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反,当今日姜星火说出“血酬是对暴力的报酬,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争目标的价值”这些令他感觉振聋发聩的话语时,对于朱棣这个大军头才觉得听得非常舒适。
朱棣内心想道:“仅仅用了几句话,就道破了这里面的东西,不论是兵是匪,任何一个暴力组织的暴力争夺,报酬都可以用‘血酬’来概括,这个词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姜星火,不愧是姜星火.说出来的话语,真是直指人心、洞彻本质,朕打了这么多年仗,带领天下最强的暴力组织,却也说不出这般精髓的话语。”
且不说朱棣这边内心如何感慨,姜星火却是继续说道。
“血酬定律有三个特征:
第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第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争夺发生。
第三,暴力争夺不创造财富。”
“那么你们觉得,符合血酬定律的管理组织类型,都有哪些?”
——————
密室内,朱高炽却始终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种不对劲,就跟他二弟朱高煦刚刚所说的那样。
以前姜先生,是不会这么讲课的,或者说,不会用这么偏激的观点。
国家,固然是因为暴力组织对田地、人口等等资源的争夺而产生的,但朱高煦认为,国家建立和维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供养官军这个暴力组织,给官军支付血酬。
否则,也就太过于狭隘了。
毕竟如此庞大的国家,不仅是军事驱动的相反,在和平年代,官军和军事贵族们对于国家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减的,只有乱世才会用武夫。
而在和平年代,以文官为主导的国家,更注重在庙堂、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树。
因此,如果单纯地用支付官军的血酬来解释国家管理,朱高炽认为是比较片面的。
但朱高炽想来,姜星火应该还是有其深意的。
因此,朱高炽对夏原吉和道衍两人张口欲言,最后却又咽了回去。
现在质疑地莽撞了,待会儿被打脸,面子上可有些不太过得去。
再怎么说,经过这么久的听课,朱高炽也晓得不能轻易质疑姜先生的道理,毕竟姜先生如果排除无法验证的事情,几乎是从未出过错的。
此时的道衍,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不过,道衍的心思,却不完全地停留在这节课《国家管理学》和“血酬定律”的上面。
对于姜星火的观点忽然变得有些偏激起来,道衍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以姜圣的智慧,此时或许猜到了朱高煦或是郑和或是其他人的身份,甚至朱棣的身份,也有可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姜圣才会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给朱棣这个大军头灌输一下他最爱听的,以军事组织观点出发的治国策略。
道衍认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道衍更加关注地,其实是另外几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
那便是姜星火出狱后,自己该如何与其表明心迹?或者说现在自己已经能确定姜圣的志向,可究竟要怎么做,做到哪一步,道衍还不能完全摸透姜星火的心思,而这一点无疑是很重要的。
其次,则是朱棣心意已决,打算把争储争得脑浆子都打出来的两个皇子分开。然后设定一个年限,让他们以发展治理地方的能力,作为争储的考核标准,中间会有一个加权系数作平衡,这个加权系数,夏原吉已经算的差不多了。
第219章鸭城风云:黄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
!】
事实上,道衍已经从朱棣那里得到了风声,朱棣打算并设南北直隶,也就是现在的直隶改为南直隶,而“靖难老区”,即包括北平府、永平府(蓟州到山海关一带)、保定府,以及后来控制的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设置为北直隶,也就是姜星火前世的京津冀区域。
两个皇子,一个留在南直隶,一个去条件比较艰苦的北直隶“靖难老区”。
而姜星火何去何从,也是道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甚至可说,是放在第一位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无论是推广新思维还是点化新的制造力,都需要有一块试验田,而南直隶和北直隶,不管哪一块作为试验田,都是各有优劣的,没有哪个地方,就半点好处都无.相反,在道衍看来甚至南北直隶的优势和劣势是均等的。
在南直隶,优势便是南直隶商业发达,物质地基好,便如南宋一般,很容易通过下西洋带来的海上贸易催生出大规模的、用于对外出口的产业的手工工场(非工厂),譬如丝绸、陶瓷、茶砖等等。
劣势则是南直隶同样也是江南士绅阶层的基本盘,这些以田地作为“耕读传家”的本钱的读书人,不说非常厌恶商业贸易吧,也可以说是对任何破坏传统秩序的更化深恶痛绝。
而且士绅阶层在舆论话语权、基层控制权等方面,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要从南直隶开始更化,面对的方方面面的阻力,会非常非常的大。
在北直隶,劣势便是北方本就人口稀少,如今饱经战乱,更是人少地多经济基本接近崩溃,很难轻易发展出新的制造力萌芽毕竟连农业制造力都没饱和,何谈进入下一个阶段?
优势则是都是“靖难老区”,经过了四年的靖难战争洗礼,从官府组织到民间村落,已经完成了彻底的军事化转型,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资源,都是统一调度为战争服务的,这也意味着北直隶的组织度极高,面对的阻力极低。
如今战争刚刚结束,还没有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如果想要更化,只需要命令一下,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从上到下的阻力都很少。
当然,前提是如果能排除来自燕军内部文官体系,也就是北方文官体系的阻碍的话。
这里便是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
作为大皇子朱高炽最有分量的支持者,北平布政使郭资。
如果说道衍是朱棣的“张良”,随军参谋金忠是朱棣的“陈平”,那么协助朱高炽,在事实上负责燕军行政的北平布政使,如今的北京行部尚书(行部尚书,永乐时代特殊官名,品秩同六部尚书,职掌则同于北平布政使)郭资,就是朱棣的“萧何”了。
燕军转战四年,全赖郭资主管军饷,未曾有断顿饥馑之虞,将郭资... -->>
相反,当今日姜星火说出“血酬是对暴力的报酬,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争目标的价值”这些令他感觉振聋发聩的话语时,对于朱棣这个大军头才觉得听得非常舒适。
朱棣内心想道:“仅仅用了几句话,就道破了这里面的东西,不论是兵是匪,任何一个暴力组织的暴力争夺,报酬都可以用‘血酬’来概括,这个词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姜星火,不愧是姜星火.说出来的话语,真是直指人心、洞彻本质,朕打了这么多年仗,带领天下最强的暴力组织,却也说不出这般精髓的话语。”
且不说朱棣这边内心如何感慨,姜星火却是继续说道。
“血酬定律有三个特征:
第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第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争夺发生。
第三,暴力争夺不创造财富。”
“那么你们觉得,符合血酬定律的管理组织类型,都有哪些?”
——————
密室内,朱高炽却始终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种不对劲,就跟他二弟朱高煦刚刚所说的那样。
以前姜先生,是不会这么讲课的,或者说,不会用这么偏激的观点。
国家,固然是因为暴力组织对田地、人口等等资源的争夺而产生的,但朱高煦认为,国家建立和维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供养官军这个暴力组织,给官军支付血酬。
否则,也就太过于狭隘了。
毕竟如此庞大的国家,不仅是军事驱动的相反,在和平年代,官军和军事贵族们对于国家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减的,只有乱世才会用武夫。
而在和平年代,以文官为主导的国家,更注重在庙堂、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树。
因此,如果单纯地用支付官军的血酬来解释国家管理,朱高炽认为是比较片面的。
但朱高炽想来,姜星火应该还是有其深意的。
因此,朱高炽对夏原吉和道衍两人张口欲言,最后却又咽了回去。
现在质疑地莽撞了,待会儿被打脸,面子上可有些不太过得去。
再怎么说,经过这么久的听课,朱高炽也晓得不能轻易质疑姜先生的道理,毕竟姜先生如果排除无法验证的事情,几乎是从未出过错的。
此时的道衍,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不过,道衍的心思,却不完全地停留在这节课《国家管理学》和“血酬定律”的上面。
对于姜星火的观点忽然变得有些偏激起来,道衍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以姜圣的智慧,此时或许猜到了朱高煦或是郑和或是其他人的身份,甚至朱棣的身份,也有可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姜圣才会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给朱棣这个大军头灌输一下他最爱听的,以军事组织观点出发的治国策略。
道衍认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道衍更加关注地,其实是另外几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
那便是姜星火出狱后,自己该如何与其表明心迹?或者说现在自己已经能确定姜圣的志向,可究竟要怎么做,做到哪一步,道衍还不能完全摸透姜星火的心思,而这一点无疑是很重要的。
其次,则是朱棣心意已决,打算把争储争得脑浆子都打出来的两个皇子分开。然后设定一个年限,让他们以发展治理地方的能力,作为争储的考核标准,中间会有一个加权系数作平衡,这个加权系数,夏原吉已经算的差不多了。
第219章鸭城风云:黄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
!】
事实上,道衍已经从朱棣那里得到了风声,朱棣打算并设南北直隶,也就是现在的直隶改为南直隶,而“靖难老区”,即包括北平府、永平府(蓟州到山海关一带)、保定府,以及后来控制的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设置为北直隶,也就是姜星火前世的京津冀区域。
两个皇子,一个留在南直隶,一个去条件比较艰苦的北直隶“靖难老区”。
而姜星火何去何从,也是道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甚至可说,是放在第一位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无论是推广新思维还是点化新的制造力,都需要有一块试验田,而南直隶和北直隶,不管哪一块作为试验田,都是各有优劣的,没有哪个地方,就半点好处都无.相反,在道衍看来甚至南北直隶的优势和劣势是均等的。
在南直隶,优势便是南直隶商业发达,物质地基好,便如南宋一般,很容易通过下西洋带来的海上贸易催生出大规模的、用于对外出口的产业的手工工场(非工厂),譬如丝绸、陶瓷、茶砖等等。
劣势则是南直隶同样也是江南士绅阶层的基本盘,这些以田地作为“耕读传家”的本钱的读书人,不说非常厌恶商业贸易吧,也可以说是对任何破坏传统秩序的更化深恶痛绝。
而且士绅阶层在舆论话语权、基层控制权等方面,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要从南直隶开始更化,面对的方方面面的阻力,会非常非常的大。
在北直隶,劣势便是北方本就人口稀少,如今饱经战乱,更是人少地多经济基本接近崩溃,很难轻易发展出新的制造力萌芽毕竟连农业制造力都没饱和,何谈进入下一个阶段?
优势则是都是“靖难老区”,经过了四年的靖难战争洗礼,从官府组织到民间村落,已经完成了彻底的军事化转型,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资源,都是统一调度为战争服务的,这也意味着北直隶的组织度极高,面对的阻力极低。
如今战争刚刚结束,还没有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如果想要更化,只需要命令一下,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从上到下的阻力都很少。
当然,前提是如果能排除来自燕军内部文官体系,也就是北方文官体系的阻碍的话。
这里便是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
作为大皇子朱高炽最有分量的支持者,北平布政使郭资。
如果说道衍是朱棣的“张良”,随军参谋金忠是朱棣的“陈平”,那么协助朱高炽,在事实上负责燕军行政的北平布政使,如今的北京行部尚书(行部尚书,永乐时代特殊官名,品秩同六部尚书,职掌则同于北平布政使)郭资,就是朱棣的“萧何”了。
燕军转战四年,全赖郭资主管军饷,未曾有断顿饥馑之虞,将郭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