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闺门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后赐了三位姑娘玉香囊。这三位姑娘,就是她给宗室子弟们看中的。除了赵琇是说给自己的亲孙子以外,剩下两位一个是给京中宗室郡王的嫡次子,另一个则是留给汾阳王世子的。
三名宗室子弟,都是十五到十七岁的年纪,应该娶媳妇了。三人都是嫡出,有两名是世子。给他们选妻子,自然不能随意凑合。太后得了三家托付,在京中勋贵、官宦人家里挑人,三筛四选下,才挑中了几位——当然,赵琇是她早就看好了的,不过是算在里头罢了。今日大朝会后召见,她就是打算把人选定下了。
不过,她原本是打算把真定侯府的千金留给京中那位郡王嫡次子的。这小姑娘端庄稳重,也懂事知礼,瞧她母亲的行事作派,就知道她被教养得很好,不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与上头的长嫂世子夫人应该可以相处融洽。真定侯府式微多年,家计艰难,这小姑娘跟着母亲学习当家理事,想必将来跟着夫婿分家出去,也能独挡一面。至于日后生计,那郡王嫡次子虽不能继承家中爵位,却也是父母的心头宝,分家时肯定少不了一份丰厚的产业。就算娶个嫁妆少些的媳妇,也碍不了什么事。
而汾阳王世子,太后原本是打算把那位与汾阳王太妃有亲的国公府千金指婚过去的。一来她与汾阳王太妃有亲,天然就成了太妃的盟友,嫁到嘉定汾阳王府后,能帮着太妃抗衡老太妃与汾阳王妃,防止那两位主儿又生出什么荒唐的事来;二来则是因为她出身国公府,牌子够硬。嫁进汾阳王府后,压得住上头两层婆婆,老太妃与汾阳王妃不敢轻易以孝道压人。
太后事先跟汾阳王太妃商量过,后者也颇为赞成。虽然今日是头一回见未来孙媳妇的人选,可是汾阳王太妃早就心里有数了。只等见过姑娘,观察上几日,没什么问题就会请太后下旨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那位国公府千金明摆着是冲皇长子妃的位子来的。一见位子旁落。她就立刻露出明显的失望表情来。虽然后来醒觉得快,也收敛及时,但也足以证明她的心思了。本来嘛。几个人一同参选,有人入选,自然就会有人落选。落选的姑娘也不代表就不能嫁人了,站在太后的立场。也不会说她露出这样的表情,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只是太后与汾阳王太妃妯娌俩连日相处。关系正融洽,便有些觉得那姑娘不配嫁入汾阳王府了。
汾阳王太妃也发现到了那姑娘面上的表情变化,同样没什么好脸色,进暖阁时还特地跟那对母女打招呼。随太后一起离开的时候,她眼角都没扫人家一眼。
本来就是远亲之女,从未见过面的。原以为会成为她的孙媳妇。因此她才会表现得热情些。但这姑娘落选皇长子妃后,连表面功夫都维持不住。将来嫁入了汾阳王府,又怎能斗得过老太妃与王妃?还是算了吧。况且她们母女二人如此热衷于皇长子妃之位的争夺,如今落选了,万一太后将那姑娘指给汾阳王世子,她们母女误会是汾阳王太妃事先向太后求旨,才害得那姑娘未能成为皇长子妃,心中生怨可怎么好?汾阳王府已经够乱了,再添一个她,还能有太平日子过吗?
汾阳王太妃此时向太后求问,就是想要婉拒这位姑娘。
不过太后早已预料到她的想法,便问她:“你觉得真定侯之女如何?”
汾阳王太妃心里也料到是这姑娘了。只有三人得赐玉香囊,赵琇是定给了广平王世子的,国公千金不合适,剩下的就只有真定侯千金了。她对真定侯家的情形不了解,方才观察,姑娘确实是好姑娘,容貌礼仪、行止气度都不错,就是没摊上个好祖母。可这个祖母反正是住在真定的,等姑娘嫁去了嘉定,难道她还能到千里之外给汾阳王府添麻烦不成?
只要姑娘本身明白事理,知道好歹,就比别的强了。汾阳王太妃也不在乎真定侯府式微,有个侯府的名头,怎么也比老太妃与王妃的出身强些。
于是汾阳王太妃便笑着说:“真定侯千金自然是极好的。若能得这样端庄懂事的姑娘为妻,也算是我们家世子的福气。不过我还得跟我们家王爷商议商议,总要他点了头才好。”
这也是应该的。汾阳王太妃不过是见了真定侯千金一面罢了。既是娶嫡长孙媳,自然不能太随便。汾阳王身为世子的亲生父亲,这婚事也要征求他的意见。
至于真定侯府那边,就没人去问他们的意思了。如今的真定侯府可没这个体面,可以享受与建南侯府同等的权利与待遇。旨意下去,他们就得遵照而行。不过太后想到方才真定侯太夫人的言行,心里有些气,决定即使汾阳王认可了婚事,也要过些日子再下旨。反正汾阳王府比起广平王府,与皇室的关系又远了一层,甚至还... -->>
太后赐了三位姑娘玉香囊。这三位姑娘,就是她给宗室子弟们看中的。除了赵琇是说给自己的亲孙子以外,剩下两位一个是给京中宗室郡王的嫡次子,另一个则是留给汾阳王世子的。
三名宗室子弟,都是十五到十七岁的年纪,应该娶媳妇了。三人都是嫡出,有两名是世子。给他们选妻子,自然不能随意凑合。太后得了三家托付,在京中勋贵、官宦人家里挑人,三筛四选下,才挑中了几位——当然,赵琇是她早就看好了的,不过是算在里头罢了。今日大朝会后召见,她就是打算把人选定下了。
不过,她原本是打算把真定侯府的千金留给京中那位郡王嫡次子的。这小姑娘端庄稳重,也懂事知礼,瞧她母亲的行事作派,就知道她被教养得很好,不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与上头的长嫂世子夫人应该可以相处融洽。真定侯府式微多年,家计艰难,这小姑娘跟着母亲学习当家理事,想必将来跟着夫婿分家出去,也能独挡一面。至于日后生计,那郡王嫡次子虽不能继承家中爵位,却也是父母的心头宝,分家时肯定少不了一份丰厚的产业。就算娶个嫁妆少些的媳妇,也碍不了什么事。
而汾阳王世子,太后原本是打算把那位与汾阳王太妃有亲的国公府千金指婚过去的。一来她与汾阳王太妃有亲,天然就成了太妃的盟友,嫁到嘉定汾阳王府后,能帮着太妃抗衡老太妃与汾阳王妃,防止那两位主儿又生出什么荒唐的事来;二来则是因为她出身国公府,牌子够硬。嫁进汾阳王府后,压得住上头两层婆婆,老太妃与汾阳王妃不敢轻易以孝道压人。
太后事先跟汾阳王太妃商量过,后者也颇为赞成。虽然今日是头一回见未来孙媳妇的人选,可是汾阳王太妃早就心里有数了。只等见过姑娘,观察上几日,没什么问题就会请太后下旨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那位国公府千金明摆着是冲皇长子妃的位子来的。一见位子旁落。她就立刻露出明显的失望表情来。虽然后来醒觉得快,也收敛及时,但也足以证明她的心思了。本来嘛。几个人一同参选,有人入选,自然就会有人落选。落选的姑娘也不代表就不能嫁人了,站在太后的立场。也不会说她露出这样的表情,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只是太后与汾阳王太妃妯娌俩连日相处。关系正融洽,便有些觉得那姑娘不配嫁入汾阳王府了。
汾阳王太妃也发现到了那姑娘面上的表情变化,同样没什么好脸色,进暖阁时还特地跟那对母女打招呼。随太后一起离开的时候,她眼角都没扫人家一眼。
本来就是远亲之女,从未见过面的。原以为会成为她的孙媳妇。因此她才会表现得热情些。但这姑娘落选皇长子妃后,连表面功夫都维持不住。将来嫁入了汾阳王府,又怎能斗得过老太妃与王妃?还是算了吧。况且她们母女二人如此热衷于皇长子妃之位的争夺,如今落选了,万一太后将那姑娘指给汾阳王世子,她们母女误会是汾阳王太妃事先向太后求旨,才害得那姑娘未能成为皇长子妃,心中生怨可怎么好?汾阳王府已经够乱了,再添一个她,还能有太平日子过吗?
汾阳王太妃此时向太后求问,就是想要婉拒这位姑娘。
不过太后早已预料到她的想法,便问她:“你觉得真定侯之女如何?”
汾阳王太妃心里也料到是这姑娘了。只有三人得赐玉香囊,赵琇是定给了广平王世子的,国公千金不合适,剩下的就只有真定侯千金了。她对真定侯家的情形不了解,方才观察,姑娘确实是好姑娘,容貌礼仪、行止气度都不错,就是没摊上个好祖母。可这个祖母反正是住在真定的,等姑娘嫁去了嘉定,难道她还能到千里之外给汾阳王府添麻烦不成?
只要姑娘本身明白事理,知道好歹,就比别的强了。汾阳王太妃也不在乎真定侯府式微,有个侯府的名头,怎么也比老太妃与王妃的出身强些。
于是汾阳王太妃便笑着说:“真定侯千金自然是极好的。若能得这样端庄懂事的姑娘为妻,也算是我们家世子的福气。不过我还得跟我们家王爷商议商议,总要他点了头才好。”
这也是应该的。汾阳王太妃不过是见了真定侯千金一面罢了。既是娶嫡长孙媳,自然不能太随便。汾阳王身为世子的亲生父亲,这婚事也要征求他的意见。
至于真定侯府那边,就没人去问他们的意思了。如今的真定侯府可没这个体面,可以享受与建南侯府同等的权利与待遇。旨意下去,他们就得遵照而行。不过太后想到方才真定侯太夫人的言行,心里有些气,决定即使汾阳王认可了婚事,也要过些日子再下旨。反正汾阳王府比起广平王府,与皇室的关系又远了一层,甚至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