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 (2/2)
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布置,不计功劳啊!
有的时候,唐俭也不免觉得,如果房玄龄下去了,魏王接任了仆射,那么朝廷会怎么样!
但想到这里,唐俭也不由又转换了一个念头,还是算了,毕竟自己也想要当当丞相啊!
要是魏王上去了,除非魏王以后成圣人,否则自己这辈子还有希望成为丞相吗?
李世民看着唐俭应答了下来,便沉默了下来,还以为唐俭觉得这件事情困难,对唐俭提点了一句说道,“你可以与青雀商量商量,他的那些农学社应当能助你一臂之力。”
“臣遵旨,谢圣人恩典!”唐俭到底是对着李世民表达了感谢。
不过有的事情顺利,但有的事情却也相当的不顺利。
比如说,今年初的时候,李世民知道了高昌王文泰多次阻止西域诸国向大唐进贡。
同时,伊吾先臣服西突厥,不久又归附唐朝,文泰联合西突厥一同讨伐伊吾。
李世民寄书责备他,又征召其大臣阿史那矩,想与他议事,文泰不让他出来,而派他的长史雍前来谢罪,简单的说文泰做了亏心事,怕来了大唐就走不了了。
当然,更让李世民感觉到几分讨厌得是,很多颉利可汗时期突厥的中原人,逃到了高昌。
在大唐干掉吐谷浑,打通了河西四郡,大唐的势力范围重新从玉门关衍生到西域时,第一时间大唐便让高昌把这些人送回大唐来,但高昌王文泰还是选择了隐藏人口。
朝廷也对这种事情有些忍不可忍,便派出使者去口头警告一下,
“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礼节,所设官职称号均与我大唐一样,挖城掘沟,这是要干嘛。”
文泰则回答:“鹰飞翔在天空,鸡伏窝于草蒿,猫戏游于厅堂,鼠嚼食于洞穴,各得其所,难道不能让其自我发展吗?”
又派使者对薛延陀说:“你既然身为可汗,就应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呢?”
可以说,文泰完全没有认识到,西域这一片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华夏的领土。
在大唐帝国重新崛起,干掉东突厥,踹掉吐谷浑,成功拿回河西四郡的土地后,打算宣布他们的爹回来了。
说实话,汉人对很多自古以来的土地都是有着很深执念的。
哪怕短时间内哪不回来,但过个几百年自己再次发达后,那肯定也要想办法把这些土地拿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死死盯着高句丽的原因,因为那片土地,真是本来就属于大唐的。
只不过,文泰实在是太久没有感受到大唐的父爱,以为现在他脚下的土地是属于他的,所以对于大唐那是真没有多少的好心思。
而对于大唐来说,对于自己重回西域正好需要一只杀鸡儆猴的鸡而已,而你这么跳,不选你选谁。
当然,李世民到底还是给了高昌王文昌一次机会,派遣使者让他过来认错。
毕竟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某种程度上大唐还是很讲道理的。
不跟我讲道理的,坟头都长草了。
所以,现在的李世民耐心在等待高昌王那边的消息,就看他的觉悟了。
当然,就在李世民继续为国操劳时,李承乾也没有闲着。
因为李承乾收拢了一批突厥人,觉得自己的实力增加了不少。
尤其是军事上,就算比不过王玄策也没有什么关系,王玄策再强那也是在西海郡上握着,一个边将而已,等到自己登基有得是机会对付他。
只不过这时候,李承乾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房玄龄的身上。
李承乾自始至终的认为,自己在内政上比李泰差了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只要自己招募了房玄龄来,那李泰算什么,还不是被自己分分钟碾压的存在。
所以,李承乾太子欲拜玄龄为老师,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老师李纲一样,自己让房玄龄来辅佐自己,相信房玄龄一定会感觉很荣幸吧。
便是设了仪仗与侍卫,等待着房玄龄到来。
而李承乾的意思,房玄龄一眼就看穿了。
但现实一点啊,现在的李泰在房玄龄等大臣的眼里那就是羽翼已丰。
文有马周一步步的接掌吏部,武有王玄策驻守一方。
甚至就算在长安中枢,一样有着薛仁贵这魏王府亲卫出身的官员。
虽然李泰不声不响,但早就已经布置好回长安的道路,现在只缺少回中枢的契机而已。
而这契机,魏王自己也打造了,那就是现在在河南道修建的这一条道路。
等到道路修建完成,那魏王就会顺势回归长安了,那时也就只有长安能容得下这蛟龙了。
所以,魏王一步一步虽然走得缓慢,但一步一步却走得稳妥。
一切都是在魏王自己的掌握中,只要魏王不乱来,怕是谁都阻挡不了魏王的回归。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玄龄怎么可能会愿意掺和这一趟浑水,果断不敢谒见,回归家中。
自己丢了这么大的脸面,李承乾却是看着房玄龄不由牙痒痒得。
但是李承乾能怎么办,李承乾也很无奈啊!
整个贞观的朝堂如果说有党派的话,那就只有房党,朝廷上上下下所有的文臣要么跟房玄龄交好,要么出自房玄龄的选拔,跟房玄龄抗衡的都没有。
也就是李世民敢把所有的事情托付给房玄龄,这一托付,直接托付到了房玄龄死去。
要是换了李治的话,怕是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睡得着,不把房玄龄给弄下去,然后想办法拆分朝堂,让整个朝堂维持多派斗争的局面,怕是完全不得安心。
至于李承乾,除了忍下这一口气,也不能再干别得事了。
只不过也许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气,也许是因为自己招募了一群突厥人,或多或少沾了了几分突厥人的习性,开始沉迷起游猎,毕竟这可比自己读书要舒服得多了。
张玄素见到这一幕忧心忡忡,连连对太子进行劝诫,只不过李承乾不听他的,继续沉迷游猎。
李泰不在长安的日子,李承乾是真感觉不到什么压力啊!
明天需要出趟远门,回来比较迟,应该就只有一更了。
(本章完)
布置,不计功劳啊!
有的时候,唐俭也不免觉得,如果房玄龄下去了,魏王接任了仆射,那么朝廷会怎么样!
但想到这里,唐俭也不由又转换了一个念头,还是算了,毕竟自己也想要当当丞相啊!
要是魏王上去了,除非魏王以后成圣人,否则自己这辈子还有希望成为丞相吗?
李世民看着唐俭应答了下来,便沉默了下来,还以为唐俭觉得这件事情困难,对唐俭提点了一句说道,“你可以与青雀商量商量,他的那些农学社应当能助你一臂之力。”
“臣遵旨,谢圣人恩典!”唐俭到底是对着李世民表达了感谢。
不过有的事情顺利,但有的事情却也相当的不顺利。
比如说,今年初的时候,李世民知道了高昌王文泰多次阻止西域诸国向大唐进贡。
同时,伊吾先臣服西突厥,不久又归附唐朝,文泰联合西突厥一同讨伐伊吾。
李世民寄书责备他,又征召其大臣阿史那矩,想与他议事,文泰不让他出来,而派他的长史雍前来谢罪,简单的说文泰做了亏心事,怕来了大唐就走不了了。
当然,更让李世民感觉到几分讨厌得是,很多颉利可汗时期突厥的中原人,逃到了高昌。
在大唐干掉吐谷浑,打通了河西四郡,大唐的势力范围重新从玉门关衍生到西域时,第一时间大唐便让高昌把这些人送回大唐来,但高昌王文泰还是选择了隐藏人口。
朝廷也对这种事情有些忍不可忍,便派出使者去口头警告一下,
“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礼节,所设官职称号均与我大唐一样,挖城掘沟,这是要干嘛。”
文泰则回答:“鹰飞翔在天空,鸡伏窝于草蒿,猫戏游于厅堂,鼠嚼食于洞穴,各得其所,难道不能让其自我发展吗?”
又派使者对薛延陀说:“你既然身为可汗,就应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呢?”
可以说,文泰完全没有认识到,西域这一片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华夏的领土。
在大唐帝国重新崛起,干掉东突厥,踹掉吐谷浑,成功拿回河西四郡的土地后,打算宣布他们的爹回来了。
说实话,汉人对很多自古以来的土地都是有着很深执念的。
哪怕短时间内哪不回来,但过个几百年自己再次发达后,那肯定也要想办法把这些土地拿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死死盯着高句丽的原因,因为那片土地,真是本来就属于大唐的。
只不过,文泰实在是太久没有感受到大唐的父爱,以为现在他脚下的土地是属于他的,所以对于大唐那是真没有多少的好心思。
而对于大唐来说,对于自己重回西域正好需要一只杀鸡儆猴的鸡而已,而你这么跳,不选你选谁。
当然,李世民到底还是给了高昌王文昌一次机会,派遣使者让他过来认错。
毕竟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某种程度上大唐还是很讲道理的。
不跟我讲道理的,坟头都长草了。
所以,现在的李世民耐心在等待高昌王那边的消息,就看他的觉悟了。
当然,就在李世民继续为国操劳时,李承乾也没有闲着。
因为李承乾收拢了一批突厥人,觉得自己的实力增加了不少。
尤其是军事上,就算比不过王玄策也没有什么关系,王玄策再强那也是在西海郡上握着,一个边将而已,等到自己登基有得是机会对付他。
只不过这时候,李承乾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房玄龄的身上。
李承乾自始至终的认为,自己在内政上比李泰差了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只要自己招募了房玄龄来,那李泰算什么,还不是被自己分分钟碾压的存在。
所以,李承乾太子欲拜玄龄为老师,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老师李纲一样,自己让房玄龄来辅佐自己,相信房玄龄一定会感觉很荣幸吧。
便是设了仪仗与侍卫,等待着房玄龄到来。
而李承乾的意思,房玄龄一眼就看穿了。
但现实一点啊,现在的李泰在房玄龄等大臣的眼里那就是羽翼已丰。
文有马周一步步的接掌吏部,武有王玄策驻守一方。
甚至就算在长安中枢,一样有着薛仁贵这魏王府亲卫出身的官员。
虽然李泰不声不响,但早就已经布置好回长安的道路,现在只缺少回中枢的契机而已。
而这契机,魏王自己也打造了,那就是现在在河南道修建的这一条道路。
等到道路修建完成,那魏王就会顺势回归长安了,那时也就只有长安能容得下这蛟龙了。
所以,魏王一步一步虽然走得缓慢,但一步一步却走得稳妥。
一切都是在魏王自己的掌握中,只要魏王不乱来,怕是谁都阻挡不了魏王的回归。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玄龄怎么可能会愿意掺和这一趟浑水,果断不敢谒见,回归家中。
自己丢了这么大的脸面,李承乾却是看着房玄龄不由牙痒痒得。
但是李承乾能怎么办,李承乾也很无奈啊!
整个贞观的朝堂如果说有党派的话,那就只有房党,朝廷上上下下所有的文臣要么跟房玄龄交好,要么出自房玄龄的选拔,跟房玄龄抗衡的都没有。
也就是李世民敢把所有的事情托付给房玄龄,这一托付,直接托付到了房玄龄死去。
要是换了李治的话,怕是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睡得着,不把房玄龄给弄下去,然后想办法拆分朝堂,让整个朝堂维持多派斗争的局面,怕是完全不得安心。
至于李承乾,除了忍下这一口气,也不能再干别得事了。
只不过也许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气,也许是因为自己招募了一群突厥人,或多或少沾了了几分突厥人的习性,开始沉迷起游猎,毕竟这可比自己读书要舒服得多了。
张玄素见到这一幕忧心忡忡,连连对太子进行劝诫,只不过李承乾不听他的,继续沉迷游猎。
李泰不在长安的日子,李承乾是真感觉不到什么压力啊!
明天需要出趟远门,回来比较迟,应该就只有一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