个成型的炕在烧热之后有多么好使,庄户们都开始积极起来。反正土坯在乡下也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谁家都有。再说了,砌一个炕并不有什么花费,就算一个家里再穷,也不过是费几天力气罢了。
因此晋王府的庄户们很快就学会砌了这个本身就没有什么难度的炕。
这年头,要么是伐木取暖,要么如并州这般煤炭资源丰富的,也有烧煤取暖。
炕的传开就如同炒菜一样。
是好的东西,都不需要广为宣传,很快的,周边的百姓都知道了王爷的庄户们最近在弄一个稀罕的玩意儿,甩泥巴呢。
等有人看出了门道,纷纷回家去摞了炕。
炕只是开胃菜,武颜意在蜂窝煤。
蜂窝煤的好处在此不做赘述,反正这就是一个高效节能的好东西。
别看是简简单单的混合进去一些黄泥木屑等等,但是比例很重要。最恰当的比例能够节省更多的煤炭,也许就是省下了这么十之三四的煤炭,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便可以买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