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每日怪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托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源自北京方言,最早出现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最初指的是商店或者路边小摊上雇上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假装成顾客,作出种种姿态,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其产品。这种促销方式,都是利用了人贪小便宜和从众的心里,北方人一般叫“托儿”,上海话则叫“撬边”“起蓬头”。
可以看出,“托儿”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几乎可以算是骗子的一种,而且随着社会的演变,好像这个名称越来越不是好词了。
我认识的一个人就是“托儿”,而且是祖传的“托儿”。
这怎么说呢?难道“托儿”也有祖传的吗?
这应该从他爷爷辈说起了。
这人吧,我们暂且给他定个名字,叫常发,符合他想要发财的想法。
常发的爷爷呢,那时候就在茶楼里工作的。那时候茶楼都有听曲子的公子哥,大家都知道,你在茶楼里点一个曲目,那是要收钱的,尤其是说你要姑娘给你下一首就唱,那价格更高,有些公子哥,甚至会为了姑娘下首歌唱什么,不惜出高价。
而常发的爷爷,就是引诱着公子哥出高价的“托儿”。
就说这常发的爷爷,那就是个无所事事的主,那时候常发的太爷爷把他爷爷送到茶楼,本来是想着,打打杂,有个事做,别每天无所事事就会赌钱。
在现在,这常发太爷爷的想法很正常,但是在那时候就不正常了啊。那时候是什么时候,多生个孩子就是多个生产力啊,恨不得多生几个,怎么会要求自己孩子只要有个活,多少钱不在乎呢?
这要说就说这常发的爷爷,那是个彻头彻尾的赌徒。
人家赌骰子,玩牌九,这都很正常,打打麻将,这也算是日常消遣,可是常发的爷爷不一样,那赌的,简直是无所不赌。你看啊,我说给你听,这都赌啥呢?赌下一个来的是穿长衫还是穿短打,赌下个进门的是姑娘还太太,赌张家的闺女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衫,赌明天的天气能不能刮飞李家的棚子,赌街头路过一个恶霸谁敢上去敲人家的脑袋。
反正是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常发爷爷都可以赌,这可不,赌输了,衣服都让人扒了的事情,那是多了去了,要不是常发太爷爷拦着,估计常发爸爸都让常发爷爷给压到赌桌上当赌注了。
就这情况,你说这常发的太爷爷能怎么着?
刚开始吧,这太爷爷是想着,我把你关着,关在家里,你总不能赌了吧?
那也没用,这常发爷爷也不是常人啊,人常人是到赌场才赌的,常发爷爷这在茶楼,戏园子,饭馆子,就连门口的老树,村边的田埂,随时随地都能赌。实在没人跟他赌了,他自己左手和右手赌,比掷骰子的点数大小。
这常发的太爷爷是实在没招了,就想着,找点什么活计,给这常发爷爷干一干,这也能打发时间,没那么无聊了,兴许就不赌了。
可是这赌徒的戒赌,那和吸烟的戒烟,吸毒的戒毒,肥胖的减肥,没有区别,难受,还非常容易重蹈覆辙。
这常发爷爷,到了茶楼,身无分文,没有办法,所以也只能自己和自己赌。忙起来没时间了,也只能算了。刚开始,这常发太爷爷可高兴了,这快一个月了,竟然没去赌坊。
可是这常发的太爷爷似乎忘了,这一个月,该开月钱了,有了这月钱,常发爷爷还会忍得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月钱很少,常发的爷爷很快就输光了,还和以前一样欠了一屁股债。追债的人追到了茶楼,茶楼的老板碍于老朋友的情面,也怕茶楼被砸,无奈帮着常发的爷爷还了钱。
这常发的爷爷自然也是没钱还的,家中也不算是有钱,因为这些年常发爷爷的赌,也欠了不少外债,现在也还不起。那时候茶楼老板正好在捧一个姑娘,就想着请个“托儿”这样来刺激公子哥们点曲子。
常发爷爷本来是不在茶楼老板的眼里的,因为常发爷爷家中太穷,哪里装得出阔少爷的劲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常发爷爷私下眯了自己的钱了,毕竟是个赌徒,在茶楼老板那边,确实也是没什么信用可言的,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这常发太爷爷,谁要你这滥赌成性的人啊?还不如去街边雇个小孩来的勤快能干。
但是常发爷爷死缠烂打,再加上,那时候这种“托儿”也难找。这种工作,最好是找那种落难的公子哥,那装得才像,可是那个世道,哪有那么多落难的公子哥?等到自己找到了,这姑娘也人尽皆知了,还需要你捧么?
这没招了,就想着,干脆让常发爷爷试试吧,死马当个活马医,大不了找人盯着这个常发爷爷,不信这么多人看着,这人还能凭空消失去赌钱去。
你还真别说,这常发爷爷,天生就长得一副富贵相,穿上好衣服,这还真有几分像有钱的公子哥,再加上平时在赌坊见到的有钱人也不少,眼光还不错,属于很会察言观色那一伙的,看着还确实有点像暴发户家的公子哥。
这常发爷爷,刚刚开始做“托儿”,还是很顺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常发爷爷在赌场,那是随随便便就压钱,花钱从来不手软,再加上平时常发爷爷的打扮,和现在不一样,还真没人认得出,这是那个赌鬼,还以为是暴发户家的傻儿子呢。
尤其是经常来的几个公子,因为是朋友,平时也不可能去互相比,但是这突然来的新人,一掷千金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这几个公子哥的兴趣,竟然开始争相出价起来。
这几个公子哥哪里知道,人家出钱,那是左口袋拿到右口袋,一点不亏啊,自己这边真金白银的出,人家那边一分不少。
钱那是哗哗的,一下子一首曲子就出到了五十一首。五十呢,那是一点点钱吗?那是什么年代啊,五十?一个不是很出... -->>
“托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源自北京方言,最早出现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最初指的是商店或者路边小摊上雇上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假装成顾客,作出种种姿态,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其产品。这种促销方式,都是利用了人贪小便宜和从众的心里,北方人一般叫“托儿”,上海话则叫“撬边”“起蓬头”。
可以看出,“托儿”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几乎可以算是骗子的一种,而且随着社会的演变,好像这个名称越来越不是好词了。
我认识的一个人就是“托儿”,而且是祖传的“托儿”。
这怎么说呢?难道“托儿”也有祖传的吗?
这应该从他爷爷辈说起了。
这人吧,我们暂且给他定个名字,叫常发,符合他想要发财的想法。
常发的爷爷呢,那时候就在茶楼里工作的。那时候茶楼都有听曲子的公子哥,大家都知道,你在茶楼里点一个曲目,那是要收钱的,尤其是说你要姑娘给你下一首就唱,那价格更高,有些公子哥,甚至会为了姑娘下首歌唱什么,不惜出高价。
而常发的爷爷,就是引诱着公子哥出高价的“托儿”。
就说这常发的爷爷,那就是个无所事事的主,那时候常发的太爷爷把他爷爷送到茶楼,本来是想着,打打杂,有个事做,别每天无所事事就会赌钱。
在现在,这常发太爷爷的想法很正常,但是在那时候就不正常了啊。那时候是什么时候,多生个孩子就是多个生产力啊,恨不得多生几个,怎么会要求自己孩子只要有个活,多少钱不在乎呢?
这要说就说这常发的爷爷,那是个彻头彻尾的赌徒。
人家赌骰子,玩牌九,这都很正常,打打麻将,这也算是日常消遣,可是常发的爷爷不一样,那赌的,简直是无所不赌。你看啊,我说给你听,这都赌啥呢?赌下一个来的是穿长衫还是穿短打,赌下个进门的是姑娘还太太,赌张家的闺女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衫,赌明天的天气能不能刮飞李家的棚子,赌街头路过一个恶霸谁敢上去敲人家的脑袋。
反正是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常发爷爷都可以赌,这可不,赌输了,衣服都让人扒了的事情,那是多了去了,要不是常发太爷爷拦着,估计常发爸爸都让常发爷爷给压到赌桌上当赌注了。
就这情况,你说这常发的太爷爷能怎么着?
刚开始吧,这太爷爷是想着,我把你关着,关在家里,你总不能赌了吧?
那也没用,这常发爷爷也不是常人啊,人常人是到赌场才赌的,常发爷爷这在茶楼,戏园子,饭馆子,就连门口的老树,村边的田埂,随时随地都能赌。实在没人跟他赌了,他自己左手和右手赌,比掷骰子的点数大小。
这常发的太爷爷是实在没招了,就想着,找点什么活计,给这常发爷爷干一干,这也能打发时间,没那么无聊了,兴许就不赌了。
可是这赌徒的戒赌,那和吸烟的戒烟,吸毒的戒毒,肥胖的减肥,没有区别,难受,还非常容易重蹈覆辙。
这常发爷爷,到了茶楼,身无分文,没有办法,所以也只能自己和自己赌。忙起来没时间了,也只能算了。刚开始,这常发太爷爷可高兴了,这快一个月了,竟然没去赌坊。
可是这常发的太爷爷似乎忘了,这一个月,该开月钱了,有了这月钱,常发爷爷还会忍得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月钱很少,常发的爷爷很快就输光了,还和以前一样欠了一屁股债。追债的人追到了茶楼,茶楼的老板碍于老朋友的情面,也怕茶楼被砸,无奈帮着常发的爷爷还了钱。
这常发的爷爷自然也是没钱还的,家中也不算是有钱,因为这些年常发爷爷的赌,也欠了不少外债,现在也还不起。那时候茶楼老板正好在捧一个姑娘,就想着请个“托儿”这样来刺激公子哥们点曲子。
常发爷爷本来是不在茶楼老板的眼里的,因为常发爷爷家中太穷,哪里装得出阔少爷的劲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常发爷爷私下眯了自己的钱了,毕竟是个赌徒,在茶楼老板那边,确实也是没什么信用可言的,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这常发太爷爷,谁要你这滥赌成性的人啊?还不如去街边雇个小孩来的勤快能干。
但是常发爷爷死缠烂打,再加上,那时候这种“托儿”也难找。这种工作,最好是找那种落难的公子哥,那装得才像,可是那个世道,哪有那么多落难的公子哥?等到自己找到了,这姑娘也人尽皆知了,还需要你捧么?
这没招了,就想着,干脆让常发爷爷试试吧,死马当个活马医,大不了找人盯着这个常发爷爷,不信这么多人看着,这人还能凭空消失去赌钱去。
你还真别说,这常发爷爷,天生就长得一副富贵相,穿上好衣服,这还真有几分像有钱的公子哥,再加上平时在赌坊见到的有钱人也不少,眼光还不错,属于很会察言观色那一伙的,看着还确实有点像暴发户家的公子哥。
这常发爷爷,刚刚开始做“托儿”,还是很顺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常发爷爷在赌场,那是随随便便就压钱,花钱从来不手软,再加上平时常发爷爷的打扮,和现在不一样,还真没人认得出,这是那个赌鬼,还以为是暴发户家的傻儿子呢。
尤其是经常来的几个公子,因为是朋友,平时也不可能去互相比,但是这突然来的新人,一掷千金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这几个公子哥的兴趣,竟然开始争相出价起来。
这几个公子哥哪里知道,人家出钱,那是左口袋拿到右口袋,一点不亏啊,自己这边真金白银的出,人家那边一分不少。
钱那是哗哗的,一下子一首曲子就出到了五十一首。五十呢,那是一点点钱吗?那是什么年代啊,五十?一个不是很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