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日倏忽,不觉又过了十多天。是时,乃是万历四十五年三月阳春时节。榆林各路商帮纷纷在官府换了茶引,启程南行,赶着在清明前到汉中趸了茶回来,与蒙古人贸易换利。在这些商帮中,李府的历年都是最大的一支,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这日清晨,杨秀才早早收拾得了行李,由李明善、李保儿父子陪送着出了门,但见府门外已聚齐了五六十辆双辕长厢大骡车,嘈嘈杂杂,闹闹哄哄。
内中一个白面微髭,虎背熊腰的精壮汉子闪身上前,对着李明善略施一礼道:“李老爷,我等已准备停当,即可起行。”
李明善道:“这位杨先生要回乡去,一路之上,还请萧把头费心照顾则个。”
那萧把头回道:“李老爷放心,在下一定尽心。这便告辞了!”说罢,反身跃上一匹枣红高头马,劈空一甩马鞭,喝了个号子,众车夫一起吆喝着牲口启程。
李保儿亲自扶着杨秀才上了一辆有篷骡车,立在车下拜了拜道:“老师一路保重。”话音未落,掉下两行伤别的眼泪——朝夕相处近十年之久,一朝分别,如何不悲?
杨秀才也面带着悲戚之色,拉着李保儿的手道:“我走之后,公子万万莫忘早晚温书,谋求着进了学,将来中个举人、进士,也算不负为孔门之人。”
李保儿含泪应了。杨秀才又道:“书房内的书案之上有一部《文选》,是我多年以来呕尽心血选辑成的,里面有几十篇高中了的进士文章,一一都用朱笔批过了,公子天降聪颖,不妨细细研读,若能读的熟了,任他乡试、会试,自不在话下。”
李保儿又拜谢了。杨秀才遂令车把式赶车,随着大队迤逦而行。
见杨秀才走了,李明善便回了。李保儿直待至他走的看不见了才回。回到杨秀才原住的房中,果见书案上放一本厚厚的书。翻开细看,的确篇篇好文,字字珠玑,不由得流连其中。自此,每日品读,不在话下。
却说杨秀才走后,李保儿便搬到那间厢房中住,除了更换床铺被褥、平日用具之外,一应陈设皆未改变。
一日,李保儿正在书房中读书,忽闻院中人言,隔窗望去,见父亲正陪着一人由院子里向正厅走去。此人约三十上下年纪,紫面长须,身形魁梧,头戴方巾,身穿一件玉色直缀,脚蹬一双粉底靴,行走步履昂扬,说话声若洪钟。
李保儿认出那人乃是巡抚衙门中的夫子贺启祥字泰安的。这贺泰安乃浙西人,科途亦是十分不顺,只勉强进了学,得了个秀才。再不能往前一步,只好学着诸多越地士子一般在官府中做起了幕僚。多年游历,辗转投到本任延绥巡抚金忠士帐下管着钱粮。李家做着茶马、盐铁的生意,免不得经常与官府交道,相为朋友者也不在少数。这贺泰安便是其中之一,而且过从甚密。
李明善将贺泰安让进正堂,丫鬟奉上香茶。一盏茶毕,李明善先开口道:“贺爷一向公务繁忙,几次拜会皆不得见面,今日如何得空光临敝府?”
贺泰安道:“不瞒李老爷,咱巡抚金老爷勤政的紧,这一向我随着他四处巡视,民治、兵备、运饷诸事皆要看到,忙了整整一月,昨日晚间才回了来。”
李明善道:“榆林为九边重镇之一,负御敌安国之重任,自然是松懈不得的。”
贺泰安道:“李老也说得一点不差。这不,方一回来,听说李老爷几次到访,恐有要紧事,一早便来拜会。”
李明善道:“也无甚要紧事,只是敝府的商屯粮食已是交了的,衙门里也开出了凭证,可是眼见着该出盐了,却迟迟兑不出盐引,因此想请泰安兄周旋一二。”
贺泰安道:“盐课历来是国家赋税命脉所在,非巡抚老爷亲笔批文,自然是拿不到的。好在巡抚大人已经回署,在下回去稍加提醒,自不会误了李老爷发财。”
李明善笑道:“如此甚好,有劳泰安兄费心了。”贺泰安也笑道:“举手之劳而已。”说罢,二人相视而笑,又说了会儿闲话,小厮捧上饭来,免不了蒸鹅、糟鸭、烧鸡、各式菜蔬,以及一盘炖的烂烂的羊肉。不一刻,上齐了菜,又端上一盘雪白的大肉包,还有一坛上等的绍兴烧酒。
备好了杯盘碗筷,李明善请贺泰安入席。这贺泰安本是越人,见了绍兴烈酒自然把持不住,数杯下肚,吃的醉眼惺忪,双手把着一条羊腿大快朵颐起来。
李明善又令李保儿出来敬酒。保儿满斟一杯,双手奉上,道:“世叔请满饮此杯。”
贺泰安放下羊腿,伸出一双油手接过酒杯,仰脖一饮而尽,张开一双醉眼看了看道:“原来是贤契哪。”
说着,拉过一张凳子令李保儿坐。李保儿诚惶诚恐,退了一步道:“长幼有序,侄儿不敢造次。”
贺泰安醉言醉语道:“但坐不妨,兀自那多虚礼作甚!”李保儿因父亲在席,百般推辞。贺泰安哼哧一声,不言语了,自顾饮酒吃菜,李保儿自在一边斟酒捧箸。
许久,贺泰安又问道:“怎么不见了杨先生?”
李明善道:“杨先生年事高了,几日前辞了馆,归乡去了。”
贺泰安又道:“没了先生,贤契举业岂不要荒了?”
李明善道:“尚未来得及再请一个先生哩。”
贺泰安又问李保儿道:“文章会作么?”李保儿道:“胡乱做一些,都不甚好。”
贺泰安道:“拿几篇来我看一看,要是作的通了,我再拿与巡抚老爷看。巡抚老爷极是爱才的人,要是青眼你的文章,自然抬举你一番,不知强过多少好先生哩。”
李保儿听了这话,知其非虚,忙奔回房中,把自己平日所作的得意之作翻了出来,选了几篇文章和几首试帖诗,又奔回... -->>
时日倏忽,不觉又过了十多天。是时,乃是万历四十五年三月阳春时节。榆林各路商帮纷纷在官府换了茶引,启程南行,赶着在清明前到汉中趸了茶回来,与蒙古人贸易换利。在这些商帮中,李府的历年都是最大的一支,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这日清晨,杨秀才早早收拾得了行李,由李明善、李保儿父子陪送着出了门,但见府门外已聚齐了五六十辆双辕长厢大骡车,嘈嘈杂杂,闹闹哄哄。
内中一个白面微髭,虎背熊腰的精壮汉子闪身上前,对着李明善略施一礼道:“李老爷,我等已准备停当,即可起行。”
李明善道:“这位杨先生要回乡去,一路之上,还请萧把头费心照顾则个。”
那萧把头回道:“李老爷放心,在下一定尽心。这便告辞了!”说罢,反身跃上一匹枣红高头马,劈空一甩马鞭,喝了个号子,众车夫一起吆喝着牲口启程。
李保儿亲自扶着杨秀才上了一辆有篷骡车,立在车下拜了拜道:“老师一路保重。”话音未落,掉下两行伤别的眼泪——朝夕相处近十年之久,一朝分别,如何不悲?
杨秀才也面带着悲戚之色,拉着李保儿的手道:“我走之后,公子万万莫忘早晚温书,谋求着进了学,将来中个举人、进士,也算不负为孔门之人。”
李保儿含泪应了。杨秀才又道:“书房内的书案之上有一部《文选》,是我多年以来呕尽心血选辑成的,里面有几十篇高中了的进士文章,一一都用朱笔批过了,公子天降聪颖,不妨细细研读,若能读的熟了,任他乡试、会试,自不在话下。”
李保儿又拜谢了。杨秀才遂令车把式赶车,随着大队迤逦而行。
见杨秀才走了,李明善便回了。李保儿直待至他走的看不见了才回。回到杨秀才原住的房中,果见书案上放一本厚厚的书。翻开细看,的确篇篇好文,字字珠玑,不由得流连其中。自此,每日品读,不在话下。
却说杨秀才走后,李保儿便搬到那间厢房中住,除了更换床铺被褥、平日用具之外,一应陈设皆未改变。
一日,李保儿正在书房中读书,忽闻院中人言,隔窗望去,见父亲正陪着一人由院子里向正厅走去。此人约三十上下年纪,紫面长须,身形魁梧,头戴方巾,身穿一件玉色直缀,脚蹬一双粉底靴,行走步履昂扬,说话声若洪钟。
李保儿认出那人乃是巡抚衙门中的夫子贺启祥字泰安的。这贺泰安乃浙西人,科途亦是十分不顺,只勉强进了学,得了个秀才。再不能往前一步,只好学着诸多越地士子一般在官府中做起了幕僚。多年游历,辗转投到本任延绥巡抚金忠士帐下管着钱粮。李家做着茶马、盐铁的生意,免不得经常与官府交道,相为朋友者也不在少数。这贺泰安便是其中之一,而且过从甚密。
李明善将贺泰安让进正堂,丫鬟奉上香茶。一盏茶毕,李明善先开口道:“贺爷一向公务繁忙,几次拜会皆不得见面,今日如何得空光临敝府?”
贺泰安道:“不瞒李老爷,咱巡抚金老爷勤政的紧,这一向我随着他四处巡视,民治、兵备、运饷诸事皆要看到,忙了整整一月,昨日晚间才回了来。”
李明善道:“榆林为九边重镇之一,负御敌安国之重任,自然是松懈不得的。”
贺泰安道:“李老也说得一点不差。这不,方一回来,听说李老爷几次到访,恐有要紧事,一早便来拜会。”
李明善道:“也无甚要紧事,只是敝府的商屯粮食已是交了的,衙门里也开出了凭证,可是眼见着该出盐了,却迟迟兑不出盐引,因此想请泰安兄周旋一二。”
贺泰安道:“盐课历来是国家赋税命脉所在,非巡抚老爷亲笔批文,自然是拿不到的。好在巡抚大人已经回署,在下回去稍加提醒,自不会误了李老爷发财。”
李明善笑道:“如此甚好,有劳泰安兄费心了。”贺泰安也笑道:“举手之劳而已。”说罢,二人相视而笑,又说了会儿闲话,小厮捧上饭来,免不了蒸鹅、糟鸭、烧鸡、各式菜蔬,以及一盘炖的烂烂的羊肉。不一刻,上齐了菜,又端上一盘雪白的大肉包,还有一坛上等的绍兴烧酒。
备好了杯盘碗筷,李明善请贺泰安入席。这贺泰安本是越人,见了绍兴烈酒自然把持不住,数杯下肚,吃的醉眼惺忪,双手把着一条羊腿大快朵颐起来。
李明善又令李保儿出来敬酒。保儿满斟一杯,双手奉上,道:“世叔请满饮此杯。”
贺泰安放下羊腿,伸出一双油手接过酒杯,仰脖一饮而尽,张开一双醉眼看了看道:“原来是贤契哪。”
说着,拉过一张凳子令李保儿坐。李保儿诚惶诚恐,退了一步道:“长幼有序,侄儿不敢造次。”
贺泰安醉言醉语道:“但坐不妨,兀自那多虚礼作甚!”李保儿因父亲在席,百般推辞。贺泰安哼哧一声,不言语了,自顾饮酒吃菜,李保儿自在一边斟酒捧箸。
许久,贺泰安又问道:“怎么不见了杨先生?”
李明善道:“杨先生年事高了,几日前辞了馆,归乡去了。”
贺泰安又道:“没了先生,贤契举业岂不要荒了?”
李明善道:“尚未来得及再请一个先生哩。”
贺泰安又问李保儿道:“文章会作么?”李保儿道:“胡乱做一些,都不甚好。”
贺泰安道:“拿几篇来我看一看,要是作的通了,我再拿与巡抚老爷看。巡抚老爷极是爱才的人,要是青眼你的文章,自然抬举你一番,不知强过多少好先生哩。”
李保儿听了这话,知其非虚,忙奔回房中,把自己平日所作的得意之作翻了出来,选了几篇文章和几首试帖诗,又奔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