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乱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祥还没反应过来,便“越次而出”,上前取了折子,回来跪好,然后将折子递给了身边的文祥。
这个场合,不能相互推让,文祥接过,赶紧看了起来。
他看折子的速度,自然十倍于母后皇太后,一会儿看过了,转身交给曹毓瑛。
曹毓瑛看过,交给许庚身,如是,一刻钟多一点的功夫,四位大军机都看过了。
*
*
达坂城大捷,叛匪失去了达坂城这个赖以阻止西征大军南下的天然屏障,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展东禄一边稍事休整,一边加速对叛匪的心理攻势。
折子里有一句看起来很“俚俗”的话,叫做“以其油炸其肉”——事实上,这确实是新疆本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分化瓦解、挑拨内斗之意。
自改“缠回”为“维吾尔”始,西征大军尚未正式入疆,就已经开始了对叛匪的心理攻势了;西征大军入疆之后,对以浩罕兵为主体的喀什噶尔叛匪,只“剿”不“抚”,照着“死无孑类”的路子打;但是,对新疆本地土著,即维吾尔人,却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维吾尔人被俘,不但不杀,还“均给以衣粮,纵令各归原部,候官军前进,或为内应,或导引各酋自拔来归”。甚至,有的本地土著,“回归原部”之后,“未曾觉悟”,继续“抗拒天兵”,以致第二次被俘,官军还是不杀,不过,会给以严重警告:“事不过三”,再被官军俘虏,就绝无侥幸可言了。
这一做法,同之前关卓凡靖陕、左宗棠平甘的残酷杀戮,是大不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西征大军上下,都不是十分理解轩亲王、左爵帅的深意,但是军令如山,这些规定,轩和老湘军,都认真执行,不敢或违。
特殊的政策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西征大军尚未入疆,维吾尔人的抵抗意志,便开始动摇,妥得璘政权的人心浮动,就是很好的例子。
西征大军入疆之后,北疆的本地土著,对阿古柏、白彦虎这班外来的征服者而言,便只剩下经济上的价值了——重税盘剥,抓伕征粮;军事上,不但不是可靠的战斗力,甚至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这个情形,在乌鲁木齐战役中,表现的十分明显:阿古柏、白彦虎方面,不但不敢对本地降人委以重任,还得分兵监视,大大的打乱了防御部署;战事一开,本地降人一枪不放,便一哄而散,顺带还把自家的阵脚冲得七零八落。
在不久前的达坂城战役中,本地土著,则替西征大军送来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对官军顺利通过天山隘口和渡过围护达坂城的大草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至此,西征大军上下,都对轩亲王和左爵帅的深谋远虑,佩服的五体投地。
事实上,关卓凡和左宗棠在此事上的“深谋远虑”,远不止于此,这个,暂时按下,容后再表。
被官军放归的本地土著俘虏,在官军那儿,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回来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心思,阿古柏方面,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海古拉——托克逊的守将、阿古柏的次子,居然下了这样一道命令:被官军放回的俘虏,凡本地土著,一律处死,以免他们“动摇军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逃过海古拉屠刀的俘虏,一路奔至达坂城,“自请为讨伐阿逆、白逆之前锋”;托克逊附近堡寨,纷纷“对安集延匪闭门不纳”,同时,公推代表至达坂城,请求官军对“安集延匪”,“速加洗剿”,并称,“蒙恩所遣免死维人驰归,宣布官军威德,维众无复疑惧,延颈以待官军。”
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布置妥当之后,展东禄、刘锦棠提军上路。
在白杨河,轩军、老湘军分兵,老湘军进军东南,攻吐鲁番;轩军西南而下,直捣托克逊。
轩军行至小草湖,遇上了从托克逊逃出的维吾尔人,说海古拉见大势已去,已弃城西窜;白彦虎则指挥陕回,焚烧堡寨,抢掠人畜。
海拉古不战而逃,不算意外,可是,白彦虎不是和那个玉努斯江一块儿,驻防吐鲁番吗?他跑到托克逊来做什么?驰援?海拉古已经弃城,白彦虎又不进城,还“驰援”个什么劲儿呢?
再者说了,他目下的所作所为,也不是“驰援”的样子——托克逊周围堡寨,虽然跟叛匪翻了脸,但毕竟没有主动攻击叛匪,白彦虎干嘛去打人家?打下来,也不能“拒险扼守”啊!那些土寨子,官军的大炮,几炮就轰塌了,这个,别人不晓得,白彦虎还不晓得?
展东禄迅速做出了判断:白彦虎也打算逃跑了!他目下之所作所为,是为了临走之前,捞上一把!
他晓得,白彦虎是王爷得之而后快的人物,这一次若再叫他逃掉,新疆这么大,真不晓得去哪儿找他了!
于是下令,全军疾进。
*(未 完待续 ~^~)
文祥还没反应过来,便“越次而出”,上前取了折子,回来跪好,然后将折子递给了身边的文祥。
这个场合,不能相互推让,文祥接过,赶紧看了起来。
他看折子的速度,自然十倍于母后皇太后,一会儿看过了,转身交给曹毓瑛。
曹毓瑛看过,交给许庚身,如是,一刻钟多一点的功夫,四位大军机都看过了。
*
*
达坂城大捷,叛匪失去了达坂城这个赖以阻止西征大军南下的天然屏障,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展东禄一边稍事休整,一边加速对叛匪的心理攻势。
折子里有一句看起来很“俚俗”的话,叫做“以其油炸其肉”——事实上,这确实是新疆本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分化瓦解、挑拨内斗之意。
自改“缠回”为“维吾尔”始,西征大军尚未正式入疆,就已经开始了对叛匪的心理攻势了;西征大军入疆之后,对以浩罕兵为主体的喀什噶尔叛匪,只“剿”不“抚”,照着“死无孑类”的路子打;但是,对新疆本地土著,即维吾尔人,却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维吾尔人被俘,不但不杀,还“均给以衣粮,纵令各归原部,候官军前进,或为内应,或导引各酋自拔来归”。甚至,有的本地土著,“回归原部”之后,“未曾觉悟”,继续“抗拒天兵”,以致第二次被俘,官军还是不杀,不过,会给以严重警告:“事不过三”,再被官军俘虏,就绝无侥幸可言了。
这一做法,同之前关卓凡靖陕、左宗棠平甘的残酷杀戮,是大不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西征大军上下,都不是十分理解轩亲王、左爵帅的深意,但是军令如山,这些规定,轩和老湘军,都认真执行,不敢或违。
特殊的政策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西征大军尚未入疆,维吾尔人的抵抗意志,便开始动摇,妥得璘政权的人心浮动,就是很好的例子。
西征大军入疆之后,北疆的本地土著,对阿古柏、白彦虎这班外来的征服者而言,便只剩下经济上的价值了——重税盘剥,抓伕征粮;军事上,不但不是可靠的战斗力,甚至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这个情形,在乌鲁木齐战役中,表现的十分明显:阿古柏、白彦虎方面,不但不敢对本地降人委以重任,还得分兵监视,大大的打乱了防御部署;战事一开,本地降人一枪不放,便一哄而散,顺带还把自家的阵脚冲得七零八落。
在不久前的达坂城战役中,本地土著,则替西征大军送来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对官军顺利通过天山隘口和渡过围护达坂城的大草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至此,西征大军上下,都对轩亲王和左爵帅的深谋远虑,佩服的五体投地。
事实上,关卓凡和左宗棠在此事上的“深谋远虑”,远不止于此,这个,暂时按下,容后再表。
被官军放归的本地土著俘虏,在官军那儿,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回来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心思,阿古柏方面,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海古拉——托克逊的守将、阿古柏的次子,居然下了这样一道命令:被官军放回的俘虏,凡本地土著,一律处死,以免他们“动摇军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逃过海古拉屠刀的俘虏,一路奔至达坂城,“自请为讨伐阿逆、白逆之前锋”;托克逊附近堡寨,纷纷“对安集延匪闭门不纳”,同时,公推代表至达坂城,请求官军对“安集延匪”,“速加洗剿”,并称,“蒙恩所遣免死维人驰归,宣布官军威德,维众无复疑惧,延颈以待官军。”
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布置妥当之后,展东禄、刘锦棠提军上路。
在白杨河,轩军、老湘军分兵,老湘军进军东南,攻吐鲁番;轩军西南而下,直捣托克逊。
轩军行至小草湖,遇上了从托克逊逃出的维吾尔人,说海古拉见大势已去,已弃城西窜;白彦虎则指挥陕回,焚烧堡寨,抢掠人畜。
海拉古不战而逃,不算意外,可是,白彦虎不是和那个玉努斯江一块儿,驻防吐鲁番吗?他跑到托克逊来做什么?驰援?海拉古已经弃城,白彦虎又不进城,还“驰援”个什么劲儿呢?
再者说了,他目下的所作所为,也不是“驰援”的样子——托克逊周围堡寨,虽然跟叛匪翻了脸,但毕竟没有主动攻击叛匪,白彦虎干嘛去打人家?打下来,也不能“拒险扼守”啊!那些土寨子,官军的大炮,几炮就轰塌了,这个,别人不晓得,白彦虎还不晓得?
展东禄迅速做出了判断:白彦虎也打算逃跑了!他目下之所作所为,是为了临走之前,捞上一把!
他晓得,白彦虎是王爷得之而后快的人物,这一次若再叫他逃掉,新疆这么大,真不晓得去哪儿找他了!
于是下令,全军疾进。
*(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