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夺鼎161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死奴才岳乐泣血跪陈于皇父摄政王驾前:奴才受命跟随平南大将军渡江南下征讨前明叛逆以来,虽劣质驽马然尚算尽心,赖祖宗洪福,摄政王威风,沿途之上,应声纳降。。。。。然上海一役,折损我大清兵马数万,烧毁被俘舟船千余,丢失火炮辎重粮饷无算。自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以下,图尔格等将佐官员阵亡。伪逆李守汉趁机大举反攻,鸱张之势一时无两。江南之地丢失泰半。”
岳乐的这道请罪题本被连夜以八百里加急再加急的速度送到北京,摆在了多尔衮的桌案上。听着笔帖式给他念着勒克德浑等人阵亡,上海战役失败的经过,多尔衮心中雪亮,这不是岳乐的过失,相反的,如果没有岳乐在场,只怕此时此刻,连南京都丢了。
何况,岳乐发起奇袭,一举收复苏州,在势头正劲的李华宝面门上狠狠的砸了一拳,打断了他和姐夫施琅会师于太湖的念头。不得不停下来整顿,巩固地盘,也为清军下一步的战略动作争取了时间。
岳乐进攻苏州,实际上便是战略收缩前的战术进攻。为得就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他在苏州停留了数日,看着那些官绅们在城内外大肆捕杀,将天堂之地的苏州府杀得如同血海尸山一般。这才起身,带着缴获的粮食财帛和大小近千艘船只往南京而来。
这份摆在多尔衮面前的报告,就是阐述他的想法:将此时在江南的清军主力撤回江北,把江南留给各地官绅,让他们同宏武军先打几天烂仗再说。
至于说清军主力撤回江北,布置在江北淮河运河黄河之间,岳乐也说得很清楚,将这一大片区域内各式各样的武装打扫干净,打通运河,把山东鹿玛红、伍兴所部压缩到沂蒙山区或者是赶到登莱海边。不让他们继续在清军侧后方袭扰,时不时的给清军来上一记闷棍一菜刀。
对于以谢迁为首的其他武装力量,岳乐主张区别对待,“从贼坚决冥顽不灵者,以大兵剿灭之。浑水摸鱼首鼠两端者,以兵威震慑之,以官爵禄位引诱之。心怀忠义者,招抚之。”
除此之外,岳乐建议将大兵摆在江淮河运之间,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这里算是仅次于江南的经济发达地带。粮食产区自不必说,而且,有淮扬之地,素称富庶,筹措军饷便利。而且人烟稠密,招募兵员补充军队容易得很。淮河之地,几乎年年发大水闹灾害,淮河两岸的人们,每年都要在生死之间挣扎一圈,早就被锻炼的彪悍异常,最是招募来当兵的好材料。
历史上,什么淮军、北洋军,国民革命军都将淮河地区视为军队兵源,随便派一个招募委员带点大洋去,竖起招兵旗立刻就有吃粮人。所以,他们也就总结出来了一套心得体会,越是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越是咱们补充军队的好机会。比如说1930年代的长江流域大水灾,就成了为国民革命军提供围剿红军炮灰的最佳助力。
算了,不说了,跑题了。
而且,把大部队摆在江淮河运之间,还有一个好处,这里交通四通八达,向北可以击破山东鹿玛红所部,向南可以再度渡江南下,同李守汉的主力部队交战。向西,可以策应湖北、四川等地的清军。
“安郡王给朕来的这份请罪题本,你们怎么看?”听完了笔帖式将岳乐的这份与其说是检查和请罪书,不如说是下一步的作战方略的文书念完,缓缓的开口询问在场的人。
在场的,除了他的弟弟多铎之外,几乎一色的汉人文臣。范文程、宁完我这几个早在老奴时期就已经投效的老资格之外,刚刚从南京回到北京的洪督师也位列其中。除了他之外,另外一个汉臣就颇为显眼和尴尬了。
这几位不但资格比他老(当汉奸的资格),而且,身份都是旗人。只有他,不但是清军打到北京之后投降的文臣,几乎没有资历可言不说,更是一位三朝元老。
所谓的三朝元老,是说他和以他为代表的一群大明官员们,先在崇祯皇帝朱由检驾前称臣,后在永昌皇帝李自成面前效忠,如今嘛,自然是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手下的股肱之臣。
别人称为三朝元老,那得熬年头,熬得一个一个皇帝驾崩了之后才行。这些人做三朝元老,那就简单多了,短短的四十多天就可以。
而且,这种人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悍,子孙繁衍,孽种流传,到现在谁敢说没有?比如说连夜表态绣红旗的摘瓜们,前脚支持皿煮运动在大会上独自一人表演十多个节目的变色龙大哥,又有哪个不是此辈的孝子贤孙?
此人名唤冯铨。更是此中好手。
冯铨这个人的事迹,咱们就不多说了,免得被封。(话说不厚道的作者已经得罪不少人了,能苟延残喘到现在也算是侥幸。)总之一句话,他早期在翰林院的经历,基本就是一本耽美小说,他在里面扮演的是受。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一怒之下从东林党主力过会到了魏忠贤麾下,成为了阉党的骨干。不光是骨干,而且还是魏公公的义子干儿,在九千岁的提拔下步步高升,官至武英殿大学生、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大权在手,又有靠山,自然要清算一下当年的东林同党。于是,翰林院轮他大米的案犯缪昌期等东林党人,尽数被捕杀。但是,也就是因为这段快意恩仇,后来崇祯皇帝继位,魏公公被杀,冯铨位列阉党名单。但是,此人确实是有些手段的,像阉党的崔呈秀等人尽数身死,他却仅仅是个被贬的处分。
多尔衮率领清军进了北京,立刻便写信召他前来,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如今,他是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官职差使。
同上面说的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人相比,冯铨的资历自然不如他们。但是,他也有他的优势是这几个人比不了的。那就是他长期在大明朝廷的权力中心,熟悉政务和各种情况。这一点,不要说范文程宁完我,便是洪承畴都自叹不如。要知道,洪督师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毕竟长期在外带兵打仗,对于政事运行,各地情况,就远不如冯铨这个家伙熟悉了。
这也就是为啥多尔衮要收其为心腹的原因。
这几位要么是多尔衮的亲弟弟,要么是满洲时期的权力核心圈子里的人,要么是被视为引路人的,要么是熟悉大明内部情形的,随便哪个拉出去都在在眼下的北京城里跺一跺脚半个城都要震一震的人物。只有跪在边边角上的那个,颇为扎眼,那是陈板大。
他一个工匠头子,居然也能来参加这么高级别的会议,不要说眼前这几位了,就连他自己,昨晚上接到旨意的时候,都有些蒙圈了。要不是前来宣旨的是多尔衮身边的心腹巴牙喇章京,也是他的熟人,陈板大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搞他的恶作剧。
除了陈板大之外,余下的几个人,哪个不是经历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子?一听多尔衮的腔调就知道,只怕摄政王主子已经同意了,至少是一半同意了岳乐的这个主张,不然,不会称呼他的封号安郡王的。不直呼其名或者大骂该死的奴才什么的,就很说明问题了。
领导已经有了基本意见,你们还等什么?赶紧给领导的决定找台阶,哦,不是,提供依据就是了。
江南一时半会占不到什么便宜,那就把主力撤回江北,把江南丢给那些降官和地方士绅,让他们自己... -->>
“万死奴才岳乐泣血跪陈于皇父摄政王驾前:奴才受命跟随平南大将军渡江南下征讨前明叛逆以来,虽劣质驽马然尚算尽心,赖祖宗洪福,摄政王威风,沿途之上,应声纳降。。。。。然上海一役,折损我大清兵马数万,烧毁被俘舟船千余,丢失火炮辎重粮饷无算。自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以下,图尔格等将佐官员阵亡。伪逆李守汉趁机大举反攻,鸱张之势一时无两。江南之地丢失泰半。”
岳乐的这道请罪题本被连夜以八百里加急再加急的速度送到北京,摆在了多尔衮的桌案上。听着笔帖式给他念着勒克德浑等人阵亡,上海战役失败的经过,多尔衮心中雪亮,这不是岳乐的过失,相反的,如果没有岳乐在场,只怕此时此刻,连南京都丢了。
何况,岳乐发起奇袭,一举收复苏州,在势头正劲的李华宝面门上狠狠的砸了一拳,打断了他和姐夫施琅会师于太湖的念头。不得不停下来整顿,巩固地盘,也为清军下一步的战略动作争取了时间。
岳乐进攻苏州,实际上便是战略收缩前的战术进攻。为得就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他在苏州停留了数日,看着那些官绅们在城内外大肆捕杀,将天堂之地的苏州府杀得如同血海尸山一般。这才起身,带着缴获的粮食财帛和大小近千艘船只往南京而来。
这份摆在多尔衮面前的报告,就是阐述他的想法:将此时在江南的清军主力撤回江北,把江南留给各地官绅,让他们同宏武军先打几天烂仗再说。
至于说清军主力撤回江北,布置在江北淮河运河黄河之间,岳乐也说得很清楚,将这一大片区域内各式各样的武装打扫干净,打通运河,把山东鹿玛红、伍兴所部压缩到沂蒙山区或者是赶到登莱海边。不让他们继续在清军侧后方袭扰,时不时的给清军来上一记闷棍一菜刀。
对于以谢迁为首的其他武装力量,岳乐主张区别对待,“从贼坚决冥顽不灵者,以大兵剿灭之。浑水摸鱼首鼠两端者,以兵威震慑之,以官爵禄位引诱之。心怀忠义者,招抚之。”
除此之外,岳乐建议将大兵摆在江淮河运之间,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这里算是仅次于江南的经济发达地带。粮食产区自不必说,而且,有淮扬之地,素称富庶,筹措军饷便利。而且人烟稠密,招募兵员补充军队容易得很。淮河之地,几乎年年发大水闹灾害,淮河两岸的人们,每年都要在生死之间挣扎一圈,早就被锻炼的彪悍异常,最是招募来当兵的好材料。
历史上,什么淮军、北洋军,国民革命军都将淮河地区视为军队兵源,随便派一个招募委员带点大洋去,竖起招兵旗立刻就有吃粮人。所以,他们也就总结出来了一套心得体会,越是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越是咱们补充军队的好机会。比如说1930年代的长江流域大水灾,就成了为国民革命军提供围剿红军炮灰的最佳助力。
算了,不说了,跑题了。
而且,把大部队摆在江淮河运之间,还有一个好处,这里交通四通八达,向北可以击破山东鹿玛红所部,向南可以再度渡江南下,同李守汉的主力部队交战。向西,可以策应湖北、四川等地的清军。
“安郡王给朕来的这份请罪题本,你们怎么看?”听完了笔帖式将岳乐的这份与其说是检查和请罪书,不如说是下一步的作战方略的文书念完,缓缓的开口询问在场的人。
在场的,除了他的弟弟多铎之外,几乎一色的汉人文臣。范文程、宁完我这几个早在老奴时期就已经投效的老资格之外,刚刚从南京回到北京的洪督师也位列其中。除了他之外,另外一个汉臣就颇为显眼和尴尬了。
这几位不但资格比他老(当汉奸的资格),而且,身份都是旗人。只有他,不但是清军打到北京之后投降的文臣,几乎没有资历可言不说,更是一位三朝元老。
所谓的三朝元老,是说他和以他为代表的一群大明官员们,先在崇祯皇帝朱由检驾前称臣,后在永昌皇帝李自成面前效忠,如今嘛,自然是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手下的股肱之臣。
别人称为三朝元老,那得熬年头,熬得一个一个皇帝驾崩了之后才行。这些人做三朝元老,那就简单多了,短短的四十多天就可以。
而且,这种人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悍,子孙繁衍,孽种流传,到现在谁敢说没有?比如说连夜表态绣红旗的摘瓜们,前脚支持皿煮运动在大会上独自一人表演十多个节目的变色龙大哥,又有哪个不是此辈的孝子贤孙?
此人名唤冯铨。更是此中好手。
冯铨这个人的事迹,咱们就不多说了,免得被封。(话说不厚道的作者已经得罪不少人了,能苟延残喘到现在也算是侥幸。)总之一句话,他早期在翰林院的经历,基本就是一本耽美小说,他在里面扮演的是受。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一怒之下从东林党主力过会到了魏忠贤麾下,成为了阉党的骨干。不光是骨干,而且还是魏公公的义子干儿,在九千岁的提拔下步步高升,官至武英殿大学生、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大权在手,又有靠山,自然要清算一下当年的东林同党。于是,翰林院轮他大米的案犯缪昌期等东林党人,尽数被捕杀。但是,也就是因为这段快意恩仇,后来崇祯皇帝继位,魏公公被杀,冯铨位列阉党名单。但是,此人确实是有些手段的,像阉党的崔呈秀等人尽数身死,他却仅仅是个被贬的处分。
多尔衮率领清军进了北京,立刻便写信召他前来,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如今,他是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官职差使。
同上面说的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人相比,冯铨的资历自然不如他们。但是,他也有他的优势是这几个人比不了的。那就是他长期在大明朝廷的权力中心,熟悉政务和各种情况。这一点,不要说范文程宁完我,便是洪承畴都自叹不如。要知道,洪督师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毕竟长期在外带兵打仗,对于政事运行,各地情况,就远不如冯铨这个家伙熟悉了。
这也就是为啥多尔衮要收其为心腹的原因。
这几位要么是多尔衮的亲弟弟,要么是满洲时期的权力核心圈子里的人,要么是被视为引路人的,要么是熟悉大明内部情形的,随便哪个拉出去都在在眼下的北京城里跺一跺脚半个城都要震一震的人物。只有跪在边边角上的那个,颇为扎眼,那是陈板大。
他一个工匠头子,居然也能来参加这么高级别的会议,不要说眼前这几位了,就连他自己,昨晚上接到旨意的时候,都有些蒙圈了。要不是前来宣旨的是多尔衮身边的心腹巴牙喇章京,也是他的熟人,陈板大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搞他的恶作剧。
除了陈板大之外,余下的几个人,哪个不是经历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子?一听多尔衮的腔调就知道,只怕摄政王主子已经同意了,至少是一半同意了岳乐的这个主张,不然,不会称呼他的封号安郡王的。不直呼其名或者大骂该死的奴才什么的,就很说明问题了。
领导已经有了基本意见,你们还等什么?赶紧给领导的决定找台阶,哦,不是,提供依据就是了。
江南一时半会占不到什么便宜,那就把主力撤回江北,把江南丢给那些降官和地方士绅,让他们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