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天衍遗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楚帝国昭武二十九年,腊月初二。
天碑山脚下的梅兰镇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这里的市集每日自辰时开始,就有许许多多的商贩在各自的店铺或摊位上开张。
商贩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祖祖辈辈都在梅兰镇经营的商人,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经商模式与人脉圈层,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或快或慢地积累着财富。
在大楚帝国,商人们虽不及士族与武人的社会地位高,却也是有机会晋升贵族的圈层。尤其在本朝昭武帝治下,首重实绩的国政风格,让更多的商人看到了社会阶层跃迁的机会。
毕竟,政绩、军功是实绩,金山银山也是实绩。
还有一种,则是因为家乡的生活过于贫苦,放弃了务农,尝试着来梅兰镇讨生活的贩夫走卒。他们引车卖浆,起早摸黑,迎来送往,只为能挣口温饱。
他们当中的多数人,并没有多少志向与奢求,只想着靠着自己的勤劳与精明在这里博得一点立锥之地。
油饼摊的张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他出生于岚州南部福元郡的农村,家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岚州多山,老张家的田地不多,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他还没出生就注定了将来家里的田、屋继承都与自己无关。
无田无房,也就断了娶妻生子的可能性。
相比在哥哥家做一辈子佃农孤独终老,张三选择了去外面闯荡。
于是,十六岁那年,张三怀揣着母亲积攒一辈子留给他的二两碎银子,踏上了闯江湖的道路。
辗转十几年,摸爬滚打,已到而立之年的张三,终于也是有了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每个月卖油饼挣的钱,除去交给官府的摊位费,还能剩下近百文的毛利。这在他的福元郡老家,可是不敢想的大数目。
不过,自从去年来了梅兰镇,张三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隔壁摊也卖油饼的李麻子。
李麻子今年六十,一家人从他爷爷那辈开始就在梅兰镇卖油饼了,到他这,也算个祖传手艺,百年老字号了。
正因如此,虽然张三的油饼比李麻子烤的更香更脆,但李麻子手里那些老主顾们还是只认他,从不光顾张三的摊子。
同行是冤家,张三常常想,如果没了李麻子该多好,自己得多挣多少钱。
所幸老天有眼,李麻子上个月生了场大病,最近已经连续十天都不来出摊了。前几天张三抽空去瞧了一眼,说是病入膏肓,家里人都准备后事了。
这可把张三给乐坏了,这些天来,张三的生意越来越好,眼看就要垄断这整条街的油饼生意了。
照这个趋势下去,张三只要三年,不,兴许两年,就能攒够银钱去城郊买间瓦房。
说到买房子,则事关张三的另一个小心思。
对面摊卖豆腐的秦寡妇。
秦寡妇二十五六的年纪,略有一点姿色,可惜是个苦命人。年纪轻轻便死了丈夫不说,还独自抚养一个八岁的儿子。
本以为再熬些年,能指望儿子当家,苦尽甘来。可谁曾想,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秦寡妇儿子两年前因为发高烧抓不起药,把眼睛给烧坏了,如今算个半盲,从今往后都得靠人照顾,成了一个典型的拖油瓶。
本来按秦寡妇的姿色,想改嫁,绝对不愁找不到好人家。可就因为这个瞎眼的儿子,很多说媒的试也没试就摇头走了。而这秦寡妇偏又是个执拗的主,放出话去,若是容不得她这个儿子,她宁愿一辈子守寡。
不过这对张三来说,却是个绝好的消息。
原本以秦寡妇的条件,定然是看不上张三的,如今有这个瞎眼儿子拉低了秦寡妇的标准,张三自然也就有了机会。
来梅兰镇一年,张三时不时就去秦寡妇家帮衬点,动的就是这心思。
每每看着秦寡妇那丰润的腰臀,张三都觉得,日后生养肯定是没问题了。先娶回家,再给自己生个大胖儿子,还管他什么瞎眼不瞎眼的便宜儿子,不亏!
等将来有钱了,指不定还能去青楼里尝尝那些娇柔小娘子的滋味。甚至学那些富商老爷,娶个二房小妾也不是不可能啊!
想着想着,张三心里美滋滋的,打心眼里觉得真是老天有眼,他的日子越过越顺了。
而且,这些心思,在张三看来,都堂堂正正的很。毕竟对他们这种人而言,能活下去,把日子过好,就是天经地义,就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什么“君子五德”,还是留给山顶上那些不愁吃穿的老爷、公子们去念叨吧。
一边想着,张三一边勤快地铺开场面,架起炊具,准备迎接今天的第一波客人了。
然而客人没看见,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熟悉的面孔。
“李麻子!?”
张三看见神采奕奕、步履矫健的李麻子,挑着担子,满面红光地朝自己走来,哪还有什么药石无医、日薄西山的病态。
“嘿!张三,早上好啊!”
李麻子健步走来,一边卸着自己的家伙事,一边开心地跟张三打招呼... -->>
大楚帝国昭武二十九年,腊月初二。
天碑山脚下的梅兰镇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这里的市集每日自辰时开始,就有许许多多的商贩在各自的店铺或摊位上开张。
商贩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祖祖辈辈都在梅兰镇经营的商人,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经商模式与人脉圈层,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或快或慢地积累着财富。
在大楚帝国,商人们虽不及士族与武人的社会地位高,却也是有机会晋升贵族的圈层。尤其在本朝昭武帝治下,首重实绩的国政风格,让更多的商人看到了社会阶层跃迁的机会。
毕竟,政绩、军功是实绩,金山银山也是实绩。
还有一种,则是因为家乡的生活过于贫苦,放弃了务农,尝试着来梅兰镇讨生活的贩夫走卒。他们引车卖浆,起早摸黑,迎来送往,只为能挣口温饱。
他们当中的多数人,并没有多少志向与奢求,只想着靠着自己的勤劳与精明在这里博得一点立锥之地。
油饼摊的张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他出生于岚州南部福元郡的农村,家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岚州多山,老张家的田地不多,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他还没出生就注定了将来家里的田、屋继承都与自己无关。
无田无房,也就断了娶妻生子的可能性。
相比在哥哥家做一辈子佃农孤独终老,张三选择了去外面闯荡。
于是,十六岁那年,张三怀揣着母亲积攒一辈子留给他的二两碎银子,踏上了闯江湖的道路。
辗转十几年,摸爬滚打,已到而立之年的张三,终于也是有了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每个月卖油饼挣的钱,除去交给官府的摊位费,还能剩下近百文的毛利。这在他的福元郡老家,可是不敢想的大数目。
不过,自从去年来了梅兰镇,张三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隔壁摊也卖油饼的李麻子。
李麻子今年六十,一家人从他爷爷那辈开始就在梅兰镇卖油饼了,到他这,也算个祖传手艺,百年老字号了。
正因如此,虽然张三的油饼比李麻子烤的更香更脆,但李麻子手里那些老主顾们还是只认他,从不光顾张三的摊子。
同行是冤家,张三常常想,如果没了李麻子该多好,自己得多挣多少钱。
所幸老天有眼,李麻子上个月生了场大病,最近已经连续十天都不来出摊了。前几天张三抽空去瞧了一眼,说是病入膏肓,家里人都准备后事了。
这可把张三给乐坏了,这些天来,张三的生意越来越好,眼看就要垄断这整条街的油饼生意了。
照这个趋势下去,张三只要三年,不,兴许两年,就能攒够银钱去城郊买间瓦房。
说到买房子,则事关张三的另一个小心思。
对面摊卖豆腐的秦寡妇。
秦寡妇二十五六的年纪,略有一点姿色,可惜是个苦命人。年纪轻轻便死了丈夫不说,还独自抚养一个八岁的儿子。
本以为再熬些年,能指望儿子当家,苦尽甘来。可谁曾想,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秦寡妇儿子两年前因为发高烧抓不起药,把眼睛给烧坏了,如今算个半盲,从今往后都得靠人照顾,成了一个典型的拖油瓶。
本来按秦寡妇的姿色,想改嫁,绝对不愁找不到好人家。可就因为这个瞎眼的儿子,很多说媒的试也没试就摇头走了。而这秦寡妇偏又是个执拗的主,放出话去,若是容不得她这个儿子,她宁愿一辈子守寡。
不过这对张三来说,却是个绝好的消息。
原本以秦寡妇的条件,定然是看不上张三的,如今有这个瞎眼儿子拉低了秦寡妇的标准,张三自然也就有了机会。
来梅兰镇一年,张三时不时就去秦寡妇家帮衬点,动的就是这心思。
每每看着秦寡妇那丰润的腰臀,张三都觉得,日后生养肯定是没问题了。先娶回家,再给自己生个大胖儿子,还管他什么瞎眼不瞎眼的便宜儿子,不亏!
等将来有钱了,指不定还能去青楼里尝尝那些娇柔小娘子的滋味。甚至学那些富商老爷,娶个二房小妾也不是不可能啊!
想着想着,张三心里美滋滋的,打心眼里觉得真是老天有眼,他的日子越过越顺了。
而且,这些心思,在张三看来,都堂堂正正的很。毕竟对他们这种人而言,能活下去,把日子过好,就是天经地义,就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什么“君子五德”,还是留给山顶上那些不愁吃穿的老爷、公子们去念叨吧。
一边想着,张三一边勤快地铺开场面,架起炊具,准备迎接今天的第一波客人了。
然而客人没看见,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熟悉的面孔。
“李麻子!?”
张三看见神采奕奕、步履矫健的李麻子,挑着担子,满面红光地朝自己走来,哪还有什么药石无医、日薄西山的病态。
“嘿!张三,早上好啊!”
李麻子健步走来,一边卸着自己的家伙事,一边开心地跟张三打招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