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汉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彻的目光落在手中的奏疏上,神色中渐渐多了几分凝重,他看了看陈珏问道:“子瑜,你的意思是诸子百家之书全部重新校对?”
汉初以来,从文景二帝一直到刘彻本身,天禄阁石渠阁等处的藏书一直在不断增加,虽然时有专人负责整理藏书以免虫蛀,但在书籍内容上的大规模校书还一次都没有。
所谓君王,古往今来没有一人不追求文治武功,刘彻伐匈奴的野心早有,只是迫于现实不能立刻实行,但刘彻完全可以想象,一旦这次大规模的校书得以成功,他可以留下怎样的声名。
陈珏笑笑,答道:“臣正是此意。上表之前,臣曾专往天禄阁官吏处询问,得知几十载来上至诸王列侯下至平民百姓,献书无数堆积如山,其中错漏重复之处亦不在少数,如今纸张大行天下,正是从简牍中整理学问的好时机。”
几代皇帝大开献书之门,不知多少焚书坑儒时被密下的古书到了汉庭,其繁琐复杂刘彻自己读书时也深受其苦,当下赞同地颔道:“言之有理。”
大略将陈珏的奏表翻过,刘彻又笑道:“子瑜,你是怎么想到这件事的?”
陈珏回道:“臣是受博士孔安国启。”
“孔安国?”刘彻想起那个年纪不大却一派老成,整日里钻研经学的孔子后裔,不由微微皱了皱眉。这人地学问他很欣赏,但那股子刻板他却受不了。
“不错。”陈珏接道,他知道如今正是刘彻为怎么淡化黄老之学影响而头痛的时候,孔子的大旗还是要拉出来转一圈“孔安国一心修撰春秋经典,还曾惦记过天禄阁中藏书,臣见他身为孔氏后裔尚且不能尽知先祖之学。何况他人。”
“原来你是要帮那些书生的忙。”刘彻合上奏疏。转而对陈珏道:“若是朕准了校书的事,你是不是就要举荐孔安国去校书了?”
陈珏听了也不惊讶,他跟孔安国之间的来往也没有什么需要瞒人的地方,于是道:“臣瞒不过陛下。孔安国年少才高,臣确实觉得他适合去校书。”
刘彻本就是随意一问。因而点了点头便罢,他是急性子人,一旦拿定主意便有些按捺不住,虽说长乐宫窦太后那边地态度还不知道,但他还是拍案高声道:“杨得意。”
杨得意答应了一声,几无甚生息地快步走到御前。刘彻毅然道:“传朕旨意,召丞相以下两千石邑一上宣室殿议事。”
杨得意躬身应诺,随后又快步离开,刘彻站起身离开御案,笑道:“子瑜,走。”
陈珏开始时还有些惊讶,略一思索便知道刘彻这兴奋从何而来。他宠信儒生赵绾。结果赵绾因为一个很多官吏身上都会有地错误进了廷尉诏狱,刘彻这是在意他在士人们心中的形象。
小半个时辰后。正在处理公事的一众臣子皆被刘彻一道诏书招来宣室殿,刘舍、窦婴和卫绾三人虽说不怎么清楚这是所为何事,但看清刘彻身边的陈珏之后多少还是有些了然。
等到众臣落座,御座上地刘彻笑着对陈珏道:“你今日就亲自做一次尚书官,把这封奏表宣读给他们听。”
刘彻此言一出,殿上众人便各自有了些打算,大臣上书,往往由天子身边的尚书官读奏,但因为这种形式太过正式,平日朝会时要求得也并不怎么严格,今日难不成是陈珏捣鼓出了什么真正地大事不成。
方才群臣未至时,刘彻已经拉着陈珏说了好一会儿,陈珏对于刘彻今日的兴奋已经见怪不怪,他双手接过在刘彻手里过了一回的奏表,对于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虽然觉得别扭,却也不去在意,只控制着节奏朗声读了一遍。
汉初以来,几代掌权人都致力于休养生息,大汉君臣皆重黄老之学,虽然实际上治国之时兼用法家、阴阳家等诸子学说,然而面上地位最尊的终究还是数黄老之道,朝堂上老一辈的重臣大都是黄老学。窦太后和刘彻之间在儒道之争上常有矛盾之处,群臣也不是没有察觉,只是祖孙俩一直没有直接地交锋,平日里更是和乐融融,陈珏今日这奏疏一出,他身份特殊,不少人便猜测着这位贵公子是受长乐未央中哪一宫主人地命令。
还有一些人则敏感地注意到一个细节,按照陈珏方才所言,诸子百家之学都要重新校对,这是陛下刻意把百家之学重新挪到一个地位上,还是太皇太后觉得儒生们太闲,借陈珏的奏议把他们赶出朝堂政治的最中心,全部赶去修书?
刘舍、窦婴和卫绾三人对陈珏还比较了解,不觉得这个羽林中郎将会糊涂到贸然就站到其中一边,尤其是窦婴,他... -->>
刘彻的目光落在手中的奏疏上,神色中渐渐多了几分凝重,他看了看陈珏问道:“子瑜,你的意思是诸子百家之书全部重新校对?”
汉初以来,从文景二帝一直到刘彻本身,天禄阁石渠阁等处的藏书一直在不断增加,虽然时有专人负责整理藏书以免虫蛀,但在书籍内容上的大规模校书还一次都没有。
所谓君王,古往今来没有一人不追求文治武功,刘彻伐匈奴的野心早有,只是迫于现实不能立刻实行,但刘彻完全可以想象,一旦这次大规模的校书得以成功,他可以留下怎样的声名。
陈珏笑笑,答道:“臣正是此意。上表之前,臣曾专往天禄阁官吏处询问,得知几十载来上至诸王列侯下至平民百姓,献书无数堆积如山,其中错漏重复之处亦不在少数,如今纸张大行天下,正是从简牍中整理学问的好时机。”
几代皇帝大开献书之门,不知多少焚书坑儒时被密下的古书到了汉庭,其繁琐复杂刘彻自己读书时也深受其苦,当下赞同地颔道:“言之有理。”
大略将陈珏的奏表翻过,刘彻又笑道:“子瑜,你是怎么想到这件事的?”
陈珏回道:“臣是受博士孔安国启。”
“孔安国?”刘彻想起那个年纪不大却一派老成,整日里钻研经学的孔子后裔,不由微微皱了皱眉。这人地学问他很欣赏,但那股子刻板他却受不了。
“不错。”陈珏接道,他知道如今正是刘彻为怎么淡化黄老之学影响而头痛的时候,孔子的大旗还是要拉出来转一圈“孔安国一心修撰春秋经典,还曾惦记过天禄阁中藏书,臣见他身为孔氏后裔尚且不能尽知先祖之学。何况他人。”
“原来你是要帮那些书生的忙。”刘彻合上奏疏。转而对陈珏道:“若是朕准了校书的事,你是不是就要举荐孔安国去校书了?”
陈珏听了也不惊讶,他跟孔安国之间的来往也没有什么需要瞒人的地方,于是道:“臣瞒不过陛下。孔安国年少才高,臣确实觉得他适合去校书。”
刘彻本就是随意一问。因而点了点头便罢,他是急性子人,一旦拿定主意便有些按捺不住,虽说长乐宫窦太后那边地态度还不知道,但他还是拍案高声道:“杨得意。”
杨得意答应了一声,几无甚生息地快步走到御前。刘彻毅然道:“传朕旨意,召丞相以下两千石邑一上宣室殿议事。”
杨得意躬身应诺,随后又快步离开,刘彻站起身离开御案,笑道:“子瑜,走。”
陈珏开始时还有些惊讶,略一思索便知道刘彻这兴奋从何而来。他宠信儒生赵绾。结果赵绾因为一个很多官吏身上都会有地错误进了廷尉诏狱,刘彻这是在意他在士人们心中的形象。
小半个时辰后。正在处理公事的一众臣子皆被刘彻一道诏书招来宣室殿,刘舍、窦婴和卫绾三人虽说不怎么清楚这是所为何事,但看清刘彻身边的陈珏之后多少还是有些了然。
等到众臣落座,御座上地刘彻笑着对陈珏道:“你今日就亲自做一次尚书官,把这封奏表宣读给他们听。”
刘彻此言一出,殿上众人便各自有了些打算,大臣上书,往往由天子身边的尚书官读奏,但因为这种形式太过正式,平日朝会时要求得也并不怎么严格,今日难不成是陈珏捣鼓出了什么真正地大事不成。
方才群臣未至时,刘彻已经拉着陈珏说了好一会儿,陈珏对于刘彻今日的兴奋已经见怪不怪,他双手接过在刘彻手里过了一回的奏表,对于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虽然觉得别扭,却也不去在意,只控制着节奏朗声读了一遍。
汉初以来,几代掌权人都致力于休养生息,大汉君臣皆重黄老之学,虽然实际上治国之时兼用法家、阴阳家等诸子学说,然而面上地位最尊的终究还是数黄老之道,朝堂上老一辈的重臣大都是黄老学。窦太后和刘彻之间在儒道之争上常有矛盾之处,群臣也不是没有察觉,只是祖孙俩一直没有直接地交锋,平日里更是和乐融融,陈珏今日这奏疏一出,他身份特殊,不少人便猜测着这位贵公子是受长乐未央中哪一宫主人地命令。
还有一些人则敏感地注意到一个细节,按照陈珏方才所言,诸子百家之学都要重新校对,这是陛下刻意把百家之学重新挪到一个地位上,还是太皇太后觉得儒生们太闲,借陈珏的奏议把他们赶出朝堂政治的最中心,全部赶去修书?
刘舍、窦婴和卫绾三人对陈珏还比较了解,不觉得这个羽林中郎将会糊涂到贸然就站到其中一边,尤其是窦婴,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