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巨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帝国的控制之中,北非地区则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只剩下了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以及欧洲东南端的一小部分领土。
在此情况下,欧洲列强需要扩大海外领地,就必须得与大明帝国为敌。
此时,蒸汽机成为了推动战争的必要因素。
如果蒸汽机没有诞生,欧洲国家永远不可能在生产力上超越大明帝国,更难以在国力上与大明帝国媲美,也就没有资本与大明帝国竞争。
当初,西班牙的惨败足以让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感到胆寒。
随着蒸汽机推广,蒸汽动力的普及,工业生产效率以难以想像的速度提高,工业产品极大丰富,工业产能也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人的预料。
堡业正是现代化战争的基础。
随着工业生产能力提高,欧洲各国的军事实力也随之提高。
虽然欧洲国家之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有大不列颠王国的前车之鉴,几个主要的西欧国家首先认识到,要想提高欧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发言权,就必须团结一致,对抗强大的大明帝国。
英国,法国与西班牙,这三个欧洲元老级别的海上强国首先联合了起来。
随后,荷兰,葡萄牙,以及位于地中海,刚刚完成统一的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秘密联盟。
除了意大利在战争前期退出联盟之外,另外五个西欧国家全头参与了与大明帝国的全面战争。
当然,引发战争的只是一起微不足道的小事。
对当时的欧洲国家,以及大明帝国来说,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消耗过剩的工业产能,并且打垮最强大的对手,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战争爆发之后,西班牙首先向直布罗陀要塞发动了进攻,以期夺回扼守地中海出入口的门户,同时洗刷历史上的耻辱。
当欧洲国家向帝国开战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帝国议政院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帝国进入战时状态的法案,同时将帝国的军政大权交于帝国内阁首辅,首辅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击败敌人,获取战争的胜利。
随即,帝国三大舰队进行整合。
东洋与北洋舰队分别抽调部分战舰加强到了南洋舰队。并且由南洋舰队统帅袁飞泓上将(当时,帝国海军率先确立具有现代化标准的军衔制度)率领舰队远征欧洲。
可是,帝国的行动仍然晚了半拍。
等南洋舰队跨越重洋,来到佛得角群岛(帝国前往欧洲的最后一站)时,设在该岛的港口已经被焚毁,大量军事设施也被摧毁,就连生活在该岛上的数千名帝国移民都不见了踪影,更别说驻扎在此的那支用来对付海盗的小舰队了。
随即,南洋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开赴直布罗陀要塞。
结果,迎接他们的是西班牙军队的炮弹。因为无法突破西班牙设在海峡西侧的防线,南洋舰队最终放弃了前往直布罗陀要塞的打算,准备北上寻找欧洲舰队决战。
这样,就有了开始的一幕。
按照袁飞泓的推测,常驻直布罗陀的帝国远征舰队已经全军腹膜了,欧洲舰队肯定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要击败敌人,就得首先击败敌人的舰队,完成海上封锁,迫使敌人投降。若敌人不投降,再考虑袭击敌人的港口,并且派遣陆战队登陆作战。
当然,袁飞泓并不知道,帝国远征舰队并没有完蛋,直布罗陀要塞也没有沦陷。
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的时候,远征舰队刚好返回要塞。随即,远征军统帅下令从北非港口调集物资,同时留下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陆战队坚守要塞。
为了防止被欧洲舰队封锁在地中海内,远征舰队随即离开要塞,冲出了地中海。
同时,驻扎在佛得角群岛的帝国远征军也迅速疏散了岛上的军民。
为了防止敌人占领佛得角群岛之后,利用岛上的军事设施对抗帝国援军,守军在撤离的时候摧毁了岛上所有军事设施。实际上,直到战争结束,欧洲国家都没有想过远征帝国本土,也没有威胁到佛得角群岛。
在获得了初步胜利之后,欧洲国家也就下一步行动产生了分歧。
西班牙坚决主张巩固本土防御,认为大明帝国的援军即将到达,如果不能守住本土的话,任何胜利都将失去价值。
英国则主张向美洲扩张,占领大明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
法国则主张从北非进入印度洋,从而打击大明帝国在印度洋的势力。
相对弱小的荷兰与葡萄牙则觉得应该见好就收,尽快与大明帝国媾和,而不是让战争持续下去。
毫无疑问,五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打算。
正是如此,在比斯开湾北部集结的欧洲联合舰队浪费了足足八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能够南下,也没有对帝国在北大西洋,以及非洲西海岸的军事基地构成威胁。结果,他们不但错过了歼灭帝国远征舰队的机会,还等来了强大的帝国南洋舰队。
随后,帝国海军一举击退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的法西联军,并且重建了佛得角群岛海军基地,开始巩固在北大西洋的军事优势。
海战之后,旷日持久的“明欧战争”并没结束。
从明历四百五十三年(公元1821年),西班牙军队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算起,到明历四百六十六年(公元1834年)“明欧战争”持续了足足十三年。
在这十三年间,双方海军交手数十次,虽然每一次的规模都不大,但是却迫使大明帝国不得不长期保持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北大西洋上活动。
同时,双方的军队还在欧洲本土、北非、美洲,甚至大洋洲交战。
十三年的战争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破坏。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在这场战争中,大明帝国一共损失五十五亿金元,欧洲国家也付出了至少一百二十亿英镑的经济代价。
除此之外“明欧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比如,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随着大量平民死亡,各地都出现了缺乏劳动力的问题,特别是广泛分布在所有殖民地的种植园,更是严重缺乏廉价的,健康的劳动力。
结果“人贩”登上历史舞台,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大洋洲,乃至南洋,欧洲,以及大明帝国本土。
另外,欧洲各国在海军实力上无法与大明帝国抗衡,只能重新支持“私掠船。”
为了对付欧洲的“私掠船”大明帝国不但花费重金,建造了数百艘速度较快的新式巡洋舰,还在各个殖民地建立了地区性舰队。同时,大明帝国也以眼还眼,开始资助本国的“私掠船。”
一时之间,由各个欧洲国家在背后撑腰的“私掠船队”出现在了世界各地,并且大肆破坏海上贸易。
毫无疑问,这是自马欢打通东西方航线以来,世界局势最为混乱的十三年。
当然,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如此。
明帝国的控制之中,北非地区则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只剩下了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以及欧洲东南端的一小部分领土。
在此情况下,欧洲列强需要扩大海外领地,就必须得与大明帝国为敌。
此时,蒸汽机成为了推动战争的必要因素。
如果蒸汽机没有诞生,欧洲国家永远不可能在生产力上超越大明帝国,更难以在国力上与大明帝国媲美,也就没有资本与大明帝国竞争。
当初,西班牙的惨败足以让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感到胆寒。
随着蒸汽机推广,蒸汽动力的普及,工业生产效率以难以想像的速度提高,工业产品极大丰富,工业产能也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人的预料。
堡业正是现代化战争的基础。
随着工业生产能力提高,欧洲各国的军事实力也随之提高。
虽然欧洲国家之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有大不列颠王国的前车之鉴,几个主要的西欧国家首先认识到,要想提高欧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发言权,就必须团结一致,对抗强大的大明帝国。
英国,法国与西班牙,这三个欧洲元老级别的海上强国首先联合了起来。
随后,荷兰,葡萄牙,以及位于地中海,刚刚完成统一的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秘密联盟。
除了意大利在战争前期退出联盟之外,另外五个西欧国家全头参与了与大明帝国的全面战争。
当然,引发战争的只是一起微不足道的小事。
对当时的欧洲国家,以及大明帝国来说,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消耗过剩的工业产能,并且打垮最强大的对手,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战争爆发之后,西班牙首先向直布罗陀要塞发动了进攻,以期夺回扼守地中海出入口的门户,同时洗刷历史上的耻辱。
当欧洲国家向帝国开战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帝国议政院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帝国进入战时状态的法案,同时将帝国的军政大权交于帝国内阁首辅,首辅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击败敌人,获取战争的胜利。
随即,帝国三大舰队进行整合。
东洋与北洋舰队分别抽调部分战舰加强到了南洋舰队。并且由南洋舰队统帅袁飞泓上将(当时,帝国海军率先确立具有现代化标准的军衔制度)率领舰队远征欧洲。
可是,帝国的行动仍然晚了半拍。
等南洋舰队跨越重洋,来到佛得角群岛(帝国前往欧洲的最后一站)时,设在该岛的港口已经被焚毁,大量军事设施也被摧毁,就连生活在该岛上的数千名帝国移民都不见了踪影,更别说驻扎在此的那支用来对付海盗的小舰队了。
随即,南洋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开赴直布罗陀要塞。
结果,迎接他们的是西班牙军队的炮弹。因为无法突破西班牙设在海峡西侧的防线,南洋舰队最终放弃了前往直布罗陀要塞的打算,准备北上寻找欧洲舰队决战。
这样,就有了开始的一幕。
按照袁飞泓的推测,常驻直布罗陀的帝国远征舰队已经全军腹膜了,欧洲舰队肯定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要击败敌人,就得首先击败敌人的舰队,完成海上封锁,迫使敌人投降。若敌人不投降,再考虑袭击敌人的港口,并且派遣陆战队登陆作战。
当然,袁飞泓并不知道,帝国远征舰队并没有完蛋,直布罗陀要塞也没有沦陷。
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的时候,远征舰队刚好返回要塞。随即,远征军统帅下令从北非港口调集物资,同时留下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陆战队坚守要塞。
为了防止被欧洲舰队封锁在地中海内,远征舰队随即离开要塞,冲出了地中海。
同时,驻扎在佛得角群岛的帝国远征军也迅速疏散了岛上的军民。
为了防止敌人占领佛得角群岛之后,利用岛上的军事设施对抗帝国援军,守军在撤离的时候摧毁了岛上所有军事设施。实际上,直到战争结束,欧洲国家都没有想过远征帝国本土,也没有威胁到佛得角群岛。
在获得了初步胜利之后,欧洲国家也就下一步行动产生了分歧。
西班牙坚决主张巩固本土防御,认为大明帝国的援军即将到达,如果不能守住本土的话,任何胜利都将失去价值。
英国则主张向美洲扩张,占领大明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
法国则主张从北非进入印度洋,从而打击大明帝国在印度洋的势力。
相对弱小的荷兰与葡萄牙则觉得应该见好就收,尽快与大明帝国媾和,而不是让战争持续下去。
毫无疑问,五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打算。
正是如此,在比斯开湾北部集结的欧洲联合舰队浪费了足足八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能够南下,也没有对帝国在北大西洋,以及非洲西海岸的军事基地构成威胁。结果,他们不但错过了歼灭帝国远征舰队的机会,还等来了强大的帝国南洋舰队。
随后,帝国海军一举击退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的法西联军,并且重建了佛得角群岛海军基地,开始巩固在北大西洋的军事优势。
海战之后,旷日持久的“明欧战争”并没结束。
从明历四百五十三年(公元1821年),西班牙军队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算起,到明历四百六十六年(公元1834年)“明欧战争”持续了足足十三年。
在这十三年间,双方海军交手数十次,虽然每一次的规模都不大,但是却迫使大明帝国不得不长期保持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北大西洋上活动。
同时,双方的军队还在欧洲本土、北非、美洲,甚至大洋洲交战。
十三年的战争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破坏。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在这场战争中,大明帝国一共损失五十五亿金元,欧洲国家也付出了至少一百二十亿英镑的经济代价。
除此之外“明欧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比如,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随着大量平民死亡,各地都出现了缺乏劳动力的问题,特别是广泛分布在所有殖民地的种植园,更是严重缺乏廉价的,健康的劳动力。
结果“人贩”登上历史舞台,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大洋洲,乃至南洋,欧洲,以及大明帝国本土。
另外,欧洲各国在海军实力上无法与大明帝国抗衡,只能重新支持“私掠船。”
为了对付欧洲的“私掠船”大明帝国不但花费重金,建造了数百艘速度较快的新式巡洋舰,还在各个殖民地建立了地区性舰队。同时,大明帝国也以眼还眼,开始资助本国的“私掠船。”
一时之间,由各个欧洲国家在背后撑腰的“私掠船队”出现在了世界各地,并且大肆破坏海上贸易。
毫无疑问,这是自马欢打通东西方航线以来,世界局势最为混乱的十三年。
当然,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