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中文网 www.eezw.net,穿越来做女丞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和十三年的夏天来得相当温和,直至六月,天空中的太阳依然没精打采,全然没有往年恨不得烤干皮肤底下每一丝水分的气魄。
有经验的老人讲,这是逢四年一次的特大洪灾预兆。也就是说,自元和十一年来每年一期的洪汛,不过是相较之下的普通版本。
仿佛连天接地的巍巍雄峰挡住了太阳,杨无端放下遮在眼眉之上的手掌,闭了闭眼,视网膜内那块圆圆的亮斑残留了很久。
她想着,她在府学读书待考那几年,曾将朝廷邸报作为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元和十一年上京赴考,看到沿途庄稼齐整,她便真的相信端朝如邸报里说的那样风调雨顺,小民安居乐业,而她穿越时遇到的洪灾不过是个别现象……
杨无端微笑摇头。果然人年轻的时候都难免很傻很天真。
===
宗阳书院坐落于青城山麓,当然,此青城山非彼青城山。
杨无端缓行至山门前,抬头望了一眼始建于前朝年间的牌坊。牌坊的位置很妙,恰在群山怀抱之中,四周青峦连绵如海,绿意深深地映在牌坊之上,竟透出一股子潮湿的蓝绿色来。
牌坊上题着“青城山”三个字,据传是前明时一位得道飞升的“希夷善应真君”留下的墨宝。杨无端见他一笔颜书气势磅礴,又透出几分古拙,无论成仙之事是真是假,此君心怀天地,确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中人。
下方的楹联出乎意料,居然是丁新语所书,他那笔仙姿妙逸的行楷更偏行书一些,写在此等红尘中的神仙居,倒也相得益彰。
“曲径幽居神道迹;高山便是白云乡。”
“晓钟历历,暮磬泠泠,细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岚气重重,云身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杨无端背着手端详了两对楹联良久,唇角忍不住挂出一抹笑意。丁新语是怎么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胸中自有褒贬,皮里暗藏阳秋”?
不过--
她慢慢地旋转身,仰望万壑苍茫、郁郁森森,呼吸间尽是清甜的草木气息,层次分明的绿意浓得像是能滴出水来。一阵轻风徐徐拂过,满山翠叶絮絮私语,绿竹迎风款摆,几点光斑突破了枝叶的封锁,欣然地在牌坊前小小的空场上跳跃。
斯情斯景,果然“不学仙也是真仙”。难怪丁新语要酸几句。
“杨公子。”
杨无端回过头,见一名眉清目秀的小道僮从牌坊左侧穿出来,行礼道:“山长有请。”
杨无端随着那小道僮沿一条曲径绕行,沿途除了他们没有别的行人,空山中仅闻虫声细细、鸟语啾啾。杨无端踏过一道小小的拱桥,两边栏杆根部尽是经年日久的苔痕和新生的绿苔,已经被覆盖地看不出本来的颜色。桥下流水潺潺,她偶然往下俯视,正见着一只翠鸟儿从水面疾掠而过,抖蓬了一身泛着金光的蓝绿色羽毛。
据湛州府青城县的县志记载,青城山上共有一百二十二座道观,其中泰半为前朝所建。尤其是嘉靖年间。这位自称“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好喘)的道君皇帝痴迷道教,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终嘉靖一朝,道教受益匪浅。
宗阳书院的前身也是一座道观,原名宗阳宫,后在嘉靖末年的战火中荒废了。端朝立国以后,大批的前朝士子出于亡国之思隐居避世,又不忍一身所学尽归尘土,便在各地陆续兴修了不少书院。其中一位大儒将宗阳宫改建为宗阳书院,百余年经营下来,已隐然为端朝四大书院之首。
杨无端抬头看前方一道朱墙,红色已被雨水浸泡得寡淡,但满山皆绿中陡然见到朱红,仍是令她眼前一亮。
那其实也是一道门,门洞连接着百来级平缓的台阶,每一级都只有中间部分能够行走,两侧青苔养得肥厚鲜嫩,一脚下去必能深陷出... -->>
元和十三年的夏天来得相当温和,直至六月,天空中的太阳依然没精打采,全然没有往年恨不得烤干皮肤底下每一丝水分的气魄。
有经验的老人讲,这是逢四年一次的特大洪灾预兆。也就是说,自元和十一年来每年一期的洪汛,不过是相较之下的普通版本。
仿佛连天接地的巍巍雄峰挡住了太阳,杨无端放下遮在眼眉之上的手掌,闭了闭眼,视网膜内那块圆圆的亮斑残留了很久。
她想着,她在府学读书待考那几年,曾将朝廷邸报作为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元和十一年上京赴考,看到沿途庄稼齐整,她便真的相信端朝如邸报里说的那样风调雨顺,小民安居乐业,而她穿越时遇到的洪灾不过是个别现象……
杨无端微笑摇头。果然人年轻的时候都难免很傻很天真。
===
宗阳书院坐落于青城山麓,当然,此青城山非彼青城山。
杨无端缓行至山门前,抬头望了一眼始建于前朝年间的牌坊。牌坊的位置很妙,恰在群山怀抱之中,四周青峦连绵如海,绿意深深地映在牌坊之上,竟透出一股子潮湿的蓝绿色来。
牌坊上题着“青城山”三个字,据传是前明时一位得道飞升的“希夷善应真君”留下的墨宝。杨无端见他一笔颜书气势磅礴,又透出几分古拙,无论成仙之事是真是假,此君心怀天地,确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中人。
下方的楹联出乎意料,居然是丁新语所书,他那笔仙姿妙逸的行楷更偏行书一些,写在此等红尘中的神仙居,倒也相得益彰。
“曲径幽居神道迹;高山便是白云乡。”
“晓钟历历,暮磬泠泠,细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岚气重重,云身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杨无端背着手端详了两对楹联良久,唇角忍不住挂出一抹笑意。丁新语是怎么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胸中自有褒贬,皮里暗藏阳秋”?
不过--
她慢慢地旋转身,仰望万壑苍茫、郁郁森森,呼吸间尽是清甜的草木气息,层次分明的绿意浓得像是能滴出水来。一阵轻风徐徐拂过,满山翠叶絮絮私语,绿竹迎风款摆,几点光斑突破了枝叶的封锁,欣然地在牌坊前小小的空场上跳跃。
斯情斯景,果然“不学仙也是真仙”。难怪丁新语要酸几句。
“杨公子。”
杨无端回过头,见一名眉清目秀的小道僮从牌坊左侧穿出来,行礼道:“山长有请。”
杨无端随着那小道僮沿一条曲径绕行,沿途除了他们没有别的行人,空山中仅闻虫声细细、鸟语啾啾。杨无端踏过一道小小的拱桥,两边栏杆根部尽是经年日久的苔痕和新生的绿苔,已经被覆盖地看不出本来的颜色。桥下流水潺潺,她偶然往下俯视,正见着一只翠鸟儿从水面疾掠而过,抖蓬了一身泛着金光的蓝绿色羽毛。
据湛州府青城县的县志记载,青城山上共有一百二十二座道观,其中泰半为前朝所建。尤其是嘉靖年间。这位自称“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好喘)的道君皇帝痴迷道教,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终嘉靖一朝,道教受益匪浅。
宗阳书院的前身也是一座道观,原名宗阳宫,后在嘉靖末年的战火中荒废了。端朝立国以后,大批的前朝士子出于亡国之思隐居避世,又不忍一身所学尽归尘土,便在各地陆续兴修了不少书院。其中一位大儒将宗阳宫改建为宗阳书院,百余年经营下来,已隐然为端朝四大书院之首。
杨无端抬头看前方一道朱墙,红色已被雨水浸泡得寡淡,但满山皆绿中陡然见到朱红,仍是令她眼前一亮。
那其实也是一道门,门洞连接着百来级平缓的台阶,每一级都只有中间部分能够行走,两侧青苔养得肥厚鲜嫩,一脚下去必能深陷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