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一将功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楼般的漂移幻象。
焚了夹棍,毁了指钉,砸了脑箍,废了拦马棍,锦衣卫的刑具被烧得干干净净渣都不剩。总有言官弹劾锦衣卫招摇暴行,朱元璋这次是当真下定了狠心,废除锦衣卫,他势在必行。
司礼监的总管太监吊着嗓子幸灾乐祸:“董大人,您常在陛下身边走动,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是您头一个听见,咱们做奴才的,不过是奉旨行事呀。这陛下都说了,锦衣卫衙内囚犯移交刑部,内外狱统归三法司,您就别拦着了,您再拦着,就是抗旨啦,那杂家可就没法和陛下交代了。董大人,您看开点吧,锦衣卫,没啦!”
朱元璋改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而设锦衣卫,到如今时日,已是五年光景。五年之中,锦衣卫牢内亡魂,已不下万人。至于这万人有罪与否,倒不是锦衣卫该关心的事了。君要臣死,臣岂有不死之理。况且君要臣死,时常不需要任何理由,即使有理由,圣上也不会有闲情逸致大发慈悲告诉你。
“董大人,您知足吧,好说歹说,您和手下众人也已威风了这么些年,这作践人命不要钱的瘾也该过够了!”老太监捂着鼻子在衙门内兜转了一周,斜睨了董砚棠一眼,末了在临行前又补上了一句。
董砚棠凝视着那正*烧的火光,一时间无语凝噎。五年,依皇命而行,遵圣令而动,却落得被罢黜官衔手足四散,然而朱元璋毕竟留得了他的性命,他发誓效忠一生的圣上当真对他不薄。
走出承天门,董砚棠最后一次望向那镌刻着“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的牌匾,为了这几个字,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活着的机会,认识的不认识的,相熟的不相熟的,亲近的陌生的,他已有太多的得不偿失。所以,在此时远离这是非之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也刚好趁此机会去琉璃谷看一看那两个孩子,两个家破人亡命运凄苦的孩子。说起来,这些时日他一直焦头烂额忙于公务,似是已有数月不曾去过谷内探视。不过好在琉璃谷虽然隐蔽,却离京城不远。
卸了官服的董砚棠两袖清风,没了总指挥使这个头衔的禁锢他如释重负,尚未行至千步廊,却见一个兜帽身影匆匆向自己走来。
“董大人……”来人径直寻到了目标,可即使声音压得再沉也能听出是个娘里娘气的太监。
董砚棠无可奈何地止住了脚步,今天是个好日子,总能和太监打上交道。和太监打交道,免不了要粘上一身臊。
来人是朱元璋近身内侍,大内总管赵公公。
“大人,圣上有请。”赵公公扯低了帽檐,指向了停靠在远处的华丽车辇。
“董卿,上车说话。”朱元璋的声音从车辇之内传出。
董砚棠心里一沉,登上了车辇。看来圣上废除锦衣卫一事,远没有他想象得那般简单。圣上的心思若是如此容易便被臣下看穿,那他的皇位,便也坐不了太久。
坐在车辇之内的朱元璋一身便服:“难为卿家,知朕之心。日后若无卿家相随,朕寝食难安。”
董砚棠叩首行礼,心知天算不如人算,只等朱元璋说出真实目的。
“卿家可知朕为何要废了锦衣卫?朕是要做给那些人看!朕不能不让他们讲话,可朕也不喜欢他们搬弄是非!朕要赌住他们的嘴,不得不出此下策!”朱元璋一连数声慨叹。
这是冠冕堂皇诉诸于世的理由,其中道理董砚棠自然明白,但这绝非是朱元璋的初衷。
“董卿,言官之论虽然迂腐,但却也不无道理,你手下众人行事,有时确实太过明目张胆了些。”朱元璋话里有话,老谋深算如他,不择手段如他,任何决定的背后都会牵扯出不计其数的因由目的。
“你也知道,朕不能没有锦衣卫。所以,朕要锦衣卫化明为暗。”朱元璋一字一顿,“从今往后,朝堂之上再无锦衣卫一说,江湖之中却仍有朕之诸卿。”
他伸手扶起了仍自跪拜的董砚棠,煞有介事地拍了拍董砚棠的肩膀:“董卿,你仍是统帅。朕之指令,只传于你一人知。”
董砚棠的背脊一阵发凉,上一次朱元璋拍他的肩膀,已在七年以前,那时候,他还不是锦衣卫总指挥使,世上甚至还无锦衣卫一职,可也正是因为朱元璋那时的一句话,他失去了这辈子最好的兄弟。
不知这一次,朱元璋又要有何隐秘指令。无论朱元璋有何指令,皇命难违,董砚棠也只有洗耳恭听。
“朕瞧那李善长恃宠而骄,蓝玉也是屡立奇功,朕当真需要你的帮助。对了,还有朕家的老四,也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所以也请你替朕看好了他。”朱元璋语重心长。
董砚棠又再叩首行礼退出了车辇,朱元璋的心思与七年前并无十分差别,他提到的李善长和蓝玉,依旧是朱元璋子孙千秋大业中的重重阻碍,所以这些人的身边,都需要安置朱元璋的眼线。只不过燕王朱棣却只令他心有余悸,上一次,他已令他一败涂地,这一次,他必须做仔细考量。
……
落英缤纷,又是一年春光无限。
韩国公李善长氅不检下自掘了坟墓,为一连十年的胡惟庸案划下句点。至此开国功臣被朱元璋诛杀殆尽。
一路肃清了异己碾平了道路,朱元璋本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太子朱标也可安心即位,可这宅心仁厚的太子偏偏身子欠佳,自洪武二十四年巡抚陕西归来便一病不起,次年薨。
于此,朱元璋欲哭无泪,于是他开始尽心尽力扶植自己的孙儿朱允炆。继续为他肃清异己扫除障碍,这一次,朱元璋的眼睛盯上了蓝玉,名动天下的常胜将军终于因恃功骄纵恣意爆很横被安上了谋反之罪,于洪武二十六年魂归西天。
朱元璋在幕后暗中操控着这一件件的因果循环,董砚棠便在江湖之中为圣上抹净了这些事件的蛛丝马迹,于是一切人为的毁灭都变得合情合理。
圣上还是那个坐拥天下的圣上,可远离庙堂之争的这些岁月,董砚棠俨然已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江湖人。他本就是江湖出身,回归之际自是如鱼得水。于是朱元璋运筹帷幄之中,他便为朱元璋决胜千里之外。
此时的朱元璋年事已高,可他的孙儿仍旧十分年轻,年轻到尚无担当一国之君重任的能力。而他的其他儿子们却都已开始摩拳擦掌对他的皇位垂涎欲滴。
一干人等虎视眈眈,尤以燕王朱棣最为盛气凌人,军队财力,在朱元璋众多子孙之中,当属首屈一指。
董砚棠又一次登上了那华丽的车辇,这些年来,他面圣的机会还是不多,且每一次面圣,皆需掩人耳目。
“董卿,朕乏了,孙儿允炆,也不知还能照看多少时日。”朱元璋的眼眸确实不如前些年看来精锐凌厉,“老四,老四是允炆最大的阻碍。”
这些年来游走于朱元璋与朱棣的父子周旋,董砚棠折损在燕王手中的卧底死的死伤的伤,他与朱元璋都深有所感燕王的强大,迟早足以睥睨天下,与皇太孙一争高低。
“董卿,老四的身边,不能没有朕的人。”朱元璋撩起帘幕盯着北方,不严而严。
楼般的漂移幻象。
焚了夹棍,毁了指钉,砸了脑箍,废了拦马棍,锦衣卫的刑具被烧得干干净净渣都不剩。总有言官弹劾锦衣卫招摇暴行,朱元璋这次是当真下定了狠心,废除锦衣卫,他势在必行。
司礼监的总管太监吊着嗓子幸灾乐祸:“董大人,您常在陛下身边走动,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是您头一个听见,咱们做奴才的,不过是奉旨行事呀。这陛下都说了,锦衣卫衙内囚犯移交刑部,内外狱统归三法司,您就别拦着了,您再拦着,就是抗旨啦,那杂家可就没法和陛下交代了。董大人,您看开点吧,锦衣卫,没啦!”
朱元璋改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而设锦衣卫,到如今时日,已是五年光景。五年之中,锦衣卫牢内亡魂,已不下万人。至于这万人有罪与否,倒不是锦衣卫该关心的事了。君要臣死,臣岂有不死之理。况且君要臣死,时常不需要任何理由,即使有理由,圣上也不会有闲情逸致大发慈悲告诉你。
“董大人,您知足吧,好说歹说,您和手下众人也已威风了这么些年,这作践人命不要钱的瘾也该过够了!”老太监捂着鼻子在衙门内兜转了一周,斜睨了董砚棠一眼,末了在临行前又补上了一句。
董砚棠凝视着那正*烧的火光,一时间无语凝噎。五年,依皇命而行,遵圣令而动,却落得被罢黜官衔手足四散,然而朱元璋毕竟留得了他的性命,他发誓效忠一生的圣上当真对他不薄。
走出承天门,董砚棠最后一次望向那镌刻着“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的牌匾,为了这几个字,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活着的机会,认识的不认识的,相熟的不相熟的,亲近的陌生的,他已有太多的得不偿失。所以,在此时远离这是非之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也刚好趁此机会去琉璃谷看一看那两个孩子,两个家破人亡命运凄苦的孩子。说起来,这些时日他一直焦头烂额忙于公务,似是已有数月不曾去过谷内探视。不过好在琉璃谷虽然隐蔽,却离京城不远。
卸了官服的董砚棠两袖清风,没了总指挥使这个头衔的禁锢他如释重负,尚未行至千步廊,却见一个兜帽身影匆匆向自己走来。
“董大人……”来人径直寻到了目标,可即使声音压得再沉也能听出是个娘里娘气的太监。
董砚棠无可奈何地止住了脚步,今天是个好日子,总能和太监打上交道。和太监打交道,免不了要粘上一身臊。
来人是朱元璋近身内侍,大内总管赵公公。
“大人,圣上有请。”赵公公扯低了帽檐,指向了停靠在远处的华丽车辇。
“董卿,上车说话。”朱元璋的声音从车辇之内传出。
董砚棠心里一沉,登上了车辇。看来圣上废除锦衣卫一事,远没有他想象得那般简单。圣上的心思若是如此容易便被臣下看穿,那他的皇位,便也坐不了太久。
坐在车辇之内的朱元璋一身便服:“难为卿家,知朕之心。日后若无卿家相随,朕寝食难安。”
董砚棠叩首行礼,心知天算不如人算,只等朱元璋说出真实目的。
“卿家可知朕为何要废了锦衣卫?朕是要做给那些人看!朕不能不让他们讲话,可朕也不喜欢他们搬弄是非!朕要赌住他们的嘴,不得不出此下策!”朱元璋一连数声慨叹。
这是冠冕堂皇诉诸于世的理由,其中道理董砚棠自然明白,但这绝非是朱元璋的初衷。
“董卿,言官之论虽然迂腐,但却也不无道理,你手下众人行事,有时确实太过明目张胆了些。”朱元璋话里有话,老谋深算如他,不择手段如他,任何决定的背后都会牵扯出不计其数的因由目的。
“你也知道,朕不能没有锦衣卫。所以,朕要锦衣卫化明为暗。”朱元璋一字一顿,“从今往后,朝堂之上再无锦衣卫一说,江湖之中却仍有朕之诸卿。”
他伸手扶起了仍自跪拜的董砚棠,煞有介事地拍了拍董砚棠的肩膀:“董卿,你仍是统帅。朕之指令,只传于你一人知。”
董砚棠的背脊一阵发凉,上一次朱元璋拍他的肩膀,已在七年以前,那时候,他还不是锦衣卫总指挥使,世上甚至还无锦衣卫一职,可也正是因为朱元璋那时的一句话,他失去了这辈子最好的兄弟。
不知这一次,朱元璋又要有何隐秘指令。无论朱元璋有何指令,皇命难违,董砚棠也只有洗耳恭听。
“朕瞧那李善长恃宠而骄,蓝玉也是屡立奇功,朕当真需要你的帮助。对了,还有朕家的老四,也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所以也请你替朕看好了他。”朱元璋语重心长。
董砚棠又再叩首行礼退出了车辇,朱元璋的心思与七年前并无十分差别,他提到的李善长和蓝玉,依旧是朱元璋子孙千秋大业中的重重阻碍,所以这些人的身边,都需要安置朱元璋的眼线。只不过燕王朱棣却只令他心有余悸,上一次,他已令他一败涂地,这一次,他必须做仔细考量。
……
落英缤纷,又是一年春光无限。
韩国公李善长氅不检下自掘了坟墓,为一连十年的胡惟庸案划下句点。至此开国功臣被朱元璋诛杀殆尽。
一路肃清了异己碾平了道路,朱元璋本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太子朱标也可安心即位,可这宅心仁厚的太子偏偏身子欠佳,自洪武二十四年巡抚陕西归来便一病不起,次年薨。
于此,朱元璋欲哭无泪,于是他开始尽心尽力扶植自己的孙儿朱允炆。继续为他肃清异己扫除障碍,这一次,朱元璋的眼睛盯上了蓝玉,名动天下的常胜将军终于因恃功骄纵恣意爆很横被安上了谋反之罪,于洪武二十六年魂归西天。
朱元璋在幕后暗中操控着这一件件的因果循环,董砚棠便在江湖之中为圣上抹净了这些事件的蛛丝马迹,于是一切人为的毁灭都变得合情合理。
圣上还是那个坐拥天下的圣上,可远离庙堂之争的这些岁月,董砚棠俨然已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江湖人。他本就是江湖出身,回归之际自是如鱼得水。于是朱元璋运筹帷幄之中,他便为朱元璋决胜千里之外。
此时的朱元璋年事已高,可他的孙儿仍旧十分年轻,年轻到尚无担当一国之君重任的能力。而他的其他儿子们却都已开始摩拳擦掌对他的皇位垂涎欲滴。
一干人等虎视眈眈,尤以燕王朱棣最为盛气凌人,军队财力,在朱元璋众多子孙之中,当属首屈一指。
董砚棠又一次登上了那华丽的车辇,这些年来,他面圣的机会还是不多,且每一次面圣,皆需掩人耳目。
“董卿,朕乏了,孙儿允炆,也不知还能照看多少时日。”朱元璋的眼眸确实不如前些年看来精锐凌厉,“老四,老四是允炆最大的阻碍。”
这些年来游走于朱元璋与朱棣的父子周旋,董砚棠折损在燕王手中的卧底死的死伤的伤,他与朱元璋都深有所感燕王的强大,迟早足以睥睨天下,与皇太孙一争高低。
“董卿,老四的身边,不能没有朕的人。”朱元璋撩起帘幕盯着北方,不严而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