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四章退役时代(一) (2/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重生八四之我要活的精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交的时间还很短,还在审批期,最后不知道有多少项能够通过;”倪老摇摇头,“芯片流片是在水木大学实验室的1微米制程试验线上,那条线只供科研使用,做不到工业化生产,军工系统有两条三微米的生产线,但基本是自给自足,另外国内还有几条民用生产线,大多是五微米的,也有两条三微米的,这些生产线的总体制程技术比较单一,遇上稍微复杂、多种元器件集成度较高的芯片,出片的合格率就急剧降低。”说到这,禹天和倪老都是有点无奈;
“我们研究过,如果开发VCD解码芯片,最少要使用三微米制程,最好是一微米;只是,唉!军方那边任务也很紧......”倪老又摇了摇头,感觉不好办;
“倪老,我看这样吧,咱们两条腿走路,我们申请收购一家三微米制程的民用线,请国家协助,帮助我们尽快完成3微米制程的技术完善和改进,如果能把水木实验室的那条1微米制程的技术转化,那更好,所有资金都由我们承担,我们在这方面欠账太多,基础不牢,现在首要是打好基础,多做一些人才培养和技术消化工作......”
“还有,我们要马上成立VCD开发项目组,以LD镭射影碟机为模板,设计VCD播放器,MPEG芯片的解码板、操作界面、系统软件工具、接口等等设计这些都要形成我们的标准,各种发明和设计专利的申请要放在第一位置上,这可能是我们华夏开发的第一个电子消费级产品,我们......”
上一世,如果把华夏VCD发展历程放在全球范围看,华夏成为VCD第一大国,不是实力超群,而是抓住了一次机遇,一次灵感+机遇;
1992年4月,还在安徽电视台上班的姜万勐前往米国参加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姜万勐被米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技术--MPEG解压缩技术牢牢拴住了目光。
由于图像信息在存储时所占空间较大,不经过压缩就必须用比较大的光盘来存储,成本昂贵。这就是LD大影碟迟迟走不进百姓家庭的主要原因,而12cm的CD盘存储量,只能存5分钟的图像,或74分钟的声音,不能满足人们一边看一边听的需求。姜万勐敏锐地感受到:MPEG技术意味着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C-C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是美籍华商,两人一拍即合,将MPEC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而当时世界上根本没有VCD这个概念。姜万勐当即投资7万美元,请C-CUBE公司做一种板卡。1993年9月,两人合作在合肥实验室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看到实验室成果后,双方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万燕公司,各取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
当第一批VCD影碟机以每台4000-5000元的“高价”投放市场时,首批1000台VCD机一投放就被各个电子厂家全部买走做样机,销售异常火爆。
在万燕正试图大展宏图时,却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国内外众多品牌,如: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三星、LG、索尼等等纷纷涌向市场。他们用研究万燕的样机制造出来的VCD产品,立即占领了大部分市场。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从“先驱”成为“先烈”......
VCD影碟机迅速崛起,风靡全球,很快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产业,销量从94年、95年的几十万台猛增至96年600多万台,97年销售达到1000多万台。短短5年时间,VCD影碟机累计销售已有5000万台,就连电子工业发达的RB、米国都要参照万燕VCD来生产......
事实上,93年的时候,RB人在数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研究是走上世界最前列的,只是当时他们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他们认为VCD是一个介乎录像机和DVD之间的过渡产品,其技术寿命不过四五年,市场潜力有限,何况在RB市场上LD(大光碟)与VCD功能基本相似,而且市场正红火,没有必要大力开发VCD。RB人的判断失误,给华夏VCD的发展留下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
当然禹天对于其中的详情并不清楚,但这无关大局,他只要认定,VCD播放器未来市场广阔,华夏目前的技术水平努努力可以实现100%国产化,名利双收,还可以借此机会将手伸进影视音乐行业,还有比这更适合目前华夏国情的产品吗?
交的时间还很短,还在审批期,最后不知道有多少项能够通过;”倪老摇摇头,“芯片流片是在水木大学实验室的1微米制程试验线上,那条线只供科研使用,做不到工业化生产,军工系统有两条三微米的生产线,但基本是自给自足,另外国内还有几条民用生产线,大多是五微米的,也有两条三微米的,这些生产线的总体制程技术比较单一,遇上稍微复杂、多种元器件集成度较高的芯片,出片的合格率就急剧降低。”说到这,禹天和倪老都是有点无奈;
“我们研究过,如果开发VCD解码芯片,最少要使用三微米制程,最好是一微米;只是,唉!军方那边任务也很紧......”倪老又摇了摇头,感觉不好办;
“倪老,我看这样吧,咱们两条腿走路,我们申请收购一家三微米制程的民用线,请国家协助,帮助我们尽快完成3微米制程的技术完善和改进,如果能把水木实验室的那条1微米制程的技术转化,那更好,所有资金都由我们承担,我们在这方面欠账太多,基础不牢,现在首要是打好基础,多做一些人才培养和技术消化工作......”
“还有,我们要马上成立VCD开发项目组,以LD镭射影碟机为模板,设计VCD播放器,MPEG芯片的解码板、操作界面、系统软件工具、接口等等设计这些都要形成我们的标准,各种发明和设计专利的申请要放在第一位置上,这可能是我们华夏开发的第一个电子消费级产品,我们......”
上一世,如果把华夏VCD发展历程放在全球范围看,华夏成为VCD第一大国,不是实力超群,而是抓住了一次机遇,一次灵感+机遇;
1992年4月,还在安徽电视台上班的姜万勐前往米国参加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姜万勐被米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技术--MPEG解压缩技术牢牢拴住了目光。
由于图像信息在存储时所占空间较大,不经过压缩就必须用比较大的光盘来存储,成本昂贵。这就是LD大影碟迟迟走不进百姓家庭的主要原因,而12cm的CD盘存储量,只能存5分钟的图像,或74分钟的声音,不能满足人们一边看一边听的需求。姜万勐敏锐地感受到:MPEG技术意味着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C-C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是美籍华商,两人一拍即合,将MPEC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而当时世界上根本没有VCD这个概念。姜万勐当即投资7万美元,请C-CUBE公司做一种板卡。1993年9月,两人合作在合肥实验室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看到实验室成果后,双方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万燕公司,各取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
当第一批VCD影碟机以每台4000-5000元的“高价”投放市场时,首批1000台VCD机一投放就被各个电子厂家全部买走做样机,销售异常火爆。
在万燕正试图大展宏图时,却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国内外众多品牌,如: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三星、LG、索尼等等纷纷涌向市场。他们用研究万燕的样机制造出来的VCD产品,立即占领了大部分市场。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从“先驱”成为“先烈”......
VCD影碟机迅速崛起,风靡全球,很快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产业,销量从94年、95年的几十万台猛增至96年600多万台,97年销售达到1000多万台。短短5年时间,VCD影碟机累计销售已有5000万台,就连电子工业发达的RB、米国都要参照万燕VCD来生产......
事实上,93年的时候,RB人在数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研究是走上世界最前列的,只是当时他们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他们认为VCD是一个介乎录像机和DVD之间的过渡产品,其技术寿命不过四五年,市场潜力有限,何况在RB市场上LD(大光碟)与VCD功能基本相似,而且市场正红火,没有必要大力开发VCD。RB人的判断失误,给华夏VCD的发展留下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
当然禹天对于其中的详情并不清楚,但这无关大局,他只要认定,VCD播放器未来市场广阔,华夏目前的技术水平努努力可以实现100%国产化,名利双收,还可以借此机会将手伸进影视音乐行业,还有比这更适合目前华夏国情的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