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唐士无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为李承乾挑选萧瑀、李纲等人为太子的老师。
在李承乾担任太子初期,对东宫的老师十分尊敬,比如李世民任命李纲为太子少师的时候,因为有脚疾,李承乾还曾亲自将其扶引上殿来,师生关系相当融洽,在李纲死后,李承乾甚至亲自为其立碑。
然而,后来所选东宫的老师时,李世民则犯了重大的失误,很多人老师虽然有才学,但是他们在教育太子的时候,还是夹带私货,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目的。
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一向清高,喜欢以强谏的方式获得名声,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魏征了。
所以,魏征也曾被当过太子的老师,只不过当时魏征岁数比较大,只是一个挂名的,然而这并不妨碍太子老师队伍当中有一些喜欢强谏的老师,尤其李世民还比较欣赏这种教育方式,认为太子的老师能够强谏,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在李纲去世后接替李纲的老师于志宁,就曾因为李承乾的问题三次上书李世民,提出严厉的批评,这也就是上文所说,李承乾要杀死的那个老师。
在于志宁之后,李百药、杜正伦等人也都对李承乾进行了劝谏,然而最激烈的应该是孔颖达与张玄素,他们看到李承乾的生活作风不断下降,就开始进行强谏,所谓的强谏,其实就是打着谏的幌子进行严厉的批评。
而这种批评,往往是太子老师批评一遍后,李世民立马再进行深度“补刀”,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的李承乾有了抵触情绪,甚至气急败坏的说,等我当上太子,有人劝谏的,我就杀他个几百人,就好了。
可以说,在选取太子老师这个问题上,李世民是失败的,而老师对教育太子起到的是核心作用,选取老师失败,那就是没有了硬核!
实际上,从太子老师的选取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位曾经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的皇帝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还是喜欢以粗暴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李世民的教育方式中并没有考虑到李承乾的内心感受,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免的,但是也要因材施教,前面已经说到,李承乾是一个残疾,内心是存在自卑感的。
李世民作为一名出色的统治者,从其内心来说,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的,他接受魏征等人的谏言,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自己虚心接受批评的人物形象。
李承乾作为太子,本来就一事无成,还处处受到李世民的简单、粗暴、严厉的批评,最终导致李承乾自暴自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李世民很喜欢魏王李泰,平时给李泰大肆进行封赏,在各方面规格都不输于太子,当时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向太宗进谏说您对魏王太过偏袒,使他“有逾于皇太子”。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想想玄武门之变前的情况,李世民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打算让历史重演,李世民的这种作为,实际上也让李泰产生了幻想,认为只有扳倒太子,皇帝就是他的了。
李承乾也认为父亲打算立李泰为太子,这才被引诱发动叛变,假如没有这一出,李承乾为何不能再等个几年呢?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当了十七年太子,最后走上造反的道路,很大程度上跟李世民的教育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育失败的李世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找最好的老师,给孩子们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到头来换来的是几个儿子一个接着一个造反,一个赛一个的勇猛。
当然,这也是大唐的常态,后边的皇帝,就没有几个正常继位的,不造反一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皇帝。
曾为李承乾挑选萧瑀、李纲等人为太子的老师。
在李承乾担任太子初期,对东宫的老师十分尊敬,比如李世民任命李纲为太子少师的时候,因为有脚疾,李承乾还曾亲自将其扶引上殿来,师生关系相当融洽,在李纲死后,李承乾甚至亲自为其立碑。
然而,后来所选东宫的老师时,李世民则犯了重大的失误,很多人老师虽然有才学,但是他们在教育太子的时候,还是夹带私货,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目的。
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一向清高,喜欢以强谏的方式获得名声,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魏征了。
所以,魏征也曾被当过太子的老师,只不过当时魏征岁数比较大,只是一个挂名的,然而这并不妨碍太子老师队伍当中有一些喜欢强谏的老师,尤其李世民还比较欣赏这种教育方式,认为太子的老师能够强谏,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在李纲去世后接替李纲的老师于志宁,就曾因为李承乾的问题三次上书李世民,提出严厉的批评,这也就是上文所说,李承乾要杀死的那个老师。
在于志宁之后,李百药、杜正伦等人也都对李承乾进行了劝谏,然而最激烈的应该是孔颖达与张玄素,他们看到李承乾的生活作风不断下降,就开始进行强谏,所谓的强谏,其实就是打着谏的幌子进行严厉的批评。
而这种批评,往往是太子老师批评一遍后,李世民立马再进行深度“补刀”,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的李承乾有了抵触情绪,甚至气急败坏的说,等我当上太子,有人劝谏的,我就杀他个几百人,就好了。
可以说,在选取太子老师这个问题上,李世民是失败的,而老师对教育太子起到的是核心作用,选取老师失败,那就是没有了硬核!
实际上,从太子老师的选取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位曾经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的皇帝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还是喜欢以粗暴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李世民的教育方式中并没有考虑到李承乾的内心感受,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免的,但是也要因材施教,前面已经说到,李承乾是一个残疾,内心是存在自卑感的。
李世民作为一名出色的统治者,从其内心来说,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的,他接受魏征等人的谏言,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自己虚心接受批评的人物形象。
李承乾作为太子,本来就一事无成,还处处受到李世民的简单、粗暴、严厉的批评,最终导致李承乾自暴自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李世民很喜欢魏王李泰,平时给李泰大肆进行封赏,在各方面规格都不输于太子,当时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向太宗进谏说您对魏王太过偏袒,使他“有逾于皇太子”。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想想玄武门之变前的情况,李世民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打算让历史重演,李世民的这种作为,实际上也让李泰产生了幻想,认为只有扳倒太子,皇帝就是他的了。
李承乾也认为父亲打算立李泰为太子,这才被引诱发动叛变,假如没有这一出,李承乾为何不能再等个几年呢?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当了十七年太子,最后走上造反的道路,很大程度上跟李世民的教育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育失败的李世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找最好的老师,给孩子们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到头来换来的是几个儿子一个接着一个造反,一个赛一个的勇猛。
当然,这也是大唐的常态,后边的皇帝,就没有几个正常继位的,不造反一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