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包兴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图书馆里。每一次,当我从书里抬起头来的时候,她几乎都在我的视线里。她总是把一根小辫子高高地扎起——像一弯新月又像一段虹——露出一个柔和的侧脸和小巧清秀的耳廓。她这侧脸的背景是图书馆那巨大的玻璃窗和伸到窗框里来的一棵白玉兰树。借着望着窗外调节视力的机会,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望着她,望着她的侧脸和窗子构成的美妙图案。经常地,在我抬头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她也正抬头看我。我们的目光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无声地爆出火花,然后,像棉桃初炸那样把种子纷纷撒进各自的心里。有时候,她勇敢地看着我,很久很久,一直看得我低下了头,收回了目光。虽然,她的目光看起来那么茫然,那么朦胧,目空一切,充满挑战和叛逆,但是,我知道,在那片茫然和朦胧里,我的形象——尤其是看小说时的形象——已经聚焦在她的视网膜上,像一个俯在井口的人映入井里一样映入了她的心田里。我想,我遇到了一个从小说里走出来的女孩,一个聚合了林黛玉、安娜卡列宁那、罗拉、艾思米拉达的女孩,一个把文静和果敢、保守和叛逆完美地揉在一起的女孩。我立刻意识到,这正是我要找的女孩,我时不时从小说里抬起头来,在现实里搜索着,不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一个女孩吗?我想,虽然我总是怯懦的胆小的犹豫的,好像只在小说的世界里才天马行空、笑傲江湖,但是,这一次,我却前所未有地果敢。有一天,她收起了书准备回去吃饭,当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递给了她一封没有封口的信。
“给谁的?”第二天,她站在我的桌子旁边,把那封信从桌角沿着桌面推到到我面前。
“给你的——”我发现自己声音小得可怜。
“我不是她,你给错了。”
“她就是你,你就是她,没错——”
她不置可否地笑笑,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看书去了。
我轻轻地打开信,发现在我原来的信末的空白处写了几行字,像是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评语:很抱歉,我不是你找的那个人。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相信自己并没有给你留下什么误会的地方。我常常朝你那个方向张望,那是因为你后面的墙上有一幅我喜欢的画,我的眼睛需要休息。
我想,一定是她弄错了。爱情的征候已经如此明朗,就如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在我们之间,在我的身上,在她的脸上,燃烧。她这样断然否认,如果不是出于女孩子的矜持就是无知——也许,对于小说,她刚刚入门。许许多多伟大的小说也许还在她的目光末曾触及的地方沉睡着,还来不及告诉她什么是爱情,面对爱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我相信,让她明白我向她表达的一切,让她领会我们的感情,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遗憾的是,时间到了,毕业茶话会开了,我带着这个小小的遗憾走出了图书馆,离开了学校,走进了另一所我谋生的校园。好在,小说它一如既往地陪伴着我,捧着小说,从老师们的学生变了学生们的老师也并不使我感到特别的陌生。我的感觉,这仅仅是小说阅读生活的延续,就像在火车里读小说,火车从一个站到了另一个站,我们的目的地还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的这种状态让学生们感觉到了,他们说,有时候,我像一个学生,像他们的一个同学。当然,他们看不出我是一个带着小小的遗憾从上一个站到这一站的有点沧桑的男人。
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这个小小遗憾的看法。有一天(又是有一天),班上的一个女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她的一个女同学——我的一个学生喜欢上了我,而且喜欢的还不轻,从时间上来说已有两年之久,从程度上来说快要发疯了。然后这个女学生在信中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了每当我给大家讲文学讲小说的时候她是什么感受,每当看到我在校园里在草坪上看书的时候,她又是怎么样的。根据她的描述,两年多来,我在这所学校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几乎都在她的监视和感受之中。最后,这个女学生说,她之所以决定帮她的这位女同学写这么一封信,主要是因为她的这位女同学如果得不到我的明确的答复,她几乎无心学习,很可能即将来临的高考也只好放弃。其次,这位女学生(不好意思地)说,她觉得我们——我和她的那个女同学——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共同语言,因为她也和我一样地爱好文学喜欢小说。当然,我一看就看出来这个女学生玩了回祝英台玩过的把戏,她所说的她的那个同学就是她自己。第二天,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里来了。
“请坐。”我看着她满面通红地走了进来,在进门的那一刹那还回头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同学正在看着她。她局促地坐在了我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显然她有点紧张,但在紧张里却又有一份绝决,似乎准备好了一切都豁出去了。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那份怯懦里的果敢。
她看了我一眼,然后垂眼翻着面前的作业本,手微微地颤抖着。
“我想,老师先要谢谢你。”我说,然后设想自己正面对着一教室的学生,我调整了语气“你不仅帮了你的同学而且了帮了老师我的一个忙。也许,她误会了我对她的感情也误会了她自己的感受。不管是对她而言还是对我而言,现在谈爱情不仅太早了也不是时候。对你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拼命学习,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可是——”她抬起眼,咬着嘴,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似的。
“所以,我想让你务必告诉她,让她千万不要误会了老师对她的帮助和欣赏。同时,告诉她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高考。告诉她,没有什么事情过不去的,一切不要勉强,看看别的同学都在干什么,也许她就明白了她也应该干什么。”
“可是——”她又抬起了眼皮。
“当然,在感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去表达和追求自己的感情。”我说“但是,爱情却更多是一种社会性后天性的感情,它有一个成熟的过程。爱情,它当然首先是一种感觉,是那种心有心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她点了一下头,我很高兴她终于开始听进了我的话。
“其次,它几乎是一种缘份天定的东西,是寻寻觅觅里的蓦然回首,是踏破铁门最后的那个全不费功夫。就像柏拉图说的,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把他一分为二,爱情就是寻找我们原来的那一半。就像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觉得这个妹妹好生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
我看到她又重重地点了一下头,然后看了我一眼,好像非常赞同我的意见。
“然后,它是在这些基础上两个人对共同理想的追求和理解,呵护和建构,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他们患难与共欢乐厮磨,他们——”
她又点了一下头,看着我,又点了一下头,似乎无限理解的样子。我心里忽然一惊,在她望着我的眼里看到一种似乎又哀怨又果敢的东西,她频频地点着头,勇敢地看着我,似乎在说:是的,是的,我正是这么想的,我正是这么感觉的——我在心里叫声“糟糕”赶紧说:
“所以,有些感觉并不是真的爱情。所以,现在谈爱情都太早了。”
然后,我就让她回教室,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赶紧先她一步走出了办公室,向教室走去——我必须找一个人多的地方呆着。
在走廊上,我突然想到那个小小的遗憾,想到那个有着柔和侧脸的女孩。想到她那么坚决地否认我们之间的爱情的存在,我现在想到另一种可能:她读过的小说比我要多的多,我的爱情修养也许根本还没有达到能让她感觉得到的境地。就像我抹去那个女学生的陶醉和疯狂一样,她也毫不犹豫地把我对她的感情抹去了。这一份顿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小说世界的博大精深。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这件事就会变得意蕴无穷,我们越挖掘就越会发现它的博大精深。当我一本又一本地读着小说,当我把自己的工资除了解决温饱全都拿来购买小说,我发现,自己离小说真理的彼岸却越来起远——曾经以为就要靠近它了。我发现,小说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无限的可能。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虽然小说的伟大几乎使我绝望,但小说的博大却在充实、完善和滋润着我。
不知你在读书或读小说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一本小说也许不会给多少东西,或者说,一本小说能给你的仅仅是一些具体的可以复述的东西,如情节、形式和一些思想片段;但是,一本又一本小说读下来,一些东西——那些可以称情感、智慧和思想的东西——开始慢慢地在你的脑子里沉积了下来,就像我们大自然形成的那样,土壤开始堆积,然后在它上面长出各种植物,然后这些植物又引来了各种动物。就这样,小说开始以情感、智慧和思想的形式存在你身上。虽然这样并不使你聪明——智慧并不总表现为聪明——但你智慧、独特、丰富、细腻。这就像,那些杂技演员通过千百万次的跌打滚爬,最终把那惊人的平衡和优美变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他平时像我们一样走路、吃饭,但一旦走在了钢丝上,跳跃在空中,他的平衡和优美就像钢花一样爆了出来。
我想,你一定很快领会到了我的感受。对于有过类似经历和体会的人,这很容易感受得到。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他和我一样也是个小说迷。稍稍不同的是,他一天到晚总是躺在宿舍里看书,他的床上摆满了从学校门口的租书摊上租来的武侠小说——他只看武侠。四年的时间,他几乎就这样躺在宿舍里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看他的武侠小说,几乎很少去上课,甚至吃饭、洗澡的时间也舍不得浪费。他把他称为新武侠三大掌门的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对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评价是过高的。在小说这块领地,金庸离大师还是相当遥远的。他的小说,除了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外,在形式上几乎一成不变。这样的小说家,只能算是一个二三流的小说家。就像张爱玲,不管她的小说当时曾有过多少的读者,也不管现在她的小说会热到何种程度,但张爱玲永远没法和鲁迅比。但就是像金庸(更不用说梁羽生、古龙或我看到他经常看的还的什么温瑞安、青龙)这样二三流的小说,也硬是让我的这个同学读出智慧,读出了“九阳真功”他几乎不怎么上课,可每次考试他都能侥幸过关,顺利毕业。问其奥秘,他只说读书如习武,并不是你练得勤练得肌肉发达就武功盖世的。后来,毕业的时候,大家对他前途都不看好,他的确算得上是我们班最不学习的。没想到的是,他毕业刚一年,就当了副校长,第二年,就把原来的那个校长赶下了台,第三年,他进了他所在镇的教委办,第四年,当我们很多成绩优秀读书刻苦的同学还在为一个教研组长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却已经坐在了县教委的办公室里。有意思的是,一直到现在,他公文包里总放着一本武侠小说,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那些袖珍本。听说,不管是他同事还是他的部下还是他的上级对他的评价都是一句武林中的行话(或者说都可以作如是概括):高手出招,防不胜防。
我说到我的同窗,这位武林高手,无非是想说明一本又一本的小说会在我们的身上沉积下真气浩然的智慧,它像武林高手的武功一样,有招无招最终都成了绝招:智慧在我们身上变成了我们身体一部分本能的聪明、变成我们身上一种没有形式的聪明。同时,我也想说明,我毕业后在教坛的仕途上一路风顺——虽然和我的那位同学比起来要稍逊一筹,但我觉得那是性格差异所至——也是因为小说或者说小说给我的智慧。当我从组长干到副教导再干到副校长,校长说最赏识我的是我这个人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最迅速地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且,他说我这个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他感叹地说。
小说又一次把我区别了开来。
我想,读小说的你也一定常常这样被人区别了开来,有时候感觉像是被人拎一只鸡一样拎出来,有时候感觉却像是被人抬一个新娘一样抬了起来,是吧?
我有一位童年的玩伴,我们一起穿着开裆裤长大,小时候,我们一样的不读书,一样的疯玩。他小学毕业去做了生意,我却继续在学校里混,没想到后来居然喜欢上了读书。他赚了不少的钱,每一次见到我,都问我要不要钱,他总是说,哥们,要的话吱个声,没事的。他每一次都想把钱借给我,而且还再三强调,只借给我。我们一堆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个小心和节省的人,他的钱总是躺在银行里,谁也借不去。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就问他为什么那么想把借钱给我。他说:
“你是读书人啊。”
我不知道他这话的确切含义。不知是说因为我是读书人知书达礼借给我放心还是说因为我是读书人没钱所以要救济我,还是——他想在这样的行动中找回一些东西。小时候,我们一起疯玩的时候,总是配合默契,但在这默契里又无一不绵藏着竞争。当我们一唱一和地去调戏一个女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一个打冲锋一个做军师一个捧一个逗。但这都是表面,背后我们都有自己的动作,都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他用“读书人”这样我喜欢的身份把我和其它人区别了开来。只是,他一直没机会把钱借给我。我虽然没有钱,但也不需要借钱。
当然,小说也把我的爱人从芸芸众生中区别了开来,大家像抬一个新娘一样把她举到我面前。
有一年,我们开高中同学会。组织者把地点选在一个海岛上,那是我们这地方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贝类和藻类特别的多。茶话会之后,是一系列的活动:去歌舞厅跳舞唱歌,然后回旅馆打麻将,再吃夜宵,第二天去海边玩。大家好像都放得开,玩得很疯。男女同学的那份眉来眼去,几乎泛滥成灾。彼此之间的调情,从茶话会上就开始了。好像大家决定在这个孤伶伶的小岛上把读书时对彼此的好感都表示了出来,即使不能鸳梦重圆,至少也游戏一翻。在那时候——工作刚刚一两年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的好,每一项娱乐,都拿得起放得下。可是,我不行。我不会跳舞,不会麻将,甚至也不会卡拉ok——对于音乐,我只会听。在这样的公众场合,我常常会感觉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一只落伍的丑小鸭。所以,茶话会之后,我就回到房间里看书了。大家开始不让,说老同学了不能虐待我,但看看我实在坚决,没办法,但要求我把房间的门开着,这样显得不会和大家隔开来。隔壁的房间已经有几桌人在搓麻将了——稍稍让我吃惊的是,好多女同学对麻将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了跳舞和唱歌。我先看了会电视,发现没有什么好看的——我几乎只看电影频道,便从包里拿出一本小说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一进入小说,刚才的那份丑小鸭的感觉渐渐就淡去了。我一边看着小说,一边喝着茶,感觉自己的那个充实、宁静和自足世界又慢慢地回来了。
“书呆子——”
我们班的“交际花”走了进来,看着我笑,她跟在后面。我局促不安,不知怎么好——是站起来呢还是管自己看书。“交际花”虽然不再美得吓人,但狐威还在。
“把她交给你了。”交际花说。
我更不知怎么好了;她也红了脸。
“哈哈——”交际花开心地笑了“她不想和我们这些人臭味相投,你帮我们找本书给她看。”
“你少说两句吧。”她说。
交际花笑着跑了出去,隔壁有人叫她坐庄了。
她站在我面前,打量着房间。我们一班同学都知道,她是个又仔细又大方的女孩子。她总是文文静静的样子,但当她认定该大方的时候,却又落落大方,甚至还有点疯。就像现在,她大大方方地在我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所以,对这方面有研究的男生曾说,那不叫仔细也不叫文静,是纯,她是一个很纯的女孩。不过,我对她知道的并不比对别的女生多——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怎么和女生说过话。倒是记得高二的时候,她刚插班进来时的情景。
“有小说吗?”她说“实在无聊。”
那天我刚好只带了一本小说。我要把手里这本给她看,但她不肯。后来,我们就开始谈小说了。没想到的是,像我一样,她也是一个小说忠实的读者。她说,她早就听同学们说我是个书呆子了,一天到晚地看书。我们谈着我们都看过的一些小说,然后从小说谈到现实,谈到毕业后的经历和感受,谈到同学会和今晚这样的一个晚上。那个晚上,大家差不多都玩到通宵,我们也断断续续谈到天亮——这中间,有些同学回来了,看到我们谈得起劲,就有点夸张地笑嘻嘻地说“打扰了,打扰了”然后退了出去。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可她却坦坦然然的坐着,没把他们的鬼脸放在心上,仍然那么兴致勃勃地和我谈着小说。
“我还记你高二的时候刚插进来的情景。”她走的时候,我想了想,对她说。
“是吗?”她走到门口,才想起来似的说。
第二天早上,我们大家都躺在旅馆里睡大觉。下午才像动物出洞一样涌到海边涌到沙滩上。远远地,我就看到她和一班女同学推推挤挤地走了过来,旁边跟着一班男同学。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她看了我一眼,叫道:
“走吧,去前面玩。”
那一个下午,我们一班同学像一群出笼的兔子一样散在这个小岛上。大家三三两两,时合时散。但奇怪的是,走着走着,我就和她碰在了一起。常常一抬头,就看到她的影子正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海边的风很大,把她的头发和衣服都吹了起来。有时候,我朝着她的影子走去,走近才发现就她一个人,在那儿眺望着大海。在海边的沙滩上漫步或在海边的礁石上休息,我们又不时地谈到小说,谈到小说和这个世界。
后来,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请什么媒人。因为我们都觉得是小说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小说才是我们的月老。当然,这难免要给人说话,但我们都一笑置之。结婚的时候,我们给对方各选了一套小说,当作彼此的信物。当我们打开礼盒一看,不由大笑起来,我们给对方买的书好几本都不约而同:都有一本红楼梦,都有一本聊斋志异,都有一本百年孤独,都有一本生活在别处。新婚的那段日子,就着壁灯,我们在翻看着这些已经看过的小说,然后——几乎同时地抬头看了对方一眼,相视一笑,放下书,滑进被窝。小说不仅让我们走在了一起,而且还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浪漫和别样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喜欢用米兰?昆德拉的说法,说我们这是生活在别处。当然,日子的消磨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它咿咿哑哑地转过来,把我们的执着、顽强差不多都磨光了。像我前面说到的,因为要为家庭付出更多,她后来就几乎很少看小说了。但她并不怎么反对我看小说。不管怎么说,比起那些一落夜就去搓麻将或吃喝玩乐的男人,我总算还是留在家里的。只是,有时候我看起小说凡事不闻不问了,像入定了一样,她不免要笑骂一句“小说,小说,你心里就只有小说。”有时候,我不免要想:这时候,小说在她的心里是什么呢?是男人的一种嗜好——男人的烟、酒、赌或吹牛?一种消极的让男人们失去的上进心的东西?还是,小说对她来说,就是另外一个抽象存在的女人,一个形而上的情敌?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比起男读者来,女读者更容易被生活俘获,她们更容易接受一些具体的东西——结了婚,女人往往比男人活得更具体,家庭、孩子都是具体的美好的东西。所以,我总觉得,结婚以后,女读者们开始恨起了小说。小说就像一个她们少女时暗恋的一个男人。但是,毫无疑问,女人又是最伟大最能容忍的,她就那么让我一如既往地看着我的小说,她累了,她烦了,就对我手里的小说笑笑,她说: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你手里的一本小说。我不禁紧紧地握了一下手里的小说。并不是她真的变成了小说,而是,小说又一次证明她对我的爱。我感觉到,她是那么爱我,而那一刻,我也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爱她。
不管怎么说,说阅读小说是我的嗜好,这无疑是我非常乐意接受的。而且,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至少有一样。下棋、书法、喝酒、散步、钓鱼、打牌,作为爱好,它们都是崇高而伟大的,和音乐、美术、文学一样的伟大。爱好可以让我们超越日子的繁琐和庸常,让我们的心灵在忙碌和劳累了一天之后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和栖息。这样一项爱好,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艺术和宗教。对于我,小说就是我的艺术和宗教。它不仅把我从千千万万的人中区别了开来,而且把我从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日子里区别了出来。
当然,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数年如一日的读者,如果说自己毫无野心,就想这么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也是不够坦诚的。
我想,作为一个读者,你一定也有你作为读者的野心,是吧?
有一段时间,我希望找着一个这样的作家:他写的东西,都是我正想看到的。但是,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东西,的确是我想看的、盼望已久的东西。可是,激动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他们也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感到失望——那不是我想要的。那时候我总在想,一个作家,如果他知道他的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那该多好啊。后来,我放弃了这种努力,我想,除非我自己写小说,我是找不到这样一个小说家的。又有一段时间,我试着把自己看到过的小说中最吸引我的地方都摘录了下来,慢慢的,它们越来越多,差不多就成了一本书。我想,这一定是我看过的小说的精华了。可是,有一天,当我从书店里买到一本畅销书的时候,发现它的内容和我摘录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那一刻,我真的怀疑那个畅销书的作者是不是把我的摘录复印或偷去了。有好长一段时间,这让我为自己感到非常的悲哀:原来我的欣赏水平和趣味竟是如此的低下和大众化。然后,我又为那些让我崇拜让我买他书的作家感到悲哀:他们是那么的媚俗,他们也不过是在制造一些千篇一律的流行文化垃圾而已。这样,我开始刚刚萌芽起来的想自己动笔写点什么的念头也慢慢消失了,只留下这么一个小小的有点害羞的信念: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要写,我一定可以写出最好的小说,因为——我看过这么多的小说。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像我这样有点害羞地想?有时候。
,在图书馆里。每一次,当我从书里抬起头来的时候,她几乎都在我的视线里。她总是把一根小辫子高高地扎起——像一弯新月又像一段虹——露出一个柔和的侧脸和小巧清秀的耳廓。她这侧脸的背景是图书馆那巨大的玻璃窗和伸到窗框里来的一棵白玉兰树。借着望着窗外调节视力的机会,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望着她,望着她的侧脸和窗子构成的美妙图案。经常地,在我抬头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她也正抬头看我。我们的目光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无声地爆出火花,然后,像棉桃初炸那样把种子纷纷撒进各自的心里。有时候,她勇敢地看着我,很久很久,一直看得我低下了头,收回了目光。虽然,她的目光看起来那么茫然,那么朦胧,目空一切,充满挑战和叛逆,但是,我知道,在那片茫然和朦胧里,我的形象——尤其是看小说时的形象——已经聚焦在她的视网膜上,像一个俯在井口的人映入井里一样映入了她的心田里。我想,我遇到了一个从小说里走出来的女孩,一个聚合了林黛玉、安娜卡列宁那、罗拉、艾思米拉达的女孩,一个把文静和果敢、保守和叛逆完美地揉在一起的女孩。我立刻意识到,这正是我要找的女孩,我时不时从小说里抬起头来,在现实里搜索着,不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一个女孩吗?我想,虽然我总是怯懦的胆小的犹豫的,好像只在小说的世界里才天马行空、笑傲江湖,但是,这一次,我却前所未有地果敢。有一天,她收起了书准备回去吃饭,当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递给了她一封没有封口的信。
“给谁的?”第二天,她站在我的桌子旁边,把那封信从桌角沿着桌面推到到我面前。
“给你的——”我发现自己声音小得可怜。
“我不是她,你给错了。”
“她就是你,你就是她,没错——”
她不置可否地笑笑,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看书去了。
我轻轻地打开信,发现在我原来的信末的空白处写了几行字,像是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评语:很抱歉,我不是你找的那个人。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相信自己并没有给你留下什么误会的地方。我常常朝你那个方向张望,那是因为你后面的墙上有一幅我喜欢的画,我的眼睛需要休息。
我想,一定是她弄错了。爱情的征候已经如此明朗,就如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在我们之间,在我的身上,在她的脸上,燃烧。她这样断然否认,如果不是出于女孩子的矜持就是无知——也许,对于小说,她刚刚入门。许许多多伟大的小说也许还在她的目光末曾触及的地方沉睡着,还来不及告诉她什么是爱情,面对爱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我相信,让她明白我向她表达的一切,让她领会我们的感情,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遗憾的是,时间到了,毕业茶话会开了,我带着这个小小的遗憾走出了图书馆,离开了学校,走进了另一所我谋生的校园。好在,小说它一如既往地陪伴着我,捧着小说,从老师们的学生变了学生们的老师也并不使我感到特别的陌生。我的感觉,这仅仅是小说阅读生活的延续,就像在火车里读小说,火车从一个站到了另一个站,我们的目的地还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的这种状态让学生们感觉到了,他们说,有时候,我像一个学生,像他们的一个同学。当然,他们看不出我是一个带着小小的遗憾从上一个站到这一站的有点沧桑的男人。
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这个小小遗憾的看法。有一天(又是有一天),班上的一个女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她的一个女同学——我的一个学生喜欢上了我,而且喜欢的还不轻,从时间上来说已有两年之久,从程度上来说快要发疯了。然后这个女学生在信中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了每当我给大家讲文学讲小说的时候她是什么感受,每当看到我在校园里在草坪上看书的时候,她又是怎么样的。根据她的描述,两年多来,我在这所学校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几乎都在她的监视和感受之中。最后,这个女学生说,她之所以决定帮她的这位女同学写这么一封信,主要是因为她的这位女同学如果得不到我的明确的答复,她几乎无心学习,很可能即将来临的高考也只好放弃。其次,这位女学生(不好意思地)说,她觉得我们——我和她的那个女同学——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共同语言,因为她也和我一样地爱好文学喜欢小说。当然,我一看就看出来这个女学生玩了回祝英台玩过的把戏,她所说的她的那个同学就是她自己。第二天,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里来了。
“请坐。”我看着她满面通红地走了进来,在进门的那一刹那还回头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同学正在看着她。她局促地坐在了我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显然她有点紧张,但在紧张里却又有一份绝决,似乎准备好了一切都豁出去了。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那份怯懦里的果敢。
她看了我一眼,然后垂眼翻着面前的作业本,手微微地颤抖着。
“我想,老师先要谢谢你。”我说,然后设想自己正面对着一教室的学生,我调整了语气“你不仅帮了你的同学而且了帮了老师我的一个忙。也许,她误会了我对她的感情也误会了她自己的感受。不管是对她而言还是对我而言,现在谈爱情不仅太早了也不是时候。对你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拼命学习,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可是——”她抬起眼,咬着嘴,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似的。
“所以,我想让你务必告诉她,让她千万不要误会了老师对她的帮助和欣赏。同时,告诉她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高考。告诉她,没有什么事情过不去的,一切不要勉强,看看别的同学都在干什么,也许她就明白了她也应该干什么。”
“可是——”她又抬起了眼皮。
“当然,在感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去表达和追求自己的感情。”我说“但是,爱情却更多是一种社会性后天性的感情,它有一个成熟的过程。爱情,它当然首先是一种感觉,是那种心有心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她点了一下头,我很高兴她终于开始听进了我的话。
“其次,它几乎是一种缘份天定的东西,是寻寻觅觅里的蓦然回首,是踏破铁门最后的那个全不费功夫。就像柏拉图说的,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把他一分为二,爱情就是寻找我们原来的那一半。就像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觉得这个妹妹好生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
我看到她又重重地点了一下头,然后看了我一眼,好像非常赞同我的意见。
“然后,它是在这些基础上两个人对共同理想的追求和理解,呵护和建构,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他们患难与共欢乐厮磨,他们——”
她又点了一下头,看着我,又点了一下头,似乎无限理解的样子。我心里忽然一惊,在她望着我的眼里看到一种似乎又哀怨又果敢的东西,她频频地点着头,勇敢地看着我,似乎在说:是的,是的,我正是这么想的,我正是这么感觉的——我在心里叫声“糟糕”赶紧说:
“所以,有些感觉并不是真的爱情。所以,现在谈爱情都太早了。”
然后,我就让她回教室,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赶紧先她一步走出了办公室,向教室走去——我必须找一个人多的地方呆着。
在走廊上,我突然想到那个小小的遗憾,想到那个有着柔和侧脸的女孩。想到她那么坚决地否认我们之间的爱情的存在,我现在想到另一种可能:她读过的小说比我要多的多,我的爱情修养也许根本还没有达到能让她感觉得到的境地。就像我抹去那个女学生的陶醉和疯狂一样,她也毫不犹豫地把我对她的感情抹去了。这一份顿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小说世界的博大精深。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这件事就会变得意蕴无穷,我们越挖掘就越会发现它的博大精深。当我一本又一本地读着小说,当我把自己的工资除了解决温饱全都拿来购买小说,我发现,自己离小说真理的彼岸却越来起远——曾经以为就要靠近它了。我发现,小说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无限的可能。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虽然小说的伟大几乎使我绝望,但小说的博大却在充实、完善和滋润着我。
不知你在读书或读小说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一本小说也许不会给多少东西,或者说,一本小说能给你的仅仅是一些具体的可以复述的东西,如情节、形式和一些思想片段;但是,一本又一本小说读下来,一些东西——那些可以称情感、智慧和思想的东西——开始慢慢地在你的脑子里沉积了下来,就像我们大自然形成的那样,土壤开始堆积,然后在它上面长出各种植物,然后这些植物又引来了各种动物。就这样,小说开始以情感、智慧和思想的形式存在你身上。虽然这样并不使你聪明——智慧并不总表现为聪明——但你智慧、独特、丰富、细腻。这就像,那些杂技演员通过千百万次的跌打滚爬,最终把那惊人的平衡和优美变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他平时像我们一样走路、吃饭,但一旦走在了钢丝上,跳跃在空中,他的平衡和优美就像钢花一样爆了出来。
我想,你一定很快领会到了我的感受。对于有过类似经历和体会的人,这很容易感受得到。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他和我一样也是个小说迷。稍稍不同的是,他一天到晚总是躺在宿舍里看书,他的床上摆满了从学校门口的租书摊上租来的武侠小说——他只看武侠。四年的时间,他几乎就这样躺在宿舍里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看他的武侠小说,几乎很少去上课,甚至吃饭、洗澡的时间也舍不得浪费。他把他称为新武侠三大掌门的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对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评价是过高的。在小说这块领地,金庸离大师还是相当遥远的。他的小说,除了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外,在形式上几乎一成不变。这样的小说家,只能算是一个二三流的小说家。就像张爱玲,不管她的小说当时曾有过多少的读者,也不管现在她的小说会热到何种程度,但张爱玲永远没法和鲁迅比。但就是像金庸(更不用说梁羽生、古龙或我看到他经常看的还的什么温瑞安、青龙)这样二三流的小说,也硬是让我的这个同学读出智慧,读出了“九阳真功”他几乎不怎么上课,可每次考试他都能侥幸过关,顺利毕业。问其奥秘,他只说读书如习武,并不是你练得勤练得肌肉发达就武功盖世的。后来,毕业的时候,大家对他前途都不看好,他的确算得上是我们班最不学习的。没想到的是,他毕业刚一年,就当了副校长,第二年,就把原来的那个校长赶下了台,第三年,他进了他所在镇的教委办,第四年,当我们很多成绩优秀读书刻苦的同学还在为一个教研组长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却已经坐在了县教委的办公室里。有意思的是,一直到现在,他公文包里总放着一本武侠小说,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那些袖珍本。听说,不管是他同事还是他的部下还是他的上级对他的评价都是一句武林中的行话(或者说都可以作如是概括):高手出招,防不胜防。
我说到我的同窗,这位武林高手,无非是想说明一本又一本的小说会在我们的身上沉积下真气浩然的智慧,它像武林高手的武功一样,有招无招最终都成了绝招:智慧在我们身上变成了我们身体一部分本能的聪明、变成我们身上一种没有形式的聪明。同时,我也想说明,我毕业后在教坛的仕途上一路风顺——虽然和我的那位同学比起来要稍逊一筹,但我觉得那是性格差异所至——也是因为小说或者说小说给我的智慧。当我从组长干到副教导再干到副校长,校长说最赏识我的是我这个人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最迅速地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且,他说我这个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他感叹地说。
小说又一次把我区别了开来。
我想,读小说的你也一定常常这样被人区别了开来,有时候感觉像是被人拎一只鸡一样拎出来,有时候感觉却像是被人抬一个新娘一样抬了起来,是吧?
我有一位童年的玩伴,我们一起穿着开裆裤长大,小时候,我们一样的不读书,一样的疯玩。他小学毕业去做了生意,我却继续在学校里混,没想到后来居然喜欢上了读书。他赚了不少的钱,每一次见到我,都问我要不要钱,他总是说,哥们,要的话吱个声,没事的。他每一次都想把钱借给我,而且还再三强调,只借给我。我们一堆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个小心和节省的人,他的钱总是躺在银行里,谁也借不去。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就问他为什么那么想把借钱给我。他说:
“你是读书人啊。”
我不知道他这话的确切含义。不知是说因为我是读书人知书达礼借给我放心还是说因为我是读书人没钱所以要救济我,还是——他想在这样的行动中找回一些东西。小时候,我们一起疯玩的时候,总是配合默契,但在这默契里又无一不绵藏着竞争。当我们一唱一和地去调戏一个女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一个打冲锋一个做军师一个捧一个逗。但这都是表面,背后我们都有自己的动作,都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他用“读书人”这样我喜欢的身份把我和其它人区别了开来。只是,他一直没机会把钱借给我。我虽然没有钱,但也不需要借钱。
当然,小说也把我的爱人从芸芸众生中区别了开来,大家像抬一个新娘一样把她举到我面前。
有一年,我们开高中同学会。组织者把地点选在一个海岛上,那是我们这地方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贝类和藻类特别的多。茶话会之后,是一系列的活动:去歌舞厅跳舞唱歌,然后回旅馆打麻将,再吃夜宵,第二天去海边玩。大家好像都放得开,玩得很疯。男女同学的那份眉来眼去,几乎泛滥成灾。彼此之间的调情,从茶话会上就开始了。好像大家决定在这个孤伶伶的小岛上把读书时对彼此的好感都表示了出来,即使不能鸳梦重圆,至少也游戏一翻。在那时候——工作刚刚一两年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的好,每一项娱乐,都拿得起放得下。可是,我不行。我不会跳舞,不会麻将,甚至也不会卡拉ok——对于音乐,我只会听。在这样的公众场合,我常常会感觉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一只落伍的丑小鸭。所以,茶话会之后,我就回到房间里看书了。大家开始不让,说老同学了不能虐待我,但看看我实在坚决,没办法,但要求我把房间的门开着,这样显得不会和大家隔开来。隔壁的房间已经有几桌人在搓麻将了——稍稍让我吃惊的是,好多女同学对麻将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了跳舞和唱歌。我先看了会电视,发现没有什么好看的——我几乎只看电影频道,便从包里拿出一本小说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一进入小说,刚才的那份丑小鸭的感觉渐渐就淡去了。我一边看着小说,一边喝着茶,感觉自己的那个充实、宁静和自足世界又慢慢地回来了。
“书呆子——”
我们班的“交际花”走了进来,看着我笑,她跟在后面。我局促不安,不知怎么好——是站起来呢还是管自己看书。“交际花”虽然不再美得吓人,但狐威还在。
“把她交给你了。”交际花说。
我更不知怎么好了;她也红了脸。
“哈哈——”交际花开心地笑了“她不想和我们这些人臭味相投,你帮我们找本书给她看。”
“你少说两句吧。”她说。
交际花笑着跑了出去,隔壁有人叫她坐庄了。
她站在我面前,打量着房间。我们一班同学都知道,她是个又仔细又大方的女孩子。她总是文文静静的样子,但当她认定该大方的时候,却又落落大方,甚至还有点疯。就像现在,她大大方方地在我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所以,对这方面有研究的男生曾说,那不叫仔细也不叫文静,是纯,她是一个很纯的女孩。不过,我对她知道的并不比对别的女生多——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怎么和女生说过话。倒是记得高二的时候,她刚插班进来时的情景。
“有小说吗?”她说“实在无聊。”
那天我刚好只带了一本小说。我要把手里这本给她看,但她不肯。后来,我们就开始谈小说了。没想到的是,像我一样,她也是一个小说忠实的读者。她说,她早就听同学们说我是个书呆子了,一天到晚地看书。我们谈着我们都看过的一些小说,然后从小说谈到现实,谈到毕业后的经历和感受,谈到同学会和今晚这样的一个晚上。那个晚上,大家差不多都玩到通宵,我们也断断续续谈到天亮——这中间,有些同学回来了,看到我们谈得起劲,就有点夸张地笑嘻嘻地说“打扰了,打扰了”然后退了出去。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可她却坦坦然然的坐着,没把他们的鬼脸放在心上,仍然那么兴致勃勃地和我谈着小说。
“我还记你高二的时候刚插进来的情景。”她走的时候,我想了想,对她说。
“是吗?”她走到门口,才想起来似的说。
第二天早上,我们大家都躺在旅馆里睡大觉。下午才像动物出洞一样涌到海边涌到沙滩上。远远地,我就看到她和一班女同学推推挤挤地走了过来,旁边跟着一班男同学。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她看了我一眼,叫道:
“走吧,去前面玩。”
那一个下午,我们一班同学像一群出笼的兔子一样散在这个小岛上。大家三三两两,时合时散。但奇怪的是,走着走着,我就和她碰在了一起。常常一抬头,就看到她的影子正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海边的风很大,把她的头发和衣服都吹了起来。有时候,我朝着她的影子走去,走近才发现就她一个人,在那儿眺望着大海。在海边的沙滩上漫步或在海边的礁石上休息,我们又不时地谈到小说,谈到小说和这个世界。
后来,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请什么媒人。因为我们都觉得是小说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小说才是我们的月老。当然,这难免要给人说话,但我们都一笑置之。结婚的时候,我们给对方各选了一套小说,当作彼此的信物。当我们打开礼盒一看,不由大笑起来,我们给对方买的书好几本都不约而同:都有一本红楼梦,都有一本聊斋志异,都有一本百年孤独,都有一本生活在别处。新婚的那段日子,就着壁灯,我们在翻看着这些已经看过的小说,然后——几乎同时地抬头看了对方一眼,相视一笑,放下书,滑进被窝。小说不仅让我们走在了一起,而且还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浪漫和别样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喜欢用米兰?昆德拉的说法,说我们这是生活在别处。当然,日子的消磨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它咿咿哑哑地转过来,把我们的执着、顽强差不多都磨光了。像我前面说到的,因为要为家庭付出更多,她后来就几乎很少看小说了。但她并不怎么反对我看小说。不管怎么说,比起那些一落夜就去搓麻将或吃喝玩乐的男人,我总算还是留在家里的。只是,有时候我看起小说凡事不闻不问了,像入定了一样,她不免要笑骂一句“小说,小说,你心里就只有小说。”有时候,我不免要想:这时候,小说在她的心里是什么呢?是男人的一种嗜好——男人的烟、酒、赌或吹牛?一种消极的让男人们失去的上进心的东西?还是,小说对她来说,就是另外一个抽象存在的女人,一个形而上的情敌?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比起男读者来,女读者更容易被生活俘获,她们更容易接受一些具体的东西——结了婚,女人往往比男人活得更具体,家庭、孩子都是具体的美好的东西。所以,我总觉得,结婚以后,女读者们开始恨起了小说。小说就像一个她们少女时暗恋的一个男人。但是,毫无疑问,女人又是最伟大最能容忍的,她就那么让我一如既往地看着我的小说,她累了,她烦了,就对我手里的小说笑笑,她说: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你手里的一本小说。我不禁紧紧地握了一下手里的小说。并不是她真的变成了小说,而是,小说又一次证明她对我的爱。我感觉到,她是那么爱我,而那一刻,我也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爱她。
不管怎么说,说阅读小说是我的嗜好,这无疑是我非常乐意接受的。而且,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至少有一样。下棋、书法、喝酒、散步、钓鱼、打牌,作为爱好,它们都是崇高而伟大的,和音乐、美术、文学一样的伟大。爱好可以让我们超越日子的繁琐和庸常,让我们的心灵在忙碌和劳累了一天之后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和栖息。这样一项爱好,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艺术和宗教。对于我,小说就是我的艺术和宗教。它不仅把我从千千万万的人中区别了开来,而且把我从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日子里区别了出来。
当然,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数年如一日的读者,如果说自己毫无野心,就想这么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也是不够坦诚的。
我想,作为一个读者,你一定也有你作为读者的野心,是吧?
有一段时间,我希望找着一个这样的作家:他写的东西,都是我正想看到的。但是,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东西,的确是我想看的、盼望已久的东西。可是,激动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他们也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感到失望——那不是我想要的。那时候我总在想,一个作家,如果他知道他的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那该多好啊。后来,我放弃了这种努力,我想,除非我自己写小说,我是找不到这样一个小说家的。又有一段时间,我试着把自己看到过的小说中最吸引我的地方都摘录了下来,慢慢的,它们越来越多,差不多就成了一本书。我想,这一定是我看过的小说的精华了。可是,有一天,当我从书店里买到一本畅销书的时候,发现它的内容和我摘录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那一刻,我真的怀疑那个畅销书的作者是不是把我的摘录复印或偷去了。有好长一段时间,这让我为自己感到非常的悲哀:原来我的欣赏水平和趣味竟是如此的低下和大众化。然后,我又为那些让我崇拜让我买他书的作家感到悲哀:他们是那么的媚俗,他们也不过是在制造一些千篇一律的流行文化垃圾而已。这样,我开始刚刚萌芽起来的想自己动笔写点什么的念头也慢慢消失了,只留下这么一个小小的有点害羞的信念: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要写,我一定可以写出最好的小说,因为——我看过这么多的小说。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像我这样有点害羞地想?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