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平定岭南 (2/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没有私心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实在是公心大过私心,所以学府建立也就建立了,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件事情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多少是有好处的。
但程知节绝然没想到李泰居然愿意子在岭南这鬼地方建立农业学府,这有什么意义?
是的,程知节真找不到李泰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的意义在哪里?
也看不出这对李泰有什么好处?
甚至原本李泰农业学府培养出来的学子被进一步的砸在这无底坑中。
“多稀奇的事。”刘神威看着程知节一惊一乍的样子,自豪道,
“农业学府本就是为我大唐解决百姓衣食温饱而建立的学府。
岭南既是大唐领土,治下是大唐百姓,那农业学府在岭南建立分校,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越王也说了,本来是没准备在岭南这边建立分校,但相信程总管的能力,定能平定乱事。
岭南这边刚经历大乱,正所谓大乱大治,所以此地百姓更明白和平的宝贵。
因为饿过肚子,才懂得粮食珍惜。
这才让我们医疗营打个前哨,后面会陆续有农业学府的学员教师过来。”
“没想到越王居然有如此恒心!”程知节不由感叹。
再看眼前的刘神威,不知道怎么的,总觉这家伙身上好像飘荡起光环一样,让自己为自己思想感到自惭形秽。
也是,现在的越王才十一二岁,这样的孩子懂什么夺嫡,分明就是赤心一片为大唐啊!
程知节对刘神威道:“你给开拓之权,只要还没开发的野外耕地慢慢开垦也就是了。
不过开垦出来多少土地,都要登记在册,若是出现隐报瞒报,却也别怪我不讲情面。”
“还请将军放心。”刘神威对着程知节说道,“若是发现了我第一个处理他们。”
程知节点点头,实际上真出现了什么隐报瞒报的,程知节也并不在意。
因为哪怕对广州这边朝廷还是挺重视的,但若说要发展广州,那就太不现实了。
现在越王头铁想要跳进来,那程知节不可能阻止,甚至还会鼓励。
毕竟这样肯定能加强岭南与朝堂之间的联系,对于程知节来说,这样又何乐不为呢。
至于所谓瞒报不瞒报的,现在这岭南地区,哪怕还是广州主流还是地广人稀,人烟稀少。
退一万步,现在岭南这边有给朝廷多少的税收吗?压根就没多少。
要不是朝廷缺少给犯人流放的地方,像是岭南道西部,江南道南部之类的边远地区,朝廷都想要放弃掉。
不过,对李泰想在岭南这边建立农业学府的想法,程知节觉得还是应该跟李世民提一提。
这件事情放在捷报里面不太合适,便放在私人的奏章里面,一起送过去吧!
程知节大笔一挥,便写了一份捷报,以及一份私人奏章,派了快马让人送到了长安去了。
他的捷报是一路直接送到了皇宫中,至于他的奏报,李世民喝了长孙皇后递过来的醒酒汤水上完了早朝后,才姗姗迟来的看到了。
“知节到底对付僚人有一套本事,想来再过两到三年,这岭南道便能安稳了!”
李世民看着程知节送上来的奏报,露出了欣慰神色。
不过,看到李泰居然通过医疗营,打算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这倒让李世民不由疑惑。
自己的这个孩子看不透啊,为什么要这么花费大力气去岭南呢!对李泰自己的好处呢?
说实话,农业学府出来的学生,若说做官有些不够,但为吏基本上都算得优秀。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一批农业学府的学生砸在岭南地区,李世民看不到价值啊!
“房卿,伱来看看这个!”李世民便把程知节的这份奏报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拿到奏报看了看,尤其是看了看程知节对付南方僚人的计划,不由点点头。
赞道,“宿国公用兵有方,治理有道,可谓当世良将,自此,岭南可安。”
“不是这个,主要是下面的内容!”李世民对房玄龄道。
“哦?”房玄龄听到这话,继续看了下去,神色一愣,倒是有些惊讶道,
“越王准备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的分校。”
说实话,对比起李世民的疑惑,房玄龄更多的是惊讶。
因为房玄龄清楚自己与李泰之间的交易,如果李泰把自己的人力向着幽州迁自己并不感觉到奇怪,甚至感觉理所当然。
但现在李泰却把培养出来的人力向岭南广州进行输送,这就让房玄龄不得不感觉到惊讶。
毕竟不论什么理由,岭南地区距离朝廷偏远,不可能对李泰形成助力的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道,“玄龄,你也感觉到不可思议吗?”
“圣人,越王做事向来高瞻远瞩,一望千里,我们还是别在这里猜了。
让越王过来一趟把事情说明白也就是了!”
房玄龄果断用自己的精神天赋稍稍模拟了一下李泰的思维。
结果看来看去都只有为大唐昌盛而奋斗这一个理由,而这反而让房玄龄更不相信了。
若说李泰为了大唐昌盛而奋斗房玄龄相信,但若说李泰纯粹为了大唐昌盛而奋斗,反正房玄龄不相信。
毕竟这个世界上可没有所谓的完人,若李泰是这种人,反正房玄龄不相信。
“让青雀来皇宫一趟吧!”李世民按按脑袋,虽然并不想要承认,但实际上李泰创建的农业学府的影响力已经带出来了。
毕竟农业学府毕业的部分学院是能够直接授予农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真不能让李泰左建立一个农业学府的分校,又建立一个农业学府的分校。
而李泰此刻倒是在越王府之中犹豫,昨天因为宴会所以自己没有上报,但是捷报既然已经来了,李泰感觉,自己是时候要跟李世民进行建议,投资岭南地区了。
然后,宣旨的人便来到越王府,让李泰进宫去了。
(本章完)
说没有私心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实在是公心大过私心,所以学府建立也就建立了,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件事情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多少是有好处的。
但程知节绝然没想到李泰居然愿意子在岭南这鬼地方建立农业学府,这有什么意义?
是的,程知节真找不到李泰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的意义在哪里?
也看不出这对李泰有什么好处?
甚至原本李泰农业学府培养出来的学子被进一步的砸在这无底坑中。
“多稀奇的事。”刘神威看着程知节一惊一乍的样子,自豪道,
“农业学府本就是为我大唐解决百姓衣食温饱而建立的学府。
岭南既是大唐领土,治下是大唐百姓,那农业学府在岭南建立分校,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越王也说了,本来是没准备在岭南这边建立分校,但相信程总管的能力,定能平定乱事。
岭南这边刚经历大乱,正所谓大乱大治,所以此地百姓更明白和平的宝贵。
因为饿过肚子,才懂得粮食珍惜。
这才让我们医疗营打个前哨,后面会陆续有农业学府的学员教师过来。”
“没想到越王居然有如此恒心!”程知节不由感叹。
再看眼前的刘神威,不知道怎么的,总觉这家伙身上好像飘荡起光环一样,让自己为自己思想感到自惭形秽。
也是,现在的越王才十一二岁,这样的孩子懂什么夺嫡,分明就是赤心一片为大唐啊!
程知节对刘神威道:“你给开拓之权,只要还没开发的野外耕地慢慢开垦也就是了。
不过开垦出来多少土地,都要登记在册,若是出现隐报瞒报,却也别怪我不讲情面。”
“还请将军放心。”刘神威对着程知节说道,“若是发现了我第一个处理他们。”
程知节点点头,实际上真出现了什么隐报瞒报的,程知节也并不在意。
因为哪怕对广州这边朝廷还是挺重视的,但若说要发展广州,那就太不现实了。
现在越王头铁想要跳进来,那程知节不可能阻止,甚至还会鼓励。
毕竟这样肯定能加强岭南与朝堂之间的联系,对于程知节来说,这样又何乐不为呢。
至于所谓瞒报不瞒报的,现在这岭南地区,哪怕还是广州主流还是地广人稀,人烟稀少。
退一万步,现在岭南这边有给朝廷多少的税收吗?压根就没多少。
要不是朝廷缺少给犯人流放的地方,像是岭南道西部,江南道南部之类的边远地区,朝廷都想要放弃掉。
不过,对李泰想在岭南这边建立农业学府的想法,程知节觉得还是应该跟李世民提一提。
这件事情放在捷报里面不太合适,便放在私人的奏章里面,一起送过去吧!
程知节大笔一挥,便写了一份捷报,以及一份私人奏章,派了快马让人送到了长安去了。
他的捷报是一路直接送到了皇宫中,至于他的奏报,李世民喝了长孙皇后递过来的醒酒汤水上完了早朝后,才姗姗迟来的看到了。
“知节到底对付僚人有一套本事,想来再过两到三年,这岭南道便能安稳了!”
李世民看着程知节送上来的奏报,露出了欣慰神色。
不过,看到李泰居然通过医疗营,打算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这倒让李世民不由疑惑。
自己的这个孩子看不透啊,为什么要这么花费大力气去岭南呢!对李泰自己的好处呢?
说实话,农业学府出来的学生,若说做官有些不够,但为吏基本上都算得优秀。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一批农业学府的学生砸在岭南地区,李世民看不到价值啊!
“房卿,伱来看看这个!”李世民便把程知节的这份奏报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拿到奏报看了看,尤其是看了看程知节对付南方僚人的计划,不由点点头。
赞道,“宿国公用兵有方,治理有道,可谓当世良将,自此,岭南可安。”
“不是这个,主要是下面的内容!”李世民对房玄龄道。
“哦?”房玄龄听到这话,继续看了下去,神色一愣,倒是有些惊讶道,
“越王准备在岭南建立农业学府的分校。”
说实话,对比起李世民的疑惑,房玄龄更多的是惊讶。
因为房玄龄清楚自己与李泰之间的交易,如果李泰把自己的人力向着幽州迁自己并不感觉到奇怪,甚至感觉理所当然。
但现在李泰却把培养出来的人力向岭南广州进行输送,这就让房玄龄不得不感觉到惊讶。
毕竟不论什么理由,岭南地区距离朝廷偏远,不可能对李泰形成助力的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道,“玄龄,你也感觉到不可思议吗?”
“圣人,越王做事向来高瞻远瞩,一望千里,我们还是别在这里猜了。
让越王过来一趟把事情说明白也就是了!”
房玄龄果断用自己的精神天赋稍稍模拟了一下李泰的思维。
结果看来看去都只有为大唐昌盛而奋斗这一个理由,而这反而让房玄龄更不相信了。
若说李泰为了大唐昌盛而奋斗房玄龄相信,但若说李泰纯粹为了大唐昌盛而奋斗,反正房玄龄不相信。
毕竟这个世界上可没有所谓的完人,若李泰是这种人,反正房玄龄不相信。
“让青雀来皇宫一趟吧!”李世民按按脑袋,虽然并不想要承认,但实际上李泰创建的农业学府的影响力已经带出来了。
毕竟农业学府毕业的部分学院是能够直接授予农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真不能让李泰左建立一个农业学府的分校,又建立一个农业学府的分校。
而李泰此刻倒是在越王府之中犹豫,昨天因为宴会所以自己没有上报,但是捷报既然已经来了,李泰感觉,自己是时候要跟李世民进行建议,投资岭南地区了。
然后,宣旨的人便来到越王府,让李泰进宫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