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学子之心 (2/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太平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传,太平军都是禁毁儒家的,城破之后一定会焚毁孔庙。但出乎这些学子的意料,太平军破城之后并没有来毁坏孔庙。一众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拿着棍棒守在文庙门口时,一对对路过的太平军看都不看他们。
当时城里还闹着瘟疫,太平军派了他们叫做拯危急的医官来给学子们看病,并嘱咐他们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可吃生冷的东西,就连喝水也要喝煮沸的水。
在文庙门口守了十几天后,学子们终于支持不住了,后来在已经降了太平军的巡抚大人许乃钊号召下,这些学子终于放下了棍棒,继续读书去了。
随后许乃钊大人和太平军的官吏接手了文庙,他们请回了文庙的山长,请回了教书先生,让学子们能继续读书做学问。但太平军老实不客气的把府学一分为二,府学的两百多间屋舍中有一百五十多间被太平军分了出去,在院中建起高墙来。
学子们很愤怒,他们认为太平军是要把府学的屋舍挪作他用。于是他们又拿起了棍棒。可惜他们的抗争没有持续到天黑,因为许乃钊大人在新开的府学门口挂起了他亲自手书的“苏州官办第一小学”几个大字。
经过许乃钊的解释,众学子明白过来,太平军是要开办新学。既然还是开办学堂、学府。众学子们也不好有辱斯文的继续闹下去,更何况是许乃钊大人亲自主持的新学?于是学子们又回去了。
但学子们很好奇隔壁的小学是教什么的呢?他们瞒着师长在院墙上架起了长梯逾墙偷望,此举有失仪态,当然是要偷偷进行的。
院墙那边入学的都是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学里除了课室、考堂和传统的学舍之外,新增了操场、书馆。每天早晨、午后、黄昏,那些小学生都会在操场上跑步、做操。听闻这是那伪西王特别加入的晨操和体育课,说什么读书不但是要学习还要锻炼好身体。还说什么身体是读书报国的本钱。
而小学内开的学科很多,有汉学,学的就是经史子集。不过听闻是学的明代之前的汉学,还有算学、格物、自然、洋文等等。最让学子们鄙夷的就是其他几科,算学和洋文隔壁请的是些洋行的中国买办教授,格物和自然请的是洋人教授。
学子们曾经大骂过,曾经在院墙上竖起:“耻于与蛮夷之学为伍”的大布条。而隔壁也回敬了一条:“耻于与井底之蛙为伍”。于是双方就开始了长期的无声对骂,从最初的讽刺谩骂到后来开始互相辩论和提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学子们渐渐力不从心,因为他们提出的关于经史子集的问题,对方很轻松能回答出来,而对方替的问题。这边却答不出来。
而互相沟通的方式也从最初的布条变成了两块巨大的木板。上面贴着醒目的大字报。上面有提给对方的问题,也有回答对方的答案。
还有让学子们不痛快的是隔壁晚上也不消停。太平军在隔壁办起了夜校,什么识字速成班、什么技能速成班,什么官员辅导班都有。听闻那技能速成班居然是下九流的工匠们教授技艺的,从泥瓦匠到木匠,从铁匠到篾匠,五花八门的。而且还按太平军特有的七天礼拜分了什么一三五是哪个班开课,二四六又换。总之隔壁晚间是吵得学子们也不能专心挑灯夜读,只有官员培训班开课的时候稍好一些,这些人总是当官的,知道什么叫静思。
洪韵儿下了轿子,步入小学大门,小学的校长王敬德带着几名教师快步前来迎接。这王敬德原本就是教书先生,后来上海开埠,为了生计便在洋行做起了买办。上海被太平军攻占后,太平军到处高新聘请教书之人,王敬德便辞了洋行的差事到苏州教书,他其实也不大愿意在洋人手下做事的。西王欣赏他通西洋之学,为人又不迂腐,学问也不错,是以做了这第一小学的首任校长。
王敬德从没见过如此关心教育的“反贼”,西王对小学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基本是你要什么给什么,有些甚至你没想到的西王也给。从小学落成开始,几乎每个月西王和西王娘都要抽空来视察几次,并且西王娘还编写新的教材。
“王校长不用多礼了,今日提了什么问题给隔壁?”洪韵儿笑着打断王敬德的行礼,王敬德急忙答道:“今日提的是自然科题,问的是可知四季变化如何而来。”
洪韵儿笑了笑道:“这题好啊,他们也是答不出来的。”
王敬德道:“那是,最近过来旁听的隔壁学子又多了几人,看得出来隔壁的学子们还是有着一颗探究的学心。”
洪韵儿嗯了一声,才抬腿走了几步,忽觉一阵头晕目眩,胸中气息不畅,一阵阵的恶心感冲上心头,跟着脚下一软,晕了过去……
传,太平军都是禁毁儒家的,城破之后一定会焚毁孔庙。但出乎这些学子的意料,太平军破城之后并没有来毁坏孔庙。一众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拿着棍棒守在文庙门口时,一对对路过的太平军看都不看他们。
当时城里还闹着瘟疫,太平军派了他们叫做拯危急的医官来给学子们看病,并嘱咐他们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可吃生冷的东西,就连喝水也要喝煮沸的水。
在文庙门口守了十几天后,学子们终于支持不住了,后来在已经降了太平军的巡抚大人许乃钊号召下,这些学子终于放下了棍棒,继续读书去了。
随后许乃钊大人和太平军的官吏接手了文庙,他们请回了文庙的山长,请回了教书先生,让学子们能继续读书做学问。但太平军老实不客气的把府学一分为二,府学的两百多间屋舍中有一百五十多间被太平军分了出去,在院中建起高墙来。
学子们很愤怒,他们认为太平军是要把府学的屋舍挪作他用。于是他们又拿起了棍棒。可惜他们的抗争没有持续到天黑,因为许乃钊大人在新开的府学门口挂起了他亲自手书的“苏州官办第一小学”几个大字。
经过许乃钊的解释,众学子明白过来,太平军是要开办新学。既然还是开办学堂、学府。众学子们也不好有辱斯文的继续闹下去,更何况是许乃钊大人亲自主持的新学?于是学子们又回去了。
但学子们很好奇隔壁的小学是教什么的呢?他们瞒着师长在院墙上架起了长梯逾墙偷望,此举有失仪态,当然是要偷偷进行的。
院墙那边入学的都是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学里除了课室、考堂和传统的学舍之外,新增了操场、书馆。每天早晨、午后、黄昏,那些小学生都会在操场上跑步、做操。听闻这是那伪西王特别加入的晨操和体育课,说什么读书不但是要学习还要锻炼好身体。还说什么身体是读书报国的本钱。
而小学内开的学科很多,有汉学,学的就是经史子集。不过听闻是学的明代之前的汉学,还有算学、格物、自然、洋文等等。最让学子们鄙夷的就是其他几科,算学和洋文隔壁请的是些洋行的中国买办教授,格物和自然请的是洋人教授。
学子们曾经大骂过,曾经在院墙上竖起:“耻于与蛮夷之学为伍”的大布条。而隔壁也回敬了一条:“耻于与井底之蛙为伍”。于是双方就开始了长期的无声对骂,从最初的讽刺谩骂到后来开始互相辩论和提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学子们渐渐力不从心,因为他们提出的关于经史子集的问题,对方很轻松能回答出来,而对方替的问题。这边却答不出来。
而互相沟通的方式也从最初的布条变成了两块巨大的木板。上面贴着醒目的大字报。上面有提给对方的问题,也有回答对方的答案。
还有让学子们不痛快的是隔壁晚上也不消停。太平军在隔壁办起了夜校,什么识字速成班、什么技能速成班,什么官员辅导班都有。听闻那技能速成班居然是下九流的工匠们教授技艺的,从泥瓦匠到木匠,从铁匠到篾匠,五花八门的。而且还按太平军特有的七天礼拜分了什么一三五是哪个班开课,二四六又换。总之隔壁晚间是吵得学子们也不能专心挑灯夜读,只有官员培训班开课的时候稍好一些,这些人总是当官的,知道什么叫静思。
洪韵儿下了轿子,步入小学大门,小学的校长王敬德带着几名教师快步前来迎接。这王敬德原本就是教书先生,后来上海开埠,为了生计便在洋行做起了买办。上海被太平军攻占后,太平军到处高新聘请教书之人,王敬德便辞了洋行的差事到苏州教书,他其实也不大愿意在洋人手下做事的。西王欣赏他通西洋之学,为人又不迂腐,学问也不错,是以做了这第一小学的首任校长。
王敬德从没见过如此关心教育的“反贼”,西王对小学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基本是你要什么给什么,有些甚至你没想到的西王也给。从小学落成开始,几乎每个月西王和西王娘都要抽空来视察几次,并且西王娘还编写新的教材。
“王校长不用多礼了,今日提了什么问题给隔壁?”洪韵儿笑着打断王敬德的行礼,王敬德急忙答道:“今日提的是自然科题,问的是可知四季变化如何而来。”
洪韵儿笑了笑道:“这题好啊,他们也是答不出来的。”
王敬德道:“那是,最近过来旁听的隔壁学子又多了几人,看得出来隔壁的学子们还是有着一颗探究的学心。”
洪韵儿嗯了一声,才抬腿走了几步,忽觉一阵头晕目眩,胸中气息不畅,一阵阵的恶心感冲上心头,跟着脚下一软,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