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祐元年七月已亥(20)。
病重的司马光,在这一天借着给太皇太后坤成节上表称贺的机会。
终于抓住时机,上了一封可能是他最后的政治发声的表章。
当被誊抄好的副本,送到赵煦手里。
赵煦拿到手里一看内容,就已经知道了。
这就是他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司马光的‘十科取士法’。
也是其退居洛阳十五年来,对王安石以新学为官学取士的反击。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马光。
所以,整个元祐时代,十科取士法,成为了大宋科举的风口。
然而,司马光避居洛阳写书整整十五年。
早已经脱离了大宋社会的实际。
他的这个十科取士法,纯粹是空中阁楼。
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新党对这个十科取士法的评价,非常简单,一句话:光得誉流俗,及为相,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独请十科取士法,终为空文,无应选者,人始笑之!
那么,面对新党如此肆无忌惮的犀利点评。
旧党的士大夫们做何回应?
答案是没有回应!
只是默默的将实录和国史中新党大臣们对司马光的这个评价删掉。
而删掉的原因,在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曾经透露过。
李焘是这么说的:司马光‘得誉流俗……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此言不可传于后世,自‘光’至‘笑之’并删去。
所以啊……
不过呢!
赵煦攥着手中誊抄的副本,问着殿上的郭忠孝:“郭卿,太母、母后对此可有指挥?”
郭忠孝低头:“奏知陛下,太皇太后下诏嘉勉,皇太后命有司赐金带以酬。”
赵煦点点头,对两宫的意思懂了——写的很好,但下次别写了。
而且,看这個样子,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没有仔细看过司马光上的这个表章,就直接丢到一边了。
只能说……女人呐!真的不能随便得罪!
赵煦却是抿起嘴唇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提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
批示之后,便将这誊抄的副本,交到郭忠孝手里叮嘱道:“命有司送司马相公府邸吧。”
“诺!”郭忠孝恭恭敬敬的再拜,正要拜辞。
赵煦却叫住了他:“郭卿,听说卿父入京了?”
郭忠孝当即顿首:“蒙陛下鸿恩,臣父昨日回朝,臣亲迎之,臣父言:老臣蒙陛下爱幸,不以老臣昏聩,特旨推恩,感激涕零,唯百死以报!”
赵煦笑起来:“老太尉言重了!”
“替朕转告老太尉——这些年委屈老太尉了!”
郭忠孝听着,顿时鼻子一酸,恭恭敬敬的再拜谢恩,不知道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恩了:“臣……臣……”
“起来吧!”
“往后,朕需要用到卿的地方还多着呢!”
郭忠孝之父郭逵,当年因为没有请示,就自作主张和交趾达成和议撤兵。
此举虽然挽救了数万士兵的生命,却也将他的前途彻底葬送!
不止从此被削去兵权,还被勒令闭门思过。
这位治平时代,就已经是正任武臣,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就这样离开了政坛。
不客气的说,郭逵当年的行为,其实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
当年南征,虽然将帅失和,彼此扯皮。
但在用兵和作战上没有问题。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也没有问题。
责任不在他身上,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
而且,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
其实,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
不信的话,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降为直龙图阁,知桂州),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
只是,从此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会而已。
而郭逵处分的这么严重和他是武臣离不开干系——赵官家们对文臣、武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臣可以和皇帝顶牛,甚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违背皇帝的意思,自行其是,只要事后证明他做的是对的就可以了。
了不起,皇帝当时骂几句,心里面不痛快几个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处出现的时候,就会露出嘴脸来抢功了,顺便将这个大臣提拔起来。
但武臣却必须绝对听指挥!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听指挥。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微操再怎么离谱,武臣都必须服从。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
也是种鄂一辈子都不能升正任的原因。
特别是种鄂——太犟了!
老喜欢和皇帝争对错,还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要不是他太能打了。
要不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
种鄂早就被踢到不知道什么地方,投置闲散养了起来。
而此番南征大胜,大宋疆域推进到富良江。
赵煦便趁机给郭逵平反了。
先是宋交和议之后,以‘郭逵老臣,先朝名将,有功社稷’的名目,将其从闲散的‘左卫将军’拔擢为右武卫大将军,并加检校太尉,封为武功县男。
这就是明显的平反信号了。
旨意到了洛阳,郭逵谢恩后,新的旨意拍马赶到。
还没捂热的右武卫大将军又没了。
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太尉、武功县男郭逵起复,落右武卫大将军,拜为建武军节度使。
这是一个早就该给他的荣誉。
一个迟到了十年的荣誉。
郭逵老泪纵横,旋即上表请求致仕。
赵煦挽留三次,终于同意。
这次,待遇、荣誉直接拉满。
建武军节度使郭逵,以开府仪同三司、建武军节度使、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邕州诸军事、上柱国致仕。
并将其爵位从武功县男,拉到了桂林郡开国侯的高度,并给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这就是标准的正任武臣,而是战功赫赫、简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程序了。
最重要的是,赵煦旨意里的安排。
建武军,本就是广西的建制。
换而言之,拜郭逵建武军节度,就是认可了他当年在广西的处置没有问题。
致仕后加的那些头衔与爵位,就更是一种隐晦的承认与认可。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安排这些头衔、爵位。
对郭逵来说,什么是天恩?
这就是了!
在年老之际,能够得到朝廷认可、恢复名誉、待遇。
这简直是奇迹——赵官家们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情?>
元祐元年七月已亥(20)。
病重的司马光,在这一天借着给太皇太后坤成节上表称贺的机会。
终于抓住时机,上了一封可能是他最后的政治发声的表章。
当被誊抄好的副本,送到赵煦手里。
赵煦拿到手里一看内容,就已经知道了。
这就是他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司马光的‘十科取士法’。
也是其退居洛阳十五年来,对王安石以新学为官学取士的反击。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马光。
所以,整个元祐时代,十科取士法,成为了大宋科举的风口。
然而,司马光避居洛阳写书整整十五年。
早已经脱离了大宋社会的实际。
他的这个十科取士法,纯粹是空中阁楼。
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新党对这个十科取士法的评价,非常简单,一句话:光得誉流俗,及为相,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独请十科取士法,终为空文,无应选者,人始笑之!
那么,面对新党如此肆无忌惮的犀利点评。
旧党的士大夫们做何回应?
答案是没有回应!
只是默默的将实录和国史中新党大臣们对司马光的这个评价删掉。
而删掉的原因,在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曾经透露过。
李焘是这么说的:司马光‘得誉流俗……废法报怨,一无所施设……’此言不可传于后世,自‘光’至‘笑之’并删去。
所以啊……
不过呢!
赵煦攥着手中誊抄的副本,问着殿上的郭忠孝:“郭卿,太母、母后对此可有指挥?”
郭忠孝低头:“奏知陛下,太皇太后下诏嘉勉,皇太后命有司赐金带以酬。”
赵煦点点头,对两宫的意思懂了——写的很好,但下次别写了。
而且,看这個样子,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没有仔细看过司马光上的这个表章,就直接丢到一边了。
只能说……女人呐!真的不能随便得罪!
赵煦却是抿起嘴唇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提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
批示之后,便将这誊抄的副本,交到郭忠孝手里叮嘱道:“命有司送司马相公府邸吧。”
“诺!”郭忠孝恭恭敬敬的再拜,正要拜辞。
赵煦却叫住了他:“郭卿,听说卿父入京了?”
郭忠孝当即顿首:“蒙陛下鸿恩,臣父昨日回朝,臣亲迎之,臣父言:老臣蒙陛下爱幸,不以老臣昏聩,特旨推恩,感激涕零,唯百死以报!”
赵煦笑起来:“老太尉言重了!”
“替朕转告老太尉——这些年委屈老太尉了!”
郭忠孝听着,顿时鼻子一酸,恭恭敬敬的再拜谢恩,不知道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恩了:“臣……臣……”
“起来吧!”
“往后,朕需要用到卿的地方还多着呢!”
郭忠孝之父郭逵,当年因为没有请示,就自作主张和交趾达成和议撤兵。
此举虽然挽救了数万士兵的生命,却也将他的前途彻底葬送!
不止从此被削去兵权,还被勒令闭门思过。
这位治平时代,就已经是正任武臣,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就这样离开了政坛。
不客气的说,郭逵当年的行为,其实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
当年南征,虽然将帅失和,彼此扯皮。
但在用兵和作战上没有问题。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也没有问题。
责任不在他身上,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
而且,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
其实,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
不信的话,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降为直龙图阁,知桂州),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
只是,从此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会而已。
而郭逵处分的这么严重和他是武臣离不开干系——赵官家们对文臣、武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臣可以和皇帝顶牛,甚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违背皇帝的意思,自行其是,只要事后证明他做的是对的就可以了。
了不起,皇帝当时骂几句,心里面不痛快几个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处出现的时候,就会露出嘴脸来抢功了,顺便将这个大臣提拔起来。
但武臣却必须绝对听指挥!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听指挥。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微操再怎么离谱,武臣都必须服从。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
也是种鄂一辈子都不能升正任的原因。
特别是种鄂——太犟了!
老喜欢和皇帝争对错,还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要不是他太能打了。
要不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
种鄂早就被踢到不知道什么地方,投置闲散养了起来。
而此番南征大胜,大宋疆域推进到富良江。
赵煦便趁机给郭逵平反了。
先是宋交和议之后,以‘郭逵老臣,先朝名将,有功社稷’的名目,将其从闲散的‘左卫将军’拔擢为右武卫大将军,并加检校太尉,封为武功县男。
这就是明显的平反信号了。
旨意到了洛阳,郭逵谢恩后,新的旨意拍马赶到。
还没捂热的右武卫大将军又没了。
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太尉、武功县男郭逵起复,落右武卫大将军,拜为建武军节度使。
这是一个早就该给他的荣誉。
一个迟到了十年的荣誉。
郭逵老泪纵横,旋即上表请求致仕。
赵煦挽留三次,终于同意。
这次,待遇、荣誉直接拉满。
建武军节度使郭逵,以开府仪同三司、建武军节度使、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邕州诸军事、上柱国致仕。
并将其爵位从武功县男,拉到了桂林郡开国侯的高度,并给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这就是标准的正任武臣,而是战功赫赫、简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程序了。
最重要的是,赵煦旨意里的安排。
建武军,本就是广西的建制。
换而言之,拜郭逵建武军节度,就是认可了他当年在广西的处置没有问题。
致仕后加的那些头衔与爵位,就更是一种隐晦的承认与认可。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安排这些头衔、爵位。
对郭逵来说,什么是天恩?
这就是了!
在年老之际,能够得到朝廷认可、恢复名誉、待遇。
这简直是奇迹——赵官家们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