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尘外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家乡是个典型的丘陵山区,种植水稻的农田以梯田居多,稻田蓄水主要靠天上下雨及一些小山塘,遇上天旱,禾苗就会被干死。因此,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就将兴修水利作为头顶大事来抓。我务农期间,正好赶上了兴修水利的高潮,先后参加了全省重点水利工程木瓜山水库、本大队重点水利工程棱角塘水库、荒塘冲水库和本生产队一些水塘小坝的修建,在兴修水利运动中,可谓身经百战。
木瓜山水库位于本县苏河公社与大水田公社交界之处,离我家约50华里,是利用白马山与大东山之间形成的一个大峡谷修建的。大约是1973年,县里将修建木瓜山水库的劳动任务分配到各公社,公社又分配到各大队和生产队,我就是那时参加了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当时,还是坝基捞底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大坝基础内的泥砂和鹅卵石从河底挖出来,一担一担地挑到大坝基础的下游空地上去。
那年,我中学毕业不久,人小力弱,每天只有6分工,但在那里做事其实跟十分工劳动力一个样,挖砂照样挖,挑砂照样挑,一点也没比正劳动力少干。其劳动强相当之大,但我干得很开心。因为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年轻人做事,要肯卖力,不怕苦和累,基本工分才能上得去,所以往往是六分工的人要做八分工的事,八分工的人要做十分工的事,甚至更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那里做工,虽然累点,但生活有保障,每日三餐,每餐五两大米的饭少不了,隔三差五还能吃点肉食,这在家里是不可能的。可惜我在那里只干了一个多月,完成了打捞基础的任务之后,就被其他的人替换回家了。后来,木瓜山水库建成之后,我还特意到那里去参观了一次,看到那雄伟壮观的大坝,联想到自己曾参与了修坝奠基工程,心里感到特别地欣慰。
从木瓜山水库工地回来之后不久,本大队又开始了棱角塘水库的修建工程。我们大队是一条羊肠形小山沟,中间有一条小溪穿越全境,小溪两岸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农田。棱角塘是小溪最上游的一口小山塘,为了解决全大队多数农田的灌溉,大队决定将这口小山塘扩大,修建一座蓄水量较大的水库。也就是将棱角塘前面由两座小山围成的一个小田垅从小山的峡谷口拦腰截断,以土石筑成大坝,使之形成一个大水库,可灌溉几百亩稻田。
那时候,大队兴修水利没有任何机械,全部依靠人工劳动,一座几万立方米的水库大坝,都是社员们用肩膀一担一担地挑土堆起来的。兴建水库大坝工程的工种,共有五大类:第一类称之为打土方,即挖土和挑土,就是从大坝的内侧山坡上挖出土来,再一担一担地挑到大坝上;第二类称之为锄夯工,是用锄头将挑来的土方钩平,再以锄背一锤一锤地锤紧;第三类称之为石夯工,是以石锤夯压土层,即由八个人抬着一个大石锤,一锤一锤地夯压经过平整和锄夯的土层;第四类称之为滚夯工,就是以大石头打制成一个圆柱形的滚子,又叫“滚夯”正中装上一个轴杆,以木架固定,然后在木架上系几根粗大的绳索,由十几个人或二十几人一齐拉动,夯压经过石夯的土层,每层来回夯压三至四遍,就算夯实了,然后再在上面铺上新的土层,整座大坝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堆上去的;第五类是石工,其任务是负责砌筑大坝的外坡护塘,又称为保坎,石工们从水库区附近的石山上将石头开出一块一块的料石,再由正劳动力抬到大坝外坡,由技术高的石工师傅砌成石墙,这是一道要求很高的工序,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大坝就不牢固,因此,石工师傅在修建水库大坝工程中,干的虽然是粗活,却是比较轻松与自由的工作。
建坝工地上场面非常热闹,挖土的社员们银锄飞舞,挥汗如雨;挑土的社员你追我赶,脚步如飞;尤其是石夯和滚夯的场面,更是热火朝天,大家高呼着“嗨着!嗨着!嗨呀勇子着哦!嗨噫着啦!嗨哎着啊!齐用力啊!嗨噫着咧!”等口号,呼声洪亮,震荡山谷。修水库的各类工种,我干过的是前四种,因为石工不仅要有石工技术,更需要力气,所以没有我的分。在我干过的四类工种中,我最喜欢的是干滚夯工,因为拉滚夯的人多,大家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拉着滚夯往前跑,跑几米又停下,接着再喊号子,拉着滚夯往前跑,这样跑跑停停,停停跑跑,大伙的热情高涨。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经过两个秋冬的奋战,棱角塘水库大功告成。我同全大队的社员一样,心情特别地高兴。那个年代,由于水稻产量低,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以杂粮为主,冬季修水利多以红薯为主食。生活虽然清苦,劳动量又大,但看到水库大坝在一天天地升高,心里感到很满足,有一种成就感,因为眼前这座雄伟的大坝,就是我们这些人修起来的呀!再是展望未来,憧憬着粮食满仓的美好前景,再苦再累也值得啊!
荒塘冲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修建的,由于坝基没有打好,经常漏水,往往旱季还没到,水已被漏完,不能起到蓄水灌田的作用,所以被称为“荒塘”当棱角塘水库完工之后,大队决定扩建荒塘冲水库,将其坝基外移,重新奠基筑坝,并将全大队的劳动力又集中到了荒塘冲水库工地上。施工的场面,与棱角塘水库相似,但这个水库规模小一些,所以没有那么热闹。又经过两个秋冬的奋战,荒塘冲水库扩建成功。后来,我们生产队也修整了一些小水塘,农田水利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无论高坎与垅田,都实现了旱涝保收,水旱无忧的理想。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之后,我也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间或回家乡走一走,看到一些从前修建的水库山塘却被废弃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那里曾挥洒过我多少汗水,凝结了多少心血啊!
我的家乡是个典型的丘陵山区,种植水稻的农田以梯田居多,稻田蓄水主要靠天上下雨及一些小山塘,遇上天旱,禾苗就会被干死。因此,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就将兴修水利作为头顶大事来抓。我务农期间,正好赶上了兴修水利的高潮,先后参加了全省重点水利工程木瓜山水库、本大队重点水利工程棱角塘水库、荒塘冲水库和本生产队一些水塘小坝的修建,在兴修水利运动中,可谓身经百战。
木瓜山水库位于本县苏河公社与大水田公社交界之处,离我家约50华里,是利用白马山与大东山之间形成的一个大峡谷修建的。大约是1973年,县里将修建木瓜山水库的劳动任务分配到各公社,公社又分配到各大队和生产队,我就是那时参加了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当时,还是坝基捞底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大坝基础内的泥砂和鹅卵石从河底挖出来,一担一担地挑到大坝基础的下游空地上去。
那年,我中学毕业不久,人小力弱,每天只有6分工,但在那里做事其实跟十分工劳动力一个样,挖砂照样挖,挑砂照样挑,一点也没比正劳动力少干。其劳动强相当之大,但我干得很开心。因为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年轻人做事,要肯卖力,不怕苦和累,基本工分才能上得去,所以往往是六分工的人要做八分工的事,八分工的人要做十分工的事,甚至更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那里做工,虽然累点,但生活有保障,每日三餐,每餐五两大米的饭少不了,隔三差五还能吃点肉食,这在家里是不可能的。可惜我在那里只干了一个多月,完成了打捞基础的任务之后,就被其他的人替换回家了。后来,木瓜山水库建成之后,我还特意到那里去参观了一次,看到那雄伟壮观的大坝,联想到自己曾参与了修坝奠基工程,心里感到特别地欣慰。
从木瓜山水库工地回来之后不久,本大队又开始了棱角塘水库的修建工程。我们大队是一条羊肠形小山沟,中间有一条小溪穿越全境,小溪两岸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农田。棱角塘是小溪最上游的一口小山塘,为了解决全大队多数农田的灌溉,大队决定将这口小山塘扩大,修建一座蓄水量较大的水库。也就是将棱角塘前面由两座小山围成的一个小田垅从小山的峡谷口拦腰截断,以土石筑成大坝,使之形成一个大水库,可灌溉几百亩稻田。
那时候,大队兴修水利没有任何机械,全部依靠人工劳动,一座几万立方米的水库大坝,都是社员们用肩膀一担一担地挑土堆起来的。兴建水库大坝工程的工种,共有五大类:第一类称之为打土方,即挖土和挑土,就是从大坝的内侧山坡上挖出土来,再一担一担地挑到大坝上;第二类称之为锄夯工,是用锄头将挑来的土方钩平,再以锄背一锤一锤地锤紧;第三类称之为石夯工,是以石锤夯压土层,即由八个人抬着一个大石锤,一锤一锤地夯压经过平整和锄夯的土层;第四类称之为滚夯工,就是以大石头打制成一个圆柱形的滚子,又叫“滚夯”正中装上一个轴杆,以木架固定,然后在木架上系几根粗大的绳索,由十几个人或二十几人一齐拉动,夯压经过石夯的土层,每层来回夯压三至四遍,就算夯实了,然后再在上面铺上新的土层,整座大坝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堆上去的;第五类是石工,其任务是负责砌筑大坝的外坡护塘,又称为保坎,石工们从水库区附近的石山上将石头开出一块一块的料石,再由正劳动力抬到大坝外坡,由技术高的石工师傅砌成石墙,这是一道要求很高的工序,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大坝就不牢固,因此,石工师傅在修建水库大坝工程中,干的虽然是粗活,却是比较轻松与自由的工作。
建坝工地上场面非常热闹,挖土的社员们银锄飞舞,挥汗如雨;挑土的社员你追我赶,脚步如飞;尤其是石夯和滚夯的场面,更是热火朝天,大家高呼着“嗨着!嗨着!嗨呀勇子着哦!嗨噫着啦!嗨哎着啊!齐用力啊!嗨噫着咧!”等口号,呼声洪亮,震荡山谷。修水库的各类工种,我干过的是前四种,因为石工不仅要有石工技术,更需要力气,所以没有我的分。在我干过的四类工种中,我最喜欢的是干滚夯工,因为拉滚夯的人多,大家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拉着滚夯往前跑,跑几米又停下,接着再喊号子,拉着滚夯往前跑,这样跑跑停停,停停跑跑,大伙的热情高涨。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经过两个秋冬的奋战,棱角塘水库大功告成。我同全大队的社员一样,心情特别地高兴。那个年代,由于水稻产量低,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以杂粮为主,冬季修水利多以红薯为主食。生活虽然清苦,劳动量又大,但看到水库大坝在一天天地升高,心里感到很满足,有一种成就感,因为眼前这座雄伟的大坝,就是我们这些人修起来的呀!再是展望未来,憧憬着粮食满仓的美好前景,再苦再累也值得啊!
荒塘冲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修建的,由于坝基没有打好,经常漏水,往往旱季还没到,水已被漏完,不能起到蓄水灌田的作用,所以被称为“荒塘”当棱角塘水库完工之后,大队决定扩建荒塘冲水库,将其坝基外移,重新奠基筑坝,并将全大队的劳动力又集中到了荒塘冲水库工地上。施工的场面,与棱角塘水库相似,但这个水库规模小一些,所以没有那么热闹。又经过两个秋冬的奋战,荒塘冲水库扩建成功。后来,我们生产队也修整了一些小水塘,农田水利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无论高坎与垅田,都实现了旱涝保收,水旱无忧的理想。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之后,我也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间或回家乡走一走,看到一些从前修建的水库山塘却被废弃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那里曾挥洒过我多少汗水,凝结了多少心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