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黎瞧着三十余岁的模样,实际上却比林如海年长六岁,祖上亦是书香仕宦之家,两家同居姑苏城中,自然与林家颇有交情,上辈子在京城别过后,直到苏黎去世,林如海都没有再见过他,平时虽通书信,却也不多。
苏家传到苏黎业经五代,然亦子嗣不旺,比之林家,连堂族都无,两房仅苏黎一子,如今两房长辈皆已仙逝,便只剩苏黎一人与其妻苗氏逍遥自在,亡于四十余岁,膝下虽无子嗣,但他生性豁达风流,倒不甚在意。不过林如海记得苏黎上辈子却有一女,而后下落如何,他便不知了,但是他却曾经在荣国府大观园内的栊翠庵中见过苏家的东西。
就是那个法名妙玉的女尼,所用器具林如海皆在苏家见过,亦曾把玩,故林如海猜测妙玉许是苏黎之女,只是他乃一缕幽魂,连女儿尚且照顾不到,何况妙玉哉。
林如海毕竟是男人,秉性君子,除了徘徊于潇湘馆中外,便只随着女儿,他处从来不去,以免撞到女眷,亦不窥探其内室,但是终究还是见到过不少事情,黛玉又并非常常留在潇湘馆中,反而常与姐妹们同顽,因此见到妙玉的次数不少。
大观园未曾出阁的诸钗中妙玉年纪最长,年岁暗和林如海所知,且模样儿生得极好,林如海虽未见过苏夫人,但与苏黎朝相夕处,在她身上能看到苏黎昔日的高傲冷峭之态。
妙玉的最终结局,瓜州渡口为枯骨所掳,林如海只是听说,暗叹自己家与苏家百年世家,竟都落得一个后继无人的下场。
因此乍然见到苏黎,林如海难免有些同病相怜之感。
甄应嘉听了,笑道:“原来却有这样的渊源,如此倒是更好了,相处也更和睦。”
苏黎清高远胜林如海,亦不及林如海圆滑世故,况素来不大瞧得起甄应嘉,虽在甄应嘉麾下为官,却深恨甄家等一手遮天,得罪了不少人,故只是一笑,道:“掌管应天府之事,卑职本就觉得力不从心,如今得如海相助,自是如虎添翼,求之不得。”
林如海因明白苏黎本性,略一思忖便知宣康帝所谓有人告苏黎贪污受贿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定然是有人不满他为应天府知府,或许是他得罪了人,大约还有人妒忌苏家的百年基业,苏家五代,至苏黎仅他一人,所有财物尽数归他,不知上辈子苏黎死于壮年是否与此有关,只剩下一女遁入空门。按苏黎之性,怕是即便躲过此次劫难,也躲不过将来别人的算计。
念及于此,林如海笑道:“我可不敢当此赞誉,竟还是你做主,我辅助要紧,我不过是你麾下同知,但是同知便有二三人,非我一人,哪能越俎代庖?”
苏黎摇头道:“我难道还不知道你?”
他虽然性子高傲,目无下尘,但是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并非一无所知,前来查探消息的官员早已到了金陵,暗中窥探,又走动各处,只是自己家财悉数登记在册,并未无端多出一笔所谓贪污受贿的银子来,他们眼下并无证据,方未回京罢了。
林如海听了,亦是一笑。
当下见过甄应嘉这里的各个官员,甄应嘉在金陵何等地位,他既念着与贾家的交情,自然会助他一臂之力,不必他交代什么,只需亲自给林如海引见金陵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便知道其中的意思了,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必然都不敢为难林如海。所谓人脉便是如此,即便林如海有心依靠自己的本事,但却也不会对此拒之门外,毕竟他为官多年,最知道其中的门道,往往有一些官员外放后,因当地没有丝毫人脉,屡次为人所难,不好大展身手。
较之京城,金陵鱼龙混杂,常常罔顾国法,几乎都是以甄家马首是瞻,林如海若想好好做官,为百姓谋福祉,必须如此,清高、不屈的性子在这里完全无用,若真是一意孤行的话,不止害了自己,而且不能一展抱负,谈什么辅国治民。
盐课御史是天下第一等肥缺,与铁政一样,一直都是一年一任,便是太祖知晓自己下江南导致甄家任上的亏空,为了让甄家还上这笔银子,额外照顾甄家最多也只让其任了三年而已,如今甄家已不在盐政上了,林如海当年能连任多年盐课御史,未尝不是因为他能屈能伸,而且识趣,懂得官场上的门道,最终就是死,也是死在任上。
从甄应嘉处出来,两人都未坐轿,索性步行回衙门,林如海向苏黎笑道:“明日我便与人交接去了,待交接好了,咱们再一处吃酒,好叙叙往事,你看可好?”
苏黎摇头道:“你有大好的前程,何必受我拖累?你今日难道没有看出来,鲜少有人与我亲近么?京城已派人来查,且正在核查应天府账务,若是挑出不是来,我的仕途便到了尽头,你此时与我亲近,岂不是落了到那时新来知府的颜面?”
林如海莞尔一笑,道:“你说这话,将我们的交情置于何地?我和你结交,为的只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人品本事,又不是你的品级家世,难道你有了难,或是即将有难,我竟要袖手旁观不成?若真是如此,我也当不起你看重我了。你如今还是应天府的知府,新来的知府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你怎么就知道自己的仕途一定到了尽头?”
他当然不会告诉苏黎宣康帝对自己的许诺,若是应天府的知府当真贪污受贿,他坦然取而代之,心中并无丝毫愧疚,他太明白苏黎的性子,知他不屑于此,虽不能十分确定他是否贪污,但是仍然相信苏黎,眼下只盼着京城来使早日查探明白。
苏黎眼波一动,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既是欣然,又是感激,道:“到了这时候,你居然还愿意相信我,且不为时事所困,有你一友,当不负平生。”
林如海正色道:“话虽如此,但我与你好,也要丑话在前,你若无辜,我自然为你欢喜,你若是当真做了什么不法之事,别怪我翻脸无情,大义灭亲。我辈读书人,求的是为国为民,可不是自己贪图享乐,置百姓于不顾。你我二人之家彼此知根知底,既不曾缺衣,亦不曾少食,所谓金银珠宝,不过都是黄白之物,富贵了不过多几分精致,终究没什么意思。”
苏黎哈哈一笑,笑毕,脸色十分严肃,道:“这才是你林如海,不负当初先生赐你表字为如海,盖学海如林也,你若一心信我,而置其他于不顾,我却也看轻你了。”
说到这里,他亦道:“你放心,就凭着咱们两家的家业,已经是锦衣玉食,万人所不及,纵然再多几两银子,也不会有比如今更好的东西,我何必为了这些葬送自己的前程?你上任之后,势必触及应天府公务,若是京城来使询问,你不必在意我,只管实话实说,我问心无愧,实不怕他人诬告,但是只怕小人作祟,构陷于我不说,拿出一些不存在的证据。”
苏黎的脸色十分难看,相比于林家,苏家行事难免高傲了些,亲友又少,得罪了不少人,不似林家虽然子嗣不旺,却联姻于荣国府。荣国府行事虽过于张扬,但是与四王八公并甄家都是世交老亲,无论何时都对林如海有所照应。即便林家与他们没什么来往,但不看僧面看佛面,到底因着贾家的缘故,对林如海额外照应些。
金陵因是旧都城,各家在此盘根错节,都有老宅族人,乃是最不容易为官之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如今的职位虎视眈眈。
林如海如何不知苏黎所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安慰道:“圣人虽仁厚慈和,但是英明神武,许多官员的人品都记在心里,派来的官员我亦认得,且知道他们最是刚直不阿,只要你无辜,定然会还你一个公道。”
苏黎叹道:“唯盼如此了。”
说着,忽然笑道:“此时担忧无济于事,唯看天命罢了,你也别替我担忧,倒是我年初得了一位千金,你若去我们家,可别忘了备礼。”
林如海听了忙道恭喜,笑曰:“放心,我给令千金备礼,明儿你见了我家的哥儿,少不得也得破费一二,我定然是不肯吃亏的。我如今只此一子,名唤林睿,已经两岁半了,再过一年,我便要给他启蒙了。”
关于妙玉的身世只是他揣测而已,也不知道苏黎之女是不是她。
苏黎一听,笑道:“更该恭喜你,有了这个哥儿,便是后继有人了。不过我对此不甚在意,我家玉儿生得格外伶俐,你见了必定喜欢,臭小子有什么好?还是女儿贴心些。”
林如海一怔,道:“令千金也叫玉儿?”
苏黎笑道:“正是,小名青玉,她生于柳色吐青之时,玉是无暇之宝,兼之贱内娘家姓柳,我便与她取了这个小名儿。怎么?难道你家也有人叫玉儿不成?真真是不得了了,你也玉,我也玉,这个玉字,竟俗了。”
林如海笑道:“殊不知大俗即大雅,生僻的字儿倒更显诡谲,反不如这些俗名来得更雅致。倒是也巧了,我如今虽无女儿,却已经给女儿拟定了名字,名叫黛玉。”
苏黎念了两遍,不禁拍案叫绝,道:“亏得是你,果然比我女儿的名字更显得雅致些。”
林如海得意一笑,他的女儿自是值得世间最好的一切。
苏黎性子上来,忽道:“不行,我女儿的名字岂能逊色于令千金?我回去定然要好好翻翻书,给她取个出色的学名才是。”
林如海暗笑,难道他不知道黛玉也是乳名?既好好生抚养黛玉,自然也会给她取一大名,和兄弟一般,不分彼此。上辈子他虽将黛玉当作男儿教养,也令其读书识字,但终究不够豁达,竟未给她取一大名,至于幼子,因恐养不活,一直未取大名。
苏黎忽然抚掌笑道:“有了,就叫妙儿,你看如何?”
林如海一听,顿时怔住了,难道苏黎之女苏青玉果然便是上辈子所见的女尼妙玉?妙玉似僧非僧,似俗非俗,说是女尼,却是带发修行,又有丫鬟婆子服侍,处处都是大家小姐的气派,若是她话,倒有几分可能以俗家名字作为法名。
苏黎大笑道:“就叫妙儿,苏妙,将来你若不给令千金取个大名儿,我非笑话你不可。”
一句话说得林如海也笑了,道:“你却是看不到我的笑话,我早已给我女儿取好了大名。”
苏黎忙问叫什么,非要比一比哪个名字更清雅,林如海却闭口不言,经不过他追问,半日方道:“等到那日,你自然知晓,何必急于一时?”
苏黎听了,不禁有些悻悻然。
苏黎家住应天府,林如海亦住于此,两人同回衙门,因知新官上任,原先的同知早已将家眷送走,空出了宅子,好与林如海夫妇居住。
林如海抵达金陵之后,也是收拾了一番,方去拜见甄应嘉。
两人到了方分手,各自归家,不料林如海回到家中却得知贾敏带林睿去苏黎家拜见了。
两家世交,苏黎与林如海本是一处读书,但在贾敏进门之前,苏黎因丧父回乡了,当年苏黎高中状元进翰林院之后,苏夫人方又随之进京,可巧贾敏随着林如海扶灵回乡了,竟致错过,不曾得见。苏夫人原是姑苏人氏,并非京城女子,如今贾敏与其虽未见过,却久闻其名,贾敏亦从林如海处得知应天府知府名唤苏黎,只不知道是否为自己的同窗好友,故她抵达应天府之时,便递了帖子,前去拜会,得知两家交情,竟留下了,晚间方回。
彼时林家上下皆已收拾妥当,夫妻相见,难免说起今日见闻。
贾敏先笑道:“今儿去了苏家,见到了苏家的小姐,才几个月大,竟雪团儿似的,齐整非常,就是弱了些,家里日日都有大夫守着。”
林睿坐在林如海怀里,仰脸道:“妹妹爱哭。”
林如海道:“睿儿日后要多照顾妹妹些,别让妹妹哭。”
林睿用力点头,大声应是,他也很喜欢苏伯母家的小妹妹,溶哥哥琏哥哥安姐姐有好吃的好顽的都给自己,他也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小妹妹。
想到这里,林睿挣扎着要下去,林如海不知他想做什么,忙放他到地上,便见他一溜烟似的跑向自己房里,林如海和贾敏见状,忙命奶娘和丫头好生看着。
待林睿走远了,贾敏方又道:“有个和尚要化青玉出家,青玉就是苏家的小姐,苏大人和苏夫人哪里舍得,竟是不肯,已买了好几个替身儿,只是都不中用,如今苏夫人也愁得很,问我有没有认识医术高明的大夫,好给青玉瞧瞧。”
林如海眼前一阵恍惚,似乎那妙玉便是自小多病,因买替身儿不中用,自己出了家方好些,身边也带着嬷嬷和丫头服侍着,难道妙玉果然便是今日的青玉?
他之所以记得妙玉,一是源自苏黎,二是妙玉身上隐约有些黛玉的影子。黛玉从小亦是多病,打从会吃饭便开始吃药,不知道灌了多少苦汁子,原有大夫说了她是天生不足,但非绝症,好生调理,也有痊愈之机,没料到三岁那年来了个癞头和尚,非要化她去出家,又说不能见外姓亲友,不能听见哭声,方可痊愈,偏生自己因舍不得女儿,素日又最厌恶这些和尚道士,自是不肯,也未从之,难道女儿的苦难都源自她见了外姓亲友,又经常悲泣?若是黛玉和妙玉一般出家,是不是说妙玉就是另一个黛玉?
苏家送妙玉出家,妙玉自此身体便好了,可是远离父母,独守青灯古佛,明明是千金小姐的做派,偏要守着清规戒律,又要熄了凡心,又何尝不是悲惨之极?
林如海上辈子不信和尚道士的话,哪怕转世重生,依然不信。
宝玉生来有玉,那玉来历有些奇异,和尚道士说金玉是良缘,薛家听从和尚的话打了金锁,鉴了和尚给的吉利话,和通灵宝玉是一对,薛姨妈与王夫人极力为金玉良缘奔波,最终二宝成亲,但宝玉抛妻弃婢,远走他乡做了和尚,这对金玉又何尝是良缘?
因此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尚道士的话压根信不得。
故林如海道:“且先打听着,若有好的,便举荐给苏家,咱们家的哥儿年纪也小,离京时病了一场,也得大夫常来诊脉。”
贾敏点了点头,只好如此了。
过了几日,林如海与上一任同知交接毕,便去上班了。他经甄应嘉引见众人,上下自然无人与他为难,上面的知府又是自己的好友苏黎,应天府的事务很快便上手了。
京城来使原与林如海极熟,也知道这位得了宣康帝的旨意方来此处为官,较之其他人只得吏部颁发的文书更为体面,如今他既做了官,深知苏黎平时行事,遂来询问,林如海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预期之中不偏不倚。
林如海笑道:“两位大人不妨打听打听苏家在姑苏的来历名声,他们家百万之富足矣,何必惦记着这所谓贪污的几万两银子?他们家便是几件古玩,也不止这个数目。”想了想,又道:“苏知府为人再没有比我更明白的了,似他这般清高,若说他得罪人容易,贪污却不会,两位最是精明果断,查访多时,难道还没有眉目?”
林如海虽然想更进一步,但是却不愿意为此附和他人对苏黎的诬告。
其实来人已对苏黎之事了解得七七八八了,他们来得十分突然,料想苏黎猝不及防之下没什么防备,账本虽有一些烂帐,却都是前任所留,非苏黎之过,至苏黎为官三年以来,已经填补了好些,填补亏空之时却未盘剥百姓,除了朝堂上所收之赋税外,未加一分一毫,并勒令麾下各处父母官都不得如此,每年巡查,一旦得知有官员如此,势必申斥一番,其考绩上也添一笔,想是为此得罪了人,反倒是应天府一地的百姓都说苏黎之恩,足见其为人如何,今日来问林如海,要他协助,不过是例行公务。
两人笑道:“虽有了眉目,底还不够周全,无法进京禀告圣人。”
林如海听他们语气对苏黎颇为尊重,便知他们已查得苏黎无辜,不然不会如此,心中登时一宽,笑道:“倒不如从告状之人查起,许是为了私怨也未可知,或者两位大人还能从中查出一些别的隐情来。”
那两人早有此心,闻言一笑,不必林如海提醒,便有打算从告状之人入手,半个月后,已查得十分明白,确系诬告,乃因苏黎行事过于高洁,使得他们无法从中牟利,暗恨苏黎挡了他们的财路,便起了心思,借助旧年雪灾的赈灾银子,告其中饱私囊。
消息呈于宣康帝跟前,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又恩赏苏黎一番,多有赞誉,对于林如海的品行却是愈发满意了几分。
此事完毕,已是来年了,林如海和贾敏来到金陵之后,鉴于薛家是荣国府的连襟,薛老爷并其夫人王氏亦曾登门拜见过,每逢三节两寿必备贺礼,听闻薛家今年添了一子,喜得薛王氏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立时昭告天下,贾敏知道后少不得打发人送了贺礼。
薛蟠已然出世,林如海屈指一算,按香菱之岁数,如今甄士隐之妻封氏夫人也应坐胎了,果然晚上从衙门回家后,才换了衣裳,便听贾敏笑道:“甄太太有喜了,算着甄先生明年添丁,果然是老天有眼,没有辜负他们这样的人家。”没人比贾敏更明白甄太太的苦楚,已经四十余岁了,仍无一儿半女,即便甄士隐十分豁达,她也总是自责不已。
因金陵离姑苏不远,贾敏几次往返,年初还特特带着林睿去了一趟,倒是林如海每日公务在身,并未回乡一回,他和甄士隐颇有交情,贾敏也和封氏并颜太太常有书信礼物来往。
至于汪祯李赫等人皆已任满,已不在姑苏就职了,连同家眷一同前往他处。林如海夫妇得他们照应多时,先前离别时已十分伤感,如今更是天各一方,越发觉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已是如此了,即便挂怀也无济于事。
林如海笑道:“既如此,待甄太太生子,咱们便打发人送礼过去。”
虽然林如海知道甄士隐必得一女,且此女有命无运,客死异乡,但是贾敏并不知道详情,似当下人所想,还是希望封氏生一子以承继香火为要。
贾敏点头道:“理当如此,我已预备了些吉祥如意的礼物,这就打发人带回去。”
一语未了,忽见林睿走来,手里攥着一个金镶珠宝的项圈儿,笑吟吟地道:“苏伯母送了睿儿一个白玉九连环,睿儿也要把大舅母给睿儿的项圈送给青玉妹妹。”
贾敏笑道:“睿儿真真大方,明儿带你去苏世伯家。”
林睿登时十分欢喜。
苏青玉已有一岁半了,生得聪明清秀,眉目间颇似苏黎,林如海亦曾见过,只是秉性柔弱,倒和黛玉幼时十分相似,林睿到这个岁数已经满地跑了,苏青玉如今尚不会走路,常卧于床上,愁得苏黎夫妇恨不得日夜相伴。
林如海爱屋及乌,替苏黎出了不少主意,因为他想到黛玉的身体不好,重生以后着重专精于此道,虽不及大夫,但是耗费心力,搜集了不少良方,又请了已经回乡的老太医看过后,方用到苏青玉身上,老太医得林如海许诺,可以将诸方抄录一份,故十分用心,特特住到苏家数月,尽心诊治,果然苏青玉竟有不少起色,因此两家越发亲厚了。
林家只有林睿一子,正是贪玩时候,虽有小幺儿相伴,但终究主仆有别,不觉十分寂寞,眼见苏青玉虽小,却十分乖巧,又得林如海教导要疼爱弟妹,不免常跟贾敏去苏家走动。
贾敏见状,顿时一笑,乃对林如海道:“前儿在苏家,见睿儿和青玉顽得好,我还笑说两家结成亲家倒好。咱们两家将来虽不知是否因为做官天各一方,然两家都是姑苏人,老爷和苏大人年老致仕之后,不喜住在京城,咱们便回姑苏,倒能相互照应些。”
林如海不禁莞尔,道:“那可不成,如今哪看得出品格来?总要等到年纪大些,性子都明白了方好。妻贤夫祸少,我有幸得你一妻,少了多少烦恼。”
贾敏听了,恰看到林睿满脸好奇地望过来,不免红了脸,嗔道:“在睿儿跟前说这些做什么?没的让人怪臊的。况且我虽有笑言几句,却被苏夫人婉拒了呢。苏夫人说睿儿聪明非凡,才三四岁便认得几千个字在腹内了,偏生青玉如今年幼多病,若不听那和尚的话,想是一辈子都不能好了,哪能连累咱们家。我听了这话,倒感叹了好一会子。”
林如海道:“苏夫人是明理之人,方有此语,我观此女亦是不凡,若能得以常伴父母身边,以其父母的本事,长成之后倒不失为一桩好亲。”
苏青玉体弱多病,林如海深知,但若好生调理,未尝不能好个八、九分,只是世人偏信和尚道士的话,总觉得即使有所起色,但康健不若常人,便是不好,反而说重了苏青玉的情况。若是别人许是就嫌弃苏青玉身体不好,不愿意娶其为媳了,担心不好生养,但是林如海何等人物?自己这一世本就是额外得来的,儿子亦是如此,有子烧香已是幸甚,哪管子孙后代千百辈?何况苏青玉和黛玉病情极为相似,林如海盼着黛玉如期而至,盼着她平安长大,盼着她得一良人,不必像上辈子哪样郁郁而终,既然如此,便不该嫌弃苏青玉丝毫。
贾敏不知林如海心中藏着如此大的秘密,她只觉得自己的丈夫自从婆婆去世后言语行止愈发豁达了,闻言笑道:“苏夫人若是知晓老爷这番话,心里不知道如何感激呢!老爷也知道,苏家只苏大人一支子嗣,且承继两房宗祧,不知道百多年前哪一支和他们... -->>
苏黎瞧着三十余岁的模样,实际上却比林如海年长六岁,祖上亦是书香仕宦之家,两家同居姑苏城中,自然与林家颇有交情,上辈子在京城别过后,直到苏黎去世,林如海都没有再见过他,平时虽通书信,却也不多。
苏家传到苏黎业经五代,然亦子嗣不旺,比之林家,连堂族都无,两房仅苏黎一子,如今两房长辈皆已仙逝,便只剩苏黎一人与其妻苗氏逍遥自在,亡于四十余岁,膝下虽无子嗣,但他生性豁达风流,倒不甚在意。不过林如海记得苏黎上辈子却有一女,而后下落如何,他便不知了,但是他却曾经在荣国府大观园内的栊翠庵中见过苏家的东西。
就是那个法名妙玉的女尼,所用器具林如海皆在苏家见过,亦曾把玩,故林如海猜测妙玉许是苏黎之女,只是他乃一缕幽魂,连女儿尚且照顾不到,何况妙玉哉。
林如海毕竟是男人,秉性君子,除了徘徊于潇湘馆中外,便只随着女儿,他处从来不去,以免撞到女眷,亦不窥探其内室,但是终究还是见到过不少事情,黛玉又并非常常留在潇湘馆中,反而常与姐妹们同顽,因此见到妙玉的次数不少。
大观园未曾出阁的诸钗中妙玉年纪最长,年岁暗和林如海所知,且模样儿生得极好,林如海虽未见过苏夫人,但与苏黎朝相夕处,在她身上能看到苏黎昔日的高傲冷峭之态。
妙玉的最终结局,瓜州渡口为枯骨所掳,林如海只是听说,暗叹自己家与苏家百年世家,竟都落得一个后继无人的下场。
因此乍然见到苏黎,林如海难免有些同病相怜之感。
甄应嘉听了,笑道:“原来却有这样的渊源,如此倒是更好了,相处也更和睦。”
苏黎清高远胜林如海,亦不及林如海圆滑世故,况素来不大瞧得起甄应嘉,虽在甄应嘉麾下为官,却深恨甄家等一手遮天,得罪了不少人,故只是一笑,道:“掌管应天府之事,卑职本就觉得力不从心,如今得如海相助,自是如虎添翼,求之不得。”
林如海因明白苏黎本性,略一思忖便知宣康帝所谓有人告苏黎贪污受贿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定然是有人不满他为应天府知府,或许是他得罪了人,大约还有人妒忌苏家的百年基业,苏家五代,至苏黎仅他一人,所有财物尽数归他,不知上辈子苏黎死于壮年是否与此有关,只剩下一女遁入空门。按苏黎之性,怕是即便躲过此次劫难,也躲不过将来别人的算计。
念及于此,林如海笑道:“我可不敢当此赞誉,竟还是你做主,我辅助要紧,我不过是你麾下同知,但是同知便有二三人,非我一人,哪能越俎代庖?”
苏黎摇头道:“我难道还不知道你?”
他虽然性子高傲,目无下尘,但是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并非一无所知,前来查探消息的官员早已到了金陵,暗中窥探,又走动各处,只是自己家财悉数登记在册,并未无端多出一笔所谓贪污受贿的银子来,他们眼下并无证据,方未回京罢了。
林如海听了,亦是一笑。
当下见过甄应嘉这里的各个官员,甄应嘉在金陵何等地位,他既念着与贾家的交情,自然会助他一臂之力,不必他交代什么,只需亲自给林如海引见金陵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便知道其中的意思了,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必然都不敢为难林如海。所谓人脉便是如此,即便林如海有心依靠自己的本事,但却也不会对此拒之门外,毕竟他为官多年,最知道其中的门道,往往有一些官员外放后,因当地没有丝毫人脉,屡次为人所难,不好大展身手。
较之京城,金陵鱼龙混杂,常常罔顾国法,几乎都是以甄家马首是瞻,林如海若想好好做官,为百姓谋福祉,必须如此,清高、不屈的性子在这里完全无用,若真是一意孤行的话,不止害了自己,而且不能一展抱负,谈什么辅国治民。
盐课御史是天下第一等肥缺,与铁政一样,一直都是一年一任,便是太祖知晓自己下江南导致甄家任上的亏空,为了让甄家还上这笔银子,额外照顾甄家最多也只让其任了三年而已,如今甄家已不在盐政上了,林如海当年能连任多年盐课御史,未尝不是因为他能屈能伸,而且识趣,懂得官场上的门道,最终就是死,也是死在任上。
从甄应嘉处出来,两人都未坐轿,索性步行回衙门,林如海向苏黎笑道:“明日我便与人交接去了,待交接好了,咱们再一处吃酒,好叙叙往事,你看可好?”
苏黎摇头道:“你有大好的前程,何必受我拖累?你今日难道没有看出来,鲜少有人与我亲近么?京城已派人来查,且正在核查应天府账务,若是挑出不是来,我的仕途便到了尽头,你此时与我亲近,岂不是落了到那时新来知府的颜面?”
林如海莞尔一笑,道:“你说这话,将我们的交情置于何地?我和你结交,为的只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人品本事,又不是你的品级家世,难道你有了难,或是即将有难,我竟要袖手旁观不成?若真是如此,我也当不起你看重我了。你如今还是应天府的知府,新来的知府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你怎么就知道自己的仕途一定到了尽头?”
他当然不会告诉苏黎宣康帝对自己的许诺,若是应天府的知府当真贪污受贿,他坦然取而代之,心中并无丝毫愧疚,他太明白苏黎的性子,知他不屑于此,虽不能十分确定他是否贪污,但是仍然相信苏黎,眼下只盼着京城来使早日查探明白。
苏黎眼波一动,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既是欣然,又是感激,道:“到了这时候,你居然还愿意相信我,且不为时事所困,有你一友,当不负平生。”
林如海正色道:“话虽如此,但我与你好,也要丑话在前,你若无辜,我自然为你欢喜,你若是当真做了什么不法之事,别怪我翻脸无情,大义灭亲。我辈读书人,求的是为国为民,可不是自己贪图享乐,置百姓于不顾。你我二人之家彼此知根知底,既不曾缺衣,亦不曾少食,所谓金银珠宝,不过都是黄白之物,富贵了不过多几分精致,终究没什么意思。”
苏黎哈哈一笑,笑毕,脸色十分严肃,道:“这才是你林如海,不负当初先生赐你表字为如海,盖学海如林也,你若一心信我,而置其他于不顾,我却也看轻你了。”
说到这里,他亦道:“你放心,就凭着咱们两家的家业,已经是锦衣玉食,万人所不及,纵然再多几两银子,也不会有比如今更好的东西,我何必为了这些葬送自己的前程?你上任之后,势必触及应天府公务,若是京城来使询问,你不必在意我,只管实话实说,我问心无愧,实不怕他人诬告,但是只怕小人作祟,构陷于我不说,拿出一些不存在的证据。”
苏黎的脸色十分难看,相比于林家,苏家行事难免高傲了些,亲友又少,得罪了不少人,不似林家虽然子嗣不旺,却联姻于荣国府。荣国府行事虽过于张扬,但是与四王八公并甄家都是世交老亲,无论何时都对林如海有所照应。即便林家与他们没什么来往,但不看僧面看佛面,到底因着贾家的缘故,对林如海额外照应些。
金陵因是旧都城,各家在此盘根错节,都有老宅族人,乃是最不容易为官之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如今的职位虎视眈眈。
林如海如何不知苏黎所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安慰道:“圣人虽仁厚慈和,但是英明神武,许多官员的人品都记在心里,派来的官员我亦认得,且知道他们最是刚直不阿,只要你无辜,定然会还你一个公道。”
苏黎叹道:“唯盼如此了。”
说着,忽然笑道:“此时担忧无济于事,唯看天命罢了,你也别替我担忧,倒是我年初得了一位千金,你若去我们家,可别忘了备礼。”
林如海听了忙道恭喜,笑曰:“放心,我给令千金备礼,明儿你见了我家的哥儿,少不得也得破费一二,我定然是不肯吃亏的。我如今只此一子,名唤林睿,已经两岁半了,再过一年,我便要给他启蒙了。”
关于妙玉的身世只是他揣测而已,也不知道苏黎之女是不是她。
苏黎一听,笑道:“更该恭喜你,有了这个哥儿,便是后继有人了。不过我对此不甚在意,我家玉儿生得格外伶俐,你见了必定喜欢,臭小子有什么好?还是女儿贴心些。”
林如海一怔,道:“令千金也叫玉儿?”
苏黎笑道:“正是,小名青玉,她生于柳色吐青之时,玉是无暇之宝,兼之贱内娘家姓柳,我便与她取了这个小名儿。怎么?难道你家也有人叫玉儿不成?真真是不得了了,你也玉,我也玉,这个玉字,竟俗了。”
林如海笑道:“殊不知大俗即大雅,生僻的字儿倒更显诡谲,反不如这些俗名来得更雅致。倒是也巧了,我如今虽无女儿,却已经给女儿拟定了名字,名叫黛玉。”
苏黎念了两遍,不禁拍案叫绝,道:“亏得是你,果然比我女儿的名字更显得雅致些。”
林如海得意一笑,他的女儿自是值得世间最好的一切。
苏黎性子上来,忽道:“不行,我女儿的名字岂能逊色于令千金?我回去定然要好好翻翻书,给她取个出色的学名才是。”
林如海暗笑,难道他不知道黛玉也是乳名?既好好生抚养黛玉,自然也会给她取一大名,和兄弟一般,不分彼此。上辈子他虽将黛玉当作男儿教养,也令其读书识字,但终究不够豁达,竟未给她取一大名,至于幼子,因恐养不活,一直未取大名。
苏黎忽然抚掌笑道:“有了,就叫妙儿,你看如何?”
林如海一听,顿时怔住了,难道苏黎之女苏青玉果然便是上辈子所见的女尼妙玉?妙玉似僧非僧,似俗非俗,说是女尼,却是带发修行,又有丫鬟婆子服侍,处处都是大家小姐的气派,若是她话,倒有几分可能以俗家名字作为法名。
苏黎大笑道:“就叫妙儿,苏妙,将来你若不给令千金取个大名儿,我非笑话你不可。”
一句话说得林如海也笑了,道:“你却是看不到我的笑话,我早已给我女儿取好了大名。”
苏黎忙问叫什么,非要比一比哪个名字更清雅,林如海却闭口不言,经不过他追问,半日方道:“等到那日,你自然知晓,何必急于一时?”
苏黎听了,不禁有些悻悻然。
苏黎家住应天府,林如海亦住于此,两人同回衙门,因知新官上任,原先的同知早已将家眷送走,空出了宅子,好与林如海夫妇居住。
林如海抵达金陵之后,也是收拾了一番,方去拜见甄应嘉。
两人到了方分手,各自归家,不料林如海回到家中却得知贾敏带林睿去苏黎家拜见了。
两家世交,苏黎与林如海本是一处读书,但在贾敏进门之前,苏黎因丧父回乡了,当年苏黎高中状元进翰林院之后,苏夫人方又随之进京,可巧贾敏随着林如海扶灵回乡了,竟致错过,不曾得见。苏夫人原是姑苏人氏,并非京城女子,如今贾敏与其虽未见过,却久闻其名,贾敏亦从林如海处得知应天府知府名唤苏黎,只不知道是否为自己的同窗好友,故她抵达应天府之时,便递了帖子,前去拜会,得知两家交情,竟留下了,晚间方回。
彼时林家上下皆已收拾妥当,夫妻相见,难免说起今日见闻。
贾敏先笑道:“今儿去了苏家,见到了苏家的小姐,才几个月大,竟雪团儿似的,齐整非常,就是弱了些,家里日日都有大夫守着。”
林睿坐在林如海怀里,仰脸道:“妹妹爱哭。”
林如海道:“睿儿日后要多照顾妹妹些,别让妹妹哭。”
林睿用力点头,大声应是,他也很喜欢苏伯母家的小妹妹,溶哥哥琏哥哥安姐姐有好吃的好顽的都给自己,他也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小妹妹。
想到这里,林睿挣扎着要下去,林如海不知他想做什么,忙放他到地上,便见他一溜烟似的跑向自己房里,林如海和贾敏见状,忙命奶娘和丫头好生看着。
待林睿走远了,贾敏方又道:“有个和尚要化青玉出家,青玉就是苏家的小姐,苏大人和苏夫人哪里舍得,竟是不肯,已买了好几个替身儿,只是都不中用,如今苏夫人也愁得很,问我有没有认识医术高明的大夫,好给青玉瞧瞧。”
林如海眼前一阵恍惚,似乎那妙玉便是自小多病,因买替身儿不中用,自己出了家方好些,身边也带着嬷嬷和丫头服侍着,难道妙玉果然便是今日的青玉?
他之所以记得妙玉,一是源自苏黎,二是妙玉身上隐约有些黛玉的影子。黛玉从小亦是多病,打从会吃饭便开始吃药,不知道灌了多少苦汁子,原有大夫说了她是天生不足,但非绝症,好生调理,也有痊愈之机,没料到三岁那年来了个癞头和尚,非要化她去出家,又说不能见外姓亲友,不能听见哭声,方可痊愈,偏生自己因舍不得女儿,素日又最厌恶这些和尚道士,自是不肯,也未从之,难道女儿的苦难都源自她见了外姓亲友,又经常悲泣?若是黛玉和妙玉一般出家,是不是说妙玉就是另一个黛玉?
苏家送妙玉出家,妙玉自此身体便好了,可是远离父母,独守青灯古佛,明明是千金小姐的做派,偏要守着清规戒律,又要熄了凡心,又何尝不是悲惨之极?
林如海上辈子不信和尚道士的话,哪怕转世重生,依然不信。
宝玉生来有玉,那玉来历有些奇异,和尚道士说金玉是良缘,薛家听从和尚的话打了金锁,鉴了和尚给的吉利话,和通灵宝玉是一对,薛姨妈与王夫人极力为金玉良缘奔波,最终二宝成亲,但宝玉抛妻弃婢,远走他乡做了和尚,这对金玉又何尝是良缘?
因此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尚道士的话压根信不得。
故林如海道:“且先打听着,若有好的,便举荐给苏家,咱们家的哥儿年纪也小,离京时病了一场,也得大夫常来诊脉。”
贾敏点了点头,只好如此了。
过了几日,林如海与上一任同知交接毕,便去上班了。他经甄应嘉引见众人,上下自然无人与他为难,上面的知府又是自己的好友苏黎,应天府的事务很快便上手了。
京城来使原与林如海极熟,也知道这位得了宣康帝的旨意方来此处为官,较之其他人只得吏部颁发的文书更为体面,如今他既做了官,深知苏黎平时行事,遂来询问,林如海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预期之中不偏不倚。
林如海笑道:“两位大人不妨打听打听苏家在姑苏的来历名声,他们家百万之富足矣,何必惦记着这所谓贪污的几万两银子?他们家便是几件古玩,也不止这个数目。”想了想,又道:“苏知府为人再没有比我更明白的了,似他这般清高,若说他得罪人容易,贪污却不会,两位最是精明果断,查访多时,难道还没有眉目?”
林如海虽然想更进一步,但是却不愿意为此附和他人对苏黎的诬告。
其实来人已对苏黎之事了解得七七八八了,他们来得十分突然,料想苏黎猝不及防之下没什么防备,账本虽有一些烂帐,却都是前任所留,非苏黎之过,至苏黎为官三年以来,已经填补了好些,填补亏空之时却未盘剥百姓,除了朝堂上所收之赋税外,未加一分一毫,并勒令麾下各处父母官都不得如此,每年巡查,一旦得知有官员如此,势必申斥一番,其考绩上也添一笔,想是为此得罪了人,反倒是应天府一地的百姓都说苏黎之恩,足见其为人如何,今日来问林如海,要他协助,不过是例行公务。
两人笑道:“虽有了眉目,底还不够周全,无法进京禀告圣人。”
林如海听他们语气对苏黎颇为尊重,便知他们已查得苏黎无辜,不然不会如此,心中登时一宽,笑道:“倒不如从告状之人查起,许是为了私怨也未可知,或者两位大人还能从中查出一些别的隐情来。”
那两人早有此心,闻言一笑,不必林如海提醒,便有打算从告状之人入手,半个月后,已查得十分明白,确系诬告,乃因苏黎行事过于高洁,使得他们无法从中牟利,暗恨苏黎挡了他们的财路,便起了心思,借助旧年雪灾的赈灾银子,告其中饱私囊。
消息呈于宣康帝跟前,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又恩赏苏黎一番,多有赞誉,对于林如海的品行却是愈发满意了几分。
此事完毕,已是来年了,林如海和贾敏来到金陵之后,鉴于薛家是荣国府的连襟,薛老爷并其夫人王氏亦曾登门拜见过,每逢三节两寿必备贺礼,听闻薛家今年添了一子,喜得薛王氏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立时昭告天下,贾敏知道后少不得打发人送了贺礼。
薛蟠已然出世,林如海屈指一算,按香菱之岁数,如今甄士隐之妻封氏夫人也应坐胎了,果然晚上从衙门回家后,才换了衣裳,便听贾敏笑道:“甄太太有喜了,算着甄先生明年添丁,果然是老天有眼,没有辜负他们这样的人家。”没人比贾敏更明白甄太太的苦楚,已经四十余岁了,仍无一儿半女,即便甄士隐十分豁达,她也总是自责不已。
因金陵离姑苏不远,贾敏几次往返,年初还特特带着林睿去了一趟,倒是林如海每日公务在身,并未回乡一回,他和甄士隐颇有交情,贾敏也和封氏并颜太太常有书信礼物来往。
至于汪祯李赫等人皆已任满,已不在姑苏就职了,连同家眷一同前往他处。林如海夫妇得他们照应多时,先前离别时已十分伤感,如今更是天各一方,越发觉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已是如此了,即便挂怀也无济于事。
林如海笑道:“既如此,待甄太太生子,咱们便打发人送礼过去。”
虽然林如海知道甄士隐必得一女,且此女有命无运,客死异乡,但是贾敏并不知道详情,似当下人所想,还是希望封氏生一子以承继香火为要。
贾敏点头道:“理当如此,我已预备了些吉祥如意的礼物,这就打发人带回去。”
一语未了,忽见林睿走来,手里攥着一个金镶珠宝的项圈儿,笑吟吟地道:“苏伯母送了睿儿一个白玉九连环,睿儿也要把大舅母给睿儿的项圈送给青玉妹妹。”
贾敏笑道:“睿儿真真大方,明儿带你去苏世伯家。”
林睿登时十分欢喜。
苏青玉已有一岁半了,生得聪明清秀,眉目间颇似苏黎,林如海亦曾见过,只是秉性柔弱,倒和黛玉幼时十分相似,林睿到这个岁数已经满地跑了,苏青玉如今尚不会走路,常卧于床上,愁得苏黎夫妇恨不得日夜相伴。
林如海爱屋及乌,替苏黎出了不少主意,因为他想到黛玉的身体不好,重生以后着重专精于此道,虽不及大夫,但是耗费心力,搜集了不少良方,又请了已经回乡的老太医看过后,方用到苏青玉身上,老太医得林如海许诺,可以将诸方抄录一份,故十分用心,特特住到苏家数月,尽心诊治,果然苏青玉竟有不少起色,因此两家越发亲厚了。
林家只有林睿一子,正是贪玩时候,虽有小幺儿相伴,但终究主仆有别,不觉十分寂寞,眼见苏青玉虽小,却十分乖巧,又得林如海教导要疼爱弟妹,不免常跟贾敏去苏家走动。
贾敏见状,顿时一笑,乃对林如海道:“前儿在苏家,见睿儿和青玉顽得好,我还笑说两家结成亲家倒好。咱们两家将来虽不知是否因为做官天各一方,然两家都是姑苏人,老爷和苏大人年老致仕之后,不喜住在京城,咱们便回姑苏,倒能相互照应些。”
林如海不禁莞尔,道:“那可不成,如今哪看得出品格来?总要等到年纪大些,性子都明白了方好。妻贤夫祸少,我有幸得你一妻,少了多少烦恼。”
贾敏听了,恰看到林睿满脸好奇地望过来,不免红了脸,嗔道:“在睿儿跟前说这些做什么?没的让人怪臊的。况且我虽有笑言几句,却被苏夫人婉拒了呢。苏夫人说睿儿聪明非凡,才三四岁便认得几千个字在腹内了,偏生青玉如今年幼多病,若不听那和尚的话,想是一辈子都不能好了,哪能连累咱们家。我听了这话,倒感叹了好一会子。”
林如海道:“苏夫人是明理之人,方有此语,我观此女亦是不凡,若能得以常伴父母身边,以其父母的本事,长成之后倒不失为一桩好亲。”
苏青玉体弱多病,林如海深知,但若好生调理,未尝不能好个八、九分,只是世人偏信和尚道士的话,总觉得即使有所起色,但康健不若常人,便是不好,反而说重了苏青玉的情况。若是别人许是就嫌弃苏青玉身体不好,不愿意娶其为媳了,担心不好生养,但是林如海何等人物?自己这一世本就是额外得来的,儿子亦是如此,有子烧香已是幸甚,哪管子孙后代千百辈?何况苏青玉和黛玉病情极为相似,林如海盼着黛玉如期而至,盼着她平安长大,盼着她得一良人,不必像上辈子哪样郁郁而终,既然如此,便不该嫌弃苏青玉丝毫。
贾敏不知林如海心中藏着如此大的秘密,她只觉得自己的丈夫自从婆婆去世后言语行止愈发豁达了,闻言笑道:“苏夫人若是知晓老爷这番话,心里不知道如何感激呢!老爷也知道,苏家只苏大人一支子嗣,且承继两房宗祧,不知道百多年前哪一支和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