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原来,之前被孙害死的滕胤和吕据都是皇族孙壹的妹夫。滕胤和吕据一死,孙壹的处境就变得不妙了。公元257年,就在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坐镇丘头,准备讨伐淮南诸葛诞的时候,孙壹终于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叛逃到魏国。
司马昭闻听此消息,大喜过望:“孙壹来得可真是时候啊!”为什么这样说?眼下正值开战前夕,诸葛诞寄希望获得吴国的支持,可吴国皇室成员却率先投奔魏国,这无疑会对诸葛诞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孙壹因为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受到司马昭格外礼遇。
他官拜车骑将军、开府治事,封吴侯,授八命之礼。八命之礼是仅次于九锡之礼的殊荣。司马昭还嫌不够,又把曹芳当年的嫔妃邢氏赐给孙壹为妻。居然拿先皇的嫔妃当赏赐,司马昭的强权和跋扈可见一斑。
淮南三叛:天意难测
回到魏国淮南战场。刚一开战孙壹就叛变到魏国,司马昭的朝廷军士气万分高昂。而南战区统帅——荆州都督王昶也逼近江陵,成功地牵制住吴国南线军队。
几天后,在淮南郡寿春城的西北方和南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支军队。
先说从南边来的军队,正是吴国大将军孙派来的援军。这支军队约三万人,由吴将文钦、唐咨、全端、全怿、全静、全翩、全缉等人统领。文钦和唐咨都是魏国叛将,文钦随毌丘俭勤王失败后逃到吴国,那么,这位唐咨又是什么来头呢?早在魏文帝曹丕时代,一次,曹丕借着外出巡查的机会强行征召青州都督臧霸入朝为官,收缴了臧霸的兵权,因为这事激起青州军界动荡,唐咨当时是青州将领,趁乱举兵反叛,后逃亡吴国。再说全端、全怿、全静、全翩、全缉等人,这一大家子都是吴国重臣全琮的宗族子嗣。
全氏出自江东吴郡士族,因为孙鲁班(全琮后妻)的关系,当年免于遭受孙权的压迫;不仅如此,吴帝孙亮的老婆全夫人(同样得益于孙鲁班的运作)刚刚晋升为皇后;全氏由此成为吴国自始建以来最显赫的外戚家族,族中成员多执掌兵权、位居高官,且有五人被封侯。在“吴郡四姓”被孙权相继迫害后,全氏跃居为吴国第一望族。
此时,寿春城中的士卒见到吴国援军不禁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但很快,喜悦又被恐惧淹没了。
“看西北方!朝廷的大军也到了!”
“那帅旗上写着王字,莫非是豫州都督王基?”的确是王基。自他两年前剿灭毌丘俭后,威名便响彻江淮。
这时候,司马昭率主力军滞留在临近项城的丘头,他让王基做了前锋统帅,更兼任扬、豫二州都督,这打破了多年扬州和豫州分开管辖的惯例,王基的声势可谓如日中天。
随着王基一声号令,前锋魏军纷纷散开,对寿春城展开了合围。不过,围城是个很缓慢的过程,正当王基率军包围寿春的时候,文钦、唐咨以及全氏诸将率领的吴国援军也抵达寿春城外围。
文钦望着寿春城外渐渐合拢的魏军,当下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他竟下令全军冲进寿春,协同诸葛诞一起守城。于是,三万吴军绕到寿春东北方,从魏军部署最薄弱的地段一窝蜂全涌进城中。
原本,城外吴军和城内的诸葛诞对魏军形成夹击,局面相当有利,但文钦为何会做出这么个荒唐的决策?
揣摩他的心思,很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守城战中,守方凭借坚固的城墙,伤亡远低于攻方,文钦大概是想保存实力;其二,诸葛诞携十六万大军投降吴国,文钦和全氏诸将则仅有三万人,他们在城外打得再漂亮也只能算作牵制魏军的配角,如果和诸葛诞一起守城,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分量;其三,文钦大概是想起两年前自己和毌丘俭分散作战导致失败的惨痛往事,吃一堑长一智,故这回选择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打法。
这下,文钦等人与诸葛诞会合,寿春城瞬间集结了近二十万大军。而王基的几万前锋在寿春城外刚刚完成合围,恰似一张单薄的渔网网着一条大鱼。
刚开始,司马昭得知王基没挡住吴军相当不满,他接连将两名裹足不前的将领斩首以激励士气。继而,他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战场形势:倘若诸葛诞突围,王基必然无法阻挡……可是,三个魏国叛将齐聚寿春,这不正是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良机吗?想到这里,司马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将二十六万大军统统交由王基指挥,陈骞(陈矫的儿子)任副帅,一定要围住寿春。石苞、州泰率偏师负责游击,防备随后赶来的吴国援军。”司马昭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魄力,他几乎将全部家当都赌在了王基身上。
王基的兵势持续增长,寿春城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可是,诸葛诞依然没有突出重围的意思,他站在城楼上,观望着城下越聚越多的魏军怡然自得。
部将不解地问道:“您想怎么打这场仗?”
“坚守即可,过不了多久魏军就会不攻自破。”他的自信源于对淮南气候的熟悉,每逢夏秋季节,这里都会频繁降雨导致淮河暴涨,到时候城下必被水淹,他打算借此彻底击溃魏军。
王基仍在寿春城外指挥魏军围城,同时专心致志地构建防御工事。早在三十多年前,蜀国名将关羽围攻樊城时,魏将于禁指挥的七营大军被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淹没,导致全军溃败。此刻,王基并没有意识到,昔日水淹七军的惨剧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倘若下雨,王基必败,但很多时候是天意难测。
诸葛诞和王基从8月一直僵持到10月,眼看秋天都要过去却滴雨未下,一场罕见的旱灾席卷淮南。
淮南三叛:吴国纠纷
与此同时,在寿春南方的巢湖上,驻扎着吴国庞大的主力舰队,大将军孙坐镇中军,他完全无法理解文钦等人为什么会主动钻进敌围,甘愿变成瓮中之鳖。无奈之下,他又任命朱异为前锋,率三万吴军救援寿春。
朱异在东关之战立下大功,而后一度被诸葛恪剥夺兵权,直到诸葛恪死后才重新抬头。他进驻到寿春附近的安丰城,却遭到游击部队州泰的袭击,损失二千人后退回巢湖。
孙恼羞成怒,只好继续追加投入。这回,他派朱异和丁奉率五万人解救寿春之围。
司马昭得知此消息担心局势转危,遂命令王基把军队移营到北面山坡上驻守。
王基给司马昭回了封信:“寿春合围好不容易才完成,轻易拔营会动摇军心,万一诸葛诞再趁机突围必前功尽弃。兵法言不动如山,此乃御兵之精要。”
司马昭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王基的信,昔日王基屡次违抗司马师军令的往事在他脑海中重现,思索良久,他决定不再干涉王基的战术。
这时候,卷土重来的朱异再度被游击部队石苞和州泰击溃。同时,吴军留在后方的辎重军粮也被胡烈(胡遵的儿子)烧了。朱异又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巢湖。
孙的战略接连失败,他眼睁睁看着三万吴军被困寿春城内无计可施。这些日子,来自朝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江东全氏家族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孙政治压力骤增,他必须要给本国臣民一个交代。
这天,孙突然要召见朱异。
朱异应邀前往,半路上被陆抗(陆逊的儿子)喊住了。
“朱异,你去哪儿?”
“大将军找我有事。”
陆抗闻言,不安地说道:“恐怕凶多吉少,我劝你还是别去了。”
“大将军是自家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唉……”陆抗暗暗叹了口气。这么多年来,孙氏什么时候把江东士人当过自家人呢?
朱异大大咧咧地进了孙营帐。
孙朝左右使了个眼色,瞬间,几个侍卫迅速将朱异按倒在地上。
朱异大惊:“我犯了什么罪?”
孙没搭理朱异,直接将之斩首。这位吴国初代名将朱桓的儿子曾幸运地躲过孙权的迫害,没想到最后还是成了孙的政治牺牲品。
就在处死朱异的当月,孙放弃寿春被困的吴军,撤军返回吴国。
坐镇丘头的司马昭分析道:“朱异没能解救寿春也不完全是他的错。孙无非是要对本国有个交代,并激励淮南军士气,让诸葛诞误认为还有援军罢了。”孙的确希望诸葛诞能坚守寿春拖垮魏国。奇妙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司马昭与孙目的一致。他同样希望诸葛诞能坚守下去,只有这样,诸葛诞才能踏踏实实地待在寿春城里。于是,司马昭和孙同时向寿春散播吴国援军即将到来的假情报,诸葛诞信以为真。
连日来,诸葛诞朝思暮想盼着吴国援军开到寿春城下,跟自己一起夹击魏军。然而,寿春城中的粮食却越来越少。
有部将向诸葛诞进言:“吴军连番战败,孙不可能再派出援军,他只是等着咱们和魏军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
sp; 原来,之前被孙害死的滕胤和吕据都是皇族孙壹的妹夫。滕胤和吕据一死,孙壹的处境就变得不妙了。公元257年,就在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坐镇丘头,准备讨伐淮南诸葛诞的时候,孙壹终于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叛逃到魏国。
司马昭闻听此消息,大喜过望:“孙壹来得可真是时候啊!”为什么这样说?眼下正值开战前夕,诸葛诞寄希望获得吴国的支持,可吴国皇室成员却率先投奔魏国,这无疑会对诸葛诞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孙壹因为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受到司马昭格外礼遇。
他官拜车骑将军、开府治事,封吴侯,授八命之礼。八命之礼是仅次于九锡之礼的殊荣。司马昭还嫌不够,又把曹芳当年的嫔妃邢氏赐给孙壹为妻。居然拿先皇的嫔妃当赏赐,司马昭的强权和跋扈可见一斑。
淮南三叛:天意难测
回到魏国淮南战场。刚一开战孙壹就叛变到魏国,司马昭的朝廷军士气万分高昂。而南战区统帅——荆州都督王昶也逼近江陵,成功地牵制住吴国南线军队。
几天后,在淮南郡寿春城的西北方和南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支军队。
先说从南边来的军队,正是吴国大将军孙派来的援军。这支军队约三万人,由吴将文钦、唐咨、全端、全怿、全静、全翩、全缉等人统领。文钦和唐咨都是魏国叛将,文钦随毌丘俭勤王失败后逃到吴国,那么,这位唐咨又是什么来头呢?早在魏文帝曹丕时代,一次,曹丕借着外出巡查的机会强行征召青州都督臧霸入朝为官,收缴了臧霸的兵权,因为这事激起青州军界动荡,唐咨当时是青州将领,趁乱举兵反叛,后逃亡吴国。再说全端、全怿、全静、全翩、全缉等人,这一大家子都是吴国重臣全琮的宗族子嗣。
全氏出自江东吴郡士族,因为孙鲁班(全琮后妻)的关系,当年免于遭受孙权的压迫;不仅如此,吴帝孙亮的老婆全夫人(同样得益于孙鲁班的运作)刚刚晋升为皇后;全氏由此成为吴国自始建以来最显赫的外戚家族,族中成员多执掌兵权、位居高官,且有五人被封侯。在“吴郡四姓”被孙权相继迫害后,全氏跃居为吴国第一望族。
此时,寿春城中的士卒见到吴国援军不禁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但很快,喜悦又被恐惧淹没了。
“看西北方!朝廷的大军也到了!”
“那帅旗上写着王字,莫非是豫州都督王基?”的确是王基。自他两年前剿灭毌丘俭后,威名便响彻江淮。
这时候,司马昭率主力军滞留在临近项城的丘头,他让王基做了前锋统帅,更兼任扬、豫二州都督,这打破了多年扬州和豫州分开管辖的惯例,王基的声势可谓如日中天。
随着王基一声号令,前锋魏军纷纷散开,对寿春城展开了合围。不过,围城是个很缓慢的过程,正当王基率军包围寿春的时候,文钦、唐咨以及全氏诸将率领的吴国援军也抵达寿春城外围。
文钦望着寿春城外渐渐合拢的魏军,当下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他竟下令全军冲进寿春,协同诸葛诞一起守城。于是,三万吴军绕到寿春东北方,从魏军部署最薄弱的地段一窝蜂全涌进城中。
原本,城外吴军和城内的诸葛诞对魏军形成夹击,局面相当有利,但文钦为何会做出这么个荒唐的决策?
揣摩他的心思,很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守城战中,守方凭借坚固的城墙,伤亡远低于攻方,文钦大概是想保存实力;其二,诸葛诞携十六万大军投降吴国,文钦和全氏诸将则仅有三万人,他们在城外打得再漂亮也只能算作牵制魏军的配角,如果和诸葛诞一起守城,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分量;其三,文钦大概是想起两年前自己和毌丘俭分散作战导致失败的惨痛往事,吃一堑长一智,故这回选择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打法。
这下,文钦等人与诸葛诞会合,寿春城瞬间集结了近二十万大军。而王基的几万前锋在寿春城外刚刚完成合围,恰似一张单薄的渔网网着一条大鱼。
刚开始,司马昭得知王基没挡住吴军相当不满,他接连将两名裹足不前的将领斩首以激励士气。继而,他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战场形势:倘若诸葛诞突围,王基必然无法阻挡……可是,三个魏国叛将齐聚寿春,这不正是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良机吗?想到这里,司马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将二十六万大军统统交由王基指挥,陈骞(陈矫的儿子)任副帅,一定要围住寿春。石苞、州泰率偏师负责游击,防备随后赶来的吴国援军。”司马昭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魄力,他几乎将全部家当都赌在了王基身上。
王基的兵势持续增长,寿春城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可是,诸葛诞依然没有突出重围的意思,他站在城楼上,观望着城下越聚越多的魏军怡然自得。
部将不解地问道:“您想怎么打这场仗?”
“坚守即可,过不了多久魏军就会不攻自破。”他的自信源于对淮南气候的熟悉,每逢夏秋季节,这里都会频繁降雨导致淮河暴涨,到时候城下必被水淹,他打算借此彻底击溃魏军。
王基仍在寿春城外指挥魏军围城,同时专心致志地构建防御工事。早在三十多年前,蜀国名将关羽围攻樊城时,魏将于禁指挥的七营大军被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淹没,导致全军溃败。此刻,王基并没有意识到,昔日水淹七军的惨剧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倘若下雨,王基必败,但很多时候是天意难测。
诸葛诞和王基从8月一直僵持到10月,眼看秋天都要过去却滴雨未下,一场罕见的旱灾席卷淮南。
淮南三叛:吴国纠纷
与此同时,在寿春南方的巢湖上,驻扎着吴国庞大的主力舰队,大将军孙坐镇中军,他完全无法理解文钦等人为什么会主动钻进敌围,甘愿变成瓮中之鳖。无奈之下,他又任命朱异为前锋,率三万吴军救援寿春。
朱异在东关之战立下大功,而后一度被诸葛恪剥夺兵权,直到诸葛恪死后才重新抬头。他进驻到寿春附近的安丰城,却遭到游击部队州泰的袭击,损失二千人后退回巢湖。
孙恼羞成怒,只好继续追加投入。这回,他派朱异和丁奉率五万人解救寿春之围。
司马昭得知此消息担心局势转危,遂命令王基把军队移营到北面山坡上驻守。
王基给司马昭回了封信:“寿春合围好不容易才完成,轻易拔营会动摇军心,万一诸葛诞再趁机突围必前功尽弃。兵法言不动如山,此乃御兵之精要。”
司马昭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王基的信,昔日王基屡次违抗司马师军令的往事在他脑海中重现,思索良久,他决定不再干涉王基的战术。
这时候,卷土重来的朱异再度被游击部队石苞和州泰击溃。同时,吴军留在后方的辎重军粮也被胡烈(胡遵的儿子)烧了。朱异又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巢湖。
孙的战略接连失败,他眼睁睁看着三万吴军被困寿春城内无计可施。这些日子,来自朝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江东全氏家族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孙政治压力骤增,他必须要给本国臣民一个交代。
这天,孙突然要召见朱异。
朱异应邀前往,半路上被陆抗(陆逊的儿子)喊住了。
“朱异,你去哪儿?”
“大将军找我有事。”
陆抗闻言,不安地说道:“恐怕凶多吉少,我劝你还是别去了。”
“大将军是自家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唉……”陆抗暗暗叹了口气。这么多年来,孙氏什么时候把江东士人当过自家人呢?
朱异大大咧咧地进了孙营帐。
孙朝左右使了个眼色,瞬间,几个侍卫迅速将朱异按倒在地上。
朱异大惊:“我犯了什么罪?”
孙没搭理朱异,直接将之斩首。这位吴国初代名将朱桓的儿子曾幸运地躲过孙权的迫害,没想到最后还是成了孙的政治牺牲品。
就在处死朱异的当月,孙放弃寿春被困的吴军,撤军返回吴国。
坐镇丘头的司马昭分析道:“朱异没能解救寿春也不完全是他的错。孙无非是要对本国有个交代,并激励淮南军士气,让诸葛诞误认为还有援军罢了。”孙的确希望诸葛诞能坚守寿春拖垮魏国。奇妙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司马昭与孙目的一致。他同样希望诸葛诞能坚守下去,只有这样,诸葛诞才能踏踏实实地待在寿春城里。于是,司马昭和孙同时向寿春散播吴国援军即将到来的假情报,诸葛诞信以为真。
连日来,诸葛诞朝思暮想盼着吴国援军开到寿春城下,跟自己一起夹击魏军。然而,寿春城中的粮食却越来越少。
有部将向诸葛诞进言:“吴军连番战败,孙不可能再派出援军,他只是等着咱们和魏军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