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chiw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慕先贤。”我已经习惯了,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仰慕先贤。学习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诸葛亮虽躬耕于南阳,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他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而是“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显然,他是有所准备的,随时能贡献于社会。所以,在刘备一见到他的时候,马上就拿出了成熟的“定三分隆中决策”
我想,人到什么时候也得有所学,有所准备,随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不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就拿一件小事,当前的热门活动旅游来说吧。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有钱了,可以到处走走了,可以去各地潇洒一番了。于是沙漠中的楼兰古遗址,高原上的西夏王陵,海南的天涯海角,等等,都成了热点的选择。但走一趟,风尘仆仆,有的累的筋疲力尽。可是,回来后,问他们有什么收获?带回点什么?回答往往大出人所料:
“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还不如在电视上看呢!”有的这样说。
是啊,那楼兰古遗址,不过是沙漠中的几个乱木桩,几段残垣断壁,仅此而已,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值一瞧,农村随便一处田间地头的景致都比那强。
我有一年去旅游也有类似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各处转转,参观什么呀?在大城市看惯了高楼大厦,到了这里,一色是青砖青瓦的小房。“淡泊敬诚”殿比较大,但看惯了故宫的殿堂,再看这个,就觉有些可怜巴巴了。再到湖边上走走,有几座亭台式建筑,水面也是光秃秃的,只在一个角落里有少量的荷花。傍山建有一座塔,配有回廊,说是小金山寺。可是,我们知道,原金山寺是在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脚下,背山面江而建,很有气势。这仿制品,就显得是小巫见大巫了,哪值得一看?再就是比较著名的“烟雨楼”但也不起眼。而且,这里现在也是干旱少雨,哪来的什么烟雨?山上有“南山积雪”景点,这里夏天自然是没有雪了,据说,冬天也很少能看到雪。所以,所谓的“南山积雪”景观,也不过徒有虚名而已。避暑山庄,夏天比较凉爽,这倒是实在的。其他似乎并没什么可取。总体上说,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个放大了的盆景而已,多半都是些人为的景观,一点也没有那种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奇妙处,外八庙也都破破烂烂。棒垂山,山半腰有水冲刷的痕迹,可见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令人很有沧桑之感,仅此而已。这次旅游,我什么也没做,两手空空地回来了。可是,话说回来了,要是一位历史学家,看法还能和我相同吗?内行看门道,外行也只能看热闹吧?
我想,这样的旅游价值就不大了。当然,旅游的人不可能都是如此。有的回来后写了游记;有的,游黄河了,对黄河的源头做了考察;游长城了,对长城各地的风俗人情,做了记录,还有的画了几十米长的画卷。把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也不虚此一行,这就比较有价值。可见,即使旅游是小事一桩,对人还是要求有一定的素质的。尤其一些人文景观,不加深自己知识的底蕴,见别人去参观,自己也眼红,不过是瞎跑龙套而已。
这使我想起了古代的旅游家,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是北魏的一位旅行家、学者及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文笔深峭。他在各地旅游,所到之处“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的变迁和各地城邑的兴废,撰写了一部巨著水经注。原水经一书出自隋书经籍志,载水系“一百三十七条”但所记水道繁简不一,还有很多错误。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水经为纲,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补充和扩展,纠正了原书的错误六十余处,记载大小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穷源竟尾,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的山陵、城邑、关津等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繁征博引,是公元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这样的旅游不是很有价值吗?当然,这也不是一般只是为了追求时尚的人所能做到的。
再如,众所周知的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他来东方,经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翻越帕米尔,历时六年多长的时间,最后才到达内蒙。以后几乎游遍了中国。回国后因战争被俘,在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人笔录成书,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珍贵历史资料,至今人们还在怀念着他。
我觉得,这样的旅游才叫有价值。我们应当学习。
古代交通不方便,做一次旅游动辄数年,乃至十数年,十分艰苦。而且,没有什么先进的旅游设备,留下的材料有限。今天的情况大大不同了,做一次出游几乎轻而易举。不仅能笔记,还可以摄影、摄像。不管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是高是低,只要自己有兴趣,留下点资料还是很容易的。旅游是个不坏的活动,在这方面,还是应当以先人为榜样,在旅游中有所为,做出点成绩。当然,如果在旅游中只是为了游游山、玩玩水,那就另当别论了。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慕先贤。”我已经习惯了,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仰慕先贤。学习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诸葛亮虽躬耕于南阳,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他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而是“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显然,他是有所准备的,随时能贡献于社会。所以,在刘备一见到他的时候,马上就拿出了成熟的“定三分隆中决策”
我想,人到什么时候也得有所学,有所准备,随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不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就拿一件小事,当前的热门活动旅游来说吧。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有钱了,可以到处走走了,可以去各地潇洒一番了。于是沙漠中的楼兰古遗址,高原上的西夏王陵,海南的天涯海角,等等,都成了热点的选择。但走一趟,风尘仆仆,有的累的筋疲力尽。可是,回来后,问他们有什么收获?带回点什么?回答往往大出人所料:
“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还不如在电视上看呢!”有的这样说。
是啊,那楼兰古遗址,不过是沙漠中的几个乱木桩,几段残垣断壁,仅此而已,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值一瞧,农村随便一处田间地头的景致都比那强。
我有一年去旅游也有类似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各处转转,参观什么呀?在大城市看惯了高楼大厦,到了这里,一色是青砖青瓦的小房。“淡泊敬诚”殿比较大,但看惯了故宫的殿堂,再看这个,就觉有些可怜巴巴了。再到湖边上走走,有几座亭台式建筑,水面也是光秃秃的,只在一个角落里有少量的荷花。傍山建有一座塔,配有回廊,说是小金山寺。可是,我们知道,原金山寺是在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脚下,背山面江而建,很有气势。这仿制品,就显得是小巫见大巫了,哪值得一看?再就是比较著名的“烟雨楼”但也不起眼。而且,这里现在也是干旱少雨,哪来的什么烟雨?山上有“南山积雪”景点,这里夏天自然是没有雪了,据说,冬天也很少能看到雪。所以,所谓的“南山积雪”景观,也不过徒有虚名而已。避暑山庄,夏天比较凉爽,这倒是实在的。其他似乎并没什么可取。总体上说,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个放大了的盆景而已,多半都是些人为的景观,一点也没有那种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奇妙处,外八庙也都破破烂烂。棒垂山,山半腰有水冲刷的痕迹,可见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令人很有沧桑之感,仅此而已。这次旅游,我什么也没做,两手空空地回来了。可是,话说回来了,要是一位历史学家,看法还能和我相同吗?内行看门道,外行也只能看热闹吧?
我想,这样的旅游价值就不大了。当然,旅游的人不可能都是如此。有的回来后写了游记;有的,游黄河了,对黄河的源头做了考察;游长城了,对长城各地的风俗人情,做了记录,还有的画了几十米长的画卷。把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也不虚此一行,这就比较有价值。可见,即使旅游是小事一桩,对人还是要求有一定的素质的。尤其一些人文景观,不加深自己知识的底蕴,见别人去参观,自己也眼红,不过是瞎跑龙套而已。
这使我想起了古代的旅游家,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是北魏的一位旅行家、学者及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文笔深峭。他在各地旅游,所到之处“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的变迁和各地城邑的兴废,撰写了一部巨著水经注。原水经一书出自隋书经籍志,载水系“一百三十七条”但所记水道繁简不一,还有很多错误。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水经为纲,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补充和扩展,纠正了原书的错误六十余处,记载大小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穷源竟尾,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的山陵、城邑、关津等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繁征博引,是公元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这样的旅游不是很有价值吗?当然,这也不是一般只是为了追求时尚的人所能做到的。
再如,众所周知的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他来东方,经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翻越帕米尔,历时六年多长的时间,最后才到达内蒙。以后几乎游遍了中国。回国后因战争被俘,在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人笔录成书,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珍贵历史资料,至今人们还在怀念着他。
我觉得,这样的旅游才叫有价值。我们应当学习。
古代交通不方便,做一次旅游动辄数年,乃至十数年,十分艰苦。而且,没有什么先进的旅游设备,留下的材料有限。今天的情况大大不同了,做一次出游几乎轻而易举。不仅能笔记,还可以摄影、摄像。不管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是高是低,只要自己有兴趣,留下点资料还是很容易的。旅游是个不坏的活动,在这方面,还是应当以先人为榜样,在旅游中有所为,做出点成绩。当然,如果在旅游中只是为了游游山、玩玩水,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